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结构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7839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结构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7839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结构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7839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结构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78399/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结构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78399/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结构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78399/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结构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78399/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结构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78399/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结构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结构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重章叠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并准确识别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重点)2.能力目标:能结合文意分析、评述文中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效果及作用。(重点、难点)
一、常见的表现手法: 对比、衬托、映衬、类比、烘托、抑扬 渲染、点染 意象的叠加 想象、联想 象征 赋比兴
1.对比:以正反两方面对比,来凸显文意。 ——见《五三》(P148—278)17、16、13年浙江高考真题。2.衬托(映衬):①衬托是为了使某事物的特色更加突出,用别的东西来陪衬和对照的修辞手法。②衬托,若就衬体与主体的性质与关系而言,可分为正衬与反衬这两种。③“衬托”要分主次,“对比”两者分量相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对比。3.映衬:两种事物相互衬托,相得益彰。 ——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青白二色相互映衬,勾勒出寥廓秀丽图景 4.类比:同类事物作比较,以突出想表现的事(景、人、物)物 ——如《咸阳值雨》:“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鱼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类比,将咸阳雨景和洞庭晓景联系了起来,着意描写巴陵湖畔的云容水色来烘托咸阳的雨景,使它更为突出。)
早行 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诗中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清静寂寥(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表达了内心孤独寂寞之情(步骤三)。
答题误区:单独分析某句诗、某个词来回答
答题关键:从整体入手,加以判断
6.烘托:指陪衬,使明显突出;即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常见的有:以景衬人、以景衬情。以景衬情:乐景写哀情——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乐景写乐情——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哀景写哀情——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哀景写乐情——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渲染:指通过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艺术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如《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以凄切的蝉鸣、傍晚送别之长亭和骤雨,渲染了离别伤感、凄清的氛围。5.点染:点,即点明作者要抒写的情感的内涵; 染,即用景物来渲染烘托所点明的情感。 ——如“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中,先点明离别之情“念去去”,再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景色渲染烘托。 《雨铃霖》中有不少这样的句子。 18浙江考查了此手法(见《五三》P288/388)
7.意象的叠加(列锦):就是将众多单一的意象按照一定的感情逻辑或想象逻辑并列在一起,不通过任何语法联系,使意象一个接一个地直接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使读者直接接触到事物本身。 ——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2广东,白珽《余杭四月》的颔联“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8.想象:是在原有的事物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事物。 (还有一种“对面落笔”手法中,既有“想象” 的成分在,也 “虚写”的成分。 ——如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9.联想: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强调相关性。
10.象征:借助具象事物来表现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是主旨含而不露。(“象征”一般指局部,“托物言志”往往指通篇;托物言志中有象征。)11.用典:可分直接用典和化用。 辛弃疾的词中最多,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3.赋比兴: 赋,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 比,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使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 如《氓》。《必修四》P59,各章皆有侧重: 第一、二章,赋;第三、四章,比、兴;第五章,赋、比、兴;第六章,赋、兴。
桃夭(《诗经》) 14湖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翠绿繁茂的桃树啊,花儿开得红灿灿。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家庭和顺又美满。 翠绿繁茂的桃树啊,丰腴的鲜桃结满枝。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家庭融洽又欢喜。 翠绿繁茂的桃树啊,叶子长得繁密。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夫妻和乐共白头。
桃夭(《诗经》) 14湖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的形式。(2分)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 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 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3.结合诗句内容,赏析这两首诗表达技巧的相同之处。 反衬(今昔对比)《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并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以昔盛今衰的反差,抒写了诗人盛衰无常之感。
秦中吟•歌舞 白居易 13浙江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奏阌乡县禁囚状》讲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试译划线句:所经营的唯有豪华的住宅,忙碌的只是在追逐嬉游。车马纷纷来了许多贵客,唱歌跳舞红烛照耀着高楼。从中午起摆开筵席张乐饮酒,一直闹到半夜还不能罢休。
秦中吟•歌舞 白居易 13浙江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奏阌乡县禁囚状》讲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4.赏析这首诗对比的艺术特色。(5分)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领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二、常见结构技巧: 1.以景结情 2.由景及理 3.以理结尾或卒章显志 4.议论(抒情)开篇 5.起兴 6.总领全诗 7.对比/抑扬 8.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9.呼应 10.铺垫 11.悬念 12.承上启下
1.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是用写景性的文字收尾的,以使得诗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如: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扰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2.由景及理:先写景后说理,写景是为说理服务的。 如: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 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12北京的《柳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3.以理结尾或卒章显志:在诗歌的最后,揭示主旨(情感和写作目的),宋代的说理诗最为典型。
4.议论(抒情)开篇: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开篇“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蜀道难》亦是。5.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一般在诗歌或各节的开头,“借物言情,以此引彼”。 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子之于归,宜其室家”。 再如《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6.总领全诗:首句文意上有总起作用,有的在情感上有奠定基调的作用。
7.对比(抑扬):参见 “常见表现手法——抑扬” 8.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诗经》中常见“重章叠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蜀道难》中可见“一唱三叹”。
12.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反跌、反差)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最后一句与前三句形成巨大反差,是一种反跌。
9.呼应:常见的有,首尾呼应、部分内容的呼应。10.铺垫:常见的有,写景为抒情做铺垫,前文的情节为后文作铺垫。11.悬念12.承上启下
【答题技巧】表达技巧类鉴赏题的一般思路:1.题干未点明手法: ①先点明手法 +②结合文意,分析文中哪里使用的该手法+③分析手法的表达效果及其对表情达意的作用。2.题干已点明手法: ①结合文意,分析文中哪里使用的该手法+②分析手法的表达效果及其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经典真题】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11浙江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注释】①画角:古乐器名。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制成,也有铜制的。因外加彩绘,故名。②“青冢黄昏路”,化用了杜甫的《咏怀古迹》中的诗句——“独留青冢向黄昏”。
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遮日满目荒凉谁可同语?只有萧瑟的西凤吹拂着枯老鲜红的枫树。 从前愁苦幽怨的往事无穷无尽,铁马金戈南征北战,最终只剩日落黄昏青草掩藏着坟墓。满腹幽情情深几许?夕阳照射深山飘洒着潇潇秋雨。
【经典真题】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11浙江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注释】①画角:古乐器名。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制成,也有铜制的。因外加彩绘,故名。②“青冢黄昏路”,化用了杜甫的《咏怀古迹》中的诗句——“独留青冢向黄昏”。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阳”、“秋雨”三个意象连用(意象叠加),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送何遁山人归蜀 梅尧臣 13福建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5.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并下马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天独自在水边,知道自己已经摆脱了世俗杂务,(可以轻松愉快的生活了)。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13全国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6.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江边的几树梅花真是令人惆怅,我拄着藜杖在树下徘徊,离开又回来。 想折下几枝来送给远方的那个我怜爱的人,遗憾的是相思这场劫已化为灰烬。
琅琊溪① 欧阳修 11安徽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7.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 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有全家团聚的习俗。
8.三四两句写“思家”独具匠心,请赏析。 不写“我”如何“思家”,而是从“对方”着手写家人如何“思我”(想象家人思念我的情景),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 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 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赏析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与结构技巧——熟知手法,品味效果(精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一图尽知建体系,一表概览明考向,一一突破强技能,课时精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结构技巧 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