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4章第3节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57163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4章第3节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学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57163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4章第3节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学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57163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三节 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三节 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导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入侵者,细胞免疫直接杀死靶细胞,体液免疫依靠抗体发挥作用,免疫接种可以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节 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阐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1.生命观念——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说出参与特异性免疫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2.科学思维——经过归纳与概括,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完成对机体稳态的调节。3.社会责任——依据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一、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入侵者1.特异性免疫(1)特异性免疫又称为免疫应答。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2)特点:①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发挥免疫作用;②有免疫记忆。(3)种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2.B淋巴细胞(1)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可以直接识别抗原分子的空间结构(2)B淋巴细胞具有特异性(3)B淋巴细胞诱导体液免疫。3.T淋巴细胞(1)T淋巴细胞识别抗原抗原蛋白一部分肽段夹持在细胞表面的MHC分子上抗原MHC复合体T淋巴细胞(2)T淋巴细胞诱导细胞免疫。4.免疫应答有针对性的结构基础每一种淋巴细胞的受体对应一种特殊结构的抗原分子。二、细胞免疫直接杀死靶细胞1.作用对象:被病毒侵染的体细胞、自身癌变细胞和异体细胞。2.细胞免疫启动和发挥效应的过程(1)感应阶段①正常情况下,T淋巴细胞仿佛在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间巡逻,途经各个淋巴结。②当外周发生感染时抗原―→吞噬细胞细胞表面形成抗原MHC复合体附近的淋巴结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2)增殖分化阶段(3)效应阶段①病毒体细胞细胞表面形成抗原MHC复合体。②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一经形成便离开淋巴结,寻找靶细胞,并特异性地与之结合,并释放穿孔素等杀伤性物质,诱导靶细胞凋亡。③二次免疫:当靶细胞被清除后,记忆T细胞仍存留于体内,形成免疫记忆。当同种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T细胞感受信号的刺激后,再次恢复增殖分化能力,清除靶细胞。三、体液免疫依靠抗体发挥作用1.抗体(1)化学本质:蛋白质,称为免疫球蛋白。(2)结构抗体是“Y”字形分子,其两条臂形成两个相同的抗原结合位点,可以同时结合2个抗原分子。不同的抗体分子之间具有高度的特异性。2.体液免疫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生在体液中,所以称这种特异性免疫为体液免疫。3.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1)感应阶段①B淋巴细胞致敏:B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异性地与抗原结合。②活化了的辅助性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2)增殖分化阶段(3)效应阶段①抗体识别的主要目标: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②抗体发挥作用的效应当这些病原体和毒素在组织和体液中自由地循环流动时,抗体与这类细胞外的病原体或毒素结合,可以防止病原体对体细胞的黏附和侵染,使一些细菌产生的毒素被中和而失效。③抗体介导的吞噬作用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④二次免疫⑤发炎时在发炎部位附近的淋巴结肿大原因:特异性免疫的感应阶段和增殖分化阶段主要发生在淋巴结中。四、免疫接种可以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1.免疫接种或预防接种的目的:诱发机体免疫应答。2.现有疫苗的三种类型(1)灭活的微生物;(2)减毒的微生物;(3)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产物。3.两种免疫方式: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T淋巴细胞表面受体可以直接识别抗原分子的空间结构。 ( )2.每一种淋巴细胞的受体对应一种特殊结构的抗原分子。 ( )3.辅助性T细胞的受体与某种吞噬细胞呈递在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一结合,就开始增殖分化并分泌淋巴因子。 ( )4.抗体是“Y”字形分子,可以同时结合2个抗原分子。 ( )5.致敏的B淋巴细胞在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才开始增殖分化。 ( )6.当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记忆β细胞群能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 )提示:1.× 可以直接识别抗原分子空间结构的是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2.√3.× 辅助性T细胞开始增殖、分化还需同时受到由吞噬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的刺激。4.√ 5.√6.× 当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记忆β细胞群能迅速增殖、分化为大量效应β细胞群,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入侵者特异性免疫中各免疫细胞的比较细胞来源识别能力作用参与的免疫吞噬细胞单核细胞分化成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非特异性识别抗原吞噬抗原,处理抗原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分泌白细胞介素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辅助性T细胞淋巴干细胞分化,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特异性识别吞噬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分泌白细胞介素2等淋巴因子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干细胞分化,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特异性识别吞噬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分化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群、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群细胞免疫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特异性识别靶细胞膜上的抗原MHC复合体(或异体MHC)破裂靶细胞(包括宿主细胞、癌细胞、异体细胞)细胞免疫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或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特异性识别相同的抗原MHC复合体分化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二次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淋巴干细胞分化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化为效应β细胞群和记忆β细胞群体液免疫效应B细胞(又称浆细胞)B淋巴细胞和记忆β细胞分化无识别能力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以大量合成和分泌特异性抗体体液免疫记忆B细胞B淋巴细胞分化或记忆β细胞分裂识别相同的抗原分化成效应β细胞二次体液免疫1.