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第1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第2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共14页。
    模块综合测评
    (建议用时:60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
    A.尼龙绳   B.宣纸
    C.羊绒衫   D.棉衬衣
    [答案] A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

    B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为O,A错;Na2S的电子式为,C错;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HCOOCH3,D错。]
    3.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①H2SO4与Ba(OH)2溶液的反应 ②Mg与CH3COOH溶液的反应 ③燃烧反应 ④中和反应 ⑤复分解反应
    A.仅①②③ B.仅①②④
    C.仅①②③④ D.仅③④⑤
    C [金属与酸反应、中和反应、所有燃烧都是放热反应;复分解反应则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能发生酯化反应的酸一定是羧酸
    ②油脂水解后得到的醇是丙三醇
    ③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后产物是氨基酸
    ④淀粉、纤维素、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⑤蛋白质溶液中加浓K2SO4溶液后,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这种变化叫变性
    A.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⑤
    C [①能发生酯化反应的酸可以是羧酸也可以是无机含氧酸,错误;②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生成的酯,水解后得到的醇是丙三醇(俗名甘油),正确;③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后产物是α­氨基酸,正确;④淀粉、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油脂属于小分子,错误;⑤蛋白质溶液中加浓K2SO4溶液后,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K2SO4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这种变化叫盐析,错误;正确的有②③。]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B.短周期ⅣA族与ⅦA族元素的原子间构成分子,均满足原子最外层8电子结构
    C.N、C、O、H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D.第3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B [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具有一定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过渡元素包括副族元素与Ⅷ族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故A错误;短周期ⅣA族与ⅦA族元素的原子间构成的分子为AB4型,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其化合价绝对值之和均为8,满足8电子结构,故B正确;C、N、O、H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为氨基酸或蛋白质或碳酸铵等,其中氨基酸中没有离子键,故C错误;第3周期非金属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不是最高价含氧酸则没有此规律,如非金属性Cl>S,而次氯酸为弱酸,硫酸为强酸,故D错误。]
    6.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甲基丁烷也称为异丁烷
    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
    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 [A项2­甲基丁烷的结构简式为(CH3)2CHCH2CH3,也称为异戊烷。B项乙烯(CH2===CH2)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CH3CH2OH)。C项C4H9Cl由—C4H9和—Cl构成,而—C4H9有4种不同的结构,分别为—CH2CH2CH2CH3、—CH2CH(CH3)2、—CH(CH3)CH2CH3、—C(CH3)3,故C4H9Cl有4种同分异构体。D项蛋白质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7.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
    A
    同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同主族元素均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
    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原电池需外接电源才能工作
    C
    S的非金属性比Si强
    酸性:H2SO4>H4SiO4
    D
    Na在Cl2中燃烧的生成物含离子键
    NaCl固体可导电
    [答案] C
    8.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d>c>b>a
    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
    C.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碱
    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
    B [a、b、c、d分别为O、Na或Mg、Al、S。A项,原子半径b>c>d>a,错误;B项,镁或钠比其他元素的金属性强,正确;C项,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是弱碱,错误;D项,S的氧化性比氧气弱,错误。]
    9.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Z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r(X)C>Si
    D.用中文“”(ào)命名的第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7周期0族
    C [因为非金属性O>N>Si,所以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2O>NH3>SiH4,A项正确;氢元素可与非金属元素形成共价化合物如水,也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如NH4NO3,也可与金属形成离子化合物如NaH,B项正确;不能用氢化物的酸性来验证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应该用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来验证,C项错误;氦、氖、氩、氪、氙、氡的原子序数依次为2、10、18、36、54、86,氡为第6周期0族元素,所以118号元素位于第7周期0族,D项正确。]
    19.(2021·全国甲卷)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和X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也是Y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W和X的单质常温下均为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Z>Y>X>W
    B.W与X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C.Y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不与强碱反应
    D.W、X和Z可形成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
    D [由于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Y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所以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偶数,同时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和X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且W、X的单质常温下均为气体,则W、X只能为H、N、O、F中的两种;又Z只能是主族元素,所以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从而推出元素W、X、Y、Z分别为H、N、Al、S。一般来说,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所以原子半径:Y>Z>X>W,A错误。H、N可以形成NH3、N2H4等多种化合物,B错误。Y的氧化物为Al2O3,Al2O3是两性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C错误。H、N和S可以形成(NH4)2S,该化合物中既含有离子键也含有共价键,D正确。]
    20.化合物(b)、(d)、(p)的分子式均为C6H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
    B.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D [b为苯,对应的同分异构体可为环状烃,也可为链状烃,如HC≡C—CH===CH—CH===CH2,则同分异构体不仅仅有d和p两种,A项错误;d编号如图,对应的二氯代物中,两个氯原子可分别位于1、2,1、3,1、4,2、3等位置,B项错误;p为饱和烃,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C项错误;d、p都含有饱和碳原子,具有甲烷的结构特点,则d、p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只有b为平面形结构,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21.A和甲是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A是气态烃,甲是液态烃。B和D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F是高分子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C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D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
    (2)在反应①~⑥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B和D反应进行得比较缓慢,提高该反应速率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于鉴别B、D和甲的一种试剂是________。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B+D―→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G+NaOH―→B+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A―→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为CH2===CH2和,由题意可知A为CH2===CH2,B为CH3CH2OH,C为CH3CHO,D为CH3COOH,甲为,E为CH3COONa,F为CH2—CH2,G为CH3COOCH2CH3。 鉴别CH3CH2OH、CH3COOH和可用Na2CO3溶液,现象分别为互溶、有气泡冒出和分层。
    [答案] (1)C2H4O 羧基 (2)① ④⑤  (3)加入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或增加乙酸、乙醇的浓度 Na2CO3溶液 
    (4)②2CH3CH2OH+O22CH3CHO+2H2O
    ④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⑤CH3COOCH2CH3+
    NaOHCH3COONa+CH3CH2OH
    ⑥nCH2===CH2CH2—CH2
    22.(2021·日照高一检测)Ⅰ.化学小组某次实验活动中按照老师的要求设计原电池装置如图。

