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湖南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4文言文阅读(课内外阅读)

    湖南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4文言文阅读(课内外阅读)第1页
    湖南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4文言文阅读(课内外阅读)第2页
    湖南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4文言文阅读(课内外阅读)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南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4文言文阅读(课内外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4文言文阅读(课内外阅读),共18页。
    湖南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4文言文阅读(课内外阅读)
    一、 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1. (2022•长沙)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以下问题。
    俞大猷
    初,以倭患急,特命都督刘远为浙江总兵官,数月无所为。廷臣争言大猷才。遂罢远,以大猷代。贼犯西庵、沈庄及清水洼。大猷偕邦政击败之,贼走陶山,自黄浦遁出海,大猷追败之。
    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威名震南服①。万历元年秋,海寇突闾峡澳②,坐失利夺职。三疏乞归③。卒,赠左都督,谥武襄。
    大猷负奇节④,以古贤豪自期。其用兵,先计后战,不贪近功。忠诚许国,老而弥笃,所在⑤有大勋。武平、崖州、饶平旨为祠祀。
    (选自《明史》,有删减)
    【注释】①南服:指南部疆土。②闾峡澳:地名。③乞归:请求退休。④负奇节:有着奇特的气节操行。⑤所在:所到之地。
    (1)下面对文中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A.“贼走陶山”中的“走”本是“跑”或“小步快走”之意,此处引申为“逃跑”。
    B.“遁”有“逃跑”“隐匿”“欺骗”“失去”“放纵”等义项,“自黄浦遁出海”中的“遁”应为“选跑”之意。
    C.“谥武襄”中的“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D.“以古贤豪自期”与“不期而遇”中的“期”含义相同。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
    B.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
    C.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
    D.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语句的大意。
    忠诚许国,老而弥笃,所在有大勋。
    (4)在本文及前面俞大献写的诗《舟师》中,俞大猷有哪些值得称赞的地方?
    2. (2022•常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晏七岁,明惠①若神,_______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②,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明惠:聪明,“惠”通“慧”。②画地令方:在地上画了一个方框。
    (1)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合适的内容。
    (2)对曹操将何晏送回家,恰当的解释是    
    A.何晏不想更改姓氏,曹操明白了他的心意。
    B.何晏提出要一栋房子,曹操认为他太贪心。
    C.何晏不愿给曹操做儿子,曹操为此很生气。
    D.何晏聪明过人,曹操觉得他日后不好驾驭。
    二、 文言实词(共2小题)
    3. (2022•娄底)文言类。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1)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伐/竹取道
    B.其岸势/犬牙差互
    C.教然后/知困
    D.今齐地方/千里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日光下澈(清澈)
    B.可百许头(可以)
    C.凄神寒骨(凄凉)
    D.佁然不动(……的样子)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
    B.第①段开头寥寥数语便颇有情致地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出了小石潭的位置、环境,更重要的是写出了作者探幽的浓厚兴味。
    C.文章②③④三段中采用定点观察的方式对小石潭周围的景物进行了细致描绘,渲染出幽僻凄清的氛围。
    D.柳宗元在游览小石潭的过程中,寓情于景,奇丽的小石潭风光中始终流淌着喜悦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永州山水的热爱。
    (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小石潭本是永州一无名小潭,却因柳宗元诗情画意的笔调而闻名古今。结合全文说说柳宗元描写山水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三、 文言断句(共2小题)
    4. (2022•湘潭)文言文段阅读。
    范蠡①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千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②。……于是自谓陶朱公。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注】①范蠡:春秋战国时期越国人。②陶:地名。
    (1)解释加点的词语。
    乃:   
    间:   
    (2)用“/”给下列文字断句。(画两处)
    居 家 则 致 千 金 居 官 则 至 卿 相 此 布 衣 之 极也
    (3)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蠡乘船到齐国,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
    B.经过长期不懈的辛苦劳作,范蠡父子积累了数千万家产。
    C.范蠡辞相的原因是他认为位高权重、久负盛名是不祥之兆。
    D.从“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可以看出范蠡是一个不重名利的人。
    5. (2022•常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蔓不枝/青树翠蔓
    B.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所益
    C.予谓菊/秦王谓唐雎曰
    D.宜乎众矣/诚宜开张圣听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晋 陶 渊 明 独 爱 菊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你从“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依据上文,谈谈“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人格的现实意义。
