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苏教版 (2019)专题8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学案
展开基础课时17 糖类
学 习 任 务 | 1.能识别糖类结构中起关键作用的原子或原子团,并将其与整体进行联系,总结糖类物质的有关性质。 2.认识糖类对人类生活和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
知识点一 糖类的组成、存在及葡萄糖的性质
1.糖类化合物的组成、物理性质及存在
名称 项目 | 葡萄糖 | 蔗糖 | 淀粉 | 纤维素 | |
分子组成 | C6H12O6 | C12H22O11 | (C6H10O5)n相对分子质量从几 万到几十万 | (C6H10O5)n相对分子 质量在200 万以上 | |
物理性质 | 色、态、味 | 白色晶体,有甜味 | 白色晶体,有甜味 | 白色粉末,无甜味 | 白色物质,无甜味 |
水溶性 | 易溶于水 | 易溶于水 | 不溶于冷水,热水中糊化 | 不溶于水 | |
在自然界的存在 | 葡萄汁、蜂蜜、带甜味的水果 | 甘蔗、甜菜等植物体内 | 植物种子和块根、大米、小麦 | 植物的细胞壁、棉花、木材 |
2.葡萄糖的氧化反应
(1)缓慢氧化
1 mol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放出热量2 803 kJ,则该热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s)+6O2(g)===6CO2(g)+6H2O(l) ΔH=-2 803 kJ·mol-1。
(2)与银氨溶液反应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最终试管内壁出现光亮的银镜 |
实验结论 | 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被银氨溶液氧化 |
(3)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试管内产生砖红色沉淀 |
实验结论 | 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够被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氧化 |
3.葡萄糖的分解反应
分解生成乙醇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2C2H5OH+2CO2↑。
人们在早期发现的糖的分子式大多符合Cn(H2O)m,其中H、O的原子个数与C原子数没有直接关系,而H与O的原子个数比与H2O中H、O原子个数比相同,故称糖类为“碳水化合物”。那么符合Cn(H2O)m的有机物一定是糖类吗?
提示:不一定。例如乙酸(CH3COOH)、甲醛(HCHO)。
知识点二 淀粉的水解反应及糖类的用途
1.淀粉的主要性质探究
(1)淀粉溶液现象:溶液变蓝;结论:淀粉遇I2变蓝色。
(2)
淀粉溶液溶液
在上述实验中,H2SO4的作用是催化剂,加入NaOH的作用是中和水解液中的H2SO4,使溶液呈碱性条件,便于检验产物。
(3)淀粉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2.糖类的用途
(1)葡萄糖:用于制镜工业、医药、糖果制造业。
(2)淀粉:人类的营养物质,为人体提供能量,可用来生产葡萄糖、酿酒。
(3)纤维素:可用来生产葡萄糖、制造酒精。
淀粉和纤维素制酒精和醋酸的反应流程如下:
淀粉(纤维素)葡萄糖酒精―→乙酸。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葡萄糖的分子式可表示为C6(H2O)6,则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个H2O分子。 (×)
(2)可以用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鉴别蔗糖和葡萄糖。 (√)
(3)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
(4)淀粉和纤维素在人体内都能被消化和吸收。 (×)
(5)可以用碘水检验淀粉的存在。 (√)
(6)为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可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加热,如没有砖红色沉淀,则没有葡萄糖生成。 (×)
(7)富含纤维素的生物质在生产中可生产燃料乙醇。 (√)
(8)淀粉与纤维素分子组成相同,水解产物相同,因此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
在检验淀粉水解产物时,为什么要先加入NaOH溶液?
提示:中和水解液中的稀硫酸,调节溶液的pH至碱性,确保下步实验顺利进行。因为葡萄糖与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的反应是在碱性环境中进行的。
探究淀粉的水解反应 |
完成下列实验,并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将0.5 g淀粉放入试管中,加入4 mL水,水浴加热;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 无银镜出现 | 在稀H2SO4催化作用和加热条件下,淀粉发生水解,生成具有还原性的葡萄糖 |
将0.5 g淀粉加入试管中,加入4 mL 20%的H2SO4,水浴加热。加热4~5 min,待溶液冷却后分装在其他两支试管中。 ①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碘水; ②另一支试管中的水解液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然后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 ①加碘水未出现蓝色;②有银镜出现 |
1.淀粉水解时加入少量稀硫酸,稀硫酸起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催化剂。
2.为什么在吃米饭或馒头时,多加咀嚼就会感到有甜味?
