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3小说知识梳理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3小说知识梳理,共6页。
小说知识梳理 一、小说的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作者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的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现状,对其表达赞美、批判、呼吁人们关注等态度,从而表现小说主题。二、小说的分类1、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中长篇、短篇、微型小说。2、按创作年代可分为古典小说和现当代小说。三、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一)人物形象1.小说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人物、对话描写、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塑造典型形象,并且通过人物形象反映作品主题。2.人物是小说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在小说中占中心地位。3.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又叫细节描写)。侧面描写指以他人言行来反映人物等(又叫侧面烘托)(1)神态描写: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精神品质和内心世界。(2)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3)外貌描写:暗示人物身份、地位;表现人物经济状况和精神状况;表现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心理活动。(4)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省去,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5)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4.主要人物的作用(1)考虑对情节的作用----对情节的推动作用。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2)考虑对主题的作用----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寄托的情感。(3)考虑对社会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5.次要人物的作用(1)牵线搭桥,关联情节 在一些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往往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到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起到一定的叙事作用。 (2)侧面衬托.....,个性鲜明 侧面衬托,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衬托主要人物。(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很多小说中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4)揭示....主题,增添魅力 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不只和主要人物息息相关,也和作品的主题思想血肉相连,也就是说,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设置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6.人物形象与性格的区别:形象这一概念的内涵大于性格的内涵,人物形象特点的核心是人的性格特点,还包括人物的肖像、衣着、身份、职业、地位、技能、行为习惯等方面,而人物的性格特点则只指人物的品行、情感、精神等心理特点。(二)故事情节1.情节是小说中矛盾冲突的演变过程,贵在曲折、情节跌宕。由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组成。2.一般分为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在开场之前有引子(也叫序幕),在结尾之后还有尾声。3.特点:现实性、曲折性、前后安排的合理性。4.小说情节的作用:(1)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与前文相呼应;
(5)线索;
(6)刻画人物性格。
(三)环境描写1.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2.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3.自然环境描写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还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等。4.自然环境描写与社会环境描写如何区分?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鸟虫鱼等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分为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5.自然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1)渲染故事气氛。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2)烘托人物形象。环境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自然环境往往是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而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3)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4)暗示社会环境。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幅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家的感情色彩,被当做是社会环境的暗示。(5)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6.社会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1)深化小说主题;(2)推动情节发展;(3)暗示人物命运;(4)烘托人物特点,体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5)渲染故事气氛;(6)交代时代背景。四、小说的线索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1.单线型小说(1)以实物为线索,如莫泊桑《项链》。(2)以人物为线素,如鲁迅《孔乙己》。(3) 以作者或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如《我的叔叔于勒》。(4) 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社戏》。(5)以时间变化为线索,如《吉先生》。(6)以地点转移为线索,如《西游记》。2.双线型小说(1)明线:例如以实物、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为线索。(2)暗线:作者或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小说的明线使所叙述的故事情节集中,人物突出;暗线则能够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的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五、小说的主题1.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是作者通过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等方式表达出来的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情感倾向。2.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就是文章的旨。换一个角度来分析,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具体来说,是作者想通过文章的主要内容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对什么抒发什么感情、说明什么道理等。如果我们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能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3.小说主题的表现形式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六、小说的叙述手法及其作用1.顺叙:即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其作用通常有①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补充,使情节更加完整。②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③推动情节发展,更好地突出人物性格。2.倒叙:不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的方法有下列几种情况:一是看眼前的事,联想到以往的事,从现在的角度去追叙往事;二是把当前的情况和过去的情况加以比较;三是先写事情的结局,再记叙事情的缘由。其作用通常是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4.补叙:也叫追叙,是指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面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的话。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可能出现漏洞,令人不解。其作用通常是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七、标题的作用分析标题的作用,要按标题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标题一般有以下作用:1.概括小说内容。2.是全文行文线索,全文是围绕这条线索展开的,也使文章结构严谨。3.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4.运用某种修辞手法,使文章标题新颖生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5.一语双关,暗示文章主题。6.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八、段落在小说中的作用1.开头段内容:①概括该段具体内容;②开篇点题,点明主旨;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④奠定全文感悟基调。结构: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③为下文做铺垫。2.中间段内容:①概括该段具体内容;②表达作者情感,点明中心。结构:①承上启下;②照应前文;③为下文做铺垫。3.结尾段内容:①概括该段具体内容;②深化主题。结构:①总结全文;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严谨。九、小说常见的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正侧面相结合。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借代、双关、反问、反复、对偶、设问。(比比问问、反对夸人、借代双关)(3)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象征、衬托、对比、渲染、反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用典等。(4)结构特色:过渡、承上启下、起承转合、悬念、照应、铺垫、衔接、伏笔、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等。(5)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