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初中第一次月考
初一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① 。(朱自清《春》)
杨花落尽子规啼,__②___。我寄愁心与明月,__③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夕阳西下,_④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__⑤___,江春入旧年(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曹操的《观沧海》中,极写大海吞吐日月、含蕴群星的壮阔气势的诗句是
“____⑥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________ ⑩__________,他生长着。(朱自清《春》)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春天,江南的雨充满了诗情画意,有着“烟笼寒水月笼纱”的 甲 (A.迷蒙 B. 迷茫)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婉约,引人无限 xiá ① (A.暇 B.遐)思。夏季一来,就到了他肆意展现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的时候。他像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浑身充满了蓬 . ② (A.péng B.páng)勃新生的力量,很是有些野蛮。炎热的午后, 有股奇怪又特别的味道,眼前只见白茫茫一片,顿时整个世界沉浸在 乙 (A.不着边际B.漫无边际)的大雨中。
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汉字,根据拼音为文中②处选择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 序号)2分
①处 ②处
为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只填序号。2分
甲处 乙处
以下是文中空白横线部分的内容,正确排列顺序应是()3分
①几滴小雨象征性预告后②隐隐几声雷鸣
③豆大的雨点便老实不客气地劈头盖脸地倾倒下来
④晒了一天的灼热的马路顿时腾起一股白色的热气⑤万里晴空倏尔乌云密布
A. ⑤②①③④B.①⑤③②④C.⑤②①④③D.①⑤②③④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来看高甲戏剧团的演出,感受《玉珠串》的艺术魅力。
B.悠扬婉转的茶文化主题曲《飘香》在茶园唱响,展现了茶乡发展的新面貌。
C.“两弹”元勋邓稼先甘当无名英雄,他那崇高的品质,怎能不使人不受到深刻的教育?
D.随着电影《少年的你》的热映,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校园欺凌事件的极大关注。
二、阅读与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4~5 题。(6分)
次北固山下王 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北固山”点明了诗人游览的地点。 B.“阔”字既写出了江水浩渺之势,又写出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潮涌涨的景象。
这首诗意境深远,情景交融,选取的主要景物有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与归雁。
颈联在写景之外,也透露出年关之际,诗人犹自漂泊在外,无法返乡的思乡之感。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了什么哲理?请简要分析。 (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16分)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选自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 巍巍乎若太山 若 :
(2) 终身不复鼓琴。 复:
(3)伯牙鼓琴 鼓:
(4) 善哉乎鼓琴, 善哉 :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8.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3分)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3分)
伯牙的“破琴绝弦”的做法你赞同吗?说说理由。(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0~14 题。
爆米花香
①腊月的一个下午,阳光正好。走在古老的东禅巷,阳光照亮了半条巷子,巷子的另一边则在背阴处②近年来随着旧城改造的推进,浙江黄岩留下的旧街老巷已经不多。而留在这些巷子里生活的,也大多是上了年纪舍不得离开的人。每每走在这些街巷,我都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恍惚感。
③远远地,听到沉闷的一声“砰”响,好多年没有听到这种声音了。没多久,就闻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爆米花的香味。走近了一看,果然有一群人,手里正拿着各种容器,容器内装着还散发着热气的爆米花。
④记得小时候在北方,每到快过年时,放学回家的路上,远远地就会听到这种声音。我们老远就把耳朵捂着,眼睛也不敢看那个炉子的“爆破”过程。但实际上心里却很欢喜。常常是飞快地跑回家,拿来各种能够“爆破”的粮食。有的同学拿来玉米,“爆”出来的是“苞米花”;有的拿来大米,“爆”出来的是“大米花”。大家还会互相交换,这样能吃到不同的口味。
⑤那一声“巨响”后,小锅炉里的米花会冲进一个长长的、有着细密网眼的布袋里。等热气消散,打爆米花的人会拎住长布袋的一头,将米花瀑布般地倒出来。我们这些孩子将它们用一个干净的脸盆接住,装好后带回家。一碗米刚好“爆”一盆米花。回家后,等盆里白白胖胖的米花彻底冷却,再装进密封的饼干桶、玻璃罐、布袋中,留着慢慢享用。
⑥那时候,我们会把干燥的食品直接放在衣服口袋里。上学前,我们常常在口袋里塞几把米花,一路上,时不时地伸手到口袋里抓一把出来吃。放学后回到家里,还会把米花放到糖水里,这样吃出的是另一种味道。
⑦其实,我的母亲自己就会做不少美食。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年四季她总能做出一些美味。冬天的北方,每家都会储藏大白菜、萝卜和大葱。母亲把萝卜切成厚度一厘米左右的片,在每片上再切几刀,然后挂在铁丝或绳子上晾晒,之后放些盐腌制起来,没多久就可以吃了。这些萝卜干既可以当零食,也可以就稀饭,还可以炒菜。快过年时,母亲还会用北方最常用的面粉,做出各种小点心:麻花、油条、猫耳朵、叶片、金果条……普普通通的面粉在母亲的摆弄下,变成了花样百出的小吃。
⑧随父母从部队转业到黄岩,已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时物资供应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许多小时候觉得稀罕的东西都变得寻常起来。比如,在街上可以看到农民担着自己种的新鲜蔬菜在售卖,街巷里时不时地飘来阵阵大海的咸腥味。那些原来母亲做给我们吃的小点心,也可以在街头小店里买到,不必再等到过年才有口福。
