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胡官屯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胡官屯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胡官屯中学八年级(上)
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6分)
1.(3分)下列物理量估计正确的是( )
A.人感觉舒适的气温为37℃
B.公共汽车运行速度约为40km/h
C.人休息时需要将噪声控制在0dB
D.中学生1000米测试成绩约为2分钟
2.(3分)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3.(3分)如图所示,中国海军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对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
A.半导体网 B.磁性物质网 C.真空网 D.金属物质网
4.(3分)如下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C.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5.(3分)在演奏小提琴之前,演员要转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6.(3分)如图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象,则选项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象是( )
A. B.
C. D.
7.(3分)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
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8.(3分)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
C.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响度由频率决定
D.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9.(3分)手机上的微信可以使用“声音锁登录”,只要机主本人按住说话的按钮,读出屏幕上的那串数字,就可以登录,而其他人操作却不能登录。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10.(3分)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其发出的声音
C.城区部分道路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11.(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相同
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用也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且越小,表示运动越快
12.(3分)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10:3 B.3:10 C.8:15 D.15:4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3.(2分)甲、乙两个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时同向行进,他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甲的速度是 m/s,10s后两人相距 m,以甲为参照物,乙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4.(2分)如图,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 (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 (填“音调”或“响度”)。
15.(2分)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 图,响度相同的是 图。
16.(9分)乐音的三要素是 、 和 ,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 不一样,这主要是由声源的振动 决定的;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 不一样,主要是由声源的振动 决定的; 是由发音体决定的,三要素中 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17.(2分)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为 cm,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18.(1分)单位换算:43.2km/h= m/s。
19.(3分)甲车的速度v1=36km/h,乙车的速度v2=15m/s,则v1 v2,2小时内甲车行驶 m,乙车行驶81km需要 小时。
20.(3分)五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卡车是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小明爸爸说小明没有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2分)
21.(2分)如图停表的读数 秒。
22.(8分)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表所示: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①
钢
20
0.3
②
0.5
③
钢
10
0.5
④
尼龙丝
30
0.5
⑤
尼龙丝
10
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 、 。
23.(8分)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 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24.(4分)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 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 。
四、计算题(1,2,3题各6分,共18分)
25.(6分)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如果他听到起跑的枪声才开始计时,那么他开始计时的时间将比实际的起跑时间晚多少?(设当时的气温是15℃)
26.(6分)一辆长10m的大货车,以36km/h的速度驶进一个隧道,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所用的时间为20s,则隧道长为多少米。
27.(6分)一汽车以20米/秒的速度向一山崖开进,途中鸣了一声笛,2秒钟后听到山崖传来回声,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还有多远?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胡官屯中学八年级(上)
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6分)
1.(3分)下列物理量估计正确的是( )
A.人感觉舒适的气温为37℃
B.公共汽车运行速度约为40km/h
C.人休息时需要将噪声控制在0dB
D.中学生1000米测试成绩约为2分钟
【分析】(1)人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4℃左右;
(2)公共汽车的运行速度约为40km/h;
(3)40分贝以下属于较为安静环境;
(4)中学生长跑的速度约为3m/s。
【解答】解:A、人感到舒适的温度在24℃左右,在环境温度超过30℃后,人就会感到热,故A错误;
B、为保证乘客的安全,公共汽车的运行速度不能太快,约为40km/h,故B正确;
C、人较为理想的休息环境噪声在30分贝左右,一般不超过40分贝,不需要将噪声控制在0分贝,故C错误;
D、中学生长跑的速度约为3m/s,跑完1000m用时约5min20s,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是对我们身边物理量的综合性估测,较为简单,但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生活常识。
2.(3分)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分析】(1)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2)误差不同于错误,作为误差来说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
【解答】解:(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都可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AC错误,D正确;
(2)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测量方法不当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故B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3.(3分)如图所示,中国海军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对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
A.半导体网 B.磁性物质网 C.真空网 D.金属物质网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半导体、磁性物质和金属物质都是固体,都能传播声音;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传播条件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4.(3分)如下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C.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据此判断。
【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的区别在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
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
当把悬挂的乒乓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乒乓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乒乓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
故选:A。
【点评】此题就是用转换法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初中物理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应当掌握。
5.(3分)在演奏小提琴之前,演员要转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分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调节琴弦的松紧,就会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所以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故选:A。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
6.(3分)如图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象,则选项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象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图甲所示物体的s﹣t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然后逐一分析各v﹣t图象,看哪个图象与s﹣t图象反应的运动规律相同。
【解答】解:由s﹣t图象知: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物体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它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由图示各v﹣t图象知: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物体速度保持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A、图象中时间不变而速度变化,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图象错误;
B、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物体速度保持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与s﹣t图象符合;
C、图象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与s﹣t图象不符;
D、图象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与s﹣t图象不符;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的s﹣t图象与v﹣t图象,熟练掌握常见运动状态的图象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7.(3分)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
