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分层作业设计(无答案)
-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分层作业(人教版)(无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01课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分层作业(人教版)(无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02课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分层作业(人教版)(无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一单元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01课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分层作业(人教版)(无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一单元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02课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分层作业(人教版)(无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当堂达标检测题,共7页。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分层作业(人教版)(原卷版) 班级姓名学号选做作业类型实际完成时间完成日期 □基础作业□提升作业□拓展作业 【课前夯基】1. 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伴随现象发光、放热、生成气体、产生沉淀、变色等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变化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概念物质在___________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确定通过化学变化可知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性质内容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毒性、腐蚀性、酸碱性等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等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只是一个过程或现象,是性质的具体体现。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分层作业】一、基础作业(预计完成时间:7分钟;实际完成: 分钟)1.观察一瓶酒精,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说出酒精有哪些性质?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溶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挥发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燃时在空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铁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银白色 B.导热性 C.延展性 D.易锈蚀 3.下列对甲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极难溶于水 B.具有可燃性C.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 D.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事实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黄金压成金箔 B.汽油作燃料C.铜作导线 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5.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棉纱织布 C.火药应用 D.瓷器烧制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发光、发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B.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C.我国古代化学工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如制火药、烧制瓷器D.观察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就一定能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7.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铁钉生锈 C.酒精挥发 D.蜡烛燃烧8.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食盐溶于水,火药爆炸 B.镁带燃烧,铁生锈C.食物腐败,电灯发光 D.汽油挥发,酒精燃烧9.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具有致癌性,属于高毒物,易溶于水,具有可燃性。经常吸入少量的甲醛,能引起慢性中毒。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福尔马林。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甲醛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2)甲醛引起慢性中毒发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3)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福尔马林浸泡海产品以延长保质期。10.根据你的观察,描述家中吃的“白糖”的物理性质。如果将白糖放在水中,它就会逐渐没有了。你认为这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理由是什么? 二、提升作业(预计完成时间:7分钟;实际完成: 分钟)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1) 纸张撕成碎片( ) 火烧赤壁( ) 冲泡咖啡( )(2) 纸张燃烧( ) 铁杵磨成针( ) 石蜡熔化( )(3) 白炽灯发光( ) 气球爆炸( ) 海市蜃楼( )(4) 湿衣服晒干( ) 车胎爆炸( ) 花香四溢( )(5) 铁锅生锈( ) 锅炉爆炸( ) 面包发霉( )(6) 火炬燃烧( ) 鞭炮爆炸( ) 火药爆炸( )(7) 司马光砸缸( ) 蜡炬成灰( ) 马踏飞燕( )(8) 凿壁偷光( ) 木已成舟( ) 用食醋清除水壶中水垢(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常伴随放热、发光等现象 B.化学变化一定有其他物质生成C.化学变化一定比物理变化剧烈 D.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3.酒精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稀释酒精 C.碘溶于酒精 D.酒精消毒4.“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下列诗词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5.2021年5月30日5时01分,我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引起世界关注。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火箭转场 B.燃料加注 C.点火发射 D.自动对接6 .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挥发性 B.溶解性 C.稳定性 D.导电性7.“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句话是指氧气的( )A.物理性质 B.物理变化 C.化学性质 D.化学变化8.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生活中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割玻璃B.利用石油制合成纤维C.利用煤炭燃烧取暖D.用蜡烛燃烧照明9.阅读下面的短文,将符合题意的编号填入题后的横线上。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 ④酒精易燃烧;⑤因此,常被用作酒精和内燃机中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⑥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⑦且边汽化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1)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酒精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描述的酒精的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作业(预计完成时间:6分钟;实际完成: 分钟)1.XR、 AR、全息、AI动捕等多种硬核技术应用于2022年的春晚,为广大观众带来全方位视听盛宴,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720度穹顶LED屏幕投放 B.XR虚拟视觉技术 裸眼3D呈现技术 D.蓝色烟花燃放2.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地球。飞船上用到了一种与智能手机屏幕相同的材料硅酸铝玻璃,以便于观察飞船外的情况。下列关于硅酸铝性质的体侧正确的是( )A.易溶于水的固体 B.见光易分解C.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 D.透光性好3.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变身开幕式“倒计时器”,从“雨水”开始一路倒数,最终行至“立春”。下列节气适配的古诗词或谚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惊蛰:春雷响,万物长 B.小暑: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白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D.大寒: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4.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物理性质与变化前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与变化前的物质颜色、状态一定不同5.将钠从煤油的底部取出,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可看到钠在水面迅速移动,嘶嘶作响,很快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并渐渐缩小,直至消失,据此判断:(1)钠的物理性质有:硬度:________________,密度:________________,熔点:________________,颜色:_______________。(2)化学性质有:该金属能够与________发生反应,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反应(放热或吸热)。6.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熔点-163.6 ℃,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一氧化氮不稳定,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一氧化氮被发现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1992年被美国Science杂志评选为“明星分子”。一氧化氮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依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A.密度略大于空气B.不易溶于水C.易与氧气反应(2)一氧化氮不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氧化氮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放热,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小丽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整个学习小组对此展开讨论和验证。【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猜想】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猜想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验证过程】(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上出现液珠;手摸烧杯有_________的感觉;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分析:由蜡烛燃烧现象可推测燃烧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蜡烛燃烧为变化。(2) 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钩丝):通电前通电中通电后灯丝为银白色固体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________灯丝为银色固体分析:通电前后,钩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___________变化。【结论】猜想___________(填“一”或“二”)正确。【交流反思】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8.碘化银是当前中国实施人工增雨的主要催化剂,它比干冰制造冰晶的功效高出百倍。①碘化银常温下为黄色晶体;②毒性低;③熔点558℃,沸点1506 ℃;④几乎不溶于水;⑤可用于制造照相感光乳剂;⑥应该用棕色玻璃瓶包装,储存于阴凉、干燥、避光处。根据上述文字回答下列问题:(1)属于碘化银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碘化银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碘化银用途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2)根据储存注意事项,推测碘化银的另一性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当堂达标检测题,共7页。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课题3 水的组成课后作业题,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 1 燃烧和灭火课时作业,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