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永州市2023年高考第一次适应性
一、选择题
1. 齐国“三其国而伍其鄙”“相地衰征”;晋国“作爱田”“作州兵”;鲁国“初税亩”“作丘甲”;楚国“书土田”“量入修赋”。这( )
A. 有利于确立其霸主地位 B. 引发阶级关系发生新变化
C 导致兼并战争频繁发生 D. 反映了官僚政治逐渐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相地衰征”“作爱田”“初税亩”均属于生产关系调整层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引发阶级关系发生新变化,B项正确;鲁国非春秋时期的霸主,排除A项;此时处于春秋时期,以争霸战争为主,排除C项;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B项。
2. 西汉后期,权臣霍光上奏皇太后,以《春秋公羊传》“周襄王不能事母”之例,力证皇帝刘贺为不孝之人,并将之废黜。东汉光武帝以公羊学“子以母贵"”原则,免去废后郭氏之子刘强的太子之位,改立阴皇后之子刘阳为太子。上述现象主要表明( )
A. 传统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B.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可调和
C. 嫡长子继承制名存实亡 D. 儒家思想深刻影响现实政治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因此材料“力证皇帝刘贺为不孝之人,并将之废黜”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对政治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的影响力,非宗法观念,排除A项;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可调和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嫡长子继承制对整个封建社会产生巨大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3. 如表为唐代监察官员受财数额及处罚表,据如表可知,唐代( )
行为与情节 赃数 | 收受财物 | 乞取 | 强乞取 |
一尺 | 笞四十 | 杖五十 | 杖一百 |
一匹一尺 | 笞五十 | 杖六十 | 徒一年 |
三匹一尺 | 杖七十 | 杖八十 | 徒二年 |
五匹一尺 | 杖九十 | 杖一百 | 徒三年 |
六匹一尺 | 杖一百 | 徒一年 | 流二千里 |
八匹 | 徒一年 | 徒一年半 | 流三千里 |
A. 重视预防职务犯罪以抑制腐败行为 B. 推行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的治国理念
C. 监察官员受财行为的入罪门槛较高 D. 对官员品行才能、政绩进行全面考察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是唐代监察官员受财数额及处罚表,可知表格中的规定目的是预防监察官员利用职务犯罪,从而抑制腐败行为,A项正确;材料中的信息体现了法和刑,没有体现礼和德,排除B项;根据表格中的行为与情节、赃数及处罚可知监察官员受财行为的入罪门槛较低,排除C项;材料信息是唐代监察官员受财数额及处罚情况,不能体现对官员品行才能、政绩进行全面考察,排除D项。故选A项。
4. 北宋中期,刘敞《荒田行》诗云:“大农弃田避征役,小农挈家就兵籍。良田茫茫少耕者,秋来雨止生荆棘。县官募兵有着令,募兵如皋官有庆。从今无复官劝农,还逐鱼盐作亡命。”这反映了当时( )
A. 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冲击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到抑制
C. 兵农合一制度不合时宜 D. 工商业发展促进农业生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大农弃田避征役,小农挈家就兵籍。良田茫茫少耕者”“从今无复官劝农”可知,募兵制度影响了农业的正常耕作,阻碍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说明当时募兵制度阻碍了自耕农经济发展,未体现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冲击,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自耕农经济发展受到抑制,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工商业发展促进农业生产,排除D项。故选B项。
5. 《金史.兵志》载:“至太祖即位之二年,既以二千五百破耶律谢十,始命以三百户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金世宗时,“制世袭猛安谋克若出仕者,虽年未及六十,欲令子孙装者,听”,其中特别有权势的更可获得大量田土,拥有封地。据此可知,猛安谋克制( )
A. 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B. 确保了金朝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
C. 体现了社会编制军政一体的特色 D. 基本沿袭了唐宋的户籍管理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猛安谋克制是金代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因此材料“制世袭猛安谋克若出仕者,虽年未及六十,欲令子孙装者,听”“其中特别有权势的更可获得大量田土,拥有封地”体现的是猛安谋克制的社会编制军政一体的特色,C项正确;材料与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无关,排除A项;猛安谋克制并未确保金朝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排除B项;猛安谋克制属于少数民族首创,非沿袭唐宋的户籍管理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6. 1910年《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自中央集权之说中于中央政界之心理,而督抚之权日削,而外省之力日瘠,迄于今几无款之可筹、一事之能办,疆臣愤不能平,则相率托词乞退。”这现象主要反映出当时( )
