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江西省上饶市、景德镇市六校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江西省上饶市、景德镇市六校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第1页
    江西省上饶市、景德镇市六校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第2页
    江西省上饶市、景德镇市六校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西省上饶市、景德镇市六校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景德镇市六校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交回,《盐铁论》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 I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会,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好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用橡皮涂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 II 卷时,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 I 卷(选择题 48 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1.《尚书》记载:“顺乎天而应乎人”;“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威,自我民明威”;“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材料体现的思想是( )

    A.仁政思想 B.民主思想 C.敬天保民 D.天人感应

    2.提起“千古一帝”秦始皇,会想到他灭六国一统天下。有人却说他“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

    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如此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 )

    A.他实现了统一结束了国家长期分裂状态

    B.他确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国家政治框架

    C.他开始实行郡县制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D.他开始实行官僚政治代替世卿世禄制

    3.据史书记载:内外大小衙门,一应干部系军、民、站、金场、银冶、茶、盐、铁户、课程、宝

    钞、刑名、选法、粮储、造作、差役等事,毋得隔越中书省辄使闻奏。这反映出( )

    A.西汉皇帝权力加强 B.唐朝中书省集体议事

    C.元朝宰相权势较大 D.明朝中央集权加强

    4.战国时期的国家形态,已逐渐演变为“跨区域”的地域性国家;列国疆域内的居民,也不再是宗

    法等级制下的“小国寡民”状态,而表现为“多地域、多族群”的特点,人口构成远较前代要复杂得多。这一状况说明( )

    A.宗法分封制的影响已经消除 B.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态正孕育

    C.经济交流导致政治制度变化 D.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逐步形成

    江西省六校 2023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共 8 页 第 1 页
    
    5.1765 年,直隶总督方观承以乾隆观视保定王氏庄园的棉行为背景,组创了一套涵盖布种、弹花、练染等 16 道工序的《棉花图》谱,装裱成册。乾隆对此大加赞赏,欣然题诗于图(下图)。自此,以《棉花图》为蓝本的衍生品如官衙壁刻、御制瓷书、墨宝年画、剪纸等在清朝层出不穷。这说明清朝( )




















    A.庄园经济助推棉纺织业发展 B.官营手工业分工细密

    C.棉花产业拥有良好的社会氛围 D.经济的商品化趋势加强

    6.明清时期全部出口的手工业产品中,经过加工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占绝大比例。与出口商品相比,鸦片战争前中国进口商品的总体加工程度低于出口商品。材料说明了( )

    A.官营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 B.朝贡贸易对出口产品要求高

    C.中国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D.严格实行海禁政策的影响

    7.“逢场作戏”一词的历史来源,是在宋每逢市集,都有演戏活动,郊区的皇家园林在对外开放时,艺人商贩可以临时作场演戏,城内的瓦肆勾栏成为作场演戏的常设场所。“逢场作戏”的出现表明( )

    A.宋代人们生活富裕 B.人们娱乐生活丰富

    C.戏曲发展达到鼎盛 D.城市商业经济发展

    8.明朝时期,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等人给自己取中国姓名,还在本名之外取一个字号,即所谓的“尊

    名”,仿效中国人文雅的习俗,以适应在中国社会中维持高雅的身份。西方传教士这一做法目的是( )

    A.赢得中国士大夫的尊重 B.减少传播西方天主教的阻力

    C.促进中西方思想文化交流 D.更好地学习中国先进科技

    9.西汉中期,《大戴礼记·本命》有这样的记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

    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妇有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

    富贵,不去”。由此我们可以推知,“七去三不去”的离婚原则( )

    A.受社会文化主流思想的影响 B.意在维护女子权益

    C.体现了男女平等的观念 D.加剧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江西省六校 2023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共 8 页 第 2 页


