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吉隆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吉隆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26分),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吉隆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基础(26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每小题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读诗,也是读人生际遇。“一上高楼万里愁,①____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读出了人生的忧愁:“②_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读出了人生的彷徨;“③_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读出了人生的崇高追求:“④假如我是一只鸟,_______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读出了人生的义无反顾。
(2)《商山早行》中运用典故含蓄地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行香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坐落在小溪流旁飘着酒幌子的小酒馆之景,洋溢着一种由衷的快意和舒畅。
(4)座右铭是用来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如果用两句古诗作为你的座右铭,你选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 看红装素裹,分外yāo ráo( )。
(2)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páng wù( ),便是敬。
(3) 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suí jī yìng biàn( )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
(4)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zì cán xíng huì( )。
3.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3分)
春天带来的温暖,在人身上;志愿者带来的温暖,在人心里。志愿者的故事 ,他们因不同的 走上志愿者之路,又在各自的路上 着志愿者精神的种子,在他们眼里,做一个志愿者不仅时尚,而且 。
A.比肩接踵 缘由 传播 伟大 B.比肩接踵 理由 播撒 伟大
C.不胜枚举 理由 传播 高尚 D.不胜枚举 缘由 播撒 高尚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吃龙虾,会导致病情加重。(在“过敏性鼻炎”后加“患者”。)
B.随着秦兵马俑在沉寂24年后的再次发掘,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删掉“随着”。)
C.在本届世乒赛上,经过运动健儿们的奋力拼搏,再次赢得了男子团休冠军。(将“经过”和“的”删去。)
D.这所九年制寄宿学校的150多名学生是地震中伤亡最少、震后复课最早的学校。(把“寄宿学校的150多名学生”中的“的”字改为“有”。)
5.名著当中有一些“真假难辨”的情节,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可以有更深入的认识。请你根据表格的相关内容填空。(6分)
真假美猴王
真假黑旋风
出处
《西游记》
《水浒传》
人物
真美猴王:孙悟空
假美猴王:①____ __
真黑旋风:李逵
假黑旋风:李鬼
情节梗概
冒充唐僧师徒取经,与孙悟空打斗,后被佛祖收服。
②_______________
阅读心得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4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7分)
(甲文)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大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6.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寓之酒( ) (2)佳木秀( )(3)泉香而酒洌(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乙文)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心窃乐之/山水之乐 B.过访其家/人恒过然后能改
C.不出于是/是日更定矣 D.诚能八面玲珑/帝感其城
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 分)
犬 立 岸 傍 如 相 守 者 直 是 山 水 大 师 画 意 悬 挂 于 竹 枝 竹 叶 间 也
10.读懂山水(4分)
(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
(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27分)
【材料一】
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遣骸回国
新华社沈阳9月2日电9月2日上午,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遣骸由我空军专机,护送从韩国接回辽宁沈阳,109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及1226件相关遺物回到祖国怀抱。
9时,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举行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11时26分,空军专机平稳降落在辽宁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专机进入中国领空后,空军两架战斗机护航,向志愿军烈士致以崇高敬意,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以“过水门”最高礼遇迎接志愿军烈士回家。
12时37分,志愿军烈士遺骸迎回仪式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举行。退役军人事务部部长孙绍骋主持,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财政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和辽宁省委、省政府,沈阳市委、市政府,驻沈解放军、武警部队等负责同志,以及志愿军烈士亲属、部队官兵等约230人参加。
仪式现场气氛庄重,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棺椁覆盖着鲜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到场迎接的解放军官兵军容威严、持枪伫立,现场全体人员向烈士遗骸三鞠躬。
忠魂不泯,浩气长存。仪式结束后,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被护送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3日10时,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将在这个陵园志愿军烈士纪念广场举行。2014年至2020年,累计有716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落葬于此。
【材料二】
归国在韩志愿军烈士遗物中的“国”与“家”
随着9月30日烈士纪念日的临近,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迎来越来越多的参观者。陵园纪念馆的展厅内有几个特殊的展箱,存放的是归国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遗物。年轻的英雄埋骨他乡,没有给亲人留下一句话,留下的只有纽扣、鞋底、子弹、钢笔。人们驻足于此,目光透过这些无声的遗物,读懂的是志愿军烈士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炽热滚烫的家国情怀。
其中一个展箱中,一把残破的小铜号吸引了很多参观者的目光。它个头不大,通体布满铜锈,大大小小的裂纹清晰可见,苍老的身躯透着一股绝不低头的倔强。这把小铜号下面只写了“在韩志愿军烈士遗物”9个字。我们不知道它的主人是谁,但我们知道,他一定是一名战斗到最后一刻的英雄。
另一个展箱中陈列着9枚子弹,斑斑锈迹,残损不堪。一字排开的9枚子弹好像9位在战场上殊死搏杀的英雄。这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拼了命去战斗的见证。9枚子弹下面写着“杨立荣烈士遗物”,和无名的小铜号不同,烈士身份的确认缘于遗物中的一方小小印章。印章略有缺损,但是文字图案清晰可辨,让烈士的英名为人所知,也为有关部门为烈士寻亲提供了线索。
每一件遗物,每一方纪念碑,每一座烈士墓,每一段英雄故事,都是一把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历史沉淀,精神不朽!