A. 地方督抚威胁中央集权 B. 清廷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C. 汉族官僚地主地位上升 D. 预备立宪激化社会矛盾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10年《申报》......外省之力日瘠,迄于今几无款之可筹、一事之能办,疆臣愤不能平,则相率托词乞退。”可知,1910年《申报》对当时政局的评述认为,中央集权制度,导致地方势力减弱,延续到现在,地方无款可筹,地方大臣相互推脱责任等,反映了清末时期,清政府无力控制地方,统治危机日益加深,B项正确;地方督抚威胁中央集权,在材料中体现信息不足,排除A项;汉族官僚地主地位上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预备立宪激化社会矛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而且1909年预备立宪已经截止,排除D项。故选B项。
7. 1924年,有人统计了当时出版的-些新诗集里的惊叹号(!),说这种符号“缩小看像许多细菌,放大看像几排弹丸”,认为使用惊叹号是消极、厌世、悲观等情绪的表现,并把使用这种符号的白话诗诬之为“亡国之音”。这表明( )
A. 专制和愚味束缚大多数国民头脑 B. 守旧观念阻碍文学改良萌生
C. 文明开化的新风尚成为时代潮流 D. 思想文化革新仍然任重道远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爆发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但是根据材料时间及关键信息“缩小看像许多细菌,放大看像几排弹丸”可知,当时思想解放影响范围有限,思想文化革新仍然任重道远,D项正确;材料中的有人无法代表大多数国民,排除A项;此时文学革命已经发生,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守旧思想,非文明开化的新风尚成为时代潮流,排除C项。故选D项。
8.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为穷人打土豪分田地”“红军是工人农民的军队”“红军是为穷人找饭吃找衣穿的军队”“红军公买公卖”“红军不拉夫”“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标语,在红军所到之处随处可见。上述红色标语的宣传旨在( )
A. 赢得群众支持,传播党的革命形象 B. 开展扩红运动,解决兵员短缺问题
C. 实行对敌统战,鼓励敌军反戈投诚 D. 进行思想整风,增强中共的凝聚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标语内容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坚持为人民服务,关心民众利益,能够赢得广泛群众的支持,传播党的革命形象,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扩红运动,排除B项;材料中的红色标语的宣传旨在赢得群众支持,传播党的革命形象,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思想整风,排除D项。故选A项。
9. 1951年4月,山西省委(把老区互助合作组织提高一步》的报告中指出:为避免个体农民经济自由发展而发生贫富两极分化,应将互助组转化为农业合作社。当时华北局则认为:这报告所提出的内容是与《共同纲领》精神和新民主主义政策不相符合的。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 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是否正确 B. 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是否过时
C. 合作化运动开展的方式和速度 D. 农村土地改革的方案路径选择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山西省委主张应将互助组转化为农业合作社,但是华北局认为这是与《共同纲领》精神和新民主主义政策不相符合的,因为新中国成立前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共同纲领》就明确规定,在一切彻底实现土地改革的地区,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个体农业向着社会化、集体化方向发展,引导农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组织各种形式的劳动互助和生产合作。因此二者的主要分歧在于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的方式和速度,C项正确;材料与国家战略发展无关,排除A项;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过时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与土地改革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0. 如图中①②③④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的43篇元旦社论中高频词汇在19781992年、1993一2002年、2003一2012、2013一2020年四个阶段的统计图。符合1993一2002年这一阶段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符合1993一2002年这一阶段的是④,此阶段的主题是加强党的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材料内容符合,D项正确;①属于2003一2012年阶段,此阶段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现代化又好又快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②属于2013一2020年阶段,此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响彻世界,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③属于1978—1992年阶段,此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1. 在罗马法早期,遗嘱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决定遗嘱,随意处分自己的财产。后来,罗马法规定遗嘱人必须为其近亲属保留法定的继承份额,否则执行官有权以非常方式撒销遗嘱法定继承份额。这一调整( )
