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第1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第2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第3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第4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第5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第6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第7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第8页
    还剩4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学年9.1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9.1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课件ppt,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念奴娇·赤壁怀古,知人论世,四川眉山,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第一章,诵读诗歌初步感知,下阙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反复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初步感知豪放词风,结合课下注释,梳理全词的抒情过程;
    品读诗歌意象,感受诗歌雄浑苍凉的意境;
    对比周瑜与词人人生境遇的异与同,领会词人的人生感悟;感受诗歌的豪放风格,获得自我成长的启发。
    知人论世,了解苏轼和文中主人公周瑜。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苏仙 、坡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参加殿试中乙科 ,赐进士及第 ,一说赐进士出身 。嘉祐六年(1061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
    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 散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法,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据《汉书·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由此得名。
    南宋俞文豹《吹剑录》中载: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地 字号评
    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开创了词的豪迈之风。
    本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是苏轼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后所作。当时苏轼因诗文讽刺新法,被新派官员诬陷论罪,贬斥至黄州任团练副使。苏轼此时深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郁结于心。观景顿生种种联想,眼前浮现出赤壁古战场鏖战的场景和周瑜 “雄姿英发”的形象,遂作词赞颂其功业,并借以抒发有志报国却壮怀难酬的感慨。
    《念奴娇•赤壁怀古 》 念奴娇,词牌名。“念奴”原是唐代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因其善歌且声调高亢,能掩盖住钟鼓笙竽等乐器的嘈杂音响,故用作词牌名;又因苏轼这首《赤壁怀古》乃千古绝唱,影响深远,后人便用该词首尾两句的“大江东去”“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别名。“赤壁怀古〞是词题,表明该词书写的内容是游览赤壁、追念古人。“赤壁”即赤鼻矶,在今湖北省黄冈市西,并非三国时期赤壁大战处;“怀古” 即追念古代人物或历史事件。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开篇从滚滚东流的大江入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大江与千古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分析:1.词的开头有什么特色?表现词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起笔颇有气势,把滔滔不绝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背景和悠久的时间背景,并为全词定下基调。从古到今,江水永远流淌,而人的生命有限,这表现出词人无限的惆怅。
    此三句点出词人身在传说中的赤壁古战场,借怀古以抒情。“人道是”,下笔极有分寸,把空间快速缩小。“周郎赤壁”,既切合词题,又为下片缅怀周瑜预伏一笔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 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同年,周瑜迎娶天姿国色的小乔。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周瑜在赤壁大败曹操。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如何描写赤壁景色的? 此三句从正面写赤壁景色。(实景描写)山峰高峻,浪涛汹涌,浪花翻滚如白雪。“乱”突出山石险怪,参差不齐;“穿”形容山崖高耸入云的气势;〞惊”突出了波涛之汹涌;“卷”写出浪花的翻滚之态。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地势和雄奇壮丽的景色。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作用是什么?过渡句,承上启下。前句是不由自主的感叹,后句是由“江山如画”引发的思考。
    上阙以惊心动魄的奇伟景观,隐喻周瑜的非凡气概,并为其他人物的出场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遥想”领起句,描写周瑜风流儒雅、从容破敌的英姿。
    “小乔初嫁了”作者是否出错?为何要插入这一内容?
    插入”小乔初嫁“这一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春风得意;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的“风流人物”相照应。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着装儒雅,风度翩翩。一派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两句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作战时的从容不迫,概括了战争的胜利场景。(虚景描写,引发作者感慨。)
    词中只用“灰飞烟灭”一词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写战争却不渲染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神态风貌,这种写法十分新颖。
    当时周瑜指挥吴军用轻便战舰,装满燥荻枯柴,诈称请降,驶向曹军,一时间火烈风猛,飞埃绝烂,烧尽北船。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试看,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异不凡的青年将军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艘战船,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思考:1.此句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三国英雄辈出,为什么作者只选取周瑜来刻画?
    周瑜:年龄:24婚姻:美女相伴外表:英俊儒雅职位:东吴都督际遇:功成名就
    苏轼:年龄:47婚姻:屡遭不幸外表:早生华发职位:团练副使际遇:功业未就
    情感:词人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自身,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
    三国英雄辈出,为什么作者只选取周瑜来刻画?
