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1(含答案)
展开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质量检测试卷
第二单元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 一 | 二 | 三 | 总分 |
得分 |
|
|
|
|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àn lǐ shū shì kǒnɡ pà jiānɡ yìnɡ shǒu qiānɡ
jiào huàn jì niàn jì shù xiū ɡǎi rì chénɡ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囚犯(qiú qóu) 洋溢(yì ài) 相称(chēnɡ chèn)
狡猾(jiāo jiǎo) 躲避(bì pì) 罗素(sù shù)
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1.“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所以它能灵巧地避开。”这句话中运用的关联词语是正确的。( )
2.《呼风唤雨的世纪》是著名科学家路甬祥写的。( )
3.蝙蝠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引导飞行。( )
4.“这不是难为蝴蝶吗”这里的“难为”具体指蝴蝶在下雨天无处可躲。( )
5.《呼风唤雨的世纪》主要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
四、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词语中有错字的一项是( )
A. 超过 探索 奥秘 家雀儿
B. 联系 紧密 物质 因特网
C. 震撼 喧嚷 斑斓 原子核
D. 轻盈 屋檐 躲辟 萤光屏
2.下列词语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
A. 通过启发提示而领悟的道理。(启示)
B. 事先探察道路情况。(探索)
C.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依赖)
D.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寄托)
3.下列哪一项不是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愿望。( )
A.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
B.直接飞进月亮里去。
C.我们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不过,我们还得向前滚。
D.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4.下列对《夜间飞行的秘密》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语句运用设问的形式引出下文,激发了我们的阅读兴趣。
B.“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从关联词“即使……也……”看出蝙蝠夜间飞行动作敏捷,本领高超。
C.“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从句中“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形象地看出了蝙蝠耳朵被塞上,嘴被封上后根本无法正常飞行。
D.“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从句中“反复”一词看出了科学家不是一次两次做这样的实验,而是很多很多次,工作态度很严谨。“终于”说明了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需要反复做实验,反复研究,非常不容易。
5.《蝴蝶的家》的作者燕志俊“想到这里,我简直是没法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作者着急原因是什么,下列叙述不正确是一项是( )。
A. 蝴蝶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
B. 蝴蝶的彩粉是那样的素洁,一点水都不能玷污
C. 蝴蝶是那样的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禁不起猛烈的风雨。
D. 蝴蝶的家被雨水冲垮。
五、填空题。(27分)
1. 查字典填空。(3分)
“豌”是 结构的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6分)
近义词 反义词
丰满 ( ) ( )
虚弱 ( ) ( )
轻盈 ( ) ( )
3. 用关联词语填空。(4分)
(1)( )母亲不相信,( )她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这植物支起来。
(2)( )一根极细的电线,它( )能灵巧的避开。
(3)它( )飞,( )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
(4)蝙蝠夜里飞行,靠的( )眼睛,( )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4. 按要求写句子。(6分)
(1)这里既温暖,又舒适。(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
(2)车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水和人烟。(改成排比句)
.
(3)飞机在夜里飞行。(扩句,扩两处)
.
5. 按课文内容填空。(8分)
(1)从《夜间飞行的秘密》一文中,我们知道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发出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 。科学家就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种联系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 有所启示。
(2)《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为了表现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影响范围之广,及其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而引用的诗句是: 。
(3)《蝴蝶的家》以“ ”为线索,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小生命的 之情。
第二部分 阅读与理解
六、阅读理解。(18分)
(一)课内阅读。(6分)
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阅读《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中的选段,提出你认为值得思考的两个问题并试着解答。
问题一:_ __________.
解答: .
.
问题二:_ .
解答:_ .
.
(二)课外阅读。(12分)
学会舍弃
艾里逊是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的一名教授,当时正准备建造一台40万电子伏特的加速器,这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在导师费米的推荐下,杨振宁成为艾里逊的6名研究生之一。然而,在实验室工作的近20个月中,杨振宁的物理实验进行得非常不顺利,做实验时常常发生爆炸,以至于当时实验室里流传着这样一句笑话: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此时,杨振宁不得不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动手能力比别人差。
一天,一直在关注着杨振宁的被誉为“美国氢弹之父”的泰勒博士关切地问他:“你做的实验是不是不大成功?”“是的。”面对令人尊敬的前辈,杨振宁诚恳地说。“我认为你不必坚持一定要写一篇实验论文,你已经写了一篇理论论文,我建议你把它充实一下作为博士论文,我可以做你的导师。”泰勒直率地对杨振宁说。杨振宁听了泰勒的话,心情十分复杂。要他放弃自己的计划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想考虑一下,两天后再答复您。”杨振宁恳切地说。
杨振宁认真思考了两天。最终,他接受了泰勒的建议,放弃了写实验论文的打算。从此,他如释重负,毅然把主攻方向转入理论物理研究,最终于1957年与李政道联手摘取了该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 “杨振宁听了泰勒的话,心情十分复杂。”句中“心情”与“复杂”搭配恰当,请你再写几个与“复杂”搭配恰当的词语。(不少于3个)(3分)
( )复杂 ( )复杂 ( )复杂
2. “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这句笑话说明了什么?(2分)
.
3.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5分)
由于杨振宁______________,因此他接受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放弃了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__,最终获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从杨振宁的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分)
.
