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3.3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知识点+练习(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576280/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3.3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知识点+练习(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576280/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3.3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知识点+练习(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576280/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3.3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知识点+练习(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57628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3.3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知识点+练习(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57628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3.3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知识点+练习(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57628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课堂检测
展开
一、物质燃烧的条件
1.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同时满足
(1)物质本身为___________;
(2)与_______或_________接触;
(3)可燃物温度达到_________________。
2.燃烧:_______与_______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_____________反应。
自燃:由_____________引起的自动燃烧。
二、灭火的原理
1.燃烧需要同时满足3个条件,那灭火的原理即破坏燃烧的条件即可
(1)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________,或________可燃物;
(2)使燃烧物隔绝________(或________)
(3)使燃烧物温度降低至_________以下
2.常见的灭火器及适用范围
类型 | 泡沫灭火器 | 二氧化碳灭火器 | 干粉灭火器 |
灭火 原理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适用 范围 | 用于扑灭木材、棉布及可燃油的灭火 | 灭火不着痕迹,可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发生的火灾 | 扑灭一般火灾和油、气燃火 |
三、爆炸与防爆安全
1.爆炸:可分为物理爆炸和_______爆炸
2.爆炸极限:当易爆的可燃物在________中达到一定的含量,遇到火源就会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___________即爆炸极限。
3.常见易燃、易爆、毒害物质的安全警示图标
题型一:燃烧的条件
1.能使煤燃烧更充分的措施是
A. 减少空气通入量 B. 充分利用热能
C. 块状煤碾成粉末 D. 净化尾气
2.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但不能燃烧,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实验现象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 P处火柴不能燃烧是因为水蒸气隔绝了氧气
C. 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D. 加热铜管的目的是产生高温水蒸气
3.将棉手帕放入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 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 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 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
4.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A. 减少酒精的挥发 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5.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A. 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 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C. 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 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6.在烛芯的棉线中加入细镁条可制成“吹不灭的蜡烛”。已知镁条的着火点低于火焰焰心的温度。请从燃烧条件角度回答:
(1)蜡烛正常燃烧时,焰心的镁条不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吹灭蜡烛后,镁条开始燃烧,并重新引燃蜡烛。引燃蜡烛时,镁条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依据如图进行实验,通入O2,点燃酒精灯。
(1)红磷燃烧放热、发光,产生__________________(填现象)。
(2)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
8.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某同学根据日常经验推测,可燃物燃烧可能与氧气和温度有关,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进行验证:
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图①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图②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燃烧,则这两个实验现象都可证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要 ______。
(3)图①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证明了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 ______,同时也证明了可燃物燃烧还需要 ______。
(4)实验室中白磷保存在水中,破坏燃烧的条件是 ______。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跟空气接触 C.降低白磷的着火点
(5)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 ______。
(6)着火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跑离着火区域逃生,理由是 ______(填序号)。
A.湿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热的气体灼伤呼吸道
B.湿毛巾会吸收CO
C.地面附近的有毒气体相对较少
题型二、灭火的原理
1.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火上浇油: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
B. 钻木取火:提高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 吹灭烛火:降低着火点
D. 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2.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
A. 扇灭 隔绝氧气 B. 剪掉烛芯 隔离可燃物
C. 湿抹布盖火 隔绝氧气 D. 水浇灭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3.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A. 隔绝氧气 B. 降低着火点
C. 隔离可燃物 D.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4.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 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 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
D.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5.下列灭火方法依据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的是
①吹灭蜡烛;
②釜底抽薪;
③柴草着火用沙土盖灭;
④汽车着火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⑤木材着火用水浇灭;
⑥油锅着火马上盖锅盖.
