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绍兴蕺山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10月检测及答案(九科)
2023绍兴蕺山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10月检测历史试题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绍兴蕺山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10月检测历史试题无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写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绍兴蕺山外国语学校2022学年第一学期10月份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 历史试题 说明: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分。每个备选项列出的4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据甲骨文和商周金文记载,商朝已出现较完备的官制,从中央到地方,生产、政务、军事和意识形态各部门都已设官分职。这表明商朝 () 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B.发展了国家治理能力C.形成了家国同治理念 D.实行了宗法血缘政治2、据甲骨文记载,商朝除与所属盟邦联合行动外,商王还亲自或派人到各地举行祭祀典礼等活动,并接受方国的贡献或对朝贡者予以报偿。这说明 () 早期王权主要通过神权来表现 B.商王与方国首领地位完全平等C.中央对地方实现了有效的控制 D.商朝与所属方国重视礼尚往来3、考古发现,后岗三叠层的下层是以红陶和少量彩陶为代表的仰韶文化遗存,中层是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遗存,上层是以灰陶和绳纹陶为代表的商代晚期文化遗存。这一发现说明() 石器时代生产发达 B.商代晚期阶级产生 C.氏族社会文化多元 D.中华文明发展延绵4、《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他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他归私人所有D. 奖励军项动,废除世卿世禄制5、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曾在葵丘会盟诸侯,并订立盟约。盟约第一条指出;“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其目的是( )A.提倡一夫一妻制 B.维护宗法制传统 C.企图取代周天子D.规范诸侯的行为6、有学者认为,秦代谪戍移民,虽然在当时是暴政,但是却传播“华风”于边疆,使野蛮之族同化于“中县”。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 ) A.秦的暴政引发了移民 B.移民促进了国家统一C.发展的观点看历史事件 D.移民促进了民族交融7、“西汉的州郡只是督(监)察单位,刺史权位不如郡守。但东汉州郡大增,刺史统辖属部,位同方伯。”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两汉时期都重视监察制度 B.两汉时期的监察职能未能发挥 C.东汉时期刺史权位低于郡守 D. 东汉刺史逐渐失去监察作用8、下面是西汉末年到新朝时期部分郡国名称变化表。据此可知,当时执政者() 西汉时王莽新朝时琅邪郡(今山东青岛、临沂地区)填夷郡陇西郡(今甘肃临洮地区)厌戎郡代郡(今河北张家口蔚县一带)厌戎郡长沙国(今湖南长沙一带)填蛮郡 严格控制外戚干政B.推行了不切实际的改革措施C.力图解决王国问题D. 着力抑制豪强地主势力发展9、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如下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10、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臣民从京师洛阳南渡,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衣冠南渡”直接推动了 ()A.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B.黄河流域少数民族的大交融 C.江南地区的大开发D.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11、唐代元稹《估客乐》:“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经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这主要反映了唐朝 ()A.抑商政策废弃 B.中外交往频繁C.商业贸易繁荣 D.边疆治理加强12、下表是中国古代某名僧求法年表(部分)。据此判断,这位名僧是()时间经历399年从长安出发400年至鄯善国401年至于阗国402年进入北天竺境内405年进入中天竺境内412年至青州长广郡法显 B.玄奘 C.鉴真 D.空海13、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使相权。其目的是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14、据《新唐书》记载,“(唐初)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自代宗时,始以亩定税,而敛以夏秋”。这反映了两税法 () A.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B.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抑制了土地兼并的现象D.促进了均田制的稳定发展15、新石器时代我国文化遗址分布广泛,其中位于长江下游并出土了精美的玉器,有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的是() A.北京人遗址 B.仰韶文化 C.红山文化 D.良渚文化16、《琅玡台刻石》(右图)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碑刻铭文有:“维二十八年(前219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尊卑贵贱,不逾次行……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关于碑刻铭文的说法,
正确的是() ①前219年赢政统一六国,立石刻②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度量衡③借法家思想强化社会人伦秩序④歌功颂德以强化君主专制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17、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北魏实现北方统一 B.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C.改革措施全面推行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18、《贞观政要》记载:“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贞观时期,体现上述思想的措施是 ()A.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C.勤于政事,虚心纳谏D.整顿吏治,裁减冗员19、“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段话反映了 () 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B.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 C.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D.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20、下图为出土于甘肃省的“晋归义羌侯”印章印文,是西晋政府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印信。它可以用来印证 () 西晋政府完成了国家统一 B.西晋民族交融的政治表现 C.西晋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善 D.