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整套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1.岳阳楼记【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1.岳阳楼记【导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2.醉翁亭记【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2.醉翁亭记【导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3.湖心亭看雪【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2 醉翁亭记说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2 醉翁亭记说课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走近作者,写作背景,知识链接,音形识记,整体感知,朗读指导,课堂小结,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自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2.演读课文,感受音韵之美。3.品读课文,体味意境之美。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疏替他分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为滁州知州。被贬后,欧阳修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南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1046),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六一居士”的由来 欧阳修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号醉翁。后来欧阳修要辞别官场,准备到颍水之滨每天过着喝一小盏百年堂阿胶汤而颐养天年的生活,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滁 林壑 琅琊 潺潺 辄 晦明 霏 暝 伛偻 携
洌 肴 蔌 觥筹 阴翳 弈 酿泉 朝暮 酣 颓然
(gōng chóu)
听读课文 听准节奏
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则可以轻读。如“朝而往,暮而归”。此外,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句式,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
“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
⑴陈说(用于描述景物)。 如:环滁皆山也。 琅琊也。⑵肯定(用于介绍人名)。 如:山之僧智仙也。 太守自谓也。⑶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如:在乎山水之间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结合文意,注意节奏和语气,有感情地朗读。
二人小组,一人读一人听。 纠正读音错误
结合注释,了解文章大意
第1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解释“醉翁”的含义,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趣的心情。(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 第2段,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千变万化,美妙无比,使人感到乐趣无穷。(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第3段,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宾客游宴的欢乐情景,表现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的欢快心情。(描写太守与滁人游山宴饮之乐) 第4段,写作者游醉回归和愉快心情,进一步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交代归来后写了这篇《醉翁亭记》。(写酒宴散,众人归的情景)
《醉翁亭记》为我们展现的是一个乐观豁达、勇敢率真的灵魂,一个身处僻远江湖,却仍心怀百姓、可亲可敬的灵魂。
1.掌握文言常用词语。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3.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我们已经学过《岳阳楼记》,它是一篇写景抒情作品,文中范仲淹借“古仁人”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你觉得欧阳修和他有相似之处吗?我们继续来学习《醉翁亭记》。
1、概述滁州地理特征,鸟瞰全景的句子是哪一句?
环滁皆山也。
2、作者在介绍醉翁亭的位置时,用了什么顺序?
空间顺序:从远到近,由大到小。
3、“太守自谓也”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4、“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5、第2段写山间早和晚景色的句子是哪句?
早:日出而林霏开 晚:云归而岩穴暝
6、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是写景的好方法,第2段抓住四时景物特征的句子是哪几句?
春:野芳发而幽香 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 冬:水落而石出
7、第3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哪几幅图画?核心又是什么?
滁人游、太守宴、太守醉、众宾欢 核心——太守醉
8、写宴饮的鱼、酒、野味、野菜皆取之当地,意在表明什么?
写宴饮的鱼、酒、野味、野菜,都就地取材,不用外求,意在夸耀滁州的富足,也表明了野餐的简朴。
9、如何理解太守的“醉”?
太守的“醉”是为山水之乐、宴酣之乐而醉,更是为能与民同乐而醉。醉既照应了上文太守的“醉翁”自号,又开启下文。“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10、众宾客为何而“乐”?
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
11、作者为什么要写禽鸟和宾客之乐?
衬托。作者以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层层推进。
12、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乐其乐”是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13、文章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收束全文。 内容上,最后点出太守姓名,解开全篇悬念,文章至此结束,饶有余味。
全文生动地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在山林中游玩宴饮、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2 醉翁亭记课文配套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醉翁亭记,环绕着滁州城,意趣情趣,树林里的雾气散开,背着东西的人,在树下休息的人,野味野菜,陈列摆开,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苍老的容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2 醉翁亭记教案配套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阅读目标,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一,重点涉及积累拓展四,品格素养,作者简介,预习资料速查,背景资料,知识链接,必考字词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