提示:淀粉在人体内进行水解。人在咀嚼馒头时,淀粉受唾液所含淀粉酶(一种蛋白质)的催化作用,开始水解,生成了一部分葡萄糖。
3.教材中描述“”。某同学为了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设计了如下三种实验方案:
方案甲:淀粉溶液水解液溶液变蓝
结论:淀粉未水解。
方案乙:淀粉溶液水解液无银镜生成
结论:淀粉未水解。
方案丙:淀粉溶液水解液中和液
砖红色沉淀
结论:淀粉已完全水解。
根据以上操作、现象判断结论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说明原因。
提示:(1)甲不正确,原因是未检测是否有葡萄糖。
(2)乙不正确,原因是未中和水解液中的酸,不能检测出葡萄糖是否存在。
(3)丙不正确,原因是证明淀粉发生了水解,是否完全水解还需加碘水检验淀粉是否还存在,如不变蓝,则水解完全。
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应注意检验产物中是否生成葡萄糖,同时还要确定淀粉是否存在,另外应特别注意,检验葡萄糖前要中和水解液中的酸。
淀粉水解程度及水解产物的判断
(1)原理
①水解产物的检验
淀粉的最终水解产物为葡萄糖,检验葡萄糖可用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②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
判断淀粉是否已经水解,是否水解完全,可检验水解混合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和葡萄糖。因淀粉水解时需加入酸作催化剂,而检验葡萄糖时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故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前,需先加碱中和过量的酸。还要注意用碘水检验淀粉时,应用水解液,若用中和液,碘会与碱发生反应,而影响效果。
(2)实验步骤
(3)实验现象及结论
| 现象A | 现象B | 结论 |
① | 未出现银镜 | 溶液变蓝色 | 淀粉尚未水解 |
② | 出现银镜 | 溶液变蓝色 | 淀粉部分水解 |
③ | 出现银镜 | 溶液未变蓝色 | 淀粉完全水解 |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淀粉、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B.糖类是高分子化合物,能发生水解反应
C.葡萄糖既可以与银氨溶液反应,又可以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
D.可用碘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B [淀粉、纤维素属于多糖,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A正确;单糖、双糖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双糖、多糖可以发生水解,而单糖不能水解,B错误;葡萄糖是多羟基醛,含有醛基,能与银氨溶液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反应,产生银镜和砖红色沉淀,C正确;淀粉遇碘单质变蓝,因此可用碘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D正确。]
2.要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提供了以下实验操作过程:
①取少量淀粉加水制成溶液 ②加热(水浴) ③加入碱液,中和并呈碱性 ④加入银氨溶液 ⑤加入几滴稀硫酸 ⑥再加热 ⑦加入几滴碘水
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做了以下三个实验,指出他们的实验目的或现象:
(1)甲:①→⑤→②→③→④→⑥,现象:无银镜产生。
甲同学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①→⑤→②→③→④→⑥,现象:有银镜产生;
①→⑤→②→⑦,现象:溶液变蓝。
乙同学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⑤→②→⑦,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同学的实验目的是证明淀粉已完全水解。
[解析] (1)不存在能发生银镜反应的葡萄糖,证明淀粉还没开始水解。(2)有银镜产生,证明淀粉已经水解;溶液变蓝,证明淀粉还有剩余。(3)淀粉已完全水解,加入碘水时溶液不变蓝。
[答案] (1)证明淀粉还没开始水解 (2)证明淀粉已发生水解,但还有剩余 (3)溶液不变蓝
1.葡萄糖(C6H12O6)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是一种单糖
B.葡萄糖分子中有6个碳原子、6个水分子
C.常温下,葡萄糖可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
D.1 mol葡萄糖完全燃烧需要9 mol氧气
A [葡萄糖是单糖,A正确;葡萄糖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但不是以水分子的形式存在,B错;葡萄糖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必须加热,C错;葡萄糖分子可改写为C6·(H2O)6,由此可判断1 mol葡萄糖完全燃烧需要6 mol氧气,D错。]
2.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很多地方至今仍用传统工艺来制作米酒。家酿米酒的转化过程为( )
A.淀粉→蔗糖→葡萄糖→酒
B.淀粉→麦芽糖→葡萄糖→酒
C.淀粉→麦芽糖→果糖→酒
D.淀粉→蔗糖→果糖→酒
B [家酿米酒是以淀粉类物质为原料在酶的作用下逐步转化而成:淀粉麦芽糖葡萄糖酒(乙醇)。]
3.鉴别蔗糖和葡萄糖溶液的最好的试剂是( )
A.金属钠 B.新制Cu(OH)2悬浊液
C.单质碘 D.稀硫酸
B [蔗糖中无—CHO,而葡萄糖分子中含—CHO。]
4.人们在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糯米中的淀粉能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
B.糯米中的淀粉是否水解完全可以用碘水来检验
C.糯米中的淀粉在碱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生成葡萄糖
D.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粽子,因为糯米中含大量的葡萄糖,会使患者血糖升高
B [淀粉不能与银氨溶液反应,A项错误;淀粉在碱性条件下不能水解,C项错误;糯米中含有淀粉不含葡萄糖,D项错误。]
5.有A、B、C三种物质,它们分别是葡萄糖、蔗糖、淀粉中的一种,甲同学做实验得出:
①B能发生银镜反应;②A遇碘水变蓝色;③A、C均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液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1)试判断它们各是什么物质:
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
(2)分别写出A、C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题目可知,能发生银镜反应的为葡萄糖,遇碘水变蓝色的为淀粉。由此可以确定A为淀粉,B为葡萄糖,C为蔗糖。
(2)淀粉的水解产物为葡萄糖,蔗糖的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
[答案] (1)淀粉 葡萄糖 蔗糖
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导学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导学案,共8页。
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导学案及答案,共11页。
化学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学案: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学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