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职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学设计整套
高中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第三单元阅读与欣赏十 项链 [法国]莫泊桑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第三单元阅读与欣赏十 项链 [法国]莫泊桑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你说我猜,读心神探,究其根源,实战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教案
班级 | 13商务英语 | 课程 | 语文 | 日期 |
| |
课题 | 《项链》 | 课时 |
| 教具 | 多媒体 | |
授课教材 | 高等教育出版社基础模块(上册) | |||||
教学目的 与 教学要求 | 1、抓住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来分析玛蒂尔德这个人物的性格。 2、了解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物性格的影响。 3、理解掌握生动、细腻的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手法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重要作用。 | |||||
教学重点 与 教学难点 | 重点:抓住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分析玛蒂尔德的爱慕虚荣这一个性格特征。 难点:理解掌握生动、细腻的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手法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重要作用。 | |||||
授课类型 | 新授课
| |||||
教学关键 | 抓住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分析玛蒂尔德的爱慕虚荣这一个性格特征。
| |||||
教学方法 | 阅读法,讨论法、情景教学 | |||||
作业布置 | 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写一写你或同学在期中考试的状态。
| |||||
课后附记 |
本堂课以一个游戏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调动课堂的气氛。课堂是收获知识的地方,上课的目的就是能让学生有所得,因此结合小说内容,截取其中的一段文字着重分析人物的性格,让学生通过表演、朗读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因而对人物或者时代背景有所了解掌握。但是课堂结尾由于对人物的诚信、坚强品质的讲解重复过多,致使作业没在下课前布置。另外教学语言可完善。
| |||||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 | 学生活动 |
一、你说我猜(5’) 展示一段文字,让学生猜猜这段文字描写的是哪个人物?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 心理、动作: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也会对她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暖和暖和手吗?她抽出了一根火柴。哧!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装着闪亮的铜脚铜捏手的大火炉前面。火炉里的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她觉得多么舒服啊!但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把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只拿着一根烧过了的火柴,坐在那儿。”(卖火柴的小女孩) 动作、外貌: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的父亲) 神态、动作: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老舍的母亲) 外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tāo),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贾宝玉)
过渡:刚才我们从游戏中看到同学们在猜人物时,根据人物的什么特点来确定的呢?是人物的典型的心理、动作、神态、外貌等,这些都是刻画人物的方法。那今天我们一起看看《项链》中莫泊桑在刻画玛蒂尔德这个人物时运用的一些描写方法。
(设计意图:将游戏与知识相融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的积极性。)
二、读心神探(20’) 能够揣摩一个人的心理,掌握其性格特征,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读心神探。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读心神探,去读懂玛蒂尔德的内心世界。首先我们一起学习小说的第一部分“梦项链”,找找看哪些语句是描写玛蒂尔德的心理呢? 1.“她梦想着那些幽静的厅堂······一边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让同学闭上眼睛,静听一位同学的朗读,同学边听边展开想象,让主人公的种种“梦想”场景活现在自己的脑海中) 问:“刚才我们和玛蒂尔德一起美美地畅想了一番,梦想中的生活有什么啊?幽静的厅堂,宽敞的客厅,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精美的晚餐,挂在墙上的壁衣,盛在盘碟中的佳肴,鲈鱼和松鸡翅膀。那为什么作者用‘梦想’,而不用‘想象’或‘联想’?”(翻看汉语词典) 明确:梦想--①妄想,空想;②渴望 问:玛蒂尔德的“梦想”,是词典义的第一个还是第二个?还是兼而有之?用上这个词,表达效果好在哪里?同学先自由讨论,之后再请一两个同学发言。 明确:对于玛蒂尔德的“梦想”,她是在“妄想”、“空想”,想象的事情不太可能实现。 ---引申:为什么不可能实现?让学生同桌讨论玛蒂尔德的现实状况 明确: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没有陪嫁的资产。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铺着一块三天没洗的桌布的圆桌,喝一般的肉汤,没有漂亮的衣服与首饰。 ----引申:用两个词概括这两种生活?现实和梦想之间的差距使玛蒂尔德的心情如何? 明确:暗淡穷苦----高雅奢华;痛苦
过渡:通过两种生活的比较,我们看到了现实与梦想的差距都让玛蒂尔德痛苦、苦恼。但是她一直都很痛苦吗?难道真的没有一个时间段让她的梦想成为一种可能吗?难道没有一个时间段让她忘记痛苦,享受快乐吗?大家觉得有没有啊?(学生回答有的)
问:什么事情让她的梦想得到暂时的实现呢? 明确:舞会。(为了舞会,玛蒂尔德准备了什么?--买衣服、借项链),所以玛蒂尔德的梦想也是一种渴望。 问:文章如何来描写借项链的场面的呢?请找出相关文段中的动词、形容词 明确:她先看了几副镯子,又看了一挂珍珠项圈,随后又看了一个威尼斯式的镶着宝石的金十字架,做工非常精巧。她在镜子前边试这些首饰,犹豫不决,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她不断地问着:“再没有别的了吗?”忽然她在一个青缎子盒子里发现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她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她双手拿着那条项链发抖。她把项链绕着脖子挂在她那长长的高领上,站在镜前对着自己的影子出神好半天。随后,她迟疑而焦急地问:“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过渡:有些时候文字是苍白无力的,需要我们自己用动作去营造那个场面,然后体会玛蒂尔德的内心世界。(两位同学根据自己对文本的了解去表演,师生进行点评)