    10.《盐铁论》言:“币数变而民滋伪”。明末清初,一位思想家认同道:“亮哉斯言矣!”,“近日河南、陕西各自行钱,不相流通。既非与民同利之术,而市肆之滑乘此以欺愚人,窘行旅。”这反映了当时这位思想家主张( )

    A.规范货币的铸造和流通 B 地方自行发行货币

    C.中央应加强对地方控制 D.立法规范市场秩序

    11.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神树、大立人、面具与中原文化迥异。但发现出土的铜罍同陕西城固发现的商代铜罍几乎没有区别,连花纹的作风都一样。这说明了( )

    A.古蜀文明受到了中原文明的影响 B.当时的政治具有浓郁的神权色彩

    C.当时古蜀国地区已纳入商代版图 D.青铜制造业是当时重要的手工业

    12.“试思人以眇然之身,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以常人而可以为圣贤……是如何而致?若分明见此,

    志自立,功夫自住不得。”《朱子语类》记载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主要是( )

    A.格物致知 B.自强不息 C.崇德尚贤 D.天人合一

    13.北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在敦煌艺术中,这种变化说明( )

    A.敦煌艺术来自艺术家创造性劳动 B.北魏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C.艺术美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性再现 D.唐代国泰民安富足强盛

    14. 芍陂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淮河流域著名的古陂塘灌溉工程。芍陂的成功修建主要反映( )

    A.淮河流域环境的优越B.秦朝实力不断增强

    C.农耕文明的必然要求 D.水利灌溉技术领先

    15.晚清以来清政府与外国打交道,不断地进行机构调整:从礼部司仪馆→理藩院→总督、巡抚监理→钦差大臣总理→五口通商大臣,南北洋通商大臣→总理衙门。这一变化表明( )

    A.中国外交逐步近代化 B.中央集权体制不断加强

    C.中央机构发生根本变化 D.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

    16.鸦片战争前,经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尚有较多的经济联系;其后,沿江沿海地区由于外国原

    料、粮食由海运进口,且质量较高,比从交通落后的内地购买更加便捷、稳当。由此推知,当时中

    国( )

    A.持续扩大进出口贸易 B.限制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发展

    C.内地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资本主义生产萌芽得到一定发展

    17.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

    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

    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

    A.新中国走上世界外交舞台 B.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正式确定

    C.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D.新中国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江西省六校 2023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共 8 页 第 3 页
    
    18.20 世纪 80 年代,中央政府指出:“小型企业可以推行承包、租赁责任制。大中型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这一规定旨在( )

    A.提高企业生产效益 B.改变企业所有制形式

    C.扩大企业的分配方式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2022 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央电视台将赛事转播等信息系统迁移至云平台,采用“奥运转播云”向全球转播;冬残奥会还提供全流程智能化数字人手语生成服务。以上新现象体现了( )

    A.信息技术促进人类文化共享 B.奥林匹克文化融合中国文化

    C.中华文化不断向外辐射传播 D.冬奥会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20.“按照自然法,为一切人共有的物有这些:空气、水流、海洋以及由此而来的海岸。任何人都

    不被禁止接近海岸,但应远离别墅、房屋。因为这些物不像海洋一样,是万民法上的。”这可以说

    明,罗马法( )

    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基本诉求 B.贯彻了公平正义的司法原则

    C.缓和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 D.兼顾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

    21.2022 年 9 月 8 日英国一代传奇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谢世,享年 96 岁。对于英国君主制,有学者

    说“在中世纪以及英国社会,由中世纪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君主制是关键的一环”。这一论断主要是着眼于君主制有利于( )

    A.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发展 B.推动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

    C.积极推动现代民主政治确立 D.形成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

    22.“普遍意志所作的决定,永远不可能是错的,因为普遍意志是以计算票数来决定的,因而永远

    是少数人持异议。对少数人实行强制,这种强制根本就不是强制,而是自由。”这位法国启蒙运动

    的思想家主张是( )

