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下册学弈教学设计
展开第五单元 14《文言文二则》之一《学弈》
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运用多种方法了解故事内容,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通过教师引导,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并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积累还是较少,要正确朗读,通过注释了解文章内容,并领悟其中其中的道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方法
通过朗读,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从而理解课文意思,学习文言文的基本知识,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让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味,在读中感悟文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朗读导入,自然入题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那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还是诵读。下面我们就来把课文读一遍,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理解词句,把握文意
1.第一句话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弈秋教导两个人学下棋,那他们是怎样学习的呢?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3.两人师出同门,学习结果是怎样的呢?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4.他们都跟弈秋学习,结果却不同,是他们的智力不一样吗?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5.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内容。
6.理解“之”字的不同解释。
通国之善弈者也
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
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三、领悟道理,深化认识
1.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文中的两个人有幸成为他的学生,这两个人是怎样学下棋的?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2.他们学的结果怎么样?是什么原因使后一个徒弟“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是后一个徒弟的智力不如前一个吗?
3.他们学下棋时各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4.词语积累:两个人的学习态度不同,导致了不一样的结果,你还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他们的学习状态呢?
5.弈秋的两个徒弟,哪一个有可能成为高徒呢?
6.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7.结合自身经历,用一个具体事例,说说你的体会。
小结
四、小结全文,升华感情
同学们,短短的70个字,一个简简单单的小故事,至今还影响着人们,这就是文化,这就是古人的智慧。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而且可以懂得许多道理。在课后,同学们可以读一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这些浅显易懂、故事性强的文言成语故事,一起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4 文言文二则学弈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4 文言文二则学弈教学设计,共4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4 文言文二则学弈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4 文言文二则学弈教学设计,共3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学弈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学弈教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