问:玛蒂尔德在试这些首饰的时候,“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而且还不断地问着:“再没有别的了吗?--为什么玛蒂尔德会犹豫不决,不知如何选择?联系她的身世。 明确:因为她贫穷,从未见到过这么美丽的珠宝,故而犹豫不决。这些词语可以让我们感受一个贫穷却又对珠宝情有独钟的妇女见到日思夜想的珠宝首饰时特有的激动、惊喜。这种激动与惊喜绝不亚于一个在沙漠中行走多日快要渴死的人突然见到一泓清泉时的心情。 问:当她忽然发现青缎盒子里的一挂精美钻石项链时,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双手拿着那挂项链“发抖”。---为什么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为什么发抖呢? 明确:她真是又激动又紧张。激动,是因为她发现这里竟有如此精美的项链;紧张,是她很想借到却又担心对方不借给她。 问:当她把这串项链挂在脖子上,对着镜子出神好半天。--她在想什么啊? 明确:她发现自己配上这副项链太美了,美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镜中这位高雅迷人的贵妇人竟然就是自己,这不正是自己日夜梦想中的富贵形象吗?现在竟然变成现实了!(个别学生回答) 问:开口借的时候,她是迟疑而焦急的? 明确:担心借不到,所以“迟疑”;可又很想借到,所以又“焦急”。这种心情只有玛蒂尔德自己才能真切地体会到。 问:她的问话也特别讲究:“你能借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应该如何读? 明确:“这件”、“只”、“这”,三个词必须重读,才能体现她此时的心情。“这件”、“这”,强调自己对这串项链情有独钟;“只”,表明自己要求不高,别无他求。 “这”,强调自己对这串项链情有独钟;“只”,表明自己要求不高,别无他求。她问得如此迟疑而焦急,如此讲究问话“艺术”,是担心对方不借给她。可没想到对方却爽爽快快四个字:“当然可以!”这可太意外了,她兴奋得简直要发疯了,“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这能看出玛蒂尔德这个人怎么样啊?--爱慕虚荣) 问:小说中其他地方有没有体现她的爱慕虚荣吗? 明确:“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 “为了避免那些穿着珍贵皮衣的女人看见,想要赶快逃走。但是她一点也不听,赶忙走下台阶。她脱下披在肩膀上的衣服,站在镜子前边,为的是趁这荣耀的打扮还在身上再端详一下自己。” ------引申:句子能改为“为了避免那些穿着珍贵皮衣的女人看见,想要离开。但是她一点也不听,走下台阶。”吗?她在端详什么啊? 明确: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写出了玛蒂尔德的爱慕虚荣
小结:福楼拜在指导莫泊桑写作时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达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莫泊桑真不愧是得到老师真传的语言高手,场景不大,着墨不多,却把一个爱慕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妇女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她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刚才我们通过动作、心理、语言等描写中看到了一个爱慕虚荣的马蒂尔德。动作、心理、神态、语言都是其性格主导的,所以在刻画人物性格时可以通过这些方面去展开。
(设计意图:截取一个片段,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分析人物的性格。以此引导学生掌握分析人物的方法。)
三、究其根源(5) 1、玛蒂尔德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难道小说中其他人物有没有虚荣心吗? 明确:路瓦栽、佛来思节夫人、舞会上的妇女 所以社会中并不是只有玛蒂尔德是爱慕虚荣,很多人都是玛蒂尔德,都是虚荣的。这个社会背景有密切的关系。(性格是环境的产物-马克思) 2、环境影响性格,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性格养成与时代脱不了关系。那现在看看当时一个时代背景。 明确: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的《我的叔叔于勒》中我们一家人前后态度的变化,可以感受到当时社会已经被金钱所腐蚀,人人“信奉金钱至上”。还有我们第一节课讲过的《羊脂球》中的别人对羊脂球前后的态度、司汤达的《红与黑》中的于连为了能挤进上流社会可以不断地妥协······这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十九世纪80年代,正是法国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时代。大资产阶级者依靠疯狂的掠夺和残酷的剥削正走向垄断,他们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小资产阶级者的经济地位极不稳固,他们之中升级为大资产阶级的寥寥无几,而破产沦为工人阶级的却越来越多。这种社会现实使得小资产阶级者在惶恐之余,加速膨胀了发财致富和爬上去过上等人体面生活的欲望。
四、实战演练(10) 那么玛蒂尔德除了这个方面,还有其他方面的性格吗?试着以心理描写、语言、动作等描写去寻找玛蒂尔德的性格特征吧! 明确:路瓦栽夫人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坚强、诚信) 【课堂作业】 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写一写你在期中考试的状态。 【课堂小结】 本堂课我们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分析了玛蒂尔德这个人物,也认识解读了玛蒂尔德的虚荣心。性格是受环境影响的,但大部分取决于自身。想要改变环境,首先学会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改变社会。 【板书设计】 项 链
莫泊桑
|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项链/莫泊桑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二课时,作者简介,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欣赏小说巧妙的构思,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16《项链》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小结,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一,板书设计,品味小说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十 项链 [法国]莫泊桑公开课教学设计,共3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准备,课文导入,作家作品,理清思路,赏析心理,分析形象,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