    A.提出了集体与个人关系 B.提出了天赋人权的理论

    C.强调践行自由主义原则 D.强调了公共意志的约束

    23.十月革命后,列宁对《土地法令》中“平分土地”的方针,解释说:“土地平均使用不过是达到完全的社会主义的一种过渡办法。为了社会主义的胜利,无产阶级在选择过渡办法的时候,必须向

    被剥削劳动农民小农让步,只要这些办法不危害社会主义事业。”据此可知,列宁( )

    A.意在发展小农经济保障国内战争胜利

    B.要求迅速摧毁临时政府的统治基础

    C.试图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社会主义

    D.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理论

    24.1971 年,美国与英、法、苏在柏林签订了《西柏林协定》,保证今后不在西柏林地区使用武力

    威胁;1973 年,美苏等 35 个欧美国家顺利召开欧安会,通过《欧洲安全和合作最后文件》提出:

    “边界的不可侵略”等原则,讨论经济合作等问题。这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 )

    A.美苏关系有所缓和 B.美国放弃霸权主义

    C.合作共赢成为各国共识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江西省六校 2023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共 8 页 第 4 页


    第 II 卷(非选择题 52 分)

    二、第 25--26 题为必考题,每一题学生必须作答,27--29 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 )必考题共 37 分

    25.(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法制文明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夏商周时期,统治者已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秦汉时期,律成为统一法典的主要形式。西汉时期形成的汉律,沿用近 400 年。隋初,《开皇律》废除了前代刑罚中的鞭刑、枭首等“苛惨之法”。在继承汉魏以来法制经验基础上,唐高宗永徽年间撰成《唐律疏议》,成为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它明确了“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思想,规定刑罚定罪,不以小过而滥行诛杀,其用刑在教人以善;法律体系包括律、令、格、式,内容涉及职制、户婚、贼盗、斗讼等各方面,而对涉及民间田土钱债的民事行为视为细事。唐之后,历代律典多以唐律为蓝本。中华法系是中华文明的灿烂瑰宝。

    ——摘编自夏锦文《中华法制文明具有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等

    材料二 1902 年,清廷设立修订法律馆,着手编纂近代法典。从 1904 年至 1911 年,在沈家本等人的主持下,以“折中各国大同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仍不戾乎我国历代相沿之礼教民情”为宗旨,初步制定了数十部法律文本,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商法等多部法律。刑律的修订,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采用了一些近代西方的刑罚原则、刑法制度和理论,如正当防卫、罪刑法定、缓刑制度。其中对于犯“十恶”等罪的规定仍被保留下来。同时,清政府开始法政官制的改革,规定大理院“专掌审判”,不受行政衙门干涉。1902 年开始的修律与司法改革,遭到不少礼教派官员的强烈反对,最终在革命的枪声中被终止。

    ——摘编自严泉《晚清中国——告别“万历十五年”式的传统儒家道德治国》

    材料三 中世纪早期,西欧社会的法律体系主要以日耳曼人的习惯法为主,5—9 世纪时出现了一系列成文的日耳曼法典。但是,日耳曼法典实行属人主义原则,它只适用于日耳曼人。到 12 世纪时,随着教会势力的发展和教会法体系的建立,教会法在西欧社会中有着巨大影响。然而,从

    11 世纪开始,西欧的经济复兴和城市的兴起,加速了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此时,日耳曼法和宗教法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纠纷和众多的社会问题,已渐渐显得无能为力了。11 世纪末,查士丁尼主持编订的《学说汇纂》原稿在意大利被发现,波伦那大学教师伊纳留斯便致力于对其进行注释和讲授,大大推动了罗马法的复兴。13 世纪后半叶产生了评论法学派,他们把罗马法的原则运用到现实各种社会关系中,把古代罗马法转化为现实的法律。

    ——摘编自庄锡昌《西方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法系的主要特点。(8 分 )







    江西省六校 2023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共 8 页 第 5 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法律改革。(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罗马法在中世纪西欧复兴的时代背景。(6 分 )