    作者选周瑜来写是因为周瑜不仅是赤壁之战的主角,而且年轻有为,功业早成。 苏轼写此词时已经四十多岁了,谪居黄州。全词以此进行对比,更能表现作者内心的失意和感伤之情。
    研究性问题讨论: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苏轼被贬黄州,对比周瑜,这落差是极大的,更增添了他壮志未酬的失落,所以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他真的消极吗? 苏轼毕竟是苏轼,他特别想得开,作者没有被这种惆怅和失意所困住,他把它消解在了酒当中。 “人生如梦”,人生犹如梦一般,所有风流人物不也都随着大江而东去,洗涤荡尽了,那么又何必去执着呢。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所以他也就特别洒脱,“一尊还酹江月”,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了。感情沉郁,余音袅袅。 因此,作者的情感是有变化的,由开始的激昂慷慨,到后来的惆怅失意,最后趋于平静。
    下阙再现周瑜的形象并赞美他的功业,引出词人对自己功名无望、壮志未酬的感慨,结尾又转而以旷达心态看待历史和人生,求得思想解脱。
    《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个方面:(1)描绘壮丽之景。本词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势,而且概括了千古英雄的非凡业绩,将江山形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引发读者的历史联想。(2)刻画豪迈之人。作者选取了美满的婚姻、儒雅的风度、卓越的指挥才能三个方面对周瑜极尽贺美之能事。三个特写,便把叱咤风云的儒将的风采写得形象生动。这个少年得志,在赤壁之战中建立显赫奇功的英雄,正寄托着作者的人生理想。(3)纾解壮志难酬。作者生不逢时,因言获罪,空有一腔抱负,却不得施展。既然“风流人物”也是要被历史长河“淘尽”的,不如在江月下举杯道遥吧。由此,作者在失落中找到了解脱。
    古代读书人想求取功名,必经过十年寒窗,参加各级政府举办的考试。分别是: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县府两级属初试,初试合格叫童生。可进入科举考试。共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1)院试考中后称“生员”,也就是秀才。(2)秀才参加乡试,合格者员叫举人。(3)会试地点京城,考中后称“贡士”。(4)贡士可参加殿试,考中了就叫进士。殿试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殿试第一名-状元,二名-叫榜眼,三名-探花。二甲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科举考试,是我国古代国家层层选拔人才及官吏的重要手段。始于隋朝,成熟于唐朝,一直沿用至清朝灭亡。算是中国最早的“高考”。
    一、县试、府试 县试与府试算是初选,相当于县、市级的考试,选拔两次。只要是读书人,无论年龄大小,都可以参加。通过了被称作童生。基本上相当于高小水平。有了童生的资格,就可以在求取功名的路上继续前行,进入下一轮的考试。二、院试 童生可参加由各省学政、提督主持的院试。院试合格后称为生员,也就是秀才。不合格的仍旧是童生。很多人都认为秀才水平很一般,影视剧里秀才的形象,往往是贫穷、迂腐的象征。但事实上,能成为秀才的人,已经是那个时代绝对的文化人,所以,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只是因为秀才与做官无缘,品级不入流,但又放不下文化人的架子,所以给人“穷酸”的感觉。实际上,秀才在当地也受到一定的尊重。我们可以看到,各地私塾的教书先生,大都是秀才出身。凭自己的能力解决温饱应该不成问题。
    三、乡试 乡试,算是科举考试中的大考。一般在秋天(中秋前后)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在省城举行。乡试考试过了,那就是举人了,意味着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了,做官的几率很大。一般一个县里,数年才出一个举人。 “范进中举”就是典例,范进五十多岁才中举人,结果喜极而疯,可见举人的份量之重,读书人渴求之深。的确,从“秀才”到“举人”,虽说只差了一个级别,却是人生的大反转。我们看到范进中了秀才以后,虽说吃上了老丈人胡屠户送的肉食,却还是被胡屠夫骂的狗血淋头,上门借钱都被打出来。后来中了举人,却是吓得老丈人胡屠户唯唯诺诺,人前人后给范进赔笑脸。所以,“中举”之后,几乎可以一步登天,一夜之间,从草根变土豪。 还有《白鹿原》中的朱举人,即便不能成为高官,也算得上县里的名流,有很高的威望。
    四、会试拥有了举人资格,就可以在乡试的第二年进京赶考了。会试,在春季举行,每三年一次。由礼部主持,称为“春闱”、“礼闱”。 能够进京赶,进一步深造的,一般都是家境殷实的富家子弟,古代进京赶考路途遥远,耗资巨大,一般家庭难以承担。 举人参加会试,考试通过称为贡士,意思是进贡给天子的士子。其实这已经是科举考试中最高的级别了,贡士基本就是准进士了。后来皇帝怕主考官徇私舞弊,又加了一道殿试。

    相关课件

    语文必修 上册9.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9.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乱石穿空,岩石之陡峭险怪,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9.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9.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演示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这位文人是谁呢,词牌名,咏史怀古,赤鼻矶,乱石惊涛,壮志难酬,追慕英雄,年轻潇洒,冲刷冲洗,营垒防守工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9.1 念奴娇·赤壁怀古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9.1 念奴娇·赤壁怀古图片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导入新课,跟读・走进历史,朗读・把握基调,追慕英雄,年轻潇洒,壮志难酬,诵读・品味写法,品读・鉴赏形象,美读・体悟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