A. 损害了公民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B. 促成了罗马法律体系的完备
C. 有助于维护家族利益和社会稳定 D. 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遗嘱人必须为其近亲属保留法定的继承份额,否则执行官有权以非常方式撒销遗嘱法定继承份额”可知,材料表明罗马法保护家庭成员的继承权力,这有助于维护家族利益和社会稳定,C项正确;这一调整有助于维护家族利益和社会稳定,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罗马法律体系的完备,排除B项;这一调整有助于维护家族利益和社会稳定,不会推动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2. 13世纪初的《大宪章》中超过一半的条款直接关涉臣民的财产权利,主要规范国王的税收和军役,严禁随意增负,严禁任何形式的权利侵夺:其余条款大多关于臣民的人身权利,强调任何自由人,如未经依法审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这可用来说明当时英国( )
A. 宗教改革取得巨大成功 B. 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原则的确立
C. 社会契约论思想践行 D. 封建统治秩序呈现法理化特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3世纪初的《大宪章》中超过一半的条款直接关涉臣民的财产权利,主要规范国王的税收和军役,......其余条款大多关于臣民的人身权利,强调任何自由人,如未经依法审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可知,《大宪章》中的条款规定,有超过一半的内容直接关系到臣民的财产权利,说明《大宪章》是用法律的形式在维护封建统治者的利益,D项正确;宗教改革运动开始于16世纪,排除A项;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原则的确立是1689年的《权利法案》,排除B项;社会契约论思想最早开始可追溯到17世纪,卢梭于1759年开始写《社会契约论》,排除C项。故选D项。
13. 康德说:“通常,宗教凭借其神圣,立法凭借其威严,想要逃脱批判。但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就激起了对自身的正当怀疑,并无法要求获得不加伪饰的敬重,理性只把这种敬重给予能够经得起它的自由的和公开的检验的东西”。康德在此强调的是( )
A. 增强自主思考意识 B. 摧毁教会宗教信仰
C. 反思人文主义缺陷 D. 崇尚法律至上权威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通常,宗教凭借其神圣,立法凭借其威严,想要逃脱批判。但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就激起了对自身的正当怀疑,并无法要求获得不加伪饰的敬重,理性只把这种敬重给予能够经得起它的自由的和公开的检验的东西理性只把这种敬重给予能够经得起它的自由的和公开的检验的东西”可知,康德强调要运用自己的理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即强调增强自主思考意识,A项正确;启蒙运动并不反对宗教信仰,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对人文主义缺陷的思考,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理性,没有涉及法律至上权威,排除D项。故选A项。
14. 1885年2月,英、法、德等国在柏林达成协议:一是刚果自由贸易区的划定及其保持中立的共同声明:二是维护刚果河和尼日尔河的自由航行:三是有效占领原则:四是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以个人名义占有刚果河流域,称“刚果自由邦”。这一协议( )
A. 解决了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B. 加速了列强瓜分非洲的进程
C. 终结了罪恶的黑人奴隶贸易 D. 标志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885年2月,英、法、德等国在柏林达成协议”可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列强在瓜分非洲的问题上意见不统一,英国要求南北瓜分,法国要求东西瓜分,德国要求以赤道为中心进行瓜分,于是在1885年召开柏林会议,确立了瓜分非洲的图上作业和有效占领原则,B项正确;解决了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终结了罪恶的黑人奴隶贸易,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B项。
15. 1928—1941年间,苏联在冶金、机械制造、机器加工、燃料动力、石油化工、仪器仪表等工业部门中新建了近9000个现代化的大中型企业,发展了国家交通运输体系,并建立起国家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灌溉体系。这( )
A. 得益于经济发展战略的创新 B. 表明国民经济比例协调发展
C. 反映民众物质生活极大改善 D. 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28—1941年间,苏联在冶金、机械制造、机器加工、燃料动力、石油化工、仪器仪表等工业部门中新建了近9000个现代化的大中型企业,发展了国家交通运输体系,并建立起国家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灌溉体系。”可知,1928年苏联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工业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材料中表述的成就,得益于夙念五年计划的开展,即经济发展战略的创新,A项正确;国民经济比例协调发展,不符合苏联史实,排除B项;民众物质生活极大改善,不符合苏联史实,排除C项;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是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排除D项。故选A项。
