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湖南省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1页
    湖南省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2页
    湖南省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南省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 孔子颂扬尧舜禹的仁德,崇敬周公对他们的精神传承。墨子将自己的理想推源到夏禹,盛赞其为天下人劳苦,也看重尧舜时代的古朴。这反映出A. 儒墨两家对尧舜禹形成共识 B. 诸子百家注重对历史解释权的争夺C. 中国文化扎根于久远传统 D. 墨家挖掘出上古文化更多元的价值【答案】B【解析】【详解】孔子借着颂扬尧舜禹仁德,倡导周礼,墨子打着尧舜禹的旗号,宣传劳动者的理想等,反映出诸子百家注重对历史解释权的争夺,B项正确;儒墨两家对尧舜禹称赞的角度不同,并未形成共识,排除A项;孔子和墨子宣传的具体主张,不能说明中国文化扎根于久远的传统,排除C项;墨家为小生产者代言,强调古朴,并未挖掘出上古文化的“多元”价值,排除D项。故选B项。2. 西汉初年,设令、丞、尉管理地方行政,并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为县三老、乡三老,因民俗教化百姓。东汉时期,三老教化之职完全由地方小吏取代,行政、教化合一。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君主专制的强化 B. 乡里制度的瓦解C. 世家大族的兴起 D. 官吏群体的儒化【答案】D【解析】【详解】 根据材料西汉初年,设令、丞、尉管理地方行政,并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为县三老、乡三老,因民俗教化百姓可知,西汉初的县三老、乡三老需要是年长和德高望重的人担任,而东汉三老教化之职完全由地方小吏取代,这是因为东汉时期,儒学独尊地位得到巩固,选拔的官吏大多是儒生,因此东汉的县三老、乡三老直接由儒学化的官吏担任,D项正确;三老的设置并不能起到强化皇权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只是强调担任三老人员的变化,并不能得出乡里制度的瓦解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变化和世家大族的兴起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3. 虽然唐代文人可以通过科举、门荫、军功等多种方式为官,但只有科举成为文人为官的最体面方式,且愈来愈受到社会的重视。这实质上反映出唐代(   A. 地方割据势力走向没落 B. 士族势力难以影响国家政治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 D. 文人社会地位逐渐超过武将【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但只有科举成为文人为官的最体面方式,且愈来愈受到社会的重视并结合所学可知,唐代统治者通过科举选官加强中央集权,科举制逐渐成为文人为官的体面选择,并愈益受到社会重视,这实质上是专制统治强化的结果,C项正确;唐代中期以后地方藩镇势力日益壮大,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据材料门荫为官可知,就是体现士族仍可以做官从而影响政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文人社会地位逐渐超过武将,而且唐代武将社会地位一直较高,排除D项。故选C项。4. 唐代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宋代则不抑兼并、田制不立。而在政治上,唐代建立皇权之下高度程式化运行的三省六部制,地方从零星出现到系统化实行的使职差遣制等,而宋代以“天下事当与天下共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的治国共识,出现以文制武,文人治天下的局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A. 实行从平等到效率的转变 B. 实行从效率到平等的转变C. 经济政治制度的背离现象 D. 宋代民主政治的初步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从实行均田制到不抑兼并,说明在经济上政府放松了管控;但在政治上从三省六部制到重文轻武,则出现了君主专制加强的现象,这是经济政治制度相背离的表现,C项正确;唐宋时期并没有建立平等,因此不是从平等到效率,也不是从效率到平等,排除AB项;宋代是加强了君主专制,并没有建立民主政治,排除D项。故选C项。5. 元朝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分开”,打破了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错的行政划分方式。这有助于(   A. 强化行省对地方有效管辖 B. 增强对国家政治认同感C. 推动政治文化格局的演变 D. 促进民族大交融的趋势【答案】B【解析】【详解】元朝统治者打破了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错的行政划分方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这就等于增强对国家统一的政治认同感,B项正确;题干仅涉及到行省的划分原则,不涉及到具体行省对地方的有效管辖,排除A项;元朝统治者的行政划分方式主要是有助于其政治统治,而不是政治文化格局的演变,排除C项;元朝统治者的行政划分方式主要是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促进民族交融是其客观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6. 明代天顺始,内阁明确实行首辅负责制,此后内阁便形成首辅与次辅、群辅的层级结构与复杂关系。如张璁为首辅时,“事取独裁”,次辅李时“不敢有所评议”,并“随孚敬(张璁)后,拱手唯诺而已”。夏言为首辅时,“当国专甚”,次辅顾鼎臣,“充位而已”。据此可知,内阁首辅制的设立(   A. 源于皇权政治的需要与选择 B. 提高了中央机关的办事效率C. 表明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 导致中枢决策权力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明代天顺始,内阁明确实行首辅负责制,此后内阁便形成首辅与次辅、群辅的层级结构与复杂关系可知明朝内阁实行首辅负责制以后,首辅的地位与权力空前加强,这主要源于皇权政治的需要与选择,离开了皇帝的支持,再显赫的首辅也会落到身败名裂的下场,A项正确;内阁首辅地位与权力的上升,与中央机关的办事效率没有必然的关系,排除B项;明朝中后期内阁的议政功能并没有丧失,且国家决策权力仍掌握在皇帝手中,排除CD项。故选A项。7. 