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卷(解析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13课 《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卷(解析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4页。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解析版)第13课 唐诗五首 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D )A.东皋(gāo) 千载(zài) 燕然(yān) 鹦鹉洲(yīng)B.落晖(huī) 萋萋(qī) 属国(shǔ) 逢候骑(qí)C.驱装(dú) 徙倚(xǐ) 汉塞(sài) 白沙堤(tī)D.采薇(wēi) 征蓬(péng) 崔颢(hào) 没马蹄(mò)A项,载zǎi。B项 骑jì。 C项,堤dī。2.古诗默写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山随平野尽,江入大黄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C项,正确的节奏划分应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使至塞上》中“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B.《野望》的颌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C.《钱塘湖春行》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春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之情。D.《黄鹤楼》的前两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和想象。B项,理解不恰当,领联和颈联运用了白描的表现手法,而不是“工笔细描”。细描:是对事物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白描: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不重辞藻和修饰,实际上是用叙述的方式进行描写。5.根据语意,写出相关的句子。(1)《野望》写“薄暮”中诗人所见景物的诗句是“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_。”(2)崔颞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日暮乡关何处是?_烟波江上使人愁__”(3)《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的句子是:“_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_”。(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_大漠孤烟直_,_长河落日圆 ”。(5)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用写景来交代行踪,用比喻来暗示内心抑郁、飘零之感的语句是“_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6)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_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图春泥_”描绘了一幅鸟儿在早春的阳光中嬉戏忙碌的画面。二、课内阅读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首联从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B.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故“芳草萋萋鹦鹉洲”的意思并不是“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C项错误。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赏析尾联。情景交融,那长江的浩瀚烟波,形象地代表了诗人无边的乡愁,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三、阅读拓展(一)立春偶成 [宋】张拭①律回岁晚 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注:①张械:南宋人。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②律回:大地回春。③岁晚:指年终。诗词鉴赏《立春偶成》:这首诗的前两句写立春节气到来时的景象。“冰霜少”,透露出立春以后天气逐渐暖和冰霜融化的情景;“草木知",透露出草木将要萌发抽芽的情景。后两句写诗人的悠然遐想,使我们也进入了一个清新的立春世界,向往着那万紫干红、充满生意的春天早日到来。“生意满”,让读者从中隐约看到芳草萋萋,碧烟轻浮,鹅鸭戏于晴江,好鸟翔于佳木,春意盎然,处处生机勃勃的景致。一个"满"字,把春意写尽,也进而折射出了诗人欣慰的心态。1.本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概括)描写了立春时节春回大地、冰化雪消、草木滋生的景象。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注: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 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3.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4.请赏析这首诗的颔联。比喻,两条溪水绕城而过,仿佛是夹住了整座城,秋水澄净,如明镜一般;溪上有两座桥横跨两岸,映照在水中,如彩虹一般,写出了宣城景色的秀美,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5.如何理解李白所说的“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谁会想到,我在北楼上,吹着习习凉风,怀念谢朓呢(句意,1分)。谢朓才华横溢,仕途却不如意,被人诬陷致死,和李白命运相似,所以他心有所戚戚焉(对“临风怀谢公”的理解,结合两人生平的相似,2分)。而“谁念”二字,写出了他的孤独、不被理解(对“谁念”的理解,1分)。6.含英咀华,品味诗香,八年级将开展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1)为了响应年级的号召,班上准备办一期黑板报,需要设计几个栏目,请你参考示例,再设计一个栏目,并说明设计意图。栏目一:走近名家设计意图:让同学们了解古代诗词名家。