16. 如图为1964年刊载的漫画《20年以后》。在漫画的远端是墓碑林立的烈士陵园,正中间美国国旗迎风飘扬,其后大块的纪念碑上写着盟军(美军)在解放法国过程中一个又一个战斗过的地方:诺曼底、奥马哈海……巴黎。画面近处的戴高乐却在墓碑前示威般地举起一块抗议牌,上面写着“美国佬滚回去"。对该漫画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A. 美法两国由战时同盟转为敌对关系 B. 法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倾向较明显
C. 北约对法国国家安全构成主要威胁 D.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解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美国佬滚回去”可知,战后随着法国国力的恢复和壮大,法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倾向较明显,B项正确;美法两国并非敌对关系,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北约,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奉行法家思想,崇尚实务而抵制虚辞。秦代公牍文国之多就事论事,摒弃主体感情与浮华之词,文风质朴无华,简练明确。例如,秦始皇三十四年李斯、淳于越分别创作的《议废封建》《议封建》等奏文,都鲜明地体现了这种文风。汉初文书行政制度打破了秦代文禁,对文辞书写方面的要求相对宽松。汉初公牍文多换情势,言政理,文风畅达恣肆,这在贯谊的《陈政事疏》、晁错的《论贵粟疏》等文中有较充分的体现。汉式帝后,来自基层的文吏逐渐成为朝廷创作的主导力量,文风简洁明确,沉实平正,其书写与创作多立足于儒学名理、又理而展开,促成了汉代公赎文的新气象,公孙弘的《举贤良文学对策》就是这种文风的典型。
——摘编自韦春喜《秦汉文书行政制度与公牍文写作》
材料二
——摘编自丁海斌、陈佳丽《两宋时期的商业文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秦汉时期公族文写作风格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井结合所学知识,对南宋方伯淳卖山契进行解读。
【答案】(1)变化:秦代奉行法家思想,崇尚实务,文风质朴无华,简练明确
汉初推崇黄老之学,文辞书写要求相对宽松,文风汪洋恣肆,明白畅达
汉武帝时,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来自基层的文吏成为创作主力,文风简洁明确,典雅平和。
(2)解读:该契约包含了买卖契约的应有元素,即价格、标的物、主体、立契时间、卖主责任、署名画押等。如“面议”二字体现出立契双方均属自愿交易。“遇见交易人”即见证人与买卖双方均画押,来保证契约的有效性。立契时间在契约签订之后可能产生的纠纷中起证明作用。该契约是土地买卖的凭证,对研究南宋时期的土地制度、土地价格的演变以及契约的形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解析】
【小问1详解】
变化:根据材料“秦国奉行法家思想,崇尚实务而抵制虚辞”“摒弃主体感情与浮华之词,文风质朴无华,简练明确”可归纳出秦代奉行法家思想,崇尚实务,文风质朴无华,简练明确;根据材料“汉初文书行政制度打破了秦代文禁,对文辞书写方面要求相对宽松”可归纳出汉初推崇黄老之学,文辞书写要求相对宽松,文风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根据材料“汉式帝后,来自基层的文吏逐渐成为朝廷创作的主导力量,文风简洁明确,沉实平正”可归纳出汉武帝时,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来自基层的文吏成为创作主力,文风简洁明确,典雅平和。
【小问2详解】
解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契约包含了买卖契约应有元素,即价格、标的物、主体、立契时间、卖主责任、署名画押等。如“面议”二字体现出立契双方均属自愿交易。“遇见交易人”即见证人与买卖双方均画押,来保证契约的有效性。立契时间在契约签订之后可能产生的纠纷中起证明作用。该契约是土地买卖的凭证,对研究南宋时期的土地制度、土地价格的演变以及契约的形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后期是中国人口增长较快的历史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初,山东、河北人流向东北,河北、山西、山东人流向内蒙古南部,陕西人流向大西北,湖广人流向四川。流动人口的职业,资料显示,占居第一位的是佣工,第二位是自家耕作的农民,第三位是小商贩,第四位是手艺人,此外还有挑夫、教书先生、奴婢、流丐、僧侣,以及配遣犯,多系下层社会人士。
——摘编自冯尔康《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国的流动人口》等
材料二 自17世纪初起,欧洲就是有组织地向北美移民的源头。受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的限制,17、18世纪欧洲向美国移民的规模还十分有限。从19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欧洲移民大量涌入美国,特别是欧洲1848年革命前后,欧洲向美国的移民浪潮涌起,逐年递增,出现三次高潮。这三次高潮分别发生在1820—1860年、1860一1890年、1890一1930年,据统计,移民总数分别达到500万、1000万、2200万。……6.年当美国人口突破2亿的时候,其移民主要是来自西欧的“知识移民”,移民潮对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摘编自张利萍《战后美国人口流动的新变化及对我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国人口流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移民对美国发展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人口流动现象的认识。