(新华社记者陈梦阳、于也童、朱辉)
【材料三】
在南京河西住着一位参加上甘岭战役的传奇老英雄,他是原24军72师216团一营一连战士,在上甘岭战役中,因作战勇敢,打一仗升一级,迅速从一名战士成长为一名副排长。在和平时期,他还做了29年的飞行员。他叫林志洲。因为有这样的生死经历,他转业时,对自己的工作,对爱人的工作,从来都没什么要求,只是说,有个工作干就行。
1993年,林志洲退休。88岁的他现在南京河西地区的江苏省老年公寓,很多人并不知道他是一位参加上甘岭战役的传奇老英雄。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非常好,也很健谈,心态积极,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十分关注时事政治,深深为祖国繁荣富强的今天感到骄傲和自豪。
11.小南在阅读【材料一】时认为“新华社沈阳9月2日电”这部分可以删去。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4分)
12.初二年级开展“与祖国共成长”寻访活动,要求寻访老战士、老同志、老党员等,听他们讲述如何履职敬业、追梦筑梦、接续奋斗的故事。小南读了【材料三】后,准备和你一起寻访抗美援朝的传奇英雄林志洲。以下是他拟定的采访提纲,其中有一个采访问题设计不当,请你找出并简要阐述理由。请再补充一个恰当的问题。(6分)
时间地点
2021年10月16日 江苏省老年公寓
采访对象
林志洲
采访目的
了解林志洲老英雄参加上甘岭战役的经历和他退伍转业之后的工作情况。
采访方式
深度访谈,照片拍摄
采访问题
①请问您参加上甘岭战役时多大年纪?
②最近我们看了《长津湖》这部电影,请问上甘岭战役的作战环境和作战难度和长津湖战役比有什么不同?(请对方详细讲述)
③您如今在老年公寓里生活幸福吗?
④
①采访问题_ ____(填序号)设计不当。
我的理由:______ __ ____________
②我的提问:________ 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
今夜,窗外的桂树在秋天清凉的夜色中散发着芬芳,青翠的绿叶在风中轻轻款摆,不知人间忧欢。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外婆。
我工作的学校在一个乡下的小镇。每天下班的时候,都会路过一户农家小院。有时院子的门口会坐着一个老人。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别人。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夕阳投下余晖,释放着她最后的光芒。老人的身影在余晖的映照下,那么的落寞和苍凉。
每当我路过老人的时候,总是将车速渐渐放慢,目光轻柔地抚过老人。也曾想过,将车停下。可是心里终究还是挂念着我一双幼小的儿女,想早点回家,又想着来日方长,于是踩下油门,绝尘而去。我在汽车的倒后镜中,看到老人的身影在傍晚的薄暮中渐渐模糊。我想,老人肯定不会知道,她疼爱的外孙女路过了,路过了她的苍老,路过了她的孤独,却没有肯为她做片刻的停留。
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将车停下,走进了那个小院。我和外婆打了声招呼后,便和一旁的舅妈唠着家常。在和舅妈说话的过程中,外婆一直茫然地看着我。终于,外婆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问我:“孩子,你是哪个啊?”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我已经有多久没有认真地看望过外婆了?外婆已经老到快要认不出我了。外婆的头发已经全白了,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浑浊的眼睛里却有着孩子般的单纯。“我是小萍。”外婆的表情瞬间生动起来。她笑了,脸上的皱纹宛若菊花,徐徐绽放。外婆问起我的孩子们,我将孩子们的趣事说给她听,她的笑容越发地灿烂了,那双深深埋藏着岁月的沧桑的眼睛里,有光彩流转。我能感觉到,我能来看地,外婆非常开心。
这一次看望外婆,让我记起很多外婆对我的疼爱。小时候,用手帮我清洗满是泥巴的小脚,将我喜欢吃的东西留给我……甚至我成年后,春节没有去给她拜年,她还记着将压岁钱让我的母亲转交给我。竟然是三份!我和我的两个孩子各一份。
我的心里涌动着深沉的内疚,还有不安。外婆真的已经很老了,以后不管有多忙,我都该经常去看望她。我还计划着,在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里,我会带着我的两个孩子去看她。我蓦然发现,外婆还没见过我的小儿子,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女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
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可是我们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国庆还没到,我和外婆就又见面了。这一次,是在医院。妈妈哭着打电话告诉我,外婆得了这世界上最凶险的病,肝癌晚期。才几天时间,外婆就已经形容枯槁、卧床不起。然后又没有几天,她就迅速陷入昏迷,然后就在昏迷中死去了。从查出疾病到死亡,一共不到半个月时间。死亡来得是这样迅疾,没有给她自己和她的子女思想准备的时间。外婆就这样离开了。
外婆,如果来日方长,哪怕只有一次,让我再有机会路过您坐在我下班途中的院门口,我一定停下前行的四轮,走到您的身边,轻轻地唤您一声“外婆”,然后匍匐在您的膝旁,陪您说说话,听您说说您的快乐,或者不快乐,慰藉您寂寞的时光。
可是,这世间并没有多少来日方长。很多东西,当我们拥有的时候,我们并不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能再拥有。可是明白了这个道理,要付出多么沉痛的代价!
今夜,桂树飘香,我想起了我的外婆。我再不幻想来日方长!
13.根据提示,将下面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4分)
“我”
外婆
路过外婆时没有停留
A.
B.
快乐地与“我”交谈
再一次与外婆相见
生病去世
14.文中写“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女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我”感到“亏欠”的原因是什么?(4分)
15.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4分)
