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5.诫子书(精品课件)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5.诫子书(精品课件).pptx
    • 音频
      15.诫子书 朗读.mp3
    • 视频
      三国 诸葛亮舌战群儒.flv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5.诫子书(精品课件)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5.诫子书(精品课件)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5.诫子书(精品课件)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5.诫子书(精品课件)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5.诫子书(精品课件)第5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5.诫子书(精品课件)第6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5.诫子书(精品课件)第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5.诫子书(精品课件)第8页
    当前视频格式暂不支持在线播放,请下载使用
    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5 诫子书教课内容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5 诫子书教课内容ppt课件,文件包含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5诫子书精品课件pptx、15诫子书朗读mp3、三国诸葛亮舌战群儒flv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杜甫这首诗写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 那么,这样如此智慧的人,又会如何教育自己的后代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诸葛亮的《诫子书》去看看吧。
    1.熟记“夫、淫、躁”等字的读音,熟记“淫慢、节俭”等词语的字形,掌握文中的判断句式及重点古今异义词。(重点)2.理解文意;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重点)3.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的熏陶。(素养)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樊襄阳),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草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建兴十二年,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定军山(今陕西勉县西南)。曾革新连弩,能同时发射十箭,又制造“木牛流马”,利于山地运输。有《诸葛亮集》。
    这篇文章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一生效忠刘氏父子,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国家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诫子书》,告诫儿子诸葛瞻要读书修身、静心养德。
    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平稳静谧的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树立(实现)远大的目标。
    诫子书 诸葛亮
    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即为《史记》(司马迁) 、《汉书》(班固)、 《后汉书》(范晔)、《三国志》(陈寿)。
    三顾茅庐隆中对策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七擒孟获挥泪斩马谡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 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八阵图》
    前《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后《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诫子书》“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澹泊无以明志”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 依靠内心恬淡来修养身心, 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志向。 不身心宁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专心致志 , 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 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 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最后就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 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守着贫穷的小屋,悲伤叹息,知道要悔过,又怎么也来不及了。
    2、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哪一句?
    1、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事实均可)吗?
    A.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B.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 例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样的句子文中有许多,它们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所以文章用语简明,用意却很深刻。后一句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
    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一要有志,二要淡泊宁静。这就是“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完整意义。这就是诸葛亮的治学之道。
    A、淡泊: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 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7.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论点     证明论点   总结论点 论题     论证方法   提出号召       (事实、道理  诚恳告诫        比喻、对比)        论证角度          (正面、反面)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正面)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反面)
    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 ——戴名世《慧庆寺玉兰记》 A.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B.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C.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与“为人所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答案解析】 题干中的句式为被动句。文言句式“……者”“……也”为判断句式,所以A、B、C三项均为判断句式,D为被动句。故选D。
    二、说说你对以下两句话的理解。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以宁静心绪来涵养德行,以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自己的理解从略,能结合文本和现实体验,言之成理即可)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够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自己的理解从略,能结合文本和现实体验,言之成理即可)
    三、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语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志无以成学”。 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另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谓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四、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试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④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如何划分文言文朗读节奏文言文朗读节奏一般按照意义划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需分开;(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一般要停顿;(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5)“也”用在句中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其后应停顿; (6)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7)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8)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后面应停顿。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称之。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刪改) A.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B. 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C.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中考真题)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解析】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判断错误的答案为C。改为: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译为:我求学时的勤恳艰辛情况大体如此。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之间划开。

    相关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 诫子书评优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 诫子书评优课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诸葛亮居住过的地方,河南南阳卧龙冈武侯祠,成都武侯祠,作者简介,称颂诸葛亮的诗句,写作背景,学习目标,读准字音,读准停顿,全体朗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5 诫子书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5 诫子书教学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君子品德高尚的人,行行为操守,通译全文,诫子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品读课文,非志无以成学,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5 诫子书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5 诫子书图片课件ppt,文件包含第4单元15《诫子书》课时1pptx、第4单元15《诫子书》课时2pptx、15诫子书mp3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