西域纳入中央管辖的开始21、《诗经·大雅》祭祀乐歌有谓:“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诗文形象地反映了西周的政治风格。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 ②“传贤”演化为“传子”③以旧邦维护政治联系④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22、东晋建立之初,高门士族王氏当权。其代表人物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王敦手握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材料反映了 () A.东晋门阀政治的发展 B.东晋出现了分裂割据C.君主专制得到强化D.皇权与相权实现了合理制衡23、“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这一变化表明 () A天下一统格局形成B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C.礼乐制度完全崩溃D.华夷文化冲突消失24、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25、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各家学派中代表下层平民利益和受到统治者推崇的分别是 () A.墨家 儒家 B.墨家 法家 C.儒家 道家 D.儒家 法家26、唐朝自太宗时起,有了以他官为宰相的记载。一些官员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预宰相事;一些元老重臣则以“平章事”或“同三品”等名号参与决策。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政事堂的设立反映了() A.相权有所分散B.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 C.“外朝”参议要政D.政治决策走向透明开放27、安史之乱期间,安禄山的“朝廷”吸引了很多不满唐朝统治的人;契丹和其他部落也移入这一地区,降低了该地区对唐朝的忠诚;该地区的农民还能不缴纳或是少缴纳赋税,因此极少人愿意支持任何唐朝统治的复兴之事。材料主要表明,安史之乱() A.使唐朝出现内重外轻局面 B.导致了藩镇割据C.削统力量 D.引发了农民起义28、以下与“九品中正制” 相一致的是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B.“唐制,取士之多,多因因隋旧” 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兰廉,父别居”29、《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削弱王国势力 B.恩泽贵族 C.实现民族交融 D.增加税收30、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很重 ③秦朝统一度量衡 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31、“西汉的州郡只是督(监)察单位,刺史权位不如郡守。但东汉州郡大增,刺史统辖属部,位同方伯。”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两汉时期都重视监察制度B.两汉时期的监察职能未能发挥C.东汉时期刺史权位低于郡守 D.东汉刺史逐渐失去监察作用32、“唐朝那是个火热的年代,是个经常亮肌肉的年代,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寒门出宰相,士兵成将军。”这里“改变自己的命运”的主要途径是 () A.世袭爵位 B.察举征召 C.科举考试 D. 高官举荐33、史学家钱穆评价道:“若将武帝一朝的事业与秦朝相比,其对内的政治,尚未能超出秦制的规模:其对外的开拓,则越出了秦时所开拓的疆域。”下列有关汉武帝一朝开拓疆域的史实表述错误的是 () A.任用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控制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B.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加强对河西走廊的控制和管理C.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中西交通道路,促进西域与中原的联系D.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以加强控制34、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应用的表述,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 A.南朝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B《唐本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C.火药开始应用于战争,最早出现于宋朝 D.唐代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的长度
35、考古工作者在战国七雄的疆域内普遍地挖掘到战国中、晚期的铁农具,河北石家庄一处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即占同一地点出土的全部农具的65%,河南辉县固围村的五座魏国墓葬中就挖掘出了58件铁农具,河北兴隆及磁县都发现有用来制造锄、镰、镢等各种农具的铁制型范。这些发现表明,战国时期 () A农业生产进步推动社会分工 B.牛耕技术得到推广C.铁农具在中原各国普遍使用 D.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 第II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36、我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大交融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分都从事农耕,善于织布,喜欢穿青绛色的衣服。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汉族人民也学习经营畜牧业。材料二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原,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5分) (2)请结合具体史实,说明孝文帝是如何使鲜卑族“整体的汉化”的。(5分)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8分) 37、“千古一帝”秦始皇,不仅具有雄才大略,而且还重视人才,知人善用,开拓进取,成为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期主游间耳,请一切逐之。”于是大索,逐客。(客卿)李斯上书曰:“……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王(赢政)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二 政治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蒙毅,军事方面的人才有王氏、蒙氏父子,法律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赵高。在七十位博士中也有来自各家各派的人才,并不偏重于一家一派。就连民间经济人才乌氏倮、巴寡妇清,赢政都给了他们很高的待遇。……即使是其他阵营中的人……原来要杀掉的郑国也被继续留任,完成预定的水利工程,重用魏国的军事家尉缭,让其掌管军队,征伐各国。--摘编自范双杰、黄栋涛《试论赢政的用人之道》(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在秦国对待宾客态度的不同及理由。对此,秦始皇的做法是怎样的?(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始皇在用人过程中体现的特点,并指出其用人之道的意义。(6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共9页。
这是一份浙江省绍兴蕺山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检测历史试题,共3页。
这是一份浙江省绍兴蕺山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检测历史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