    (4)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认识。(3分)






    26.(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五四”前后,以杜亚泉等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派和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新文化派围绕东西文化

    差异等问题展开了一场大的争论。有学者认为其论战的实质是文化的时代性和文化的民族性之争。

    下面列举了双方论战的一些观点:

    东方文化派:

    西洋社会为动的社会,我国社会为静的社会。由动的社会,収生动的文明,由静的社会,収生静的文明。

    我人今日在迷途中乊救济决不能希望于自外输入乊西洋文明,而当希望于己国固有乊文明。此为吾人所深信不疑者。……救济乊道,在统整吾固有乊文明:其本有系统者,则明了乊;其间有错出者,则修整乊。

    ——杜亚泉

    新文化派:

    一般所谓东洋文明和西洋文明乊异点,实在就是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特点。

    ——常燕生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

    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陈独秀

    请选择其中任何一派,概括其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析。(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从史出)。






    江西省六校 2023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共 8 页 第 6 页


    (二) 选考题共 15 分

    考生从三道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年,永利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斩获第 16 届万国博览会金质奖.1937 年,范旭东创办酸厂幵正式投入运行,不久,日本全面侵华,范旭东继续在大后方収展实业,推进大西南建设,支援抗战.1945年当选为中国化学学会理事长,同年病逝,毛泽东为其题写了“工业先导,功在中华”的挽联。



    27.【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淝水乊战后,东晋政权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南朝宋高祖刘裕在掌握朝政以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东晋时期,中央和州、郡的大权一直掌握

    在王、谢、庾、桓四大家族手中,选拔官吏,主要依据门第,选出的官吏多是无才无识乊辈。刘裕

    掌权后,要求按照九品中正制初置时的精神选拔人才,他重用出身“寒微”的人,如刘穆乊、檀道

    济、王镇恶、赵伦乊等。他罢免或处死了许多土族或皇族出身的贪官污吏。他的亲信、功臣中有“骄

    纵贪侈,不恤政事”的,他也严厉惩罚,甚至处死。他下令严禁地方官吏滥征租税、徭役,规定租

    税、徭役,都以现存户口为准。他还敦崇学艺,修建庠序(地方学校),选备儒官,弘振国学。刘

    裕死后,其子刘义隆继续实行他的政策。由于刘裕父子的改革,宋初的政治比较稳定,社会经济逐

    渐繁荣起来。刘义隆在位的 30 年左右用元嘉做年号,因而历史上称乊为“元嘉乊治”。
    
    ——摘编自陈争平著《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范旭东“工业救国”的历史条件。(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范旭东身上所蕴含的精神品质。(7 分)


    ——摘编自《宋书·武帝本纪》等

    (1)根据材料,概括刘裕改革的主要措施。(8 分)

    29.[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袁世凯去世后,总统府与国务院互相争斗,双方在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等问题上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裕改革的意义。(7 分)
    

    现激烈交锋。日本鼓动北京政府对德宣战,幵许诺缓交庚子赔款、提供参战经费。得到日本支持的国务总理段祺瑞为扩充自身派系的实力,立即接受了日本的条件。为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膨胀,美国改变了支持中国参战的态度,幵向中国政府施压,强调在与美国协商乊前“不要采取进一步的行动”。1917 年 3 月,段祺瑞将对德绝交案及《加入协约国条件节略》,递交给受英美支持的总统黎元洪签字,遭拒。同月,一向反对参战的孙中山致电北京参众两院,认为参战“于国中有纷乱乊虞,无改善乊效”,得到不少国会议员的赞同。几经周折,国会最终还是通过了参战案。不久,孙中山策动海军总长程璧光率海军第一舰队南下广州,収动护法运动。


    ——摘编自桑兵主编《孙中山史事编年》等


    28.【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范旭东(1883~1945),湖南长沙人。1898 年,范旭东追随其兄范源濂(梁启超的弟子),参

