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单元测试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57767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单元测试卷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复习题,共3页。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 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教材素材变式]一头大象的质量约为5 ,纯水的密度是1×103 .(填入单位符号) 2.对一个实心正方体铝块,①加热使其膨胀、②磨去一个角、③锻打成铝片、④用不准确的天平测其质量,上述操作中,一定会使铝块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一定会使铝块的密度发生变化的是 .(填序号) 3.寒冷的冬天,暴露在室外的自来水管中的水很容易结冰,不仅会影响人们正常用水,有时还会将水管冻裂,这是因为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水结成冰后体积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就将水管胀裂了. 4.如图所示为一块100 cm3的全碳气凝胶放在一朵花上的情景,这种材料的密度仅为0.16 mg/cm3,这块全碳气凝胶的质量为 g.如果制作一个实心工件使用了0.48 g全碳气凝胶,则该工件的体积为 cm3. 5.夏天,用橡皮膜封闭一锥形瓶的瓶口,把锥形瓶放在冰水中后,瓶口的橡皮膜会向里凹,由此可知,该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密度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根据气体密度的这种变化规律可知,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吸入可燃物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人撤离火场时口鼻应尽量处于较 (选填“高”或“低”)的位置. 6.分别用铜、铁、铝制成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空心球,则空心部分体积最大的是 球.(ρ铜>ρ铁>ρ铝) 7.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2∶3,体积之比为2∶1,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 ;若将甲截去一半,乙截去,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 . 二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题号8910111213141516答案 8.下列物体中,质量最接近2 kg的是 ( )A.一个苹果 B.一名同学 C.一只鸡 D.一袋薯片9.如图所示为使用量筒时的四种读数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10.国产大型客机C919的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如图所示,之所以用铝锂合金材料而不用钢材,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铝锂合金材料比钢材质量小 B.铝锂合金材料比钢材体积小C.铝锂合金材料比钢材密度小 D.铝锂合金材料比钢材质量大11.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实验中,下列所述操作无误的是( )A.在斜面上使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B.称量时,左盘放置待测物体,右盘放置砝码C.在称量过程中,可以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水平平衡D.把潮湿的物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中称量 12.关于密度的定义式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不同种物质,m越大,ρ越大 B.对于同一种物质,ρ与V成反比C.对于同一种物质,ρ与m成正比 D.密度ρ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13.小天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特殊测量”,下面的几种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用天平“称”出墨水瓶的容积 B.用天平“称”出一盒大头针的个数C.用量筒“量”出0.2 kg的酒精(酒精密度已知) D.用天平“称”出一捆导线的长度14.某日零时国内油价迎来下调,其中92号汽油每吨降低250元,意味着92号汽油每升将下降0.2元,据此测算92号汽油的密度是 ( )A.1.25×103 kg/m3 B.0.8×103 kg/m3 C.0.75×103 kg/m3 D.0.72×103 kg/m315.小莉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一些物质的密度/(kg·m-3)钢水7.0×103 水银13.6×103煤油0.8×103钢(固体)7.9×103酒精0.8×103铝 2.7×103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B.固体的密度都大于液体的密度C.一定质量的钢水变成固体钢后,体积比原来增大了 D.等质量的实心铝球和空心钢球,体积可能相同16.(多选)两种物质a、b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物质的密度是2×103 kg/m3 B.b物质的密度是a的4倍C.a物质的密度比b的大 D.用a、b两种物质制成质量相等的实心物体甲、乙,则甲、乙的体积之比为1∶4三 实验探究题(共25分)17.(6分)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性质,小刚用水和酒精进行了实验探究.实验时,他用天平和量筒分别测出了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数据如表所示.表1物质实验次数体积/cm3质量/g水110102202033030表2物质实验次数体积/cm3质量/g酒精11082201633024(1)小刚同学已经在坐标纸上画出了酒精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请在图上再画出水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2)小刚仔细地分析了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归纳出了两条结论.①分析表1或表2中的数据,可以归纳出结论: . ②综合分析表1和表2中的数据,可以归纳出结论: . 18.(10分)小宇想测一块矿石的密度,但矿石的体积较大,于是他用工具截取了矿石的,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帮他补充完整:(1)调节天平平衡后,小宇用天平测量小矿石的质量,如图甲所示,请指出操作中的错误: .改正错误后,小宇用正确的方法测出小矿石的质量m,如图乙所示,则m= g.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0,“适量”是指 . (3)用细线系好小矿石,将其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小矿石和水的总体积V1;由图丙可知,小矿石的体积为 cm3,则小矿石的密度为 kg/m3,整块大矿石的密度为 g/cm3 . 19.(9分)某实验小组为测定某种食用油的密度,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天平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两端的 向 端移动.调节横梁平衡后,读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继续完成实验时,同学们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方案一】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V1,然后将量筒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空烧杯(质量用m1表示)中,称量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m2,则食用油的密度表达式为ρ= .(均用字母表示) 【方案二】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V2,然后将量筒内食用油的一部分倒入空烧杯(质量用m1表示)中,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3,读出量筒中剩下食用油的体积V3,则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为ρ'= .(均用字母表示) (3)在操作过程正确的情况下,两种实验方案中,方案一的误差可能会大一些,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四 综合应用题(共12分)20.(6分)小天的爷爷有一方“澄泥砚”,如图所示.小天听说澄泥砚是用黄河渍泥制成的,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他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他先用天平测出砚盖的质量为77.4 g,再把砚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为25.8 g.(1)请你帮小天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ρ水=1 g/cm3)(2)若测得该澄泥砚的质量为315 g,则该澄泥砚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21.(6分)纯牛奶的密度为1.1×103~1.2×103 kg/m3,小丽很想知道她每天早晨喝的盒装牛奶是不是纯牛奶,于是她和几个同学根据所学密度知识进行了如下操作:先用天平称出一盒牛奶的质量是330 g,喝完牛奶后称得空牛奶盒的质量是32 g,然后仔细观察牛奶盒,发现盒装牛奶的净含量是250 mL.则小丽每天喝的盒装牛奶是否符合纯牛奶标准?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8910111213141516CBCBDDBDAB 1.t kg/m32.② ①3.小 增大4.0.016 3×1035.增大 低6.铜7.1∶3 1∶317.(作图2分,每空2分)(1)如图所示.(2)①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②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18.(除标注外,每空2分)(1)用手直接拿砝码 62(1分) (2)能浸没小矿石且将小矿石放入量筒后水面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 (3)20(1分) 3.1×103 3.119.(除标注外,每空2分)(1)平衡螺母(1分) 右 (2) (3)有油残留在量筒内壁上,测得的质量偏小(合理即可)20.(1)根据ρ=得,溢出水的体积V水===25.8 cm3砚盖的体积V盖=V水=25.8 cm3 (2分)材料的密度ρ===3 g/cm3 (2分)(2)该澄泥砚所用材料的体积V===105 cm3 (2分)21.牛奶的质量m=330 g-32 g=298 g (2分)250 mL=250 cm3,牛奶密度ρ===1.192 g/cm3=1.192×103 kg/m3 (2分)因为1.192×103 kg/m3在1.1×103~1.2×103 kg/m3范围内,所以小丽喝的牛奶符合纯牛奶标准. (2分)易错点针对特训【易错加练1】 变小【易错加练2】 未将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质量当堂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质量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