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21 三黑和土地 六年级上册同步辅导及作业(人教部编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57729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 21 三黑和土地 六年级上册同步辅导及作业(人教部编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57729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 21 三黑和土地 六年级上册同步辅导及作业(人教部编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57729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21* 三黑和土地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21* 三黑和土地同步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文言文二则,今乃掉尾而斗,老师鼓励我们坚持练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1. 文言文二则
辅导模块
一、习课文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阅读提示】《伯牙鼓琴》讲述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赞美了伯牙与锺子期之间的深情厚谊,表现了知音难觅的主题。
[注解]
①鼓:弹。
②志:心志,情志。
③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④善哉:好啊。
⑤巍巍:高大样子。
⑥若:像。
⑦少选:形容极短的时间。
⑧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⑨破琴:把琴摔破。
⑩复:再,又。
【译文】:
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当(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锺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过了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真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锺子期去世后,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阅读提示】《书戴嵩画牛》讲述了一个牧童指出杜处士珍藏的戴嵩《斗牛图》有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注解]
①处士: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
②所宝:所珍藏的宝贝。
③戴嵩:唐代画家。
④《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
⑤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⑥拊掌:拍手。
⑦搐:抽缩。
⑧股:大腿。
⑨乃:却。
⑩掉:摆动,摇。
⑪谬:错误。两牛相斗时,多是“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
⑫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译文】: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宝贝有数百件。其中有一幅戴嵩画的《斗牛图》,(他)尤其珍爱,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晾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啊。牛相斗,力气用在角上,尾巴抽缩在两腿之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得对。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情应当去问农民,织布的事情应当去问婢女。”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二、写生字
三、组词语
锺(锺子期)
哉(善哉 呜呼哀哉)
巍(巍峨 巍然)
汤(清汤 浩浩汤汤)
弦(琴弦 弦外之音)
四、长知识
【伯牙】春秋时代的 琴师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为 “琴仙” 。现在的琴曲 《高山流水》和 《水仙操》 传说都是伯牙的作品。
哉:善哉 壮哉 怪哉 妙哉 呜呼哀哉
巍:巍峨 巍然 岿巍 巍巍高山
弦:琴弦 弓弦 弦外之音 改弦更张
轴:画轴 轴心 轴线 车轴 转轴
曝:曝书 炽曝 曝晒 一曝十寒
【多音字】:
斗:dòu争斗 dǒu斗胆
角:jiǎ角落 jué角色
作业模块
※课内同步练习※
一、给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蜀中有杜处( )士,好( )书画,所宝以百数( )。
2.斗( )牛,力在角( )。
二、给句子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A.能达到一定的重量或长度标准
B.脚
C.值得
2.伯牙破琴绝弦。( )
A.断
B.尽,穷尽
C.极,极端的
D.一定的,肯定的
3.今乃掉尾而斗。( )
A.减损,消失
B.摇摆
C.遗失,遗漏
D.落下
三、读《文言文二则》,选择正确答案。
1.俞伯牙和锺子期能够成为“知音”是因为 ( )
A.锺子期能听懂俞伯牙弹奏的高山和流水的乐曲。
B.锺子期能听懂俞伯牙弹奏的所有的乐曲。
C.两人互相懂得对方的心思,关系十分亲密。
2.一个小小的牧童竟然能够指出大画家画上的错误,说明 ( )
A.牧童有长时间细致的观察,比大画家更了解牛的情况。
B.牧童比画家聪明。
C.牧童的知识比大画家丰富。
D.大画家的画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四、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 打击乐器 B.膨胀 C.发动 D.弹
1.锣鼓队的队员们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表演。( )
2.好政策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 )
3.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
4.老师鼓励我们坚持练字。( )
五、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所宝以百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俞伯牙把锺子期看作知音,仅仅是因为锺子期能听出他弹奏高山和流水的曲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锺子期死后,俞伯牙为什么把琴摔坏,终身不想再弹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 不逮:不给他
B.衡乃与其佣作 佣作:雇佣劳作 C.而不求偿 偿:报偿
D.邑人畏服之如是 邑人:同乡
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______
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hōng zāi wēi shāng xián
锺哉巍汤弦
参考答案:
一、1.chǔ hà shǔ
2.dòu jiǎ
二、1.C 2.A 3.B
三、1.C 2.A
四、1.A 2.B 3.D 4.C
五、1.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
2.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六、1.不是,俞伯牙的心思锺子期全都能看懂。
2.他认为世上再没有让他为之弹琴的人了,再也没有像锺子期那样真正听懂他琴声的人了。
七、1.A
2.凿壁偷光
3.三个故事:凿壁偷光、佣作求书、说《诗》
感受:(示例)珍惜读书机会,学习应该用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随堂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写一段有关上课迟到心理活动的话,快乐读书吧,把古诗补充完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课堂检测,共3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复习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如何写制作说明,日积月累,把下列词语进行分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