康熙中期后,与周边国家的“朝贡贸易”在对外贸易总量中已无足轻重,取而代之的是南洋为中心的中荷贸易、恰克图为中心的中俄贸易、广州为中心的中英贸易,大量白银流入国内市场。这A. 表明天朝体制渐趋解体 B. 得益于朝野掀起的商战浪潮C. 有助于入超格局的逆转 D. 反映传统经济仍具一定优势【答案】D【解析】【详解】清前期传统农业发展到顶峰,手工业产品品质佳、产量大,丝绸、瓷器、茶叶畅销海外,换回大量白银,说明传统经济仍具一定优势,故选D;天朝体制解体于鸦片战争后,清前期是强化时期,故A错;商战出现于近代,故B错;长期以来中外贸易中,中国都处于出超地位,故C错。8. 晚清大臣曾国藩在一封奏折里说,许多洋务官员一味模仿西洋“制器之术”,其实不得要领。“制器”之术的关键在于以数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所有制器的奥秘都可以用公式和图纸来研究。如果一味模仿,而不知“制器”的“所以然”,是徒费心力。当下要务,是创办翻译学校,翻译西洋自然科学书籍。据此可知,曾国藩A. 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洋务观念 B. 对欧美科技发展新趋势有所了解C. 对西方的学习超越“器物”层面 D. 提倡对传统教育进行近代化改造【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表明曾国藩注意到掌握技术先要掌握自然科学,这是注意到了西方科技发展的新趋势,B项正确;曾国藩的观念仍然停留在学习西方科技,并未突破中体西用,也未超越“器物”层面,排除A、C两项;他提倡办翻译学校,并没有提倡把传统学堂改为近代学校,排除D项。故选B项。9. 据如表可知,当时中国1867年和1894年部分进口商品统计表 1867年1894年数量货值(海关两)数量货值(海关两)113,441(担)264,5031,185,411(担)2,467,59033,502(担)582,14697,008(担)2,046,897火柴79,263(箩)71,3846,615,327(箩)1,638,931113,430(吨)992,649486,295(吨)3,21,343186,176(担)754,6091,823,890(担)9,507,153 A. 对外贸易由出超转变为入超 B. 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 民族工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 D. 海关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答案】D【解析】【详解】从18671894年,材料所列的进口货物数量大幅度上升,说明这一时期,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海关并不能有效维护本国利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40年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中国海关也随之半殖民地化,这一时期列强逐渐把持中国海关,因此出现题干所列现象,说明海关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正确;题干只有进口数据,没有出口数据,无法得出入超结论,排除AB是甲午战后的史实,排除;甲午战后尤其是一战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较快,排除C。故选D项。 10. 1918年,梁启超游历欧洲,回国后,他批评欧洲资本主义“乃系一种不自然之状态,并非合理之组织,现在虽十分发达,然已将趋末路,且其积重难返,不能挽救,势必破裂。”梁启超反思(   A. 促使中国知识界全面回归传统文化 B. 反映了知识分子逐渐认同苏俄革命C. 率领知识界开始抵制西方文化入侵 D. 客观上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答案】D【解析】【详解】1918年正值一战之后,梁启超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反思与批评有助于国内知识分子重新审视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客观上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项正确;A项中的全面表述绝对,排除A项;梁启超反思资本主义思想,不等于知识分子认同苏俄革命,排除B项;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梁启超反思资本主义思想,不等于其抵制西方文化,排除C项。故选D项。11. 1944年7月,中共中央宣传部针对“英美大资产阶级有无革命性”的咨询,指示“多研究实际而少争论名词”,不能套用战略策略的简单公式。这一指示的作出主要是基于(   A. 日本发动战争的非正义性 B. 国内阶级力量的分合变化C. 营造持久抗战的舆论氛围 D. 巩固统一战线的斗争策略【答案】D【解析】【详解】中共中央对于英美大资产阶级有无革命性的研究与讨论,要求要实事求是,是为了进一步团结各阶层,如一些资产阶级,不要把他们划分到对立面,目的是在抗战时期巩固统一战线,D项正确;材料与日本发动战争的非正义性无关,排除A项;材料主旨针对的是抗战,与B项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要团结抗战,而不是针对持久战,排除C项。故选D项。12. 某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基础薄弱。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人均只有三分钱。如果把三分钱分到每个人手中,什么事也干不成,而把全国5~6亿人的三分钱集中起来就能干一些事。该学者意在说明,新中国初期(   A. 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时机成熟 B. 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已初步提上日程C. 开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是当务之急 D. 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具有必要性【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强调只有把当时全国非常有限的资金和资源,集中起来进行经济建设,才能改变经济基础薄弱的现实,说明新中国初期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具有必要性,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时机已成熟,排除A项;统一全国财政经济与“把全同5~6亿人的三分钱集中起来就能干一些事”不符,排除B项;开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排除C项。故选D项。13. 下图为1978-1984年国家收购粮食情况(单位:百万吨)。