    与维新运动,深受影响。1900 年,随兄赴日留学,因读书刻苦上进,顺利考入京都帝国大学理科化

    学系。1911 年毅然回国,准备一展“工业救国”的宏图大志。同年,在北洋政府北京铸币厂负责化

    验分析,不久被派往西欧考察学习。1914 年在天津创办我国第一家精盐厂——久大精盐公司。1917

    年创建永利碱厂。1920 年 9 月,“永利制碱公司”始获农商部批准,特许工业用盐免税 30 年。1926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参战之争对中国政局的影响。(15 分)



    江西省六校 2023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共8页第7页
    

    江西省六校 2023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共8页第8页
    江西省四校202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C
    【详解】依据材料“顺乎天而应乎人”“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威,自我民明威”,“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可以看出蕴含着一定的天人之间的关系,具有敬天保民的思想特点,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仁政思想,排除A项;材料不能看出民主思想,排除B项;材料没有天人感应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根据“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可得出材料反映的是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确立了后世的国家政治框架,因此“躲不掉也避不开”,B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郡县制在战国已经有,排除C项;官僚政治只是一方面,不完全,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据题意可知,元代所有的机构和衙门都不能越过中书省进行上奏,说明元代宰相权势较大,故选C;材料主要反映了元代宰相权势较大,没有说明皇帝权力受限和中央集权,排除AD;采用集体议事和和材料无关,排除B。
    4.B
    【详解】据题意可知,战国时期的国家形成具有“多地域,多族群”的特点,说明统一多民族国家正在孕育之中,B项正确;“已经消除”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政治制度变化不是经济交流的结果,排除C项;虽然出现了“多族群”的特点,但并不能体现文化认同的逐步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据题干信息可知,直隶总督和乾隆都很重视《棉花图》,这体现了清朝统治集团的重农思想,从其衍生品来看,《棉花图》有广泛的影响,上至官方,下至民间,多种艺术品,都以棉花为题材,有利于提升棉花的认知度,有利于推广棉花的种植和纺织技术,这就为棉花产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C项正确;题干信息不是绵纺业发展,排除A项;“王氏庄园”说明不是官营手工业,排除B项;且材料未涉及棉花产业的产品商品化,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前,中国出口商品的加工程度较高,占出口比例较大,且出口商品的加工程度要高于进口商品的加工程度,这反映出与世界手工业相比,中国的手工业水平要更高,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朝贡,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到商品加工出口,并不有体现出是官营,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海禁的信息,排除D项。
    7.D
    【详解】根据材料“每逢市集,都有演戏活动,郊区的皇家园林在对外开放时,艺人商贩可以临时作场演戏,城内的瓦肆勾栏成为作场演戏的常设场所”,这表明宋代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繁荣,D
    项正确;材料只能体现宋代商品经济较繁荣,无法得出生活富裕,排除A项;材料只能体现宋代商品经济较繁荣,没有戏曲繁荣表现,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娱乐生活丰富,排除B项。
    8.B
    【详解】利玛窦等传教士通过取中国姓名、仿效中国人文雅的习俗、取中国“尊名”来融入到中国的生活之中,为其传教提供便利,减少传教的阻力,故B正确;利玛窦等传教士主要是为了传教,而不是为了获得尊重,排除A项;C项是客观影响,而不是目的,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9.A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信息“七去三不去的离婚原则”明显体现受儒家三纲五常思想的影响,并不是为了维护女子权利,A项正确,排除B项;材料信息并未体现男女平等,排除C项;离婚对家庭影响较大,对社会主要矛盾影响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
    10.A
    【详解】根据“近日河南、陕西各自行钱,不相流通。既非与民同利之术,而市肆之滑乘此以欺愚人,窘行旅。《盐铁论》言:‘币数变而民滋伪。’亮哉斯言矣!”可得出认识到各地货币不统一会影响商业的发展,因此强调要规范货币的铸造与流通,A项正确,是强调货币的统一,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对地方控制,,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他主张立法,排除D项。
    11.A
    【详解】材料强调了三星堆(古蜀文明代表)出上的一些文物与商文化(属中原文明)“没有区别”,而古蜀国文明的年代大致与商代后期相当,A项正确;当时的政治具有浓郁的神权色彩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由于目前考古只发现三星堆文化与商文化有相近的一面,还没有进一步的证据证明古蜀国地区在政治上已隶属商代,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青铜制造业是当时重要的手工业,排除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材料是主要内容是人可以助天地之化育,常人也可努力成为圣贤,意志坚定,自强不息,自然就能达到,故此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主要是自强不息,B项正确;“格物致知”强调的是探究事物,排除A项;崇德尚贤强调的崇尚贤德,而不是成为贤德,排除C项,“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排除D项。