⑨但有一样东西,似乎还是只有临近过年时才能吃到,那就是爆米花。
⑩南方的爆米花,与北方相比有些许不同。比如把年糕切成片,“爆”出来的是扁圆形的“糕片”;切成条,“爆”出来的则是长条形的“糕条”。有时候人们还会用豆类来“爆”。另外,“爆”的时候放少许糖精,则多了份松而甜的口感。
⑪物资越来越丰富,让人们慢慢淡忘了年少时对食物的渴望。平时街上也再难见到,那个巷口的小车和车上小小的锅炉,还有摇炉的人不声不响站起时孩子们见状奔跑的瞬间……
⑫可是,当那不经意的一声闷响传来时,当那特有的香味远远飘来时,便又勾起了人们的记忆,眼前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欢呼雀跃的身影,耳边仿佛听到了一阵阵欢声笑语……
(摘自《人民日报》2021年03月01日20版 林海蓓/文)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天气,引出下文的内容。
B.第④段回忆小时候在北方快过年时,与同学一起和爆米花的故事。
C.本文告诉我们,随着物资的日渐丰富,爆米花不再受人们喜欢了。
D.文章通过写北方和南方的爆米花,在对比中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11.第③段写到“没多久,就闻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爆米花的香味”,“熟悉”和“陌生”分别指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1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5分)
(1)但实际上心里却很欢喜。(赏析下划线词语)(2分)
(2)等热气消散,打爆米花的人会拎住长布袋的一头,将米花瀑布般地倒出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3分)
13.第⑦段写到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回答。(3分)
14.题目“爆米花香”中的“香”有何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7 题。
济南的冬天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5.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作者在写济南的山水之前,先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总体的印象。
B.“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济南的无限喜爱之情。
C.作者把济南城比作“小摇篮”,把小山比作“婴儿”,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暖、舒适的特点。
D.“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中的“妙”字有统领全段的作用,后面对雪后山景的描写全部围绕这个字展开。
16.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6分)
(1)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2)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17.本文作者抓住济南冬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8~20 题。
【材料一】坚持如期办赛,释放出中国持之以恒推进冬奥会筹办、全面兑现承诺的强烈信号。2020年年底,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所有竞赛场馆全部完工,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完成。巴赫感慨,尽管受疫情影响,但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进展十分平稳顺利,“几乎是一个奇迹”。
“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我们敢去想,而且想了就能去做,做了就能做成。”从申奥到办奥,初心与承诺不变。透过北京冬奥会这扇窗,世界又一次看到中国“言必信,行必果”的大国风范。
面对疫情带来的连锁挑战,冬奥会筹办工作通过了“压力测试”。这不仅给遭遇“不确定性”的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增加信心,更为大型国际赛事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举办贡献了中国智慧。“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巴赫认为,在疫情背景下,北京冬奥会这一“奥运新标杆”的意义更加凸显。应对风险冲击、坚实履行承诺的背后,依靠的是大国担当和大国实力。
【材料二】
(图一为北京2022冬奥会会徽“冬梦”,图二为北京2020冬奥会火炬“飞扬”)
(图一) (图二)
与2008年火炬相比,这次的火炬既是传承,又是创新。创新的力量,就源于崇尚“道法自然”的中国传统文化:“飞扬”整体造型源于叶子,自然界的流线力量充满生机。
【材料三】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是新发展理念在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中的体现。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发展体育事业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成为北京冬奥会的亮眼底色。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专门研发“地形气候保护系统”,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将融雪水、自然降水进行高效回收存储,在雪季时作为造雪用水……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成为场馆建设的亮点,助力体育设施同自然景观和谐相融。
令人欣喜的是,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借助冬奥会筹办契机跑出加速度。从张家口的风电、光伏电通向北京,帮助北京冬奥会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到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加快建设,冬奥会的筹办实践正在开启“1+1+1>3”的新篇章,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添彩赋能。
1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的担当和实力,促使中国能应对疫情风险冲击、坚实履行冬奥筹办承诺。