A. ①③④ B. ②④⑥ C. ①②⑤ D. ③④⑥
6.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发生森林大火,火灾夺走了30位救火英雄的生命。下列关于森林火灾应急处理措施或原因不合理的是
A. 砍掉或清理大火面前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达到隔离可燃物的目的
B. 火灾初期,可选用覆土法,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
C. 飞机播撤干冰,达到降低可燃物着火点的目的
D. 紧急疏散火灾周围地区的人群及贵重物品,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
7.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 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B. 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C. 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D. 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
8.防火安全重于泰山,每个公民都掌握一定的消防知识很有必要。下列有关灭火措施处理不当的是
A.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 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进行灭火
C. 油罐着火时需要用水喷淋降温
D. 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9.下图是几种常见的灭火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档案室发生火灾,你选择的灭火器最好是填字母标号 ______ 。
(2)水基型灭火器使用时,拔下保险销,会发生反应生成气体使瓶内气体增多,压强① ______ ,在②______ 的作用下泡沫喷出
(3)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原理是:使二氧化碳从钢瓶喷出,有 ______ 的作用,达到灭火目的。
10.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如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实验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______ 。
(2)图2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灭火的原理可以是 ______ 。
(3)图3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 ______ 。
(4)图3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 填图4中的字母序号。
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B. 燃烧一定包含化学变化
C. 燃烧过程中一定放出热量
D. 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能发生燃烧
2.生活处处有化学,安全时刻记心中。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 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B. 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砍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势
C. 夜间发现家中石油液化气泄露,立即开灯查明泄露原因
D. 高楼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爬行逃生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B. 在加油站、加气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
C. 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要立即开灯检查
D. 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
4.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 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 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
C. 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
D. 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扑灭--隔绝氧气
5.2019年3月,四川省凉山州境内发生森林火灾。灭火过程中,突发林火“爆燃”,导致多名扑火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B. 山风带入冷空气,能使林火熄灭
C. 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 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所致
6.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坏的布手帕”。他先将布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然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 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C. 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 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
7.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用牛皮纸折叠的纸船,纸船竟然安然无恙,其主要原因是
A. 水能分解 B. 牛皮纸不是可燃物
C. 牛皮纸没有和氧气接触 D. 温度未达到牛皮纸的着火点
8.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B. 面粉厂、加油站等场所应严禁烟火
C. 室内起火应迅速开所有门窗通风
D. 吹灭燃着蜡烛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9.为了探究“烧不坏的手帕”原理,将滤纸着火点浸在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中,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并收集实验过程滤纸中心温度,绘制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曲线1在20s时温度突然升高的原因是滤纸燃烧
B. 曲线2的温度始终没有达到滤纸的着火点,滤纸不燃烧
C. 曲线3所示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是酒精没有与氧气接触
D. “烧不坏的手帕”原理是液体汽化吸热使其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10.如图所示,红磷用酒精灯加热后才能燃烧,由此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红磷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活塞a约停在刻度 ____________填数字处。
11.如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蜡烛熄灭。
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 ____________的接触面积。
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11.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和煤矿的坑道里悬浮着较多的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如图一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
(2)筒内放置着燃着的蜡烛,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
(4)如图二为手提式水基型灭火器,喷射出的药剂可在可燃物表面迅速形成一层水膜,起______、______双重作用,从而达到快速灭火的目的.
12.某同学做了如图1、2实验装置气不漏气,白磷达燃烧整个实验如下:
(1)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现象______;
(2)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在水中取下胶塞,试管中液面上升如图B所示请用理化知识解释试管中液面上升的原因______;
(3)完成图1实验你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用图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
(5)写出用图1比图2完成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一个优点______.
1.下列灭火原理与“釜底抽薪”相同的是
A. 锅内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 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
C. 砍掉部分林木形成隔离带灭火 D. 地面上的油着火用沙土盖灭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凡是在通常条件下不能燃烧的物质,都是不能与氧气反应的物质
B. 氧气很活泼,在常温时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C. 可燃物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要剧烈
D. 发生缓慢氧化的物质一定会自燃
3.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知识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B. 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森林发生火灾,可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
D. 加油站、煤粉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
4.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吹入空气的主要目的是为提供氧气
B. 将实验所用面粉换成镁粉也可能产生上述现象
C. 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燃爆
D. 蜡烛熄灭,可能的原因是爆炸产生的气流将热量带走,使烛焰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5.2021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或说法错误的是
A. 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
B. 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119
C. 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D. 室内着火,迅速打开门窗,增强空气对流,降温
6.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能燃烧
B. 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 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D.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7.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机制炭燃烧后的固体物为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炭灰不能再作燃料
B. 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C. 要使燃烧的机制炭熄灭可以用炭灰
D. 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020年冬奥会闭幕式上,加拿大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伟人的纠错,由一个小丑竖起开幕式上出故障的欢迎柱,和其他三根欢迎柱搭建在一起,然后由火炬手手拿点燃的火炬重新点燃了欢迎柱。欢迎柱能燃烧的条件是:①火炬手上点燃的火炬提供的______条件;②能燃烧的欢迎柱提供了____________;③另外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
(2)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生物学家邓肯在4米深的水下手擎火炬潜泳3分钟,利用镁在氧气中燃烧,创造了“水火交融”的奇观,实现了火炬的水下传递(见图)。火炬中镁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生产、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根据学过的燃烧知识回答问题。
(1)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其中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略斜向下(如图所示)。火柴在哪种情况下更容易持续燃烧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2)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__________ ;厨房意外起火要尽快关闭燃气管道开关,从灭火的原理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某班学生在野炊时出现了下列情况:
第一小组的同学在背风的地段支起了炉灶,升起炉火后发现干燥的柴草燃烧不旺,只好使用锅盖往灶堂内扇风,才使得火势越来越旺。
第二小组的同学接受了第一小组同学的教训,把炉灶支在了通风良好的空旷地段,结果发现必须找来物品遮挡在炉灶的进风口处,才能保证柴草顺利燃烧起来。
请你用所学的关于燃烧的化学知识加以解释:
第一小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小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
(1)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和。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 。
(2)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下列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填序号)。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精品第2课时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科粤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178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精品第2课时课堂检测</a>,文件包含同步练习科粤版2012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第2课时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同步练习科粤版2012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第2课时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精品第1课时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科粤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178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精品第1课时达标测试</a>,文件包含同步练习科粤版2012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第1课时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同步练习科粤版2012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第1课时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优秀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优秀测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