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课堂实录
展开《最苦与最乐》课堂实录沈老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来自大学者,大思想家梁启超先生的文章,最苦与最乐。那么在文体上,这篇文章与我们学过的哪篇文章,长得最像?呈现任务一:体认文体学生:(沉默,说不出来)老师:看来都不像,完了,老师选错了,看来是我的问题。请坐。下一位。学生:《纪念白求恩》。老师:它们哪里像?学生:它们都属于议论性文章。老师:我们不叫议论文,叫议论性文章。好,其余同学把它记录在课文旁边。而其他几篇是叙事性文章。如果再细分一下。学生:《蚊子和狮子》是一篇寓言。学生:《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散文。学生:《台阶》是一篇小说。老师:议论性文章常常来表达作者的观点。何为观点?呈现ppt,学生读知识卡片。老师:可以把它记在课本明显的地方。接下来,请同学根据“观点”的提示,勾画出文章中能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来动笔勾画。老师:潘子钰好习惯,一段看完马上画。符号可以不一样,但一定要有勾画。不是观点的跳过去。老师:大家都看着我,看来都好了。第一段有没有?学生: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老师:很好。同学们画了吗?学生: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老师:他的回答很清晰,哪一段哪句话都说出来了。学生: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老师:同学们注意了。除此之外,还有漏掉或略过的文段有没有。学生:第三段。老师:本段文字中结尾也有一句观点。王梓涵。学生: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老师:第四段、第五段也有。谁画出来了。学生: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老师:下一句也是。第五自然段。学生: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老师:我把大家勾画的句子打出来了,文章中有那么多的观点句。一起读一读。老师:读完之后,大家有没有感受到,以上观点都是围绕课题“最苦与最乐”表达的。于是,我在想一个问题。能不能让梁先生改成“最乐与最苦”啊?能不能?学生(异口同声):不能。老师:口说无凭,要依据文章,看如何说服我。(学生立刻举手要发言)想一想,理由要充分。老师(笑):陈煌嫣、孙语嫣习惯好,找的时候又在圈画。我们要把想法落在语言文字上。我们把第一个机会给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举手的王梓涵。老师:先说出在哪一自然段。学生: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老师:你认为梁先生论述的思路是有先后顺序的。挺好,请坐。学生: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要先尽责任,付出苦的代价,才能获得快乐。老师:他又读出了一个关键句。奖励你,来领读。学生读老师:他不但找到了关键句来说明理由,还做了一些非常准确的分析。这句话也告诉我们,责任越大,痛苦也就越大,但是快乐也最大。这句话是从正面来阐述的。其实有正面,可能就会有反面。同学们来找找,哪句话是反面来说呢?学生: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老师:这句话很形象,孙语嫣,为什么是反面?学生:这里把逃避自责比作自投苦海,这不是解除责任,而是卸却责任。老师:对。这句话从反面阐述,责任是无法逃避的。孙语嫣和潘子昊从正反面两面进行了解释,但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课题不能是“最乐与最苦”呢?既然我们能明白最后一段的最后几句话,也能理解最后一段的开头几句话。(老师读这一段开头几句)学生:负责任是苦的,人应该是尽完责任之后才会乐。老师:刚才赵成知的话让我们看到,最后一段的这句话照应了课题。但是,什么叫将责任“卸却”,结合语境,该如何理解这个词?学生:卸却责任应该是放下责任。沈老师:更准确一点。联系下文,“卸却”和“解除”应该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学生:“逃避”责任。老师:前面我们从最后一段找出了理由,证明课题不能换顺序。我们再来看前文,还有很多语言文字提示我们不能换。学生:(沉默)老师:潘子钰,你可以求助我。给你一个小提示。你可以看看课文第一段和第四段的开头,思路可能就出来了。学生:第一段说:“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第四段说:“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所以先是苦,再是乐。老师:听明白了吗?所以第一段是他提出的第一个观点是什么?(学生读)就是先论述最苦。加下来论述最乐,哪些语言告诉我们思路的转化?学生(齐):翻过来看。老师:圈画出来。我们略读课文就是要抓住关键词。“翻过来说”的意思是?潘子钰:另一面。老师:所以接下来要论述的是最乐的方面。所以内部存在着结构上的逻辑关系。还有没有被我们忽视的?比如说第二段、第三段、第五段,我们能不能再看细微一点?其余文段中有没有先后的论述关系?学生: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负责任是苦的,但是我们只有尽责任,才能苦中真乐。老师:第四段说,责任尽完了就有快乐了,但是作者觉得还没有说清楚,所以第五段用一个词语继续把问题说得更透彻。哪一个词? 学生(齐):然则。老师:“然则”就是“既然这样......那么”。思路转换了,于是读者要问了,既然我尽责了就会有快乐啊,但是有些人却有终身之忧。哪些人?学生:圣贤豪杰、仁人志士、诸圣诸佛。老师:他们尽的责任越大,获得的快乐也就越大。再看课文旁批,哪个旁批和陈煌嫣说法是完全一样的?对了。蒋熠哲读。学生:尽责方能得苦中的真乐。老师:我们通过刚才的交流,发现课题是不能换成“最乐与最苦的,原来题目中隐藏着文章的结构和说理思路。(板书)这再次提醒我们了,略读文章要去看题目。接下来,我们就根据上面的发言,整理一下本文的说理思路。部分的提示语打出来了。(学生自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