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章探究实践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学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章探究实践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学案第1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章探究实践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学案第2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章探究实践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学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导学案,共6页。
    [实验基础·自主学习]1实验原理(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2)在理想的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形增长;在有限的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形增长2实验步骤3计数方法:抽样检测4具体计数过程: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的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实验关键·探究学习]1实验设计2实验结果与分析(1)酵母菌增长曲线图:(2)趋势:先增加再减少(3)分析增长:在开始时培养液的营养充足空间充裕条件适宜因此酵母菌大量繁殖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剧增稳定和波动:随着酵母菌数量的不断增多营养消耗pH变化有害产物积累等酵母菌死亡率逐渐升高当死亡率等于出生率时种群数量不再增长衰退:随生存条件进一步恶化酵母菌死亡率高于出生率种群数量下降3实验关键(1)操作提示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的培养液用滤纸吸去制好装片后应稍待片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计数结果最好用记录表记录如下表所示:时间()123456……数量()      ……(2)计数提示计数原则: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计相邻两边及其夹角的原则计数结果异常的原因:a统计结果偏小的原因:取液时未摇匀吸取的培养液中酵母菌偏少;在计数时未计边缘的酵母菌等b统计结果偏大的原因:取液时未摇匀吸取了表层的培养液;在计数时统计了四周边缘的酵母菌等(3)注意事项测定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是在恒定容积的培养基中测定的与自然界中的种群数量变化有差异在进行酵母菌计数时由于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因此必须在显微镜下计数且不能准确计数只能估算血细胞计数板必须保持干燥否则培养液将不能渗入计数室清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确方法是浸泡和冲洗不能用试管刷或抹布擦洗冲洗干净后不能用纱布或吸水纸擦干应自然晾干或烘干或用吹风机吹干[实验应用·对点练习]1(2020·江苏高考)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并进行第一次计数B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C每天定时取样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D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之一B [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因此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时要进行第一次计数,A正确;抽样检测时,需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取样,B错误;每隔一定时间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C正确;营养、温度、pH、有害物质的积累等都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D正确。]2(2019·全国卷)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C在培养到23 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D [异养生物可以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A正确;随着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不断减少,代谢废物不断增加,故更换培养基的频率不同可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B正确;由曲线可知,a组中细菌甲在23 h前,数量增长一直很快,说明该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一直是充裕的,C正确;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在培养的早期,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资源是充足的,细菌甲种群的增长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且图中ac曲线在早期重合,也可说明早期可出现J型增长阶段,D错误。]3温度在1535 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下表是同学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得到的结果(单位:×106/mL)温度()123456780 h24 h48 h72 h96 h120 h144 h168 h151.23.03.84.64.03.22.82.5201.25.05.34.22.11.20.80.6251.25.25.64.62.91.00.60.2301.24.95.54.82.21.30.70.5351.21.51.82.02.21.30.80.6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可以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对酵母菌进行计数B据表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为25 C不同温度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不同D每天取样检测一次即可不需要固定取样的时间D [每天取样检测一次即可,但需要固定取样的时间,否则无法进行比较酵母菌在每天某一特定时间的数量的变化。]4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中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样镜检如图甲所示(图中小点代表酵母菌)将容器放在适宜温度下恒温培养5小时后稀释100再抽样镜检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甲      乙A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B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以用标记重捕法C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D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一定达到KA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除统计方格内菌体外还要统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菌体,5小时前每个小格内约有5个菌体,而5小时后每个小格内约有10个菌体,但这是稀释100倍后的值,所以5小时后种群密度增加200倍,此时酵母菌种群数量是否达到K值无法判断。](1)计数方法:血细胞计数板有两种方格网,对于16×25的方格网,计四角的4个中方格共计100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而对于25×16的方格网,计四角和正中间的(5)中方格共计80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如图所示。(2)计算方法:大方格长度为1 mm,高度为0.1 mm(即规格为1 mm×1 mm×0.1 mm),则每个大方格的体积为0.1 mm3(104 mL),故1 mL培养液中细胞个数=(中方格中的细胞总数/中方格中小方格个数)×400×104×稀释倍数。 

    相关学案

    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十章生物与环境课时2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考点2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十章生物与环境课时2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考点2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共4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学案,共20页。

    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综合与测试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综合与测试学案,共4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