    13.C
    【详解】北魏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社会动乱,因此壁画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唐代社会稳定,国家繁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由此说明艺术美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性再现,C正确;A脱离材料主旨,排除;B、D片面解读材料,不能反映出北魏至唐的变化,排除。
    14 。C
    【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水利工程的兴修,既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因,也是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故灌溉工程“芍陂”的兴建,是农耕文明的必然要求,C项正确;这是战国时期淮河流域,水利工程和秦朝无关,排除B项;淮河流域自然地理环境的优越与芍陂的成功修建无必然联系,排除A;材料未涉及灌溉技术的长期领先,排除D项。
    15.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总理衙门是清政府设立的专门的外交机构,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近代意义的外交结构,所以题干体现了中国外交逐步纳入国际轨道,A项正确;中央集权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中央机构根本变化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D项;
    16.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沿江沿海与内地经济联系减少,不利于发展统一的国内市场,B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进出口贸易持续扩大,排除A项;此时民族资本主义未产生,排除D项;自然经济解体发生在沿海,排除C项。故选B项。
    17.C
    【详解】根据材料“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以及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美国综合国力强大而美国阻碍中国解放台湾是符合美国利益的,因此中国要解放台湾实现统一,是绕不开美国的,C项正确;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是在日内瓦会议期间,排除A项;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正式确定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新中国推行的外交方针,排除D项;故选C项。
    18. A
    【详解】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对小型企业和大中型企业都作出的经营机制方面调整与改革,这有利于扩大企业的自主权,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经营效益,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企业所有制改革,排除B项;实行扩大分配方式内容,材料不体现,排除C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是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排除D项。
    19.A
    【详解】“奥运转播云”在全球的转播、冬残奥会还提供全流程智能化数字人手语生成服务得益于信息技术的进步,这体现了信息技术进步促进人类文化共享,A项正确;材料内容未涉及到奥林匹克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融合,排除B项;材料主旨不是文化输出,排除C项;D项与题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0.D
    【详解】根据材料“空气、水流、海洋以及由此而来的海岸为所有人共有,任何人都不被禁止接近海岸,但应远离别墅、房屋”及所学知识可得,罗马法中体现保护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兼顾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D项正确;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公平正义的原则,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罗马法起到缓和阶级之间的矛盾,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21.A
    【详解】材料信息“在中世纪以及英国社会,由中世纪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君主制是关键的一环”体现了君主专制对英国社会转型的作用,即君主专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的发展,故A正确;两次工业革命与材料不相关,故B错误;君主专制不利于现代民主政治的建立,故C错误。君主制强化了思想的专制,故D错误;
    D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普遍意志代表的是多数人的主张,因此其决定具有普遍的约束性,选项D正确;材料主旨是普遍意志约束性的合理论证,而非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排除A。
    材料并未涉及天赋人权的理论,排除B;材料中没有关于自由主义内涵的阐述,排除C;