    四、 文言翻译(共2小题)
    6. (2022•株洲)阅读。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在
    ②略无阙处
    阙:同“缺”,缺口
    B.①至于夏水襄陵
    襄:冲上
    ②沿溯阻绝
    绝:隔断
    C.①虽乘奔御风
    奔:飞奔
    ②素湍绿潭
    素:素雅
    D.①林寒涧肃
    肃:肃杀
    ②属引凄异
    引:延长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特征。①第二段,作者化用李白的诗句写出了夏水    的特点;②第三、四段作者分别用四个字的“   ”和“   ”概括描写了三峡春冬和秋季的景象,语言凝练俊雅。
    7. (2022•株洲)阅读。
    司马光 邵伯温
    荆公①欲变更祖宗法度,行新法,退故老大臣,用新进少年,温公②以为不然,力争之。神宗用荆公为参知政事,用温公为枢密副使,温公以言不从,辞不拜。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帝必欲用公,召知许州,令过阙上殿。方下诏,帝谓监察御史里行程颢曰:“朕召司马光,卿度光来否?”颢对曰:“陛下能用其言,光必来:不能用其言,光必不来。”帝曰:“未论用其言,如光者常在左右,人主自可无过。”公果辞召命,乞西京留司御史台,以修《资治通鉴》。帝与左丞蒲宗孟论人才,及温公,帝曰:“如司马光未论别事,只辞枢密一节,朕自即位以来,惟见此一人。”帝之春礼于公不衰如此。
    (节选自邵伯温《邵氏闻见前录》)
    注释:①荆公:指王安石。②温公:指司马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B.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C.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D.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温公以言不从,辞不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想改革祖宗的法律制度,实行新法,司马光没把它当回事。
    B.皇帝已经猜测到司马光不会上殿朝见,可见并非真心要任用司马光。
    C.皇帝想任命司马光为许州知州,司马光因为修撰《资治通鉴》拒绝了。
    D.皇帝一直看重且礼遇司马光,认为如果他常伴身边,自己可以无过失。
    五、 迁移拓展(共1小题)
    8. (2022•湘潭)文言文段阅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不可得兼
    风雨兼程
    统筹兼顾
    B.不为苟得
    一丝不苟
    苟全性命
    C.人之所恶
    深恶痛疾
    褒善贬恶
    D.可以辟患
    不以物喜
    严阵以待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文段中蕴含着一个人生准则,请你概括出来。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一准则的理解。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 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1. (2022•长沙)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以下问题。
    俞大猷
    初,以倭患急,特命都督刘远为浙江总兵官,数月无所为。廷臣争言大猷才。遂罢远,以大猷代。贼犯西庵、沈庄及清水洼。大猷偕邦政击败之,贼走陶山,自黄浦遁出海,大猷追败之。
    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威名震南服①。万历元年秋,海寇突闾峡澳②,坐失利夺职。三疏乞归③。卒,赠左都督,谥武襄。
    大猷负奇节④,以古贤豪自期。其用兵,先计后战,不贪近功。忠诚许国,老而弥笃,所在⑤有大勋。武平、崖州、饶平旨为祠祀。
    (选自《明史》,有删减)
    【注释】①南服:指南部疆土。②闾峡澳:地名。③乞归:请求退休。④负奇节:有着奇特的气节操行。⑤所在:所到之地。
    (1)下面对文中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D 
    A.“贼走陶山”中的“走”本是“跑”或“小步快走”之意,此处引申为“逃跑”。
    B.“遁”有“逃跑”“隐匿”“欺骗”“失去”“放纵”等义项,“自黄浦遁出海”中的“遁”应为“选跑”之意。
    C.“谥武襄”中的“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D.“以古贤豪自期”与“不期而遇”中的“期”含义相同。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A.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
    B.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
    C.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
    D.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语句的大意。
    忠诚许国,老而弥笃,所在有大勋。
    (4)在本文及前面俞大献写的诗《舟师》中,俞大猷有哪些值得称赞的地方?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BC.正确;
    D.有误,期:期望,要求;期:约定。所以,含义不同。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俞大猷做将帅廉洁,对部下颇有恩惠,多次建立大功。故断为: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弥,更加;勋,功勋;笃,坚定。句意:忠诚报效祖国的精神,老而更加坚定,因此所到之处屡有大功。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从“贼犯西庵、沈庄及清水洼,大猷偕邦政击败之,贼走陶山,自黄浦遁出海,大猷追败之”可知,他作战勇敢;从“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可知,他为将清廉、爱护部下;从“大猷负奇节,以古贤豪自期。其用兵,先计后战,不贪近功”可知他目光远大,不贪近功。从“忠诚许国,老而弥笃,所在有大勋”可体现他忠诚为国的精神。
    答案:
    (1)D
    (2)B
    (3)忠诚报效祖国的精神,老而更加坚定,因此所到之处屡有大功。
    (4)他是一位作战勇敢、为将清廉、爱护部下、有气节、善于计谋、功勋卓著、目光远大的爱国将领。
    2. (2022•常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晏七岁,明惠①若神,_______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②,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明惠:聪明,“惠”通“慧”。②画地令方:在地上画了一个方框。
    (1)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合适的内容。
    (2)对曹操将何晏送回家,恰当的解释是  A 
    A.何晏不想更改姓氏,曹操明白了他的心意。