(1)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别人。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2)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从修辞运用角度赏析)
16.请写出文章最后画线句的含意。(5分)
三、作文(50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写作。
①内卷——累死自己,卷死他人
②emo ——颓废、抑郁
③栓q ——谢谢你
“热词”是对时代最好的反映。网络时代热词潮涌般涌现,年轻一代的我们对其有何定义与理解,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符合文体特征,不得套作。
2.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及个人信息。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吉隆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基础(26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每小题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读诗,也是读人生际遇。“一上高楼万里愁,①____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读出了人生的忧愁:“②_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读出了人生的彷徨;“③_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读出了人生的崇高追求:“④假如我是一只鸟,_______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读出了人生的义无反顾。
(2)《商山早行》中运用典故含蓄地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行香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坐落在小溪流旁飘着酒幌子的小酒馆之景,洋溢着一种由衷的快意和舒畅。
(4)座右铭是用来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如果用两句古诗作为你的座右铭,你选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①蒹葭杨柳似汀洲(注意“华”的书写)
②云横秦岭家何在(注意“骥”的书写)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
④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2)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注意“凫”的书写)
(3)飏青旗 流水桥旁
(4)示例: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5) 看红装素裹,分外yāo ráo( )。
(6)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páng wù( ),便是敬。
(7) 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suí jī yìng biàn( )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
(8)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zì cán xíng huì( )。
(9) 【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10) 【解答】答案:
(1)妖娆
(2)旁骛
(3)随机应变
(4)自惭形秽
(11)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3.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3分)
春天带来的温暖,在人身上;志愿者带来的温暖,在人心里。志愿者的故事 ,他们因不同的 走上志愿者之路,又在各自的路上 着志愿者精神的种子,在他们眼里,做一个志愿者不仅时尚,而且 。
A.比肩接踵 缘由 传播 伟大 B.比肩接踵 理由 播撒 伟大
C.不胜枚举 理由 传播 高尚 D.不胜枚举 缘由 播撒 高尚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解答】“比肩接踵”肩挨着肩,脚跟着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不能形容“故事”多;“缘由”是指造成某种结果或一件事情发生的原因,也称缘故之意,符合语境;结合语境的中“种子”一词中,用“播撒”更合适;“伟大”与“高尚”有程度区别,再是结合“时尚”中的“尚”辨析“高尚”符合语境。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与词义分析。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吃龙虾,会导致病情加重。(在“过敏性鼻炎”后加“患者”。)
B.随着秦兵马俑在沉寂24年后的再次发掘,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删掉“随着”。)
C.在本届世乒赛上,经过运动健儿们的奋力拼搏,再次赢得了男子团休冠军。(将“经过”和“的”删去。)
D.这所九年制寄宿学校的150多名学生是地震中伤亡最少、震后复课最早的学校。(把“寄宿学校的150多名学生”中的“的”字改为“有”。)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解答】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语序混乱,这所拥有150 多名学生的学校,是地震中伤亡最少、震后复课最早的学校。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
5.名著当中有一些“真假难辨”的情节,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可以有更深入的认识。请你根据表格的相关内容填空。(6分)