第三部分 习作与表达
七、习作展示。(25分)
题目:我的 .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家人、老师、同学等。
2.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你把所写的人。
3.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àn lǐ shū shì kǒnɡ pà jiānɡ yìnɡ shǒu qiānɡ
按理 舒适 恐怕 僵硬 手枪
jiào huàn jì niàn jì shù xiū ɡǎi rì chénɡ
叫唤 纪念 技术 修改 日程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囚犯(qiú√ qóu) 洋溢(yì√ ài) 相称(chēnɡ chèn√)
狡猾(jiāo jiǎo√) 躲避(bì√ pì) 罗素(sù√shù)
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1.“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所以它能灵巧地避开。”这句话中运用的关联词语是正确的。(×)
2.《呼风唤雨的世纪》是著名科学家路甬祥写的。(√)
3.蝙蝠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引导飞行。(√)
4.“这不是难为蝴蝶吗”这里的“难为”具体指蝴蝶在下雨天无处可躲。(√)
5.《呼风唤雨的世纪》主要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四、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词语中有错字的一项是( D )
A. 超过 探索 奥秘 家雀儿
B. 联系 紧密 物质 因特网
C. 震撼 喧嚷 斑斓 原子核
D. 轻盈 屋檐 躲辟 萤光屏
2.下列词语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B )。
A. 通过启发提示而领悟的道理。(启示)
B. 事先探察道路情况。(探索)
C.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依赖)
D.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寄托)
3.下列哪一项不是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愿望。(B)
A.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
B.直接飞进月亮里去。
C.我们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不过,我们还得向前滚。
D.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4.下列对《夜间飞行的秘密》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语句运用设问的形式引出下文,激发了我们的阅读兴趣。
B.“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从关联词“即使……也……”看出蝙蝠夜间飞行动作敏捷,本领高超。
C.“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从句中“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形象地看出了蝙蝠耳朵被塞上,嘴被封上后根本无法正常飞行。
D.“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从句中“反复”一词看出了科学家不是一次两次做这样的实验,而是很多很多次,工作态度很严谨。“终于”说明了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需要反复做实验,反复研究,非常不容易。
5.《蝴蝶的家》的作者燕志俊“想到这里,我简直是没法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作者着急原因是什么,下列叙述不正确是一项是( D )。
A. 蝴蝶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
B. 蝴蝶的彩粉是那样的素洁,一点水都不能玷污
C. 蝴蝶是那样的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禁不起猛烈的风雨。
D. 蝴蝶的家被雨水冲垮。
五、填空题。(27分)
1. 查字典填空。(3分)
“豌”是 左右 结构的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 W ,再查音节 wɑn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豆 部,再查8画。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6分)
近义词 反义词
丰满 (丰腴) (干瘪)
虚弱 (衰弱) (强健)
轻盈 (轻巧) (笨重)
3. 用关联词语填空。(4分)
(1)(虽然)母亲不相信,(但)她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这植物支起来。
(2)(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的避开。
(3)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
(4)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4. 按要求写句子。(6分)
(1)这里既温暖,又舒适。(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秋天既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又是一个凉爽的季节。
(2)车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水和人烟。(改成排比句)
车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3)飞机在夜里飞行。(扩句,扩两处)
崭新的飞机在漆黑的夜里飞行。
5. 按课文内容填空。(8分)
(1)从《夜间飞行的秘密》一文中,我们知道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嘴巴,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科学家就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种联系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发明创造有所启示。
(2)《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为了表现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影响范围之广,及其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而引用的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蝴蝶的家》以“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为线索,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六、阅读理解。(18分)
(一)课内阅读。(6分)
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阅读《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中的选段,提出你认为值得思考的两个问题并试着解答。
问题一:_ “地球村”在文中是什么意思?__________
解答: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感到彼此的距离大大缩短,联系紧密,地球就像一个村庄一样。
问题二:_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请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例。_____
解答:_我们利用QQ可以为远在天涯的亲人发送电子贺卡,让他们能看到精美的图片和诚挚的祝福语,感受到亲情的温暖。_______
(二)课外阅读。(12分)
学会舍弃
艾里逊是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的一名教授,当时正准备建造一台40万电子伏特的加速器,这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在导师费米的推荐下,杨振宁成为艾里逊的6名研究生之一。然而,在实验室工作的近20个月中,杨振宁的物理实验进行得非常不顺利,做实验时常常发生爆炸,以至于当时实验室里流传着这样一句笑话: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此时,杨振宁不得不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动手能力比别人差。
一天,一直在关注着杨振宁的被誉为“美国氢弹之父”的泰勒博士关切地问他:“你做的实验是不是不大成功?”“是的。”面对令人尊敬的前辈,杨振宁诚恳地说。“我认为你不必坚持一定要写一篇实验论文,你已经写了一篇理论论文,我建议你把它充实一下作为博士论文,我可以做你的导师。”泰勒直率地对杨振宁说。杨振宁听了泰勒的话,心情十分复杂。要他放弃自己的计划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想考虑一下,两天后再答复您。”杨振宁恳切地说。
杨振宁认真思考了两天。最终,他接受了泰勒的建议,放弃了写实验论文的打算。从此,他如释重负,毅然把主攻方向转入理论物理研究,最终于1957年与李政道联手摘取了该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 “杨振宁听了泰勒的话,心情十分复杂。”句中“心情”与“复杂”搭配恰当,请你再写几个与“复杂”搭配恰当的词语。(不少于3个)(3分)
示例:(内容)复杂 (计算方法)复杂 (程序)复杂
2. “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这句笑话说明了什么?(2分)
说明了杨振宁动手能力比别人差,做实验时常常发生爆炸。
3.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5分)
由于杨振宁物理实验进行得不顺利,因此他接受了“美国氢弹之父”泰勒博士_的建议,放弃了_写实验论文的打算_,选择了理论物理研 ,最终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
4. 从杨振宁的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分)
示例: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学会扬长避短。
七、习作展示。(25分)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