    (1)若a电极材料为碳、b溶液为FeCl3溶液,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当有3.2 g负极材料溶解时,转移的电子为________mol。
    (2)若a电极材料为铁、b溶液为浓硝酸,电流表的指针也会偏转,则电子的流向为________→________(填电极材料,下同),溶液中的NO向________极移动。
    (3)氢氧燃料电池已用于航天飞机。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已知H—H键、N—H键、N≡N键的键能分别为436 kJ·mol-1、391 kJ·mol-1、946 kJ·mol-1,如图是合成氨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4)若有1 mol NH3生成,可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__kJ;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可用图________表示(填“甲”或“乙”)。

    甲       乙
    [解析] Ⅰ.(1)若a电极材料为碳、b溶液为FeCl3溶液,由于电极活动性Cu>C,Cu为负极,C为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的Fe3+获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Fe3++e-===Fe2+;由于Cu为+2价金属,每1 mol Cu反应,转移2 mol电子,n(Cu)=3.2 g÷64 g·mol-1=0.05 mol,所以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n(e-)=2n(Cu)=0.1 mol。
    (2)若a电极材料为铁、另一个电极为Cu,b溶液为浓硝酸,由于Fe遇浓硝酸会发生钝化现象,所以Fe为正极,Cu为负极,电子由负极Cu流向正极Fe;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阴离子NO向负极Cu电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Fe电极移动。
    (3)氢氧燃料电池在碱性电解质溶液中,正极上O2获得电子变为OH-,电极反应式为2H2O+O2+4e-===4OH-。
    Ⅱ.(4)由于H—H键、N—H键、N≡N键的键能分别为436 kJ·mol-1、391 kJ·mol-1、946 kJ·mol-1,N2与H2反应产生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H2(g)NH3(g) ΔH=946 kJ·mol-1×+436 kJ·mol-1×-391 kJ·mol-1×3=-46 kJ·mol-1,说明若有1 mol NH3生成,可放出热量46 kJ;反应为放热反应,说明反应物的能量比生成物的能量高,因此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可用图甲表示。
    [答案] Ⅰ.(1)Fe3++e-===Fe2+ 0.1
    (2)铜(Cu) 铁(Fe) 铜(Cu)
    (3)2H2O+O2+4e-===4OH-
    Ⅱ.(4)放出 46 甲
    23.随原子序数的递增,七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x等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图所示。

    根据判断出的元素回答:
    (1)x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产物中含有化学键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的单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所得产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7.8 g该产物与足量的水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
    (4)z、e、f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5)所属第3周期的元素单质氧化性最强的是______,用一个化学反应证明g单质的氧化性强于f单质________。 
    (6)能说明g的非金属性比f强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一条)。
    [解析] 从图中的化合价、原子半径的大小及原子序数,可以知道x是C元素,y是N元素,z是O元素,d是Na元素,e是Al元素,f是S元素,g是Cl元素。(1)x是C元素,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位于第2周期ⅣA族。(2)N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HNO3与其氢化物NH3反应生成NH4NO3,NH4NO3中含有化学键的类型为离子键、共价键。(3)Na的单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Na2O2,其电子式为;7.8 g Na2O2的物质的量为=0.1 mol,根据反应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可知,1 mol Na2O2和水完全反应转移1 mol电子,则0.1 mol Na2O2与足量的水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1 NA或6.02×1022。(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O2->Al3+,O2-和Al3+有2个电子层,而S2-有3个电子层,所以S2-半径最大,因此S2->O2->Al3+。(5)在七种元素中Na、Al、S、Cl位于第3周期,单质Cl2的氧化性最强,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说明单质Cl2的氧化性强于单质S。(6)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所以能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的实验事实是HCl的稳定性比H2S强或HClO4的酸性比H2SO4强或S2-的还原性比Cl-强或将Cl2通入Na2S(H2S)溶液中,溶液变浑浊。
    [答案] (1)第2周期ⅣA族
    (2)离子键、共价键(或极性键或极性共价键)
    (3)
    0.1NA(或6.02×1022)
    (4)S2->O2->Al3+
    (5)Cl2 Cl2+H2S===2HCl+S↓
    (6)HCl的稳定性比H2S强[或HClO4的酸性比H2SO4强或S2-的还原性比Cl-强或将Cl2通入Na2S(H2S)溶液中,溶液变浑浊]


    相关试卷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化学模块综合测评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本册综合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共14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共14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