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第1页
    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第2页
    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24题,每题2分,总分48分)
    1.距今约1万年,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下列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是( )
    A.红山文化B.北京人遗址C.蓝田人遗址D.元谋人遗址
    2.周人以九百亩为一“井”,平均分为九块,每块一百亩,中间一块为公田,周边八块为私田;私田由个人耕种,每家一块,收获归己,中间的公田由八家人共同耕种,收获归公。关于这一时期土地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被称作均田制B.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C.始于商鞅变法D.直接导致了西周灭亡
    3.有学者认为,虽然百家争鸣中各学派发表自己的观点,批评别人的看法,但也吸收了其他学派的思想,如荀子政治思想的最大特征是以礼容法,兼言王霸。这说明( )
    A.春秋时期风气开放B.各派思想本质相同
    C.百家既争鸣又融合D.争鸣推动思想繁荣
    4.有学者指出:“是故秦者,古今之界也。自秦以前,朝野上下所行者,皆三代之制也;自秦以后,朝野上下所行者,皆非三代之制也。”该学者意在说明秦朝( )
    A.割裂了政治制度发展B.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C.政治制度具有开创性D.治国理念为后世所认同
    5.汉文帝下诏允许农民开荒耕种国家所有的山林川泽,文、景二帝还鼓励富人高价购买农民的粮食,增加农民的收入,将田租税率由汉初十五税一降到三十税一,还免除田税长达12年。在文景时期,连坐、肉刑基本废除了。据此可知,文、景二帝( )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C.实现了国家的强盛D.彻底摒弃秦朝的制度
    6.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纺织、陶瓷、造船等行业也有明显的进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江南自然资源丰富B.大批水利工程的兴建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政府重视经济的发展
    7.隋朝开通的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成为“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
    A.东南地区的市镇经济发展快速B.水路运输成为唯一交通形式
    C.经济重心南移产生了重大影响D.交通建设有利国家统一稳定
    8.唐朝科举考生在“省试及第”后,须参加吏部的考核,合格后才能授官。考核的项目是“身(体貌丰伟)言(言词辩证)书(楷法道美)判(文理优长)”。这一举措( )
    A.促进了官员素质的提升B.实现了人才选拔的公正
    C.推动了书法艺术的臻美D.掀起了民众健身的热潮
    9.有学者认为,三省六部制就是决策、审议和行政权各自独立,政令与施政相分离,在决策层面不是由哪一个部门单独负责,而是由三个省共同进行,三省长官共同组成朝廷决策班子。这说明三省六部制( )
    A.加强了皇帝权威B.巩固了中央集权
    C.实现了民主决策D.有利于科学决策
    10.中国古代的一些文化名人被后世尊称为“圣”,如医圣、书圣、画圣、诗圣,其对应的历史人物依次为( )
    A.孙思邈、王羲之、顾恺之、杜甫B.孙思邈、颜真卿、顾恺之、李白
    C.张仲景、王羲之、吴道子、杜甫D.张仲景、颜真卿、吴道子、李白
    11.宋代,以士大夫为基础的官僚政治取代了以往的士族门阀政治,文人出身的官员成了国家官僚队伍的主体和政治结构的中坚。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世家大族的没落B.以文治国的推行C.科举规模的扩大D.武将势力的削弱
    12.北宋设置了许多路级机构,主要有转运司、安抚司提举常平司和提点刑狱司等。四司中的转运司又称“清司",主管一路的财政:安抚司又称“帅司”,主管一路的军政,除安抚司外,其余统称“监司"。此外,各司都有一个职能,即分别监察本路官员,又彼此监督,互不统摄。这说明宋初体制的特点是( )
    A.事权分化,集权加强B.军权独立,形成割据
    C.军政统一,效率提升D.吸取教训,重文轻武
    13.从下历史事实反映的都是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之间的关系,其中搭配正确的是( )
    A.绍兴和议——宋辽对峙B.澶渊之盟一宋金议和
    C.靖康之变——金灭北宋D.淝水之战、前秦统一
    14.西北地区的党项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和狩猎。西夏建国(公元1038年)后,夏景宗李元昊亲自主持修筑了兴庆府黄河灌区(从今宁夏吴忠市至石嘴山市惠农区),从而使贺兰山东部兴庆府、灵州一带沙漠变为重要的粮食产地。西夏的这一措施( )
    A.增强了宋夏之间的水利技术交流B.促进了西北边疆的开发
    C.适应了经济重心变化的总体趋势D.得益于庆历和议的达成
    15.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的目的,但变法的内容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打击了他们的特权,故遭到激烈反对,终至变法失败,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
    A.触及权贵利益忽略了政治之改革B.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未有效调整
    C.执行过程用人不当加重百姓负担D.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16.元朝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分开”,打破了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错的行政划分方式。这旨在( )
    A.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B.推动民族分化政策执行
    C.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D.抑制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17.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券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卷被称为“交子”。由此推知,北宋时期成都地区( )
    A.货币制度完善B.商品经济繁荣
    C.造纸技术发达D.商人恪守信用
    18.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迄今经济地理格局的一次巨大变迁。”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
    A.三国时期B.隋唐时期C.南宋时期D.明清时期
    19.“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革命”的突出表现是指( )
    A.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相当普及
    B.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C.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20.中国古代科技一度走在世界前列,历朝历代都有很多优秀的科技发明成果。下列科技成果属于宋元时期的是( )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司马迁《史记》