(注:超购价是指超过计划收购部分所实行的加价奖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国家计划收购低于实际收购缘于进口粮食的增加B. 超购价收购额增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节结果C. 国家收购粮食情况的变化体现了体制改革的成果D. 定购合同收购份额说明统购统销体制为主要形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78年底,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得到发展。因此,粮食实际收购量远远大于计划收购量,收购总量大幅增长,C项正确;该图没有涉及进口粮食情况,排除A项;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定购合同收购份额为统购统销的主要形式,排除D项。故选C项。14. 古希腊的修昔底德在谈到雅典政治时指出,一个贵族如果在民主政治的选举中失败了,他们能够更好地承受失败的结果,因为这一结果并不是来自贵族同伴的评判,而在寡头制下,这样的拒绝却是一种羞辱。修昔底德意在说明贵族A. 成为民主政治的核心力量 B. 价值观念与民主政治兼容C. 参加政治选举的意愿减弱 D. 面临的政治压力逐渐增大【答案】B【解析】【详解】贵族在民主制度下选举失败会更好的承受失败的结果,在寡头制下选举失败却成为一种羞辱,由此可知贵族在价值观念上看重颜面,民主政治较好的维护了其颜面,说明其价值观念与民主政治兼容,故选B;材料主要反映了贵族在两种制度下遭到的不同待遇,不能说明贵族成为民主政治的核心力量,不能说明贵族参加政治选举的意愿减弱,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其面临的政治压力减轻,排除ACD15. 18世纪的一些英国思想家认为,以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理论来描写和设计未来社会的图景,用理性来设计未来的国家体制,是非历史的和荒谬的……未来的社会,应该是每个人都参与到市场交换活动之中,通过市场、法律和道德三大基本要素来实现“文明和改善"的社会。这表明他们A. 否定理性的社会变革 B. 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C. 倡导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D. 强调社会分工的主导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每个人都参与到市场交换活动之中,通过市场、法律和道德三大基本要素来实现'文明和改善'的社会可知,英国一些思想家反对政府过多干预,这影响了同时代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等人,B项正确;英国思想家否定用理性来设计未来的国家体制,进一步提出未来的世界是每个人都参与到市场中,通过市场、法律和道德来实现的社会,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看不见的手),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社会分工的主导性,排除D项。故选B项。16. 如表为1950年部分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览表。据此可知此时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美国38102536苏联1260699英国7101393(1951年)法国5001172联邦德国4801001日本320382意大利290626(1951年) A. 传统国际格局瓦解 B. 世界步入两极格局C. 美国霸权主义肆虐 D. 多极化趋势加强【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表格反映的是二战以后,美国经济总量超过其它所有国家,苏联的经济实力也比较强,而西欧和日本普遍衰落,经济实力影响到政治格局,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逐渐演变为以美苏为核心的两极格局,A项正确;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的建立,排除B项;材料与美国霸权主义肆虐无关,排除C项;多极化趋势出现是在20世纪六十年代,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二、材料题17. 军费与财政材料一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至崇祯四年(1631)辽饷结构表注:明万历末年,为应对辽东战事而加派赋税,称“辽饷”。材料二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主要财政收入趋势表注:清咸丰年间,“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1明代为应对辽东战事、清代为镇压太平天国而筹措军费。阅读上述材料,指出两者增加军费主要来源有何不同。2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19世纪60—70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答案】1)不同:明代:田赋占比最高。清代:关税和厘金占比逐渐超过了田赋。    2)趋势:田赋比例下降,关税和厘金在财政中的比例上升。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导致人口流失,大量田地抛荒;政府蠲免田赋;商品经济发展,商税收入增加;通商口岸增多,对外贸易额上升,关税收入增加。【解析】【详解】(1)不同:根据曲线图可以看出,明代:田赋占比最高。清代:关税和厘金占比逐渐超过了田赋。2)趋势:根据曲线图可以看出,晚清时期,田赋比例下降,关税和厘金在财政中的比例上升。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导致人口流失,大量田地抛荒;根据材料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可知,政府蠲免田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发展,商税收入增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商口岸增多,对外贸易额上升,关税收入增加。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秦始皇开创博士制度,选拔东方六国博通古今的学者充任参谋和顾问,参与政议,辅助决策。秦在继承周文化的同时,因久处西北边陲而戎化较深,其博士议政制度明显受到尚处于游牧生活向定居的农耕生活转化阶段的有原始民主制残余的西北诸戎影响。秦统一六国后,为消弭六国的反抗意识,在文化上采取特别优容的态度。从可考的博士看,其籍贯都在关东。这样看来博士是东方六国的政治代表,秦始皇吸收各国的士人担任政府设置的博士官,让他们参议朝政从而组建了参议辅政集团,创建了博士议政制度。