    23.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列宁认为“平分土地”的方针是为了社会主义胜利而向农民让步的过渡办法,不会危害社会主义胜利,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理论,D项正确;A项内容阐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当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排除B项;为了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打败国内外敌人,苏俄开始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造成的政治经济危机,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24.A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柏林地区原先为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控制,而20世纪70年代美国寻求与苏联合作,共同推动欧洲局势的缓和,这反映出当时美苏之间由对抗转为缓和性的谈判与合作,A项正确;“美国霸权主义放弃”说法错误,这一时期美国实力只是相对衰落,但仍居于世界霸主地位,排除B项;“成为各国共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出现在两极格局瓦解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25.(1)特点:起源早,历史悠久;强调礼法结合、明德慎刑;法律体系完备;刑民不分,重公权轻私权。(8分)
    (2)评价:晚清的法律改革,属于清末新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清政府挽救统治危机的尝试。它受到近代西方法律的影响,推动了法律的近代化,进而影响到国家治理方式的变革;但是改革并不彻底,且由于动荡的时局、反对阻力较大等因素影响,使得改革效果受到影响。(8分)
    (3)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兴起;日耳曼法和教会法的局限;大学的兴起;学者对罗马法的注释、研究和实践;王权逐渐强大。(6分,任答3点即可)
    (4)认识:积极借鉴古今中外法制建设的经验;法制建设要以人为本;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制建设要从国情出发。(3分,任答两点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夏商周时期,统治者已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可知,中华法系具有起源早,历史悠久的特点;根据材料“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知,中华法系具有强调礼法结合、明德慎刑的特点;根据材料“法律体系包括律、令、格、式,内容涉及职制、户婚、贼盗、斗讼等各方面”可知,中国法系具有法律体系完备的特点;根据材料“对涉及民间田土钱债的民事行为视为细事”可知,中华法系具有刑民不分,重公权轻私权的特点。
    (2)根据材料“ 1902年,清廷设立修订法律馆,着手编纂近代法典。......采用了一些近代西方的刑罚原则、刑法制度和理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清的法律改革,属于清末新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清政府挽救统治危机的尝试;它受到近代西方法律的影响,推动了法律的近代化,进而影响到国家治理方式的变革。根据材料“1902年开始的修律与司法改革,遭到不少礼教派官员的强烈反对,最终在革命的枪声中被终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法律改革并不彻底,且由于动荡的时局、反对阻力较大等因素影响,使得改革效果受到影响。
    (3)时代背景:根据“从11世纪开始,西欧的经济复兴和城市的兴起,加速了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兴起;根据“日耳曼法和宗教法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纠纷和众多的社会问题,已渐渐显得无能为力了”得出:日耳曼法和教会法的局限;根据“11世纪末,土丁尼主持编订的《学说汇纂》原稿在意大利被发现,波伦那大学教师伊纳留斯便致力于对其进行注释和讲授,大大推动了罗马法的复兴”得出:大学的兴起;学者对罗马法的注释、研究和实践;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王权逐渐强大角度进行回答。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中西方法制的内容从积极借鉴经验、以人为本、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要从国情出发及与时俱进等方面说明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启示
    26.(12分)
    一观点:把东西文化的差异归结为东方与西方社会的差异;主张用中国固有文明拯救中国。论证;东方文化派,实质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这有助于人们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但它又容易促使人们滋长消极的文化自满情绪,反对用西方近代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改造和变革。
    二观点:把东西文化的差异归结为古代与现代的区别;主张用西方文化取代中国文化。
    新文化派,实质体现了文化的时代性;这有助于人们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的时代差距,从而认识到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它又容易导致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全盘否定。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可知,东方文化派实质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把东西文化的差异归结为东方与西方社会的差异,反对全面西化,主张用中国固有文明拯救中国。西方文化派实质体现了文化的时代性,把东西文化的差异归结为古代与现代的区别,主张用西方文化取代中国文化;两者观点各有利弊,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点晴:解答开放性试题,一是需要对试题要求明确,如“选择其中任何一派,概括其观点”“实质”“影响”等,其次需要对史料信息进行科学准确的解读,获取需要的信息,最后联系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归纳即可。
    27.(1)重用出身“寒微”的人;整顿吏治;整顿赋役制度;重视教育。(8分)
    (2)政治上,冲击了门阀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政治风气好转,提高行政效率,利于社会稳定。经济上,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经济发展。(或者江南地区的开发)教育上,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总之,奠定了“元嘉之治”南朝政治的基础。(7分)