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诱导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诱导体液免疫。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特异性免疫又称免疫应答,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B.吞噬细胞将抗原蛋白吞噬消化,在细胞表面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后,才能被B淋巴细胞识别C.淋巴细胞具有特异性,因表面受体不同而有千千万万种D.致敏的淋巴细胞,在特殊信息分子的刺激下不断分裂,可形成大量的同种类型的淋巴细胞B [B淋巴细胞的表面受体可以直接识别抗原分子的空间结构。T淋巴细胞识别吞噬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2.下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B.吞噬细胞也参与图示免疫过程C.细胞a只能为β细胞,细胞b只能为细胞毒性T细胞D.细胞c为浆细胞,细胞d只能为细胞毒性T细胞C [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A正确;吞噬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B正确;细胞a为β细胞或记忆β细胞,细胞b为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T细胞,C错误;细胞c产生抗体,为浆细胞,细胞d能与靶细胞结合,为细胞毒性T细胞,D正确。]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1.细胞免疫示意图2.体液免疫示意图3.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比较类型项目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用对象侵入体液(内环境)中的病原体和毒素已被抗原感染的体细胞——靶细胞、癌细胞、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等作用方式效应β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①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之裂解②辅助性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关系对于细菌产生的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于胞内寄生物(如病毒),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物的传播感染;寄生物一旦进入靶细胞,先由细胞免疫破裂靶细胞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清除(1)体液免疫的参与细胞主要是β细胞类,辅助性T细胞辅助,针对对象是细胞外的抗原。细胞免疫的参与细胞是T细胞类,针对对象是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癌细胞、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2)体液免疫靠抗体结合抗原,细胞免疫靠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破裂靶细胞。(3)消灭细菌外毒素等细胞外物质靠体液免疫;异体细胞、癌细胞等仅靠细胞免疫来摧毁;消灭胞内寄生病原体如病毒等要先靠体液免疫清除体液中的病原体,再靠细胞免疫摧毁宿主细胞,最后靠体液免疫消灭出来的病原体。(4)抗体凝聚抗原后,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5)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巨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3.人体内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表示相应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为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抗原后,在细胞表面形成的抗原MHC复合体B.乙为辅助性T细胞的受体,可以与某种吞噬细胞呈递在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结合C.丙为白细胞介素1,由吞噬细胞分泌,可促进辅助性T细胞增殖分化D.丁为穿孔素等杀伤性物质,诱导靶细胞凋亡D [丁为白细胞介素2等淋巴因子,可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进入细胞周期开始增殖形成一个细胞克隆。]4.下图为人的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细胞①的表面没有MHC分子,不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B.细胞②可以不经由细胞①处理而直接特异性识别抗原C.细胞①将抗原吞噬处理后,转移至细胞表面与MHC结合成复合体D.细胞③的表面除了特异性结合抗原的受体,还有其他信息分子的受体D [细胞①表示吞噬细胞,表面有MHC分子,但对抗原的识别没有特异性,A错误;细胞②为辅助性T细胞,不能直接识别抗原,B错误;细胞①将抗原吞噬处理后,然后与吞噬细胞的MHC蛋白质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这种复合体移动到细胞的表面,呈递出来,C错误;细胞③表示B淋巴细胞,表面除了特异性结合抗原的受体,还有其他信息分子的受体,D正确。] 二次免疫应答与免疫接种1.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应答(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某些抗原诱发产生的记忆细胞可对该抗原记忆终生,从而使动物或人体对该抗原具有终生免疫能力,如天花、麻疹、伤寒等,患者痊愈后终生具有抵抗力。(2)二次免疫应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做出应答,迅速克隆分化出大量的效应细胞,发挥免疫作用。(3)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免疫应答快,也比初次免疫应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4)判断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的方法2.免疫接种比较项目主动免疫被动免疫接种物质疫苗抗体免疫特点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提供长期保护及时、快速杀灭病原体,不能产生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5.接种乙肝疫苗全程共三针,分别在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要求越早越好)、间隔1个月后和间隔6个月后接种,多次接种引发免疫应答。接种乙肝疫苗的注射物及免疫方式分别为( )A.抗原、主动免疫 B.抗原、被动免疫C.抗体、主动免疫 D.抗体、被动免疫A [疫苗是灭活或减毒的微生物,或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产物,保留抗原的特性,但不会使机体致病。三次接种疫苗都会使机体发生免疫应答,以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这种免疫方式是主动免疫。如果只注射抗体获得免疫力,没有产生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这种免疫方式称为被动免疫。]6.下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人被疯狗咬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D [人被疯狗咬伤后,需要抗体尽快与抗原结合,方法②进行免疫产生抗体需要一段时间,故用方法①较好。方法②是通过注射抗原刺激机体自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会获得比方法①更持久的免疫力。产生抗体属于体液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借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思维导图,分析不同种类T细胞的作用,认同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既各有其独特作用,又可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形成局部与整体观。1.研究发现,辅助性T细胞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其原因。(科学思维)(1)辅助性T细胞的直接作用是什么?提示: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呈递抗原,作为刺激β细胞分裂、分化的第二个信号。(2)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有什么作用?提示:促进β细胞分裂、分化。2.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能发挥作用,试分析不同种类的T细胞的作用。