——摘编自夏增民《博士制度与秦朝政治转折》材料二  廷议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由秦始皇确立的朝议制度演变而来,明代更加规范和完备。明代凡遏重大事情必交廷议谈论,提出解决方案后上奏皇帝批准后执行。廷议的内容主要有议立君、议储嗣、议建都、议郊祀、议宗庙、议典礼、议封爵、议亲藩、议大臣、议民政、议漕运、议边事等。参加廷议的人员有明确的规定,包括阁臣、九卿、科道,以及与所议内容有关的文武官员等,皇帝一般不参加廷议。确定廷议时,依据所议事项的内容归六部中哪个部主管,廷议的举行就由该部尚书主持。廷议有一般固定在左阁门举行,人们称之为东阁议事、东阁会议。廷议制度作为明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后期往往沦为党争的工具。——摘编自马静茹《明代廷议的运作研究——以俺答封贡为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博士议政制度建立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廷议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简要评价。【答案】1原因:西周和西北诸戎制度的影响;笼络东方六国知识分子、消弭六国反抗意识的需要;巩固大一统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答出两点即可)    2特点:规范完备;议题广泛,主要讨论国家重大事务;参加廷议人员有明确规定;地点相对固定。(答出两点即可)评价:廷议制度具有民主议事的形式,对专制皇权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有利于集思广益,为君主决断提供参考,提高决策科学性;明代以后皇权的强化决定了其发挥的实际作用有限;后期逐渐沦为党争的工具。(答出一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根据材料秦在继承周文化的同时,因久处西北边陲而戎化较深可归纳出西周和西北诸戎制度的影响;根据材料秦统一六国后,为消弭六国的反抗意识可归纳出笼络东方六国知识分子、消弭六国反抗意识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巩固大一统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小问2详解】特点:根据材料明代凡遏重大事情必交廷议谈论,提出解决方案后上奏皇帝批准后执行可归纳出规范完备;根据材料廷议的内容主要有议立君、议储嗣、议建都、议郊祀、议宗庙、议典礼、议封爵、议亲藩、议大臣、议民政、议漕运、议边事等可归纳出议题广泛,主要讨论国家重大事务;根据材料参加廷议的人员有明确的规定可归纳出参加廷议人员有明确规定;根据材料廷议有一般固定在左阁门举行可归纳出地点相对固定。评价:根据材料廷议制度作为明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后期往往沦为党争的工具。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一定程度上限制皇权、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实际作用有限及党争工具等角度进行分析。19. 文学变革运动与社会转型、文化变迁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朝中期韩愈、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是安史之乱带来的社会危机所激发出的文人强烈的忧患和改革意识的产物。其主张一是文体的革新,即摒弃六朝以来流行的华而不实的骈文,在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二是文风和文学语言的革新,提出“词必已出”和“文从字顺”,并借此昌明儒家之道,攘斥佛教。北宋面临着更加严重的统治危机,更为重视文以载道这个重要的理念,文章的议论成分、政治教化功能进一步增加。这种载道的古文在此后一千年间占据正统地位。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情况才有了根本的改变。——摘编自《中华文明史》材料二  “五四”新文学运动,是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文明对中国全面冲击的产物。新文学运动的代表们指出:“我们反对古文,大半原为他晦涩难解,养成国民笼统的心思,使得表现力与理解力都不发达,但另一方面,实又因为他内中的思想荒谬,于人有害的缘故。这宗儒道合成的不自然的思想,寄寓在古文中间,几千年来,根深蒂固。……”所以,新文学革命是语言和思想同时操作,且更偏重思想变革。“五四”文学革命倡导的新道德以尊重个性权利、维护个人权益,并要求文学表现“个人的解放”,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摘编自祁志祥《形式革命与思想革命:“五四”文学的复合审美追求》1据以上材料比较唐宋古文运动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不同主张,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2据以上材料指出两次文学变革运动的关系,并概括其共同作用。【答案】1不同点:前者主张摒弃骈文,写平易的散文;后者反对古文,主张白话文。前者主张昌明儒家道德;后者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尊重个人权利等)。原因:前者:统治危机的加深;佛教、道教的传播冲击儒学正统;文人的忧患和改革意识。后者:民族危机的加深(救亡图存的需要);追求民主与科学的需要(继续反封建的需要);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2关系:“五四”新文学运动是对唐宋古文运动的反叛;但是也有内在继承关系。(答出批判继承即可)作用:促进文学(文化)发展;推动社会变革。【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即摒弃六朝以来流行的华而不实的骈文,在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们反对古文,可知从内容上看,唐宋时期的古文运动是批判六朝以来的骈文的,而新文化运动时期则是反对一切的古文,提倡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文章的议论成分、政治教化功能进一步增加”“新文学革命是语言和思想同时操作,且更偏重思想变革说明从目的上看,唐宋古文运动的目的在于强化儒家的道德教化,而新文化运动时期则是批判传统儒学,追求思想变革和个人意识;是安史之乱带来的社会危机所激发出的文人强烈的忧患和改革意识的产物”“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文明对中国全面冲击的产物说明从背景来看,唐宋古文运动面临的时期封建王朝的统治危机,佛教、道教的传播冲击儒学正统;文人的忧患和改革意识;而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深受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进而需要通过思想变革来挽救民族危机,同时西方的民主启蒙思想同时也传入了中国,产生了一批接受西方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2)根据材料新,从目的和作用来看,从强调儒学正统到批判儒学正统、从维护封建统治到反对封建旧文化,都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对唐宋时期的古文运动都是一种反叛,但是两者也都体现了创新意识,具有继承性。