B.火炬“飞扬”造型源于叶子,寓意北京冬奥会要历经坎坷才能取得圆满成功。
C.北京冬奥会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展现京津冀协同发展。
D.场馆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有助于发展体育事业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
19.阅读材料二,图一北京2022冬奥会会徽有什么寓意?请简要分析。(3分)
20.北京冬奥会突出中国的哪些优势?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简要概括。(4分)
名著阅读。
21.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内容。(6分)
22、在阅读经典名著《西游记》的过程中,张同学对孙悟空在不同时期的称呼很感兴趣,下面是他对孙悟空的称呼及其得名原因的整理,请参照示例,完成表格。(4分)
①斗战胜佛 A.石猴被招安后,玉皇大帝授给他的官职
②齐天大圣 B.唐僧收石猴为徒时为他所取的混名
③行者 C.唐僧师徒取经成功后,如来佛授给孙悟空的品职
④弼马温 D.石猴回到花果山后,接受独角鬼王建议所称
写 作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成长是什么?有人说:成长就是把哭声调成静音状态;还有人说:成长就是和世界讲 和……其实,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有失败的痛苦,也有成功的喜悦……
请以“成长中的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
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
③文中不得岀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鲁迅作品
人物
人物描写
人物评点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
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
①
《故乡》
②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勇敢无畏
《社戏》
阿发
偷我们的罢,我们的 大得多呢。
③
称呼
示例:①
②
③
④
得名原因
C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初中第一次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①欣欣然张开了眼 ②闻道龙标过五溪 ③随风直到夜郎西
④断肠人在天涯 ⑤海日生残夜 ⑥日月之行
⑦若出其中 ⑧星汉灿烂 ⑨若出其里
⑩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7分)(1)(2分)①B ②A (2)(2分)甲A 乙B (3)(3分)A
3.(3分)B
二、阅读(70分)
(一)(6分)
4.(3分)A“次北固山下”中“次”是“停泊”的意思,不是游览的意思。
5.(3分)蕴含了事物的发展是不断进步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1分)“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句诗在叙述新旧事物的交替,表达对未来憧憬,寄寓对未来的希望。 (2分)
(哲理1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
(二)(16分)
6.( 4分)(1)好像 (2)再 (3)弹 (4)好啊
7.( 3分)B
8.( 6分)
(1)( 3分)(伯牙)正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
(2)( 3分)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自己为他弹琴的人了。
9.( 3分 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例:我赞同伯牙在做法。知音难觅,因此伯牙子期的友情就成为了千古绝唱。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表现了伯牙对于子期作为唯一知音的深厚友情,以及敬重和珍惜,伯牙痛心于子期的早逝,以此表达了知音难觅的悲伤情怀。
(三)(20分)
10.( 3分)C
11.(3分)“熟悉”指的是小时候在北方的爆米花香;“陌生”指的是已经很久没有闻到爆米花香了。(每点1分,两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
12.(5分)(1)但、却,表示转折。写出了孩子们那时对爆米花喜欢的真实心理。(2分)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倒出来的爆米花”比作是“瀑布”, 生动形象地写出爆米花的多和孩子们内心的真实反映。(3分)
13.(3分)勤劳能干,善于理家,心灵手巧,等(结合文段,意思答对即可)
14.(6分)①字面的意思是指爆米花的香味(2分)②在文中深层意思既指对儿时在北方生活的美好回忆(2分),③又指对生活的珍惜和向往情感(2分)。(意思答对即可)
(四)(12分)
15.(3分)C。 是把小山比作“摇篮”,把济南城比作“婴儿”。
16.(1)(3分)。“小水墨画”运用比喻,把山坡上的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写出小山淡雅的特点。
(2)(3分)。拟人,使水有了灵气,生动地写出了水的温暖多情,表现了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17.(3分)响晴、温晴。(1分)对济南的留恋、喜爱之情。(2分)
(五)(10分)
18.(3分)B
19.(3分)①会徽图形是汉字“冬”,寓意北京冬奥会将于冬季举行;②汉字“冬”借用书法元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③赋予汉字“冬”以动感和力度,寓意奥林匹克运动的激情、青春与活力。④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寓意冬奥会的特色项目是冰雪运动。⑤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寓意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寓意喜庆。⑥五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见。(写两点,意思答对即可)
20.(4分)①“言必信,行必果”的大国担当风范。②大国实力。③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写两点,意思答对即可)
(六)(6分)
21.(3分)①对“我”关爱,为“我”操心②少年闰土(或闰土)③热情好客,纯朴善良。
22.(3分)DBA各1分。
三、作文(60分)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