真假美猴王
真假黑旋风
出处
《西游记》
《水浒传》
人物
真美猴王:孙悟空
假美猴王:①____ __
真黑旋风:李逵
假黑旋风:李鬼
情节梗概
冒充唐僧师徒取经,与孙悟空打斗,后被佛祖收服。
②_______________
阅读心得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的理解与概括能力。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解答即可。
【解答】答案:
①六耳猕猴
②李逵识破李鬼假冒,初因其谎称家有老母而心生恻隐,后撞破其奸计,怒杀李鬼。
③示例:心得一:假的真不了,邪不压正!
心得二:原来李逵也有善良、孝顺的一面,真没想到!假美猴王是不是就是孙悟空的心魔呢?有意思!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阅读(4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7分)
(甲文)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大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6.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寓之酒( ) (2)佳木秀( )(3)泉香而酒洌(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乙文)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心窃乐之/山水之乐 B.过访其家/人恒过然后能改
C.不出于是/是日更定矣 D.诚能八面玲珑/帝感其城
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 分)
犬 立 岸 傍 如 相 守 者 直 是 山 水 大 师 画 意 悬 挂 于 竹 枝 竹 叶 间 也
10.读懂山水(4分)
(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
(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分析】参考译文:
【甲】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这个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是山间早晨和傍晚。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天溪水落下,露出石头,就是山里的四季景象。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来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于是)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啼鸣,游人离开,鸟儿快乐。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乙】
昨日游于江上,看见茂密修长的竹子数千株,竹林其间建有茅屋,隐隐有棋声和茶香从中飘扬而出,心底为之暗暗高兴。第二天路过前往拜访那户人家,看见琴、书、茶几、坐席等一应用具都是一尘不染,泛发出一片豆绿的色彩,大约是竹子的翠绿光芒映射到其上的缘故。静静地坐了许久,从竹叶的缝隙中向外面望去,看见了青翠的山和宽阔的大江,江上飘荡着帆船和鱼艇,又有一丛丛的芦苇洲,耕作着的人和前来送饭的妇女,还有两个在沙滩上嬉戏的小孩儿,狗则谨慎地立在岸旁,就像一个守护着的人。这简直就是小李将军的画中之意悬挂在竹枝和竹叶间。从外面望里面,是一种感受;从里面望向外面又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我认为,做学问的人的确能不同角度的思考看待事物,千秋万代的作文章的方法不外乎也是这样,哪里只是画呢?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①句意:寄托在喝酒上。寓:寄托。
②句意:美好的树木枝繁叶茂。秀:茂盛。
③句意:泉水香甜酒水清。洌:(酒水)清。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者……也,……是……,表判断。句意: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
②重点词:从,跟从。乐,以••••••为乐。乐,快乐。句意: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3)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
A.以……为乐/乐趣;
B.路过/犯错误;
C.这样;
D.实在/诚心。
故选:C。
(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先理解句意,再断句。句意为:狗则谨慎地立在岸旁,就像一个守护着的人。这简直就是小李将军的画中之意悬挂在竹枝和竹叶间。断句为: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
(5)①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提取。由“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可知,“由中望外”欣赏到的美景是: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
②本题考查比较性阅读。【甲】文由山而峰,由峰而泉,由泉而亭,由亭而人,由人而酒,由酒而醉翁,再由“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出“山水之乐”这一全文的核心命意。句句相衔不着痕迹,给人完整的“山水之乐”印象。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乙】文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了“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的美景借此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即: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答案:
(1)①寄托;②茂盛;③(酒水)清。
(2)①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
②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3)C
(4)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
(5)①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
②甲段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乙段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27分)
【材料一】
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遣骸回国
新华社沈阳9月2日电9月2日上午,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遣骸由我空军专机,护送从韩国接回辽宁沈阳,109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及1226件相关遺物回到祖国怀抱。
9时,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举行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11时26分,空军专机平稳降落在辽宁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专机进入中国领空后,空军两架战斗机护航,向志愿军烈士致以崇高敬意,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以“过水门”最高礼遇迎接志愿军烈士回家。
12时37分,志愿军烈士遺骸迎回仪式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举行。退役军人事务部部长孙绍骋主持,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财政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和辽宁省委、省政府,沈阳市委、市政府,驻沈解放军、武警部队等负责同志,以及志愿军烈士亲属、部队官兵等约230人参加。
仪式现场气氛庄重,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棺椁覆盖着鲜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到场迎接的解放军官兵军容威严、持枪伫立,现场全体人员向烈士遗骸三鞠躬。
忠魂不泯,浩气长存。仪式结束后,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被护送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3日10时,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将在这个陵园志愿军烈士纪念广场举行。2014年至2020年,累计有716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落葬于此。
【材料二】
归国在韩志愿军烈士遗物中的“国”与“家”
随着9月30日烈士纪念日的临近,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迎来越来越多的参观者。陵园纪念馆的展厅内有几个特殊的展箱,存放的是归国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遗物。年轻的英雄埋骨他乡,没有给亲人留下一句话,留下的只有纽扣、鞋底、子弹、钢笔。人们驻足于此,目光透过这些无声的遗物,读懂的是志愿军烈士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炽热滚烫的家国情怀。
其中一个展箱中,一把残破的小铜号吸引了很多参观者的目光。它个头不大,通体布满铜锈,大大小小的裂纹清晰可见,苍老的身躯透着一股绝不低头的倔强。这把小铜号下面只写了“在韩志愿军烈士遗物”9个字。我们不知道它的主人是谁,但我们知道,他一定是一名战斗到最后一刻的英雄。
另一个展箱中陈列着9枚子弹,斑斑锈迹,残损不堪。一字排开的9枚子弹好像9位在战场上殊死搏杀的英雄。这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拼了命去战斗的见证。9枚子弹下面写着“杨立荣烈士遗物”,和无名的小铜号不同,烈士身份的确认缘于遗物中的一方小小印章。印章略有缺损,但是文字图案清晰可辨,让烈士的英名为人所知,也为有关部门为烈士寻亲提供了线索。
每一件遗物,每一方纪念碑,每一座烈士墓,每一段英雄故事,都是一把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历史沉淀,精神不朽!
(新华社记者陈梦阳、于也童、朱辉)
【材料三】
在南京河西住着一位参加上甘岭战役的传奇老英雄,他是原24军72师216团一营一连战士,在上甘岭战役中,因作战勇敢,打一仗升一级,迅速从一名战士成长为一名副排长。在和平时期,他还做了29年的飞行员。他叫林志洲。因为有这样的生死经历,他转业时,对自己的工作,对爱人的工作,从来都没什么要求,只是说,有个工作干就行。
1993年,林志洲退休。88岁的他现在南京河西地区的江苏省老年公寓,很多人并不知道他是一位参加上甘岭战役的传奇老英雄。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非常好,也很健谈,心态积极,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十分关注时事政治,深深为祖国繁荣富强的今天感到骄傲和自豪。
11.小南在阅读【材料一】时认为“新华社沈阳9月2日电”这部分可以删去。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4分)
12.初二年级开展“与祖国共成长”寻访活动,要求寻访老战士、老同志、老党员等,听他们讲述如何履职敬业、追梦筑梦、接续奋斗的故事。小南读了【材料三】后,准备和你一起寻访抗美援朝的传奇英雄林志洲。以下是他拟定的采访提纲,其中有一个采访问题设计不当,请你找出并简要阐述理由。请再补充一个恰当的问题。(6分)
时间地点
2021年10月16日 江苏省老年公寓
采访对象
林志洲
采访目的
了解林志洲老英雄参加上甘岭战役的经历和他退伍转业之后的工作情况。
采访方式
深度访谈,照片拍摄
采访问题
①请问您参加上甘岭战役时多大年纪?