两者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利于思想解放,推动文化发展。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的百年征程在井冈山时期,劳动教育就在革命的军队中开展,“朱德的扁担”既是劳动教育的生动写照,也是官兵一致”“劳动为了革命”的充分体现。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联系起来”,并进行了初步实践。1939年,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同志在会上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毛泽东同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生产劳动,开荒种地、炼铁铸器,并要求学生既要握得住笔杆子,也要挥得动锄把子。新中国建立后,中共中央提出了劳动教育应主要服务于社会主义改造,并通过参与工农业生产,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同时,通过劳动教育,“改造”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和民族资本家,以纠正工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错误思想。1957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从而确立了培养劳动者的教育目标。1978年4月,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的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劳动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环节,“依靠智力的创新劳动”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摘编自魏浩天《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的百年征程》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有效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劳动教育初步实践,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中国共产党就非常重视“劳动教育”并进行了初步实践,进行根据地建设。中国共产党人通过自身“生产劳动”生动实践来对广大的受教育者进行革命的劳动教育,彰显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壮大了革命力量。(抗日、解放)战争时期,劳动教育与学生教育紧密结合,逐步成熟阶段。中国共产党不仅将生产劳动作为满足战争需要手段,而且把劳动教育当成革命的“武器”,并通过劳动实践来改造人们的思想、改造人。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的日的主要是为了适应革命与战争的需要。“参与生产劳动的教育”“生产劳动必须与教育相结合”是在炮大纷飞中得出的宝贵经验,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中的劳动教育。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劳动教育应主要服务于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井通过参与工农业生产,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为“三大改造”贡献力量,以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同时,要通过劳动教育,“改造”旧的知识分子和民族资本家,改变了知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错误思想,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不断探索的劳动教育阶段。为响应党中央号召,有些学校纷纷办起了工厂,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日益高涨,劳动的政治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改革开放后,科学技术与劳动教育结合阶段。这一时期劳动教育所强调的是”劳动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劳动都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劳动技术教育的地位与日俱增,因而劳动技术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劳动教育进入创新阶段。通过加强劳动教育,来促进“五育并举”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的百年征程可知,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关于阐释需要结合国共合作时期、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时期、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及改革开放时期劳动教育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相关试卷

    湖南省长沙市同升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同升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长沙市同升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同升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长沙同升湖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长沙同升湖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