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内环境的稳态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58113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内环境的稳态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58113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内环境的稳态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58113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内环境的稳态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581139/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内环境的稳态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581139/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内环境的稳态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581139/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内环境的稳态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581139/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内环境的稳态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581139/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图文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结论反思与交流,第二课时,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稳态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稳态与各系统的联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什么是内环境的稳态?它有什么重要意义?稳态调节的机制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好地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在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需要做血液生化检查,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讨论1.为什么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血液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液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 即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进而引起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因此血液的生化指标可以反中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例如, 在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中的活性最高,在血液中的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人血液,引起血液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2.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3.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什么成分超出正常范围?这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什么不利影响?
(1)内环境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 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稳态表现为一种动态平衡;(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即谷草转氨酶)略微低于正常值,这通常没有临床意义,建议定期复查。若该值偏高,说明肝功能受损。(2)葡萄糖含量超标,且糖化血清白蛋白严重超标,可能是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等慢性损害(3)甘油三酯超标,可引起高血脂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如血浆)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内环境会因此剧烈变动吗?
渗透压、酸碱度、温度不会剧烈变动
体温:36.5-37.5摄氏度血浆pH:7.35-7.45血浆渗透压:37摄氏度时为770kPa血糖:0.8-1.2g/L水:90%-92%
缓冲对(NaHCO3/H2CO3 Na2HPO4/NaH2PO4 K2HPO4/KH2PO4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稳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体温人体内部的温度,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热能(体核温度 体壳温度)保证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提供了必要条件
理化性质失调:1.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 糖尿病2.pH失调:酸中毒 碱中毒3.渗透压失调:细胞形态、功能失调4.体温失调:发热 中暑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结论反思与交流
在溶液中加入酸或碱,缓冲对(如HPO42-/H2PO4-)能使溶液PH的变化减弱
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肝匀浆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的稳定的
防护手套、护目镜、50mL烧杯、50 mL量筒、pH计或pH试纸、镊子、自来水、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l/L的HCl(盛于滴瓶中)、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l/L的NaOH(盛于滴瓶中)、pH为7的磷酸盐缓冲液、肝匀浆等。
注意事项!!!1.加了自来水稀释的生物材料现用现配,不可在低温或者室温存放,以避免微生物污染。2. 用料理机研磨生物材料时,可以先加一定量的自来水 ,避免原材料水太少升温过快而煮熟。3.所有材料应该回温到室温( 20~25 °C )、混匀后再进行实验。(无关变量)
4.每次实验滴加酸或者碱的滴管/滴瓶要一样,避免一滴溶液体积不同造成误差。(无关变量)
5.HCl和NaOH溶液都具有腐蚀性,应注意不要溅到皮肤上。
6.实验过程中液体不能洒出来或者多滴加了酸和碱,否则这一-组实验就要重新做。每-组实验之间都要洗干净烧杯等实验器材,将pH计洗干净并擦干。
7.肝匀浆为呈现深粉色的悬浊液,可能对pH试纸的读数有一一定影响, 可以用吸水纸吸除多余的样液再快速读数。鸡蛋清在混匀时容易有大量泡沫,可以将pH试纸上的泡沫用吸水纸轻轻擦掉后再读数。
1.就加入的HCl或NaOH后pH的变化来说,肝匀浆更像自来水还是更像缓冲液?2.缓冲液的pH变化为什么与自来水的不同?
肝匀浆加入HCI或NaOH后pH的变化更像缓冲液
缓冲液加入少量酸或碱后,pH变化不明显,原因是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aH2PO4/Na2HPO4,其中Na2HPO4呈酸性,当加入少量NaOH时,可以中和OH- ; Na2HPO4呈碱性,当加人少量HCI时,可以中和H+。水溶液则不同,加入酸或碱后,pH 变化明显。
3.方法步骤9中用到的生物材料与肝匀浆的实验结果类似吗?4.请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尝试对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解释
机体内环境中含有缓冲对,它们能够对酸和碱起缓冲作用。除此以外,机体还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例如,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和H2CO3。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 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CO2和H2O。血液中的CO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当乳酸钠进人血液后,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及机体的调节作用,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实验结果及结论①结果:由实验结果绘图如右图②结论:在一定范围内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不同于蒸馏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缓冲物质,因而能维持pH的相对稳定。
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的pH不同变化,定性地说明了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通过三组实验的对比,增强了实验的可信度,也是实验设计最为常用的方法。
结合学过的渗透压概念,为什么医院给病人输液时为什么必须使用生理盐水?生活中为什么多喝多尿、少喝少尿?结合上节课学过的体温调节过程,复述人体在高温和低温时的调节方法缓冲对如何调节pH?
内环境中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1.图中所示有哪些器官、系统参与协调维持内环境的稳态?2.呼吸、泌尿系统适于排出代谢废物的结构特点是什么?3.如果泌尿、消化、呼吸、循环等功能衰竭,对内环境稳态造成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贝尔纳:内环境的稳定是生命能独立和自由存在的首要条件,内环境能保持稳定主要是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
坎农: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判断: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很强的,即使外界环境剧变,人体也能保持稳态的平衡正常人类一天的体温是保持恒定的一个高素质的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前后体内各种化学成分保持不变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原因分析(1)血糖含量和氧含量稳定→细胞代谢能量供应正常。(2)温度、pH和某些离子浓度相对稳定→酶促反应正常进行→新陈代谢正常。(3)内环境稳态→细胞受外界刺激→保持细胞的兴奋性的必要条件。
稳态成分失调:①失水过多可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②血浆蛋白质含量降低,可出现组织水肿③血浆中含氮废物过多可导致尿毒症④O2缺乏可导致乳酸中毒⑤血浆中Ca2+浓度过低可出现抽搐⑥激素、血糖等的含量均需稳定。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教学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研习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实例体温变化,内环境的稳定,研习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稳态失调,网络构建,要语必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公开课课件ppt,文件包含12内环境的稳态pptx、12内环境的稳态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12内环境的稳态练习题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背景图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PART01,PART02,PART03,PART04,内环境,温故知新,材料用具,实验步骤,实验结论,动态平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