②最近我们看了《长津湖》这部电影,请问上甘岭战役的作战环境和作战难度和长津湖战役比有什么不同?(请对方详细讲述)
③您如今在老年公寓里生活幸福吗?
④
①采访问题_ ____(填序号)设计不当。
我的理由:______ __ ____________
②我的提问:________ 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是关于“志愿军英雄”的主题阅读材料分析。第一题考查新闻的作用,第二题考查对新闻体裁的掌握,第三题考查采访问题的设计。
【解答】(1)根据新闻知识积累可知,[材料一]“新华社沈阳9月2日电”叫电头。“新华社”表明这篇稿件是新华社的记者或者通讯员的作品,“沈阳”交代了新闻发稿地点,“9月2日”交代了新闻发稿地点。故不能删去。
(2)根据新闻知识积累,[材料一]采用了概括叙述的方式,报道了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新闻事实,语言简明扼要,由“新华社沈阳9月2日电”“9月2日上午”可知,其符合消息迅速及时的特点,属于消息。[材料二]主要写归国在韩志愿军烈士遗物体现出的“国”“家”情怀,内容较详尽,并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迎来越来越多的参观者”属于记叙,“它个头不大,通体布满铜锈,大大小小的裂纹清晰可见,苍老的身躯透着一股绝不低头的倔强。这把小铜号下面只写了‘在韩志愿军烈士遗物’9个字”属于描写,“每一件遗物,每一方纪念碑,每一座烈士墓,每一段英雄故事,都是一把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历史沉淀,精神不朽”属于抒情、议论。由此可知,[材料二]属于新闻中的通信。
(3)解答此题,要结合采访目的及[材料三]中林志洲的事迹来设计问题,问题要有针对性,符合采访对象的身份和职业。“您如今在老年公寓里生活幸福吗”与采访目的无关,不合适。结合[材料三]内容,可询问其您转业时为什么没有因自己和爱人的工作向组织提出什么要求。
答案:
(1)不同意;这部分是消息的电头部分,表明这篇稿件是自己的记者或者通讯员的作品,并交代了发稿时间和地点。
(2)消息 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新闻事实 记叙 通讯 归国在韩志愿军烈士遗物体现出的“国”“家”情怀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3)示例:您转业时,没有因自己和爱人的工作向组织提出什么要求。请问您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点评】设计采访问题时,要考虑采访对象的身份和职业,问题要明确,不要设计敏感性问题或令对方尴尬的问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
今夜,窗外的桂树在秋天清凉的夜色中散发着芬芳,青翠的绿叶在风中轻轻款摆,不知人间忧欢。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外婆。
我工作的学校在一个乡下的小镇。每天下班的时候,都会路过一户农家小院。有时院子的门口会坐着一个老人。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别人。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夕阳投下余晖,释放着她最后的光芒。老人的身影在余晖的映照下,那么的落寞和苍凉。
每当我路过老人的时候,总是将车速渐渐放慢,目光轻柔地抚过老人。也曾想过,将车停下。可是心里终究还是挂念着我一双幼小的儿女,想早点回家,又想着来日方长,于是踩下油门,绝尘而去。我在汽车的倒后镜中,看到老人的身影在傍晚的薄暮中渐渐模糊。我想,老人肯定不会知道,她疼爱的外孙女路过了,路过了她的苍老,路过了她的孤独,却没有肯为她做片刻的停留。
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将车停下,走进了那个小院。我和外婆打了声招呼后,便和一旁的舅妈唠着家常。在和舅妈说话的过程中,外婆一直茫然地看着我。终于,外婆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问我:“孩子,你是哪个啊?”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我已经有多久没有认真地看望过外婆了?外婆已经老到快要认不出我了。外婆的头发已经全白了,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浑浊的眼睛里却有着孩子般的单纯。“我是小萍。”外婆的表情瞬间生动起来。她笑了,脸上的皱纹宛若菊花,徐徐绽放。外婆问起我的孩子们,我将孩子们的趣事说给她听,她的笑容越发地灿烂了,那双深深埋藏着岁月的沧桑的眼睛里,有光彩流转。我能感觉到,我能来看地,外婆非常开心。
这一次看望外婆,让我记起很多外婆对我的疼爱。小时候,用手帮我清洗满是泥巴的小脚,将我喜欢吃的东西留给我……甚至我成年后,春节没有去给她拜年,她还记着将压岁钱让我的母亲转交给我。竟然是三份!我和我的两个孩子各一份。
我的心里涌动着深沉的内疚,还有不安。外婆真的已经很老了,以后不管有多忙,我都该经常去看望她。我还计划着,在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里,我会带着我的两个孩子去看她。我蓦然发现,外婆还没见过我的小儿子,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女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