    B.何晏提出要一栋房子,曹操认为他太贪心。
    C.何晏不愿给曹操做儿子,曹操为此很生气。
    D.何晏聪明过人,曹操觉得他日后不好驾驭。
    【解答】(1)本题考查补写语句。根据后文“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魏武知之,即遣还”可知,魏武帝把何晏留在宫里,想认他做儿子,据此,“奇爱之”的主语应该是“魏武”。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根据“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可知,曹操很喜欢何晏,也因何晏长在宫中,想把他认作儿子,但他从何晏所画的何家的房子知道了何晏的想法,即不愿给他做儿子,不想更改姓氏,于是曹操就将何晏送回家了。据此可知,A选项“何晏不想更改姓氏,曹操明白了他的心意”是对曹操将何晏送回家恰当的解释。
    故选:A。
    答案:
    (1)魏武
    (2)A。
    二、 文言实词(共2小题)
    3. (2022•娄底)文言类。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1)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B 
    A.伐/竹取道
    B.其岸势/犬牙差互
    C.教然后/知困
    D.今齐地方/千里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D 
    A.日光下澈(清澈)
    B.可百许头(可以)
    C.凄神寒骨(凄凉)
    D.佁然不动(……的样子)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B 
    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
    B.第①段开头寥寥数语便颇有情致地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出了小石潭的位置、环境,更重要的是写出了作者探幽的浓厚兴味。
    C.文章②③④三段中采用定点观察的方式对小石潭周围的景物进行了细致描绘,渲染出幽僻凄清的氛围。
    D.柳宗元在游览小石潭的过程中,寓情于景,奇丽的小石潭风光中始终流淌着喜悦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永州山水的热爱。
    (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小石潭本是永州一无名小潭,却因柳宗元诗情画意的笔调而闻名古今。结合全文说说柳宗元描写山水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
    A.有误,正确停顿为“伐竹/取道”;
    B.正确;
    C.有误,正确停顿为“教/然后知困”;
    D.有误,正确停顿为“今齐地/方千里”。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解释。
    A.有误,正确解释为穿透;
    B.有误,正确解释为大约;
    C.有误,正确解释为使……凄凉;
    D.正确。
    故选:D。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有误,唐代文学家;
    B.正确;
    C.有误,应该是写出小石潭及周围景物的特点,“游鱼”是属于小石潭中的景物;
    D.有误,本文作者在一开始有欣赏美景的愉悦,但氛围最终出发了作者心头的忧愁,流露出孤寂抑郁之情。
    故选:B。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句意: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重点词:以,因为;居,停留。句意: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作者描写小石潭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①移步换景。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②抓住景物特征,精细生动地描绘。写小石潭,处处从“石”字落笔,又表明了它的小面奇秀。从听觉、视觉和感受等多角度地描绘。“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此文开笔就有声有感。未见其潭,先闻其声,游兴被激发了。“水尤清冽”“青树翠蔓”“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明灭可见”,景物的色彩、光线的明暗变化真切而清丽。写景,动静交错。声,是动态的,石,是静态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又是动态的,鱼儿忽静忽动,溪水若静实动,这画面给人以很深的感知度。写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读者领受着这画卷的美又对作者寄予深深的敬意与同情。这就是艺术的感染力。③文笔简练,前后照应,结构紧凑。写潭,处处透出了潭水的清洌,有很高的透明度,写环境气氛又处处透出这里的寂寥、幽邃。前后照应浑然一体。全文不满200字却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所以说这篇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山水游记中的精品。④侧面描写,烘托景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运用侧面描写,“皆若空游无所依”写出小石潭水清澈见底、清洌可鉴的特点。
    答案:
    (1)B
    (2)D
    (3)B
    (4)①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
    (5)作者描写小石潭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①移步换景。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②抓住景物特征,精细生动地描绘。从听觉、视觉和感受等多角度地描绘。“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此文开笔就有声有感。动静结合。声,是动态的,石,是静态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又是动态的,鱼儿忽静忽动,溪水若静实动,这画面给人以很深的感知度。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读者领受着这画卷的美又对作者寄予深深的敬意与同情。③文笔简练,前后照应,结构紧凑。写潭,处处透出了潭水的清洌,有很高的透明度,写环境气氛又处处透出这里的寂寥、幽邃。前后照应浑然一体。④侧面描写,烘托景色。第二段无一字写水,却将水的清澈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三、 文言断句(共2小题)
    4. (2022•湘潭)文言文段阅读。
    范蠡①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千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②。……于是自谓陶朱公。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注】①范蠡:春秋战国时期越国人。②陶:地名。
    (1)解释加点的词语。
    乃: 于是 
    间: 秘密 
    (2)用“/”给下列文字断句。(画两处)
    居 家 则 致 千 金 居 官 则 至 卿 相 此 布 衣 之 极也