【答案】(1)特点:人口流动范围较广;人口从密集地区流向稀少地区;流动人口的职业多样化,成分复杂;政府鼓励与移民自愿相结合;流动人口的主体以佣工和自耕农为主(任答三点,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影响:促使美国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促进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及文化的多样性;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促进美国崛起;引发种族问题和文化冲突。
认识:人口流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是循环促进关系;国家政策调整助力社会发展。(任答两点,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
【小问1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山东、河北人流向东北,河北、山西、山东人流向内蒙古南部”可归纳出人口流动范围较广及人口从密集地区流向稀少地区;根据材料“占居第一位的是佣工,第二位是自家耕作的农民,第三位是小商贩,第四位是手艺人”可归纳出流动人口的职业多样化,成分复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鼓励与移民自愿相结合;根据材料“占居第一位的是佣工,第二位是自家耕作的农民”可归纳出流动人口的主体以佣工和自耕农为主。
【小问2详解】
影响:根据材料“从19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欧洲移民大量涌入美国,特别是欧洲1848年革命前后,欧洲向美国的移民浪潮涌起,逐年递增,出现三次高潮”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促使美国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促进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及文化的多样性、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和技术、引发种族问题和文化冲突等角度进行分析。认识:本题相对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如人口流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是循环促进关系;国家政策调整助力社会发展。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人们对卫生与健康的关系还不了解。直到1660年,用水冲刷的厕所才由巴黎传入英国上层人士的家庭,而一般家庭在此后的几百年里一直使用公用厕所。虽然清洁卫生同文明举止早已建立联系,但这仅限于洗手洗脸及服饰的整洁,全身的清洁卫生还没成为人们的习惯。1844年英国才有了第一家公共浴室,普通人民才有了经常洗澡的机会,至于家庭洗澡间要到20世纪初才在欧美国家的中等生活水平的家庭中普及。英国人查德维克通过调查,认为疾病同不卫生有密切的关系,并在1842年发表了一个报告,提出建立自来水系统,保证个人和公共用水卫生,建立地下排污系统等建议。他的这个报告成为英国第一个《公共卫生法》(1848年)的基础,到60年代,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已经在欧洲各城市初步形成。1868年,巴斯德的细菌理论获得证实,大大促进了公共卫生运动的发展,人们的健康状况开始得到改善。1890年以后,城市的婴儿死亡率下降。1815年西方国家人们所期望的寿命是25岁到30岁,而到了1914年则已达到50岁。
——摘編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卫生事业变迁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意义。
【答案】(1)特点:逐步推进;立法规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任答两点)
原因:经济发展迅速;民众的卫生与健康意识提高;政府政策的调整;近代科学发展;公共卫生设施的完善。(任答三点,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意义:强化了民众卫生意识;增加了民众的平均寿命;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卫生体系的完善。(任答四点,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
【小问1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直到1660年,用水冲刷的厕所才由巴黎传入英国上层人士的家庭”可归纳出逐步推进;根据材料“他的这个报告成为英国第一个《公共卫生法》(1848年)的基础”可归纳出立法规范;根据材料“英国人查德维克通过调查,认为疾病同不卫生有密切的关系,并在1842年发表了一个报告,提出建立自来水系统”可归纳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因:根据材料“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已经在欧洲各城市初步形成”“1868年,巴斯德的细菌理论获得证实,大大促进了公共卫生运动的发展”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经济发展迅速、民众的卫生与健康意识提高、政府政策的调整、近代科学发展及公共卫生设施的完善等角度进行分析。
【小问2详解】
意义:根据材料“大大促进了公共卫生运动的发展,人们的健康状况开始得到改善”“1815年西方国家人们所期望的寿命是25岁到30岁,而到了1914年则已达到50岁”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强化民众的卫生意识、增加民众的平均寿命、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利于卫生体系的完善等角度进行分析。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西方和中国(思想史)各自都是变化万千,而思想的演变是与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等变化密切相关的:中西双方之思想亦有其各自发展的内在理路。倘若把视点集中到中国,也应记住,冲击中国的西方是个变量,而西潮入侵中国之时,中国本身的传统也在变。(当然双方也都有许多——或者是更多——不变的层面)如果仅注意西潮冲击带来的变化,而忽视不变的一面,或忽视西方和中国文化传统自身演变的内在理路,必然是片面的。
