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8045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8045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课堂检测
展开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
第12课 与朱元思书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缥碧(piāo) 急湍(tuān) 泠泠(líng) 皆生寒树(jiē)
B.窥谷(guī) 鸢飞(yuān) 轩邈(miǎo) 直视无碍(ài)
C.经纶(lún) 嘤嘤(yīng) 俱净(jǜ) 猛浪若奔(bēn)
D.独绝(jué) 飘荡(dàng) 戾天(lì) 横柯上蔽(kē)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风烟俱净 俱:___________ (2)从流飘荡 从:_____________
(3)水皆缥碧 缥碧: _________ (4)直视无碍 碍: _______________
(5)急湍甚箭 湍:____________ (6)皆生寒树 寒树: _______________
(7)互相轩邈 轩逸:_________ (8)争高直指 直指:______________
(9)千转不穷 转:___________ (10)经纶世务者 经纶: ____________
(11)横柯上蔽 柯: ___________ (12)疏条交映 映: 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鸢飞戾天者 C.望峰息心 D.天下独绝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B.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C.直视无碍 争高直指 D.—百许里 其间千二百里
5.下列加点的字词不能解释为“全”或"都”"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泉水/激石,冷泠/作响。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下列有关课文《与朱元思书》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与朱元思书》是宋朝文学家吴均所写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
B.骈文是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故也称四六文。句式自由活泼,长短不一。
C.《与朱元思书》描绘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并且触景生情,流露出作者对追名逐利之人的鄙弃,含蓄地表达出沉醉山水美景,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D.“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统领全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描摹,文章总分结构,脉络分明。
8.填空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___________字__________,他的文章以写景见长,文体清拔而有古气。
9.《与朱元思书》一文有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的,也有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请分别找出两方面的对偶句各一组,并说说他们的表达效果。
(1)视觉上的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觉上的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与朱元思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表现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俗、鄙弃名利、淡泊人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异水,抓住了________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________的特征。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
1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 (2)窥谷忘反________。
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负势竞上,互相轩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C.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D.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 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从流飘荡( )
②猛浪若奔( )
③互相轩邈( )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蝉则千转不穷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生动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和避世退隐的情怀。
B.第①段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富春江上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所写的山光水色的总体概括。
C.第②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江水清澈、湍急的特点。
D.第③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
三、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风烟俱净,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冷冷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郦道元《水经注》)
【注】 ①形容:形状,形象。②多所像类:有很多类似某种东西。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互相轩邈 邈:高 B.经纶世务者 者:……的人
C.非日中夜半 非:不是 D.其石彩色 彩:颜色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统领全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描摹,脉络分明。
B.【乙】文中作者描写了长江三峡中长一百多里的西陵峡的壮观景象。
C.【甲】【乙】两文内容上均写景,但两文的文体却不相同:一文为“书”,一文为“记”。
D.【甲】【乙】两文都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分别通过描摹富春江、长江两岸的峡谷景观,寄托了作者纵情山水的高雅志趣。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猿鸣至清,山谷传响,冷冷不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属于写景美文,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请从【乙】文中找出侧面烘托的句子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长忆孤洲二三月,春山偏爱富春多。”春天的韵致总把山水整合得美不胜收,这个季节的富春江更是别有一番引人入胜的魅力。于是刘强带着好奇,参加了“春游富春江”的旅行活动。
(1)如果你是旅行社的导游,你将如何向刘强介绍富春江呢?请结合课文《与朱元思书》中的相关描写,写一段导游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至一处,刘强看到在富春江边的石头上有一副对联,只可惜下联已经模糊不清,请你为其配上一个合适的下联。
上联:千峰争雄,奇山飘出天籁响。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1.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实是/欲界之仙都 B.蝉/则千转不穷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水/皆缥碧
2.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消散)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跑)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通“返”)
3.【甲】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总领下文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的热爱之情。但两文的思想格调不尽一样,【甲】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乙】文则暗含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从文中“_______________”即可看出。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课后测评,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三段分写 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11* 与朱元思书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11* 与朱元思书同步测试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课内阅读,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部编版11* 与朱元思书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11* 与朱元思书达标测试,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课内阅读,对比阅读,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