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可是我们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国庆还没到,我和外婆就又见面了。这一次,是在医院。妈妈哭着打电话告诉我,外婆得了这世界上最凶险的病,肝癌晚期。才几天时间,外婆就已经形容枯槁、卧床不起。然后又没有几天,她就迅速陷入昏迷,然后就在昏迷中死去了。从查出疾病到死亡,一共不到半个月时间。死亡来得是这样迅疾,没有给她自己和她的子女思想准备的时间。外婆就这样离开了。
外婆,如果来日方长,哪怕只有一次,让我再有机会路过您坐在我下班途中的院门口,我一定停下前行的四轮,走到您的身边,轻轻地唤您一声“外婆”,然后匍匐在您的膝旁,陪您说说话,听您说说您的快乐,或者不快乐,慰藉您寂寞的时光。
可是,这世间并没有多少来日方长。很多东西,当我们拥有的时候,我们并不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能再拥有。可是明白了这个道理,要付出多么沉痛的代价!
今夜,桂树飘香,我想起了我的外婆。我再不幻想来日方长!
13.根据提示,将下面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4分)
“我”
外婆
路过外婆时没有停留
A.
B.
快乐地与“我”交谈
再一次与外婆相见
生病去世
14.文中写“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女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我”感到“亏欠”的原因是什么?(4分)
15.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4分)
(1)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别人。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2)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从修辞运用角度赏析)
16.请写出文章最后画线句的含意。(5分)
【分析】这篇文章回忆了外婆对我的疼爱,而我总以为来日方长忽略了对外婆的关心,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自责与忏悔,觉得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作者表面写外婆对我的爱,其实是为了自我检讨。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第一列要求写“我”的做法,第二列要求写外婆的状态,两部分需要对应准确。A.可根据“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填出;B.根据“直到有一天……那个小院”填出。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本题应先理解语句的含意,然后结合前后文内容找出“我”感到“亏欠”的信息。“让我记起很多外婆对我的疼爱”“甚至我成年后……我和我的两个孩子各一份”“外婆还没见过我的小儿子”“却没有肯为她做片刻的停留”等语句写出了“我”对不住外婆的地方。
(3)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第①句“老人佝偻着身子”属于外貌描写,“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是动作描写,写出没有人理会外婆,凸显了外婆的苍老与孤独,表达了作者对外婆的怜惜,结构上为下文写自己的愧疚做铺垫。第②句将外婆的问话比作“一根细针”,针容易伤人,刺痛了“我”的内心,抒发了“我”的内疚之情。
(4)本题考查理解语句含意。本题应扣住语句中的关键字词,结合语句所在位置,以及其与前文、文章主旨、文章主题的关系来理解语句含意。“桂树飘香”,让人沉浸其中,外婆的慈爱就像桂树的清香;“不幻想来日方长”写出要珍惜拥有的东西,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答案:
(1)A.静静地坐在家门口 B.走进那个小院看外婆
(2)外婆给了“我”很多爱,可是“我”每次路过外婆家门口却没有走进那个小院看外婆,成年后,春节没有去给外婆拜年,外婆还记着托母亲给“我”和孩子带压岁钱,可是外婆还没见过“我”的小儿子。
(3)①运用了外貌描写与动作描写,写出了老人的苍老和孤独,表达了作者对外婆的怜惜,为下文写自己的愧疚做铺垫。
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外婆的问话比作“一根细针”,写出了“我”内心的疼痛,抒发了“我”的内疚之情。
(4)①外婆的慈爱就像桂树的清香一样留在“我”的心间。②要珍惜拥有的东西(或珍惜当下),不要等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点评】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能够掌握住。
三、作文(50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写作。
