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三明一中_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展开三明一中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月考
高一历史科试卷
(考试时间:10月7日 14:30-16:30 满分:100分)
第I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玉琮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中发现的一种玉器,是表明贵族身份的重要礼器。四川三星堆文化的前期已出现了良渚玉琮。此外,良渚文化的兽面纹还出现在陕西的石峁遗址中。这表明
A.中华文明起源于良渚文化 B.良渚文化领先其他文化
C.三星堆是良渚文化的扩散 D.区域文化之间相互影响
2.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被中原人称为“荆蛮”,但楚人却公认炎黄联盟的祝融为其祖先,并把楚人起源地河南新郑称为“祝融之墟”。这反映出楚人
A.重视传承华夏文明 B.丰富了中原文化的内涵
C.对华夏文明的认同 D.推动了不同文明的融合
3.《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务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这体现了
A.原始民主传统 B.君民平等共治 C.家国一体格局 D.君主专制统治
4.周人后世子孙追述周初分封情况时曾说:“周公吊(痛惜)二叔之不咸(贤),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周文王)之昭也。邗、晋、应、韩,武(周武王)之穆也。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注:昭、穆、胤指宗庙次序),据此说明西周
A.在原有邦国内建立诸侯国 B.以同姓宗族为主层层分封
C.专制主义体制初步建立 D.以土地为基础实行分封
5.西周灭亡后,诸侯迎立太子宜臼为王,东迁洛邑,史称周平王。郑国在周平王东迁以后,积极服侍周王室,东周初期和周天子建立了良好的君臣关系,但是由于后来周平王又宠信他人,周王室和郑国关系恶化,以致后来发生了郑庄公与周平王交换太子作为人质的事情,史称“周郑交质”。“周郑交质”直接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分封制逐渐崩溃 B.宗法制逐渐瓦解
C.从贵族政治转为官僚政治 D.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6.《汉书·食货志》记载:“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该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
①土地私有制确立 ②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
③土地兼并严重 ④小农经济的形成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孔子说:“能无为而治的,我看就是舜吧!他做了什么呢?就是自己恭恭敬敬,南面而坐而已。”这反映了,孔子
A.强调君王修身达礼有利于统治 B.倡导老子“无为”的政治主张
C.违背儒家积极入世的政治诉求 D.已具备了近代民主自由的理念
8.客卿是战国时期对到其他诸侯国被委以重任的人才的通称。表1是当时秦国重用的客卿及其事迹简表。
时期 | 客卿 | 主要事迹 |
秦孝公时期 | 卫国人商鞅 | 两度推行改革,厉行法治,使秦国日渐富强 |
秦惠文王时期 | 魏国人张仪 | 提倡“连横”,诱使各国与秦结交,瓦解六国联盟 |
秦昭王时期 | 魏国人范睢 | 献“远交近攻”之策 |
秦王嬴政时期 | 楚国人李斯 | 献离间计策,分化六国,帮助秦国逐一消灭六国 |
表1
该表反映出当时的秦国
A.顺应历史潮流不断推进改革 B.重视引进人才促进了统一大业
C.通过笼络人才削弱其他国家 D.以重用外来人才打击本国贵族
9.秦代以前,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都可以称“玺”。秦代时,只有皇帝的印章才可以称“玺”。这说明当时
A.诸侯权力上升 B.文字得到统一 C.疆域范围扩大 D.皇帝地位独尊
10.关于秦朝的灭亡,贾谊认为“仁义不施”;陆贾认为“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柳宗元则强调“秦之失,在政不在制”。这三者都认为秦的速亡在于
A.为政者残忍昏庸 B.农民起义频发
C.统治者不行仁政 D.社会矛盾激化
11.秦末起义时,关东郡县民众苦于秦吏的残酷,纷纷奋起,“皆杀其守、尉、令、丞以反,以应陈涉”,甚至秦地方官如沛令、会稽守通等愿意发兵响应民众的抗秦斗争,也为起义军所不容。材料表明
A.秦朝阶级矛盾激化 B.六国贵族乘机起义
C.关东民众要求复国 D.秦郡县制弊端明显
12.汉高祖即位之初,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惠帝、吕后当政期间,“复弛商贾之律”。文帝时撤除国内关梁之禁,不需符传(进出关口的信物),不征关税,听任商旅自由往来。这一变化
A.提高了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 B.促进了西汉经济结构的调整
C.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D.适应了汉初经济恢复的需要
13.下列三图为我国古代部分朝代疆域示意图,对三图所示政治制度的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B.图二标志着官僚政治开始取代贵族政治
C.图三从根本上加强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D.三幅图均代表了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
14.荀子提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董仲舒指出“君者,民之心也;民者,君之体也”。这反映了二者
A.和谐共处的理念 B.以民为本的观念
C.实施仁政的诉求 D.天人合一的思想
15.有学者认为,汉武帝是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的半个多世纪,使汉朝登上了顶峰,完成了探索中亚的史诗般功业。材料中“史诗般的功业”主要指
A.设置西域都护府 B.派霍去病北击匈奴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16.农民起义是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反抗封建统治的最高斗争形式,对封建社会历史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下列农民起义直接推翻了封建王朝的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东汉黄巾起义 C.赤眉起义 D.绿林起义
17.两汉时期,政府虽多次严禁百姓私自为血亲复仇,但这一行为却屡禁不止。官员在审理这类案件时,也往往对血亲复仇者宽大处理,甚至予以褒扬。这说明两汉时期
A.官员没有法律意识 B.社会矛盾尖锐
C.儒家伦理观念强化 D.中央集权削弱
18.图示法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好方法。下面哪幅图直观反应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19.以下属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有
①自然环境优越 ②劳动力和技术因素
