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分层作业设计(无答案)
- 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分层作业(人教版)(无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分层作业(人教版)(无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02课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分层作业(人教版)(无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 (第01课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分层作业(人教版)(无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 (第02课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分层作业(人教版)(无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2021学年课题1 分子和原子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课题1 分子和原子复习练习题,共9页。
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01课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分层作业(人教版)(原卷版) 班级姓名学号选做作业类型实际完成时间完成日期 □基础作业□提升作业□拓展作业 【课前夯基】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如氧气、铁分别由氧分子和铁原子构成。(2) 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常见的由原子构成的物质:①大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如_________、_________等;②_________,如汞、铁、铜、银等;③_________,如氢、氛等。2.微粒的性质(以分子为例)①质量和体积_________;②分子不断_________,温度升高,运动速率_________;③分子间_________;物质的三态变化和热胀冷缩,改变的是_________,粒子本身的体积和数目_________;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_________,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_________。【分层作业】一、基础作业(预计完成时间:7分钟;实际完成: 分钟)1.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的是( ) A.品红扩散 B.柳絮飞扬 C.美酒飘香 D.食醋挥发2.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不同性质不同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干冰升华时分子间的间距不变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A.分子 B.原子 C.质子 D.电子4.下列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 )A.C B.O2 C.CO2 D.O5.水蒸发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种类 B.分子间隔 C.分子数目 D.原子大小6.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香飘万里——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热胀冷缩——分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C.空气是混合物——空气中含有多种不同的分子D.水的天然循环——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7.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A.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停止了运动B.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C.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1 L大豆与1 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 L,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隙8.如图所示,将一小气球套在装有氮气的试管口。把试管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小气球变大。当气球变大时,关于试管中的氮气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气分子变大 B.氮气分子间间隔变大C.氮气分子数增多 D.氮气分子变成氧气分子9.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保持过氧化氢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____,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10.如图是氢分子(H2)和氧分子(O2)运动的示意图。根据图回答: (1)仔细观察上述粒子运动的示意图,分子运动速率最快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2)在①、②和③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3)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___________有关。(4)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提升作业(预计完成时间:7分钟;实际完成: 分钟)1.从分子的角度解释“热胀冷缩”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遇热体积变大,遇冷体积变小B.分子遇热间隔变大,遇冷间隔变小C.分子遇热不断运动,遇冷静止不动D.分子遇热数目增多,遇冷数目减少2.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解释错误的是( )3.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事 实解 释A墙内开花墙外可嗅到花香分子不断运动B夏天湿衣服晾干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C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D酒精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4.“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它是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思考、推理,建立起对微观粒子的认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说明氢分子和氧分子是此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说明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5.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气体能被压缩----------分子之间有间隔B.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能够再分C.物体的热胀冷缩----------分子的体积大小发生了变化D.打开试卷,能闻到油墨的味道----------分子在不断的运动6.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教室喷洒“84”消毒液后,室内充满刺激性气味。该现象主要体现分子的性质是( )A.分子可再分 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7.如图,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清水和红墨水,使其有较明显的分界面,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浸在热水中的试管里的两种液体分界面模糊得更快些。该对比实验主要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 )A.体积小、质量小 B.在不断运动C.相互之间有间隙 D.随温度升高运动速度加快8.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入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1)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胶头滴管的用途是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说明了 。(3)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 。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 具有挥发性。9.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查阅资料】氨水易分解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进行试验】图Ⅰ是课本中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该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甲烧杯_______________,乙烧杯_______________;其中烧杯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或推导出一些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实验改进】老师对图Ⅰ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Ⅱ所示),并进行了以下操作:①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②将滴加了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③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分析讨论】(1)按照改进后的实验,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2)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红而棉花变红,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Ⅰ、图Ⅱ所示装置虽能证明分子的性质,但不能证明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如图Ⅲ所示的装置。在U型管的两个管口分别放入卷成筒状的棉纱布,并用橡皮塞塞紧。用注射器吸取2mL的酚酞溶液从橡皮塞慢慢注入棉纱布上,使其润湿,从另一管口插入吸取了2mL浓氨水的注射器。按此方法再组装好另一套装置,将其中一套装置的下端放入热水中,并同时向两支U型管中注入浓氨水。(1)按照图Ⅲ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几分钟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该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2)图Ⅲ所示的实验方法相对于图Ⅰ所示的实验方法,具有哪些优点: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三、拓展作业(预计完成时间:6分钟;实际完成: 分钟)1.利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事实。(1)加油站里的汽油已贮存在油罐中,但在离油罐一定距离内仍要“严禁烟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液氧和氧气的状态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气体容易压缩,而液体、固体难以压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氧化碳可以用作燃料而二氧化碳可以用作灭火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比干冰体积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创新是重要的科学素养,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图1所示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在通常情况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1)图1实验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处(填"A"或“B”)溶液变为红色。(2)图2实验中可观察______________(填"ab”或“be")段纱布条先变色。(3)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人冰水中,可观察到纱布条变红的速率变______(填“快”或“慢”)。3.(1)向容积为250 mL的细颈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 ,说明 。(2)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静置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为 ,说明 。仪器A细颈部的作用是 。4.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塑料瓶收集好一瓶氧气,借助氧气传感器进行实验(装置如图1),实验操作包括如下三步: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的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三步操作中氧气体积分数变化依次对应图中的MN段、NP段和PQ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N段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着B.对比NP段与MN段可知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C.分析PQ段可知,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D.最终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5.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已知酚酞和氨水相互接触会变红,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方案一】如图1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环保角度分析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方案二】如图2、图3图中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瓶内小纸花是用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白色滤纸折叠而成,再用细线固定在瓶中,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浓氨水均落到瓶底,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迅速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约10℃)和热水(约40℃)中。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温度越___________(填“高”或“低“),分子运动得越快②图2、图3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变量只有一个,被控制的量有多个,以下被控制的量设计合理的有__________。A.滴加浓氨水的量相同 B.塑料瓶大小相同 C.纸花相同 D.温度相同【方案三】如图4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比一个氨分子的质量大。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浓氨水和浓盐酸探究分子运动速度与分子质量大小的关系”用W形玻璃管进行实验,向左、右两端的V形玻璃管口分别同时滴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塞紧橡皮塞,过一会儿后,从图4中观察到有白烟产生且位置偏右,多次实验均如此,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分子质量越____________(填“大”或“小”,分子运动得越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达标测试,共9页。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元素课后复习题,共10页。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元素课时练习,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