    ③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④郭守敬编订历法《授时历》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21.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始印五经,后世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主要表明( )
    A.唐朝时雕版印刷广泛流行
    B.北宋时期活版印刷取代雕版印刷
    C.活字印刷有助于提高效率
    D.印刷术促进了宗教传播
    22.“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理学家张载的这一名言强调了( )
    A.男女平等B.心外无物C.民主法治D.社会责任
    23.金朝模仿汉字创制了女真文字,还设立了译经所,把《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翻译成女真文字,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这些现象说明( )
    A.女真人放弃了自己的传统B.儒家思想在金朝获得统治地位
    C.金朝统治者认同汉族文化D.女真统治者全盘推行汉化改革
    24.有史家认为:“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以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一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这就是熙熙攘镶的商市生活、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这反映了宋代( )
    A.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B.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兴起
    C.古典文化已达到顶峰D.市民文化冲击了贵族文化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总分52分)
    25.国家政策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律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古代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经济主张。(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文帝时期的经济政策,并概括该政策实施后的成效。(6分)
    (3)指出汉武帝时期实施的经济政策及其目的,概括这一政策的具体表现。(7分)
    26.中国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效果也各有千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令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郡守通过每年的考核和检查,对县令进行考察。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管制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中央手中,确保了国家的统一与安定。
    ——摘编自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汉、隋、唐、宋的疆域,远远比不上元朝之辽阔。因此如何治理如此辽阔之疆域,成为了元朝统治者的大问题……其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秦朝、汉初和元朝时期在地方管理上推行的制度。(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的意义。(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三省围绕着皇帝的诏敕运转,合成一套完整有机的施政体系。另一方面,三省首长既各领本省庶政,又以宰相身份联袂入朝,在门下内省的政事堂“共议国政”,通过政事堂会议将三个不同机构整合为一个统一的中枢体。这样,三省权能配合,既各自发挥自己的职能,又相集发挥整体功效,推动着整个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袁刚《隋唐三省体制析论》
    材料二 北宋集权统治所起的有利作用是短暂的,不利的方面却对北宋起着长期的决定作用。在中央削弱和分割宰相之权,行政、军事、财政、司法分别直属于皇帝,加强皇权专制。在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长官的事权。地方监督知州的通判权力过大,妨碍了地方行政职能的正常发挥。政权过分集中,分散与削弱了各级机构与官员的事权,虽在较短时期内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但势必形成机构庞大,职能分散,官员众多,吏治败坏,重叠机构之间和官吏之间相互牵制,行政效率低下,使整个国家机器运转不灵。
    ——艾光国《略论北宋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利弊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三省体制的运作程序及其积极作用。(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之际,官学垄断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聚徒讲学成为一时风尚,著名学者无不聚徒讲学,知识分子也把从师作为进入仕途的门径。各国有权势的大臣都私家养士,培植学派。齐的孟尝君田文、赵的平原君赵胜、魏的信陵君魏无忌、楚的春申君黄歇、秦的文信侯吕不韦,门下食客动辄几千人。这些食客中,有各学派的士,为主人出谋划策,奔走游说,著书立说。于是,各学派之间互相诘难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中国诗歌在唐朝达到顶峰。仅据清代康熙年间所编的《全唐诗》所录,唐朝就有诗人两千二百多人,作品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作诗的人上自帝王、公卿、官僚,下至布衣,旁及僧、道,几乎遍及各个阶层。诗歌与唐人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一首好诗写出之后,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可以传到很多地方。除了传抄这种主要的传播方式外,还有传唱、题壁等多种方式,这些传播方式共同促使唐诗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李约瑟从他对中国古代科技史的大量研究中得出结论:“每当有人根据中国文献对科技史的任何一个领域进行研究时,他会发现其聚焦点总会落在宋代。”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现象的原因。(5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诗歌在唐朝发展到顶峰的表现。(5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科技的主要成就。(6分)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材料“距今约1万年,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可知,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主要有北方的大汶口文化和南方的河姆渡文化,到新石器时代后期,主要有北方的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与南方的良渚文化,A项正确;北方的北京人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排除B项;北方的蓝田人遗址也属于旧石器时代,排除C项;南方的元谋人遗址也属于旧石器时代,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根据材料“以九百亩为一‘井’,平均分为九块,每块一百亩,中间一块为公田,周边八块为私田”可知这一土地制度是井田制,井田制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B项正确;北魏到唐前期实行均田制,排除A项;井田制在商鞅变法前就已经存在,排除C项;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乘西周王室内乱,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D项排除。故选B项。