——摘编自罗志田《西潮与近代中国思想演变再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点拟定一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答案】示例一
论题:中国近代思想的演变受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阐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凭借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沿海深入内地,大量商品涌入中国,中国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冲击,中国经济结构出现变动,传统重农抑商的思想受到冲击。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在继承“经世致用”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清政府中的洋务派,认识到必须主动引进和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才能挽救其封建统治。于是,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军事工业和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民用工业,引进了机器生产,是“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在洋务运动的刺激下,民族资本主义也逐渐产生和发展,民族资本家创办了广东继昌隆缫丝厂等一批民族工业,也为后来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总之,思想文化受一定时期经济发展的影响,自然经济的解体、洋务运动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促使中国近代思想的嬗变。
示例二
论题:中国近代思想的演变受近代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
阐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列强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司法、关税、领土等大量主权,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最终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不断探索救亡图存之道。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不断向纵深演变。
总之,思想文化受一定时期政治因素的影响,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促使中国近代思想的嬗变。
示例三
论题:中国近代思想的演变受近代西方冲击的影响。
阐述:19世纪中期,面临内忧外患的挑战,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来应对统治危机。他们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和近代海军,以此来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使得向西方学习“器物”救国的方案破产了。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通过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来救亡图存,他们在光绪帝的支持下进行维新变法,但很快失败。《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革命思想,要求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民主共和并未真正实现。随着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
总之,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过程,近代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近代思想的嬗变。
(示例仅作评卷参考,其他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思想的演变是与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等变化密切相关的”,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中国近代思想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拟定论题;根据材料“冲击中国的西方是个变量而西潮入侵中国之时,中国本身的传统也在变”,可从近代西方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冲击角度切入,结合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和向西方学习的进程进行阐述论证。
湖南省永州市2023届高三地理上学期二模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永州市2023届高三地理上学期二模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7页。
湖南省岳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适应性考试(一)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适应性考试(一)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三产业比重提高,A正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二)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二)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