(科学思维)(1)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的T细胞是哪种?其作用是什么?提示: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呈递抗原,并分泌白细胞介素2等淋巴因子,促进β细胞分裂、分化。(2)在细胞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是什么?提示: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是识别、裂解靶细胞。3.有人说侵入体液的病原体只激发体液免疫,侵入细胞的病原体只激发细胞免疫。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科学思维)提示:不正确。侵入细胞中的病原体同时激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课堂小结]知 识 网 络 构 建核 心 语 句 背 诵1.特异性免疫又称为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免疫应答有两个特点:第一,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发挥免疫作用;第二,有免疫记忆。2.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可以直接识别抗原分子的空间结构。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吞噬细胞消化处理抗原后表面形成的抗原MHC复合体。3.每一种淋巴细胞的受体对应一种特殊结构的抗原分子,这是免疫应答有针对性的结构基础。4.细胞免疫可以杀死被病毒侵染的体细胞、自身癌变细胞和异体细胞。5.细胞免疫启动和发挥效应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感应阶段、增殖分化阶段和效应阶段。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也分为这样三个阶段。6.现有的疫苗有三种类型:①灭活的微生物;②减毒的微生物;③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产物。1.寨卡病毒病是通过伊蚊传播的一种疾病。如图表示寨卡病毒进入人体后发生的免疫过程(Ⅰ~Ⅳ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Ⅰ为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Ⅱ和ⅢB.该病毒能与Ⅱ发生特异性结合C.Ⅲ为记忆β细胞,参与二次免疫D.Ⅳ的化学本质是多糖C [Ⅰ为β细胞,A错误;Ⅱ为浆细胞,该病毒不能与Ⅱ发生特异性结合,B错误;Ⅲ为记忆β细胞,再次遇到寨卡病毒时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C正确;Ⅳ为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错误。]2.(2021·河南郑州模拟改编)结核分枝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菌,初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时,机体进行的免疫应答反应不包括( )A.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B.记忆β细胞分化为浆细胞C.浆细胞产生抗体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B [在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和细胞因子的作用下,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A不符合题意;初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时,机体内产生记忆β细胞,在二次免疫应答反应中记忆β细胞才分化为浆细胞,B符合题意;初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时,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产生抗体,C不符合题意;初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时,细胞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D不符合题意。]3.当人体注射了用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后,体内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吞噬细胞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B.产生针对该禽流感病毒蛋白的抗体C.细胞毒性T细胞消灭被疫苗感染的细胞D.形成能识别该禽流感病毒蛋白的记忆细胞C [疫苗相当于抗原,注射后,吞噬细胞会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A不符合题意;注射疫苗后,产生针对该禽流感病毒蛋白的记忆细胞和抗体,B、D不符合题意;用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没有感染性,不会进入宿主细胞,不会产生细胞免疫,C符合题意。]4.(2019·4月浙江选考)T细胞表面的某些分子被激活后,会使T细胞活性受到抑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激活这些分子有利于移植器官的存活B.T细胞起源于骨髓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C.阻断这些分子的作用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D.T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直接识别相应的抗原并与之结合D [T细胞活性受到抑制,则接受移植器官时可以降低机体发生细胞免疫破坏移植器官的情况,A项正确;T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的淋巴干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熟后,通过淋巴和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的免疫器官和组织中发挥免疫功能,B项正确;阻断这些分子,可以使T细胞活性免受抑制,即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C项正确;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MHC复合体,而不是直接识别抗原,D项错误。]5.下图为某种免疫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b细胞为________,溶酶体分解抗原的过程在免疫学上属于____________免疫。(2)d细胞为________________,在机体中该细胞可由________增殖分化而来。(3)若用大剂量的X射线杀死c细胞,对机体免疫会造成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该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以上免疫过程的同时,还刺激机体产生其他特异性免疫,即________。[解析] b细胞能吞噬入侵的抗原,是吞噬细胞。溶酶体中有多种水解酶,能水解多种抗原,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细胞能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因此是细胞毒性T细胞。c细胞是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有重要作用,T细胞死亡,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能力下降。在该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图中所示细胞免疫过程时,抗原进入靶细胞之前也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答案] (1)吞噬细胞 非特异性(2)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T细胞(3)c细胞被大量杀死,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能力下降(4)体液免疫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四章 免疫调节第一节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学案设计,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非己”成分,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三节 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对刺激做出反应导学案及答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脑和脊髓中的神经中枢调控器官,植物性神经调节内脏的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四章 免疫调节第三节 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学案,共3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入侵者,细胞免疫直接杀死靶细胞,体液免疫依靠抗体发挥作用,免疫接种可以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