    3.C
    【详解】根据“虽然百家争鸣中各学派发表自己的观点,批评别人的看法,但也吸收了其他学派的思想”可知百家争鸣中,各家学派既相互批判,但同时又相互借鉴吸收,说明百家既争鸣又融合,C项正确;风气开放和本质相同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AB项;材料反映的不仅仅只有争鸣,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朝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C项正确;材料强调秦朝政治制度具有开创性,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秦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政治制度,而不是治国理念,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实行轻税政策,同时开放山林沼泽,允许百姓开荒,废除肉刑,这些举措体现了当时实行“休养生息”政策,B项正确;“文、景二帝还鼓励富人高价购买农民的粮食”不属于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文帝景帝时期,并未实现国家强盛,排除C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明显发展,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由于北方动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大量劳动力,C项正确;ABD三项都是出现材料中现象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BD项。故选C项。
    7.D
    【详解】根据材料“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成为‘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等信息可知,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使长安成为全国文化中心,这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即交通建设有利国家统一稳定,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大运河对唐朝的影响,没有强调东南地区市镇经济发展问题,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水路运输成为重要的交通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大运河对唐朝的发展,促进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没有强调经济重心南移产生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8.A
    【详解】根据材料“唐朝科举考生须参加吏部的考核,合格后才能授官。身(体貌丰伟)言(言词辩证)书(楷法道美)判(文理优长)”可知,唐代科举考试及第之后,还需要吏部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才能授予官职,说明对官员的要求在提升,客观上促进了官员素质的提升,A项正确;实现了人才选拔的公正,经过吏部的考核,极易导致不公正的发生,排除B项;推动了书法艺术的臻美,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掀起了民众健身的热潮,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下,封建国家将决策、审议和行政权分开,政令与施政分离,由三个省共同组成朝廷决策班子,集思广益进行决策等,说明三省六部制有利于科学决策,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帝权威,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巩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下,最后的决策权属于皇帝,并未实现民主决策,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医圣是张仲景、书圣是王羲之、画圣是吴道子、诗圣是杜甫,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项。
    11.B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宋朝的文官政治,宋朝推行以文治国,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项正确;世家大族没落于隋唐时期,排除A项;文官政治的盛行推动了科举规模的扩大,排除C项;宋朝以文治国,削弱武将势力,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依据材料“各司都有一个职能,即分别监察本路官员,又被此监督,互不统摄”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实行地方分权,而且各部门分工明确,相互监督和制约,这体现了事权分化的特点,有利于加强集权,A项正确;宋代的军权并不独立,中央是枢密院与“三衙”分权,地方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不容易形成割据,排除B项;依据材料“主管一路的财政”、“主管一路的军政”可知,军政是分离的,影响了行政效率,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是宋代地方的分权,没有涉及重文轻武,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127年,北宋被金攻灭,宋徽宗、宋钦宗被俘虏北去,史称“靖康之变”,C项正确;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形成宋金对峙局面,排除A项;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的议和,排除B项;淝水之战以前秦的失败告终,淝水之战后前秦迅速崩溃,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西夏建国后,修筑了兴庆府黄河灌区,使贺兰山东部兴庆府、灵州一带沙漠变为重要的粮食产地,显然这一措施促进了西北边疆的开发,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宋夏之间的水利技术交流,排除A项;经济重心变化的总体趋势是南移,但材料只是提到北方,没有提到南方,排除C项;庆历和议发生于1044年,D项不符合材料的时间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根据“但变法的内容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打击了他们的特权,故遭到激烈反对,终至变法失败”可得出其变法触及权贵利益忽略了政治之改革,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有效,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用人问题,排除C项;材料针对的是其失败的具体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16.D