③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④南方农作物品种增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北朝四史(《魏书》《北齐书》《周书》《北史》)所记当时在历史舞台上的人物共计7188位,其中汉族4941人,约占总人数的68,72%,鲜卑族人物1737人,约占10%,匈奴人物215人,约占3.10%,其余氐、羌、羯、蛮、柔然、吐谷浑、杂胡和西域人共计1080人,约占08%”。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结束了南北对峙 B.推动了民族交融
C.促进了儒学复兴 D.导致了北人南移
21.2014年,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某工程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此工程首次贯通我国南北,沟通五大水系,“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请问此工程是
A.都江堰 B.邗沟 C.大运河 D.郑国渠
22.图1为唐朝画家阎立本所作的《职贡图》,描绘了外国使节和我国边远少数民族使臣携带贡品来唐朝进贡的生动情景。该图主要体现了
图1
A.唐朝民族大融合推动了各民族文化认同
B.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C.唐对边疆地区进行了有效的行政管辖
D.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扭转
23.开元年间,边疆形势随着版图的拓展日益紧张,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形成若干边防大军区,其长官称为
A.刺史 B.安抚使 C.节度使 D.平章政事
24.著名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为白居易参与江南农活时所作,白居易凭借此诗一举中第。然而获得功名的白居易和当时许多出身较为低微的进士一样,不得不主动结交长安名士,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其推荐得以授官。这表明当时
A.世家大族垄断官场 B.重文轻武风气愈发浓厚
C.官员主导文学创作 D.社会阶层流动存在障碍
25.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
A.强化了对朝政的控制 B.加速了三省一体化趋势
C.扩大了官员选拔渠道 D.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6.1970年,陕西西安何家村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枚“唐朝怀集庸调银饼”,史学家研究发现这是岭南道广州怀集百姓所纳庸调在上缴朝廷时由地方官折纳的银饼,下列关于唐朝租庸调制说法正确的是
A.扩大收税对象 B.使征税标准从财产转为人丁
C.一年分夏秋两季纳税 D.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
27.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关于中国传统科技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A.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B.唐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C.造纸术、印刷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在宋朝成熟,推动了文明进步
D.元朝王祯编订历法《授时历》,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领先世界
28.哈密市拉甫却克墓地发掘出土了五铢钱、开元通宝、漆木器、仿东罗马金币、萨珊波斯银币、金戒指、瓜棱珠大耳环等器物。这
A.证明该墓葬形成不晚于唐朝初年 B.说明中国手工业水平领先于世界
C.体现了西域开始同中原建立联系 D.反映了东西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29.《唐律疏议》规定:来自同一国家的外国人在中国发生法律纠纷时,依该国法律处理;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人在中国发生法律纠纷时,则依据《唐律疏议》处理。这表明唐代
A.实行民族平等原则 B.存在传统的夷夏观念
C.维护国家的司法主权 D.坚持兼收并蓄政策
30.唐代僧人编著《父母恩重经》,阐明佛教并非不重视父母的养育之恩;11世纪,许多佛教学者坚称,佛教与儒家的孝道观念并不矛盾,就尽孝而言,佛教比儒家更胜一筹。这说明
A.佛教教义重视家庭伦理 B.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C.儒家思想对佛教的整合 D.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趋势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 40分)
31.(20分)考古成果与历史遗迹都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来源
材料一
宜侯夨簋
部分铭文释意:“在四月丁未这一天,周康王对宜地进行占卜之后,命令虞侯夨(cè)说:把你迁到宜地,赐给你好酒一卣、圭瓒一陈……赐给你土地和人口。” |
材料二
里耶秦简
部分内容释意:“秦始皇二十七年二月,洞庭郡政府下达到所辖各县的政令文书,由各县负责传达到有关官吏与部门,并予以执行……” |
(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并简述其作用。(10分)
材料三
(2)材料三中,任选图5或图6中的一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对所示文物或人物进行介绍。(10分)(要求:内容包括时空信息和历史价值,叙述逻辑清晰)
32.(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摘编自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
江南……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
——摘自《宋书》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人口迁移的原因。(10分)
(2)据材料二,概括南朝时江南社会发展的表现(不得照抄材料)。(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江南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有何影响?(4分)
2023三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三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docx、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玉溪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玉溪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1三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三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