①内卷——累死自己,卷死他人
②emo ——颓废、抑郁
③栓q ——谢谢你
“热词”是对时代最好的反映。网络时代热词潮涌般涌现,年轻一代的我们对其有何定义与理解,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符合文体特征,不得套作。
2.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及个人信息。
【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审题可知,热词是对时代的反映,内卷反映了时代竞争激烈,emo是竞争时代下情感的抒发,栓q是网络时代的一种娱乐式表达。网络时代热词潮涌般涌现,年轻一代的我们对其有何定义与理解。我们可以针对“热词”的发展带给人们的影响,来谈论到底是“热词”的发展是好是坏。还可以说这两个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全面。“热词”是把双刃剑,正确地使用“热词”可以方便我们的沟通,拓展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生活;但“热词”的过度发展与运用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容易忽视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交流。“热词”这个东西有好有坏,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我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可以分两种不同的情况客观地进行评价,分析论述“热词”的利与害。无论选择哪一个观点,都要做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思路清晰。
【解答】网络热词的利与弊 网络时代的很多东西似乎比时间跑得还快,比如网络语言。我说几个给大家听听“盘他”“好嗨哟”“回首掏”,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这些脱口而出的新说法真的让人很惊讶,虽然体现时髦与幽默,但相对的,也会因词不达意带来疑惑与误会。
比如,“盘他”这个词出自于相声《文玩》,词语原是指在文玩圈中通过反复摩擦,使文玩表面更加光滑有质感。在相声中有一句:“干干巴巴的,麻麻赖赖的,一点都不圆润,盘他!”后来网友就说看到啥就盘啥,也不管对象是什么东西,能不能握在手中,反正盘就对了。这听起来特别魔性,一句“盘他”说起来痛快干脆,“盘他”这个词成了网友段子之一。
虽然这个词语原是没有自带贬义的,仅是适用于文玩人的日常话语,但是在网友们的口中“盘他”就带有“怼他”“撩她”之意,多用作娱乐。但在前几天,我在回家的路上偶然看到了因为这个词语的意思而引发的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地铁上,一个初中男生因为被挤到了而顺口对着旁边挤过来的叔叔说了一句:“盘你啊!”叔叔不明白这个词语的具体意思,便以为男生是在威胁与辱骂他,当即教育了他几句,两人因此吵了起来。他们谁也不让谁,在两人就要动手的时候,男生到站了,最后他对着叔叔嚷了几句就下车了。
我在一旁目睹了全过程,脑中不禁思考:这个词语或许只是男生的口头禅,又或许只是一时的抱怨,而对于不懂其具体含义的人,自然会因为其语气和内容将它理解为带有侮辱性的词语。说的人觉得没什么,只是口快下意识地行为,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在另一人耳中,这就是对他人格的侮辱,气恼也是正常的反应,从而产生误会与争辩,有时甚至会导致拳脚相向。
但网络热词也有用处。朋友之间习惯于用网络热词来交流,在提到两人喜爱的流行语时,能会心一笑,这是朋友间关系好的象征;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这些词语之间的“梗”也是治疗坏心情的良药。网络热词的好处远不仅于此,在朋友聚会“冷场”时,一句“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高潮”便可以瞬间暖场,此后以笑声开头的聊天便会有趣许多。再者说,在某些场台表达自己的情绪时,网络热词会远比“开心,难过”这些常用词汇更为耳目一新,夺人先声。
网络热词的利与弊清晰可见,每个人对其看法也不尽相同。网络热词固然有趣,但是我们也不应该让网络热词来捆绑我们的日常表述,“在合适的时间说合适的话”,不要让无礼成为“个性”。
【点评】文章针对“网络热词”的发展和运用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既指出了它的缺点,也指出了它的好处,最后得出了结论:网络热词固然有趣,但是我们也不应该让网络热词来捆绑我们的日常表述,“在合适的时间说合适的话”,不要让无礼成为“个性”。文章观点明确、突出,论据有很强的说服力,论证思路清晰,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惠东县吉隆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共8页。
这是一份惠东县吉隆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卷共7页,满分 130 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