    (3)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范蠡乘船到齐国,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
    B.经过长期不懈的辛苦劳作,范蠡父子积累了数千万家产。
    C.范蠡辞相的原因是他认为位高权重、久负盛名是不祥之兆。
    D.从“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可以看出范蠡是一个不重名利的人。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于是归还了相印。乃:于是;
    ②句意:秘密离去。间:秘密。
    (2)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住在家里就积累千金财产,做官就达到卿相高位,这是平民百姓能达到的最高地位了。故断为: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ACD.正确;
    B.有误,结合“居无几何,致产数千万”,可知时间不久,题干“经过长期不懈的辛苦劳作”错误。
    故选:B。
    答案:
    (1)①于是;②秘密。
    (2)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
    (3)B
    5. (2022•常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A.不蔓不枝/青树翠蔓
    B.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所益
    C.予谓菊/秦王谓唐雎曰
    D.宜乎众矣/诚宜开张圣听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晋 陶 渊 明 独 爱 菊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你从“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依据上文,谈谈“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人格的现实意义。
    【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不同,横生枝蔓/藤蔓;
    B.不同,更加/好处;
    C.不同,认为/对……说;
    D.相同,应当/应当。
    故选:D。
    (2)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本句句意为: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晋陶渊明”是主语,“爱”是谓语,此处限画一处,故在“晋陶渊明”与“独爱菊”之间断开。故断句为:晋陶渊明/独爱菊。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重点字词有:后,之后,以后。鲜,很少。闻,听说,听到。句意:自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
    (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思想情感的理解。由“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可知,作者深深地慨叹:当今之世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趋炎附势钻刺富贵之门的小人比比皆是,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这莽莽红尘,能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去根治这社会痼疾呢?该句表明作者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这里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贴切,然后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得淋漓尽致。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谈看法。“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意思是:莲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这一句既写莲本身的特征,又象征着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的美好品质。如: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依然经常会面对是否随波逐流的选择,更应该注重品德修养,学习作者的君子之风,让我们的人生之路上多一些高尚之举,做一个正直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答案:
    (1)D
    (2)晋陶渊明/独爱菊
    (3)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
    (4)①感慨知音少(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②即使同道不多,也要坚守志趣,洁身自爱(永葆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格)做人应该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人,要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5)示例:做人应该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人,要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6. (2022•株洲)阅读。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C 
    A.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在
    ②略无阙处
    阙:同“缺”,缺口
    B.①至于夏水襄陵
    襄:冲上
    ②沿溯阻绝
    绝:隔断
    C.①虽乘奔御风
    奔:飞奔
    ②素湍绿潭
    素:素雅
    D.①林寒涧肃
    肃:肃杀
    ②属引凄异
    引:延长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特征。①第二段,作者化用李白的诗句写出了夏水  湍急 的特点;②第三、四段作者分别用四个字的“ 清荣峻茂 ”和“ 林寒涧肃 ”概括描写了三峡春冬和秋季的景象,语言凝练俊雅。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BD.正确;
    C.有误,奔,飞奔的马。素:白色。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自,如果;亭午,正午。句意: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特征。文章第二段,作者化用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出了夏水湍急的特点;第三段中“清荣峻茂”和第四段中“林寒涧肃”概括描写了三峡春冬和秋季的景象,语言凝练俊雅。
    答案:
    (1)C
    (2)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3)湍急 清荣峻茂 林寒涧肃