    【详解】元朝采取犬牙交错的地方区域设置原则,使得地方区域的封闭性减弱,减少了地方割据的可能性,最终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采取犬牙交错的地方区域设置原则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A项;材料主旨与民族分化政策无关,排除B项;C项是客观影响而非主观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7.B
    【详解】宋朝的商业发展,“交子”的出现有利于商品交换,促进商品经济繁荣,B项正确;货币制度完善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造纸术、商人守信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D项。故选B项。
    18.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的经济重心南移最明显,其中南宋时期完成经济重心南移,C项正确;三国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尚未开始,排除A项;唐中叶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排除B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就已经南移到南方,故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不是明清时期的突出现象,排除D项。故选C项。
    19.B
    【详解】两宋时期的社会经济繁荣,在“商业革命”中的突出表现是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答案为B;AC是宋代农业发展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D是唐朝商业发展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
    20.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司马迁《史记》是在西汉,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期,郭守敬编订历法《授时历》是在元朝,故③④是宋元时期,D项正确;①②不符合题目意思,排除ABC项。故选D项。
    21.C
    【详解】根据材料中“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其法用胶泥刻字……极为神速”,说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高了印刷效率,C项正确;题干强调宋代活字印刷术与唐代雕版印刷术的对比,活字印刷术的高效性,排除A项;B、D两项在材料中未提及,排除BD项。故选C项。
    22.D
    【详解】材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意思是为天地确立起生生之心,为百姓指明一条共同遵行的大道,继承孔孟等以往的圣人不传的学问,为天下后世开辟永久太平的基业,强调社会责任,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男女平等,排除A项;心外无物是王阳明的主张,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民主法治,排除C项。故选D项。
    23.C
    【详解】根据材料,金朝模仿汉字创制了女真文字,把《论语》《孟子》儒家经典翻译成女真文字,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这些现象说明金朝统治者认同了汉族文化,C项正确;结合所学,女真人并未放弃自己的传统,排除A项;仅凭材料不能证明儒家思想在金朝获得统治地位,排除B项;材料只论及女真统治者学习汉族制度文化,不能得出全盘汉化,排除D项。故选C项。
    24.A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宋代有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以及宋代理学等贵族文化,还出现了反映商市生活的市民文化,这反映了宋代社会文化多元化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理学对贵族文化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没有比较信息,无法得出古典文化已达到顶峰,而且中国古典文化达到顶峰是在明清时期,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市民文化与贵族文化的关系,无法得出市民文化冲击了贵族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
    25.(1)经济主张:农商平等。
    (2)政策:“惠商”。成效:出现了富有的大商人,商品交易频繁;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3)政策:抑商。目的:增加财政收入。表现:征收财产税,鼓励民众告发不法商人。
    26.(1)制度:秦朝:郡县制;汉初: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元朝:行省制。
    (2)意义:加强对地方控制,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对后世国家地方管理产生深远影响。
    27.(1)运作程序:中书省草拟诏令一一门下省审核封驳一一尚书省执行诏令;三省集中在政事堂议政。
    积极作用:既有明确分工,又能相互协作配合,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权力运作的程序化设计(对诏令的审核封驳),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言之有理即可)
    (2)发展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28.(1)原因:私学兴起,聚徒讲学之风盛行;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各学派重视表达自身的诉求;社会阶层分化,出现新的政治群体;社会大变革,学术相对自由。(言之有理即可)
    (2)诗人和作品数量多;诗人身份广泛;诗歌与生活关系密切;诗歌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多样。(言之有理即可)
    (3)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郭守敬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元朝王祯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任意三点即可)

    相关试卷

    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丽星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丽星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扬坤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扬坤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古代印度的《摩奴法典》规定,古代希腊城邦的基本特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测试历史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测试历史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