栏目二:【示例】品析经典设计意图:__让同学们了解经典古诗词艺术,提高阅读诗词的兴趣。(2)为营造浓厚的古典诗词文化氛围,年级准备开展古诗词朗诵比赛,你班同学对此活动不够热情,请你在班会课上发言,呼吁大家积极参与此活动。【示例】同学们,中国是诗词的国度,古诗词流传干百年,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人,我们更应热爱古诗词。年级举行古诗词朗诵比赛,正是我们传承中华文化,展现个人风采的时候,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接受中华诗词的洗礼吧!【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答题时,先要有称呼然后向同学们介绍热爱并继承古诗词的重要意义和学校组织这次活动的目的,最后号召大家积极参加。语言流顺,言之有理即可。(三)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②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③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④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当时作者已经被贬谪为江州司马。②返照:阳光重新照射。③水蘋:水上的浮萍。④不道:不是说。7.请在颔联中的“乱”和“平”中选一字做简要的赏析。“乱”是自然、随意。这一“乱”字化静为动,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平”字作用有二:一是描述水蘋的整齐,其次它与“铺”字合用,有平展、阔大无边的意思,令人想见湖面的阔远与水蘋的茂盛。8.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这首诗。这首诗流露出诗人遭遇贬谪的忧闷心情。(1分)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1分)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蘋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描绘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忧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诗人正是以乐景反衬忧郁的情绪。(2分)(四)认真看母亲时,她就老了南在南方①有位朋友问,你注意过更年期的母亲吗②我想这句话想了很久,母亲今年七十多岁,更年期已经过去了很久。印象中,母亲一直好好的,上有老,下有小,种了好多地,喂了几头猪……朋友说,不管多劳碌,更年期总是会经历。她说,她母亲正在更年期,脾气很大,看她爸不顺眼,看她不顺眼,见碗见盘子也不顺眼,总之,许多不顺眼。某一天还莫名其妙地流泪,有一回,她无心的一句话惹得她的母亲又哭了一场……③我常常回家看我的母亲,因为她中风了。她头一次中风,恢复得算好,两个月之后能做饭,从前能把土豆切得像丝一样,这回,切得像棍儿,不过四个月之后,又切得像丝了。可惜一年之后二次中风,彻底做不成饭了,生活还能自理,却需要人来照应。④我看母亲,母亲也看我。好多年前,有一回我睡午觉,迷迷糊糊地半睁着眼睛,看见母亲坐在床边,一声不响地看着我,于是我赶紧闭上眼睛,假装睡着。母亲就那样看了很久,好像我浑身都是她的目光。在那样的目光里,母亲一定想起了我小时候,尿床,淘气,哭鼻子;少年时,贪吃,冒失,荒唐;青年时,木讷,喝醉,小老头似的背着手走路……现在,却睡得安稳。⑤后来,我在一篇文章里写道,要给母亲凝视你的机会,安静地让她凝视,让她回味你成长的片段,回味已经远去的年月。她就像洋葱,你水灵灵地长,她却就那么瘪下去,瘪下去……⑥去年腊月十九,我回老家过年,保姆眼巴巴地盼我。我回去那天晚上,她就回家了,年关了嘛,她得回家置办年货。母亲虽然中风多年,但是生活基本能自理,就是晚上起夜没办法,虽然也有尿不湿,但她不想穿,说是像尿床一样。她手脚吃不上力,起不来,得有人拉一把,平常是保姆睡她旁边,起来拉他。保姆回家后,便是我睡母亲旁边。⑦母亲睡得早,我睡时,问她起不起夜,她一般要起来。扶她回来睡下,母亲要说几句话,我应着应着就睡着了。⑧我起来问母亲,我打鼾你没睡好吧?母亲说,你打鼾也好听,一下子,像是打雷要下雨了;一下子,又不打雷下雨了。我干着急翻不过身,我想捏一下你鼻子就好了……⑨母亲要起床,轻轻喊我,怪呀,我轻轻喊一声,你一骨碌就起来了!我却死都爬不起来。说着,母亲就笑⑩母亲中风之后,爱笑。(11)母亲差不多六点半就要起床,我得帮着她穿衣裳,穿袜子,穿鞋,倒水让她洗脸,扶着她坐在客厅的炉边,然后给她倒水喝药,再泡一杯茶给她。那时,天才微微亮。(12)有天清晨,我醒来,窗外已经大亮,我看见母亲正瞅着我,她平躺着,歪着脑袋瞅着我。我赶紧闭上眼睛,接受凝视……只三分钟吧,我正式睁开眼睛。(13)我说,妈,今儿起得迟啊。母亲说,我看你睡得香……一晃,你的胡子都白了几根儿……(摘自微信公众号“南在南方me”)9.文章以朋友的提问开篇,有何用意?开头从朋友的发问开始,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引发“我”的思考。(1分)印象中的母亲似乎并没有经历过更年期,与朋友的母亲形成强烈的反差,这一方面源于“我的忽略,另一方面也可见“我”的母亲的坚韧积极、乐观。(2分)10.按括号内的要求完成题目。(1)她就像洋葱,你水灵灵地长,她却就那么瘪下去,瘪下去……(从修辞角度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比作洋葱,同时“你水灵灵地长”与“她瘪下去”形成强烈的对比,写出了母亲为了子女,辛勤付出奉献自己,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理解与心疼。(2)我看母亲,母亲也看我。(分别谈一谈你对两个“看”的理解)第一个“看”,是“照看”“照顾”的意思,包含了“我"对患了中风的母亲的关心。第二个“看”多一份“凝视”的味道,包含了母亲对与“我”有关的种种记忆的回味以及母亲对子女的深沉的爱。(2分)11.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勤劳:从“上有老,下有小,种了好多地,喂了几头猪”可以看出。(1分)坚韧:从“她头一次中风,恢复得算好,两个月之后能做饭,从前能把土豆切得像丝一样,这一回,切得像棍儿,不过四个月之后,又切得像丝了”可以看出。(1分)关爱、包容子女:从多次凝视“我”、能容忍“我”的呼噜可以看出。(1分)积极,乐观:从“我却死都爬不起来。说着,母亲就笑”以及“母亲中风之后,爱笑”可以看出。(1分)12.“认真看母亲时,她就老了”,也许我们也时常被自己的母亲凝视,可是你有认真看过自己的母亲吗?请结合自己阅读这篇文章的感受,联系生活,创作一首写给自己母亲的小诗——《致母亲》。(行数请控制在4-6行)示例一在你的凝望中我已长大岁月的痕迹也慢慢地爬上了你的脸颊我静静地看你如同你静静地凝视就让我站成你的支柱陪你走过每一个春秋冬夏示例二:我静静地长大你静静地凝视我的身上时刻充盈着你关切的目光而我却从未在意过你逐渐老去的容颜今后我定会多多认真地看看你正如你从未停止地对我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