    7. (2022•株洲)阅读。
    司马光 邵伯温
    荆公①欲变更祖宗法度,行新法,退故老大臣,用新进少年,温公②以为不然,力争之。神宗用荆公为参知政事,用温公为枢密副使,温公以言不从,辞不拜。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帝必欲用公,召知许州,令过阙上殿。方下诏,帝谓监察御史里行程颢曰:“朕召司马光,卿度光来否?”颢对曰:“陛下能用其言,光必来:不能用其言,光必不来。”帝曰:“未论用其言,如光者常在左右,人主自可无过。”公果辞召命,乞西京留司御史台,以修《资治通鉴》。帝与左丞蒲宗孟论人才,及温公,帝曰:“如司马光未论别事,只辞枢密一节,朕自即位以来,惟见此一人。”帝之春礼于公不衰如此。
    (节选自邵伯温《邵氏闻见前录》)
    注释:①荆公:指王安石。②温公:指司马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A.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B.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C.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D.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温公以言不从,辞不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A.王安石想改革祖宗的法律制度,实行新法,司马光没把它当回事。
    B.皇帝已经猜测到司马光不会上殿朝见,可见并非真心要任用司马光。
    C.皇帝想任命司马光为许州知州,司马光因为修撰《资治通鉴》拒绝了。
    D.皇帝一直看重且礼遇司马光,认为如果他常伴身边,自己可以无过失。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这个句子的大意是:司马光坚决请求离职,皇帝不得已,于是任命他为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据此断句为: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句中重点词语有:从,听从,采纳;辞,推辞。句意为:司马光以自己的建议不被采纳为由,推辞不接受任命。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A.有误,由“荆公欲变更祖宗法度,行新法,退故老大臣,用新进少年,温公以为不然,力争之”可知,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持反对意见,“以为不然,力争之”,因此本项中“司马光没把它当回事”说法错误;
    B.有误,由“帝必欲用公,召知许州,令过阙上殿”可知,皇帝对司马光的任命是真心的,因此本项中“并非真心要任用司马光”说法错误;
    C.有误,由“公果辞召命,乞西京留司御史台,以修《资治通鉴》”可知,司马光拒绝担任许州知州,请求改任留司御史台,以便于编修《资治通鉴》,可见这时他还没有着手编修《资治通鉴》。因此本项“因为修撰《资治通鉴》拒绝了”说法错误;
    D.正确。
    故选:D。
    答案:
    (1)B
    (2)司马光以自己的建议不被采纳为由,推辞不接受任命。
    (3)D
    四、 迁移拓展(共1小题)
    8. (2022•湘潭)文言文段阅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 
    A.不可得兼
    风雨兼程
    统筹兼顾
    B.不为苟得
    一丝不苟
    苟全性命
    C.人之所恶
    深恶痛疾
    褒善贬恶
    D.可以辟患
    不以物喜
    严阵以待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文段中蕴含着一个人生准则,请你概括出来。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一准则的理解。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兼:意义相同:同时占有几样东西或进行几件事情;
    B.苟:苟且偷生/苟:马虎/苟:苟且偷生;
    C.恶:厌恶/恶:厌恶/恶:坏;
    D.以:用/以:因为/以:来。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是,这;皆,都;丧,丧失。句意: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把握能力。根据“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可知,文段中蕴含的人生准则是:舍生取义。通俗地说,就是为了正义,为了信仰而放弃或者是舍弃自己的生命。为了正义事业,为维护正义事业而不怕牺牲生命。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舍生取义精神,对于引导人们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生与死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生死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正如司马迁所说的“人固有一死”,但到底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彰显信仰追求,体现精神境界,检验气节品质。
    答案:
    (1)A
    (2)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3)舍生取义。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舍生取义精神,对于引导人们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生与死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生死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正如司马迁所说的“人固有一死”,但到底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这取决于不同人的价值理念。舍生取义彰显了坚定信仰追求,体现精神境界,检验气节品质。


    相关试卷

    湖南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6名著阅读:

    这是一份湖南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6名著阅读,共21页。

    湖南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3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这是一份湖南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3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共29页。

    山东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2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这是一份山东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2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共2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