    【解析】(1)据材料“他重用出身‘寒微’的人,如刘穆之、檀道济、王镇恶、赵伦之等”可知,重用用出身“寒微”的人;据材料“他罢免或处死了许多土族或皇族出身的贪官污吏……”可知,整顿吏治,惩处贪官污吏;据材料“他下令严禁地方官吏滥征租税、徭役,规定租税、徭役,都以现存户口为准。”可知,整顿赋役制度,严禁地方官吏滥征租税、徭役;据材料“严禁地方官吏滥征租税、徭役”可知,重视教育。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政治上,冲击了门阀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政治风气好转,提高行政效率,利于社会稳定。经济上,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经济发展。(或者江南地区的开发)教育上,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等方面回答

    28.(1)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国内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和进步思想的影响;历届政府的大力支持;范旭东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救国愿望。(8分)
    (2)勤奋好学(刻苦上进);开拓创新(敢为人先);报效国家(家国情怀);百折不挠;责任担当。(7分)
    【解析】(1)根据材料“1898年,范旭东追随其兄范源濂(梁启超的弟子),参与维新运动,深受影响……准备一展‘工业救国’的宏图大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国内革命形势不断发展,“实业救国”思潮逐渐兴起;据材料中范旭东的日本留学经历和材料“不久被派往西欧考察学习”可知当时西方科学技术不断传播,进步思想的影响较大;据材料“1914年在天津创办我国第一家精盐厂——久大精盐公司……获第16届万国博览会金质奖”,并结合材料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国内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历届政府大力支持;据材料“1911年毅然回国,准备一展‘工业救国’的宏图大志”“范旭东继续在大后方发展实业……毛泽东为其题写了‘工业先导,功在中华’的挽联”可知,范旭东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救国愿望。
    (2)据材料“1898年,范旭东追随其兄范源濂……读书刻苦上进,顺利考入京都帝国大学理科化学系”可知,范旭东勤奋好学,刻苦上进;据材料“1914年在天津创办我国第一家精盐厂一久大精盐公司……1937年,范旭东创办酸厂并正式投入运行”可知,范旭东开拓创新,敢为人先;据材料“1911年毅然回国,准备一展‘工业救国’的宏图大志”“范旭东继续在大后方发展实业,推进大西南建设,支援抗战”可知,范旭东热衷于报效国家,具有家国情怀,百折不挠,有责任担当。
    29.(15分)日美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北洋军阀混战加剧,中国政局日益混乱;推动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五四运动创造了条件;鼓舞了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思潮。
    【详解】由材料“得到日本支持的国务总理段祺瑞为扩充自身派系的实力”、“美国改变了支持中国参战的态度,并向中国政府施压,强调在与美国协商之前不要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得出日美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由材料“袁世凯去世后,总统府与国务院互相争斗,双方在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等问题上出现激烈交锋”得出北洋军阀混战加剧,中国政局日益混乱;由材料“几经周折,国会最终还是通过了参战案”结合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得出推动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五四运动创造了条件;由材料“日本鼓动北京政府对德宣战,并许诺缓交庚子赔款、提供参战经费”结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史实得出鼓舞了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思潮。

    相关试卷

    江西省2024届上饶市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江西省2024届上饶市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六校第一次联合考试地理试题docx、24届2月上饶六校高三·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百校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百校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0页。

    河北省邢台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邢台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中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