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分析】(1)根据图象可知6s时物体运动的路程;
(2)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
(3)根据图象可知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运动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即可比较其大小;
(4)根据v=可求平均速度。
【解答】解:A、由s﹣t图象可知,当t=6s时,路程s=15m,即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故A正确;
B、由s﹣t图象可知,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则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静止,故B正确;
C、物体在前2s内运动的路程为5m,后2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5m=10m,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不相等,根据v=可知,则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v===2.5m/s,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速度的计算和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等知识,关键能从图象上找出有用的信息,属于典型的图象问题,虽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8.(3分)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
C.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响度由频率决定
D.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分析】(1)声音的产生靠物体的振动,物体的振动可借助其它物体(如纸屑)的跳动来体现,这是一种转换的思想;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的音调高低由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有关,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塑料尺振动时发出的音调越低,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听到的音调越高;
(4)声音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叙述正确;
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叙述正确;
C、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音调由频率决定,故C叙述错误;
D、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叙述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声学的知识点,属于基础题。
9.(3分)手机上的微信可以使用“声音锁登录”,只要机主本人按住说话的按钮,读出屏幕上的那串数字,就可以登录,而其他人操作却不能登录。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分析】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解答】解:不同的人,发出的音色也不相同,手机上的微信可以使用“声音锁登录”,只要机主本人按住说话的按钮,读出屏幕上的那串数字,就可以登录,而其他人操作却不能登录,这就是不同人的音色不同。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音色的特点,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10.(3分)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其发出的声音
C.城区部分道路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分析】A、空气中15℃时,声音的速度是340m/s。
B、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只有振动,不一定能听到声音。
C、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接收处。
D、声音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
【解答】解:
A、一般情况下(15℃时),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是340m/s.不合题意。
B、物体只要振动就能发出声,但不是所有的声我们都能听见,声音响度很小或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我们是听不到声音的。不合题意。
C、城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合题意。
D、医生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速度、听到声音的条件、防治噪声的方法、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要会分析。
11.(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相同
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用也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且越小,表示运动越快
【分析】一个物体相对于其它物体的位置变化都叫做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参照物一旦确定,则假定他不动,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匀速直线运动有两个特点,一是快慢不变,二是经过的路线是直线;根据速度公式可理解t/s的意义。
【解答】解:A、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都属于机械运动,故A错误;
B、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故B错误;
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保持不变,故C错误;
D、根据速度公式v=可知,=,越小说明V越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相对比较简单,熟记机械运动、参照物、匀速直线运动等基础知识。
12.(3分)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10:3 B.3:10 C.8:15 D.15:4
【分析】知道甲、乙的速度之比和通过的路程之比,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出甲、乙所用的时间之比。
【解答】解:甲、乙的速度之比v甲:v乙=2:3,通过的路程之比s甲:s乙=5:2,
由v=可知,甲、乙所用时间之比====。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求比值时注意不要顺序颠倒,以防出错。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3.(2分)甲、乙两个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时同向行进,他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甲的速度是 7.5 m/s,10s后两人相距 50 m,以甲为参照物,乙是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分析】根据速度公式看计算甲、乙两人的速度,两人同时同向行进,10s后两人所走路程之差,即为两人之间的距离;以甲为参照物,观察乙相对于甲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进一步确定乙是运动还是静止。
【解答】解:由图可得甲2s所走的路程为15m,则甲的速度v甲===7.5m/s;
乙4s所走的路程为10m,则乙的速度v乙===2.5m/s;
10s后,甲所走的路程s=v甲t=7.5m/s×10s=75m,乙所走的路程s′=v乙t=2.5m/s×10s=25m,10s后两人相距s0=s﹣s′=75m﹣25m=50m;
甲、乙两人速度不同,所以以甲为参照物,乙相对于甲的位置一直在发生改变,故乙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7.5;50;运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和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画出测得数据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从而得出结论。
14.(2分)如图,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 传递信息 (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 响度 (填“音调”或“响度”)。
【分析】声音的响度和物体的振幅有关,还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平时可以利用减少声音分散的方法来提高响度,如喊话时把手做成喇叭状放在嘴边。
【解答】解: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因为声音能传递信息,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橡胶管减少了声音的分散,提高了响度;
故答案为:传递信息;响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传递信息的原理,提高响度的方法,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要求平时学习时,要多联系生活、多解释,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5.(2分)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 甲乙 图,响度相同的是 乙丙 图。
【分析】振幅影响响度,频率(振动快慢)影响音调;波形中,波的幅度大小表示物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从而说明响度的大小;波的疏密程度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从而说明音调的高低;对比四幅图,可找出振幅相同的和振动频率相同的。
【解答】解:对比甲乙可看出波出现的个数相同,都是3个,说明振动快慢(频率)相同,故音调相同;
对比乙丙可看出波振动的幅度相同,即振幅相同,故响度相同;
丁的波形杂乱无章,表示声音是噪声;
故答案为:甲乙、乙丙。
【点评】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以通过波形反映出来,要能读懂波形。
16.(9分)乐音的三要素是 音调 、 响度 和 音色 ,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 音调 不一样,这主要是由声源的振动 频率 决定的;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 响度 不一样,主要是由声源的振动 幅度 决定的; 音色 是由发音体决定的,三要素中 响度 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分析】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能辨别发声体。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声音的三特征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声音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由于男女声带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音调也会不同,即会有女高音与男低音;
“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响度不一样,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音色是由发音体决定的,三要素中响度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故答案为:音调;响度;音色;音调;频率;响度;幅度;音色;响度。
【点评】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注意区分音调和响度,掌握音调、响度、音色的影响因素。
17.(2分)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为 8.00 cm,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0.200 m/s。
【分析】读出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测量长度时必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和时间,根据v=计算该过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由图可知,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为:s=12.50cm﹣4.50cm=8.00cm=0.0800m,
时间:t=2×0.2s=0.4s,
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v===0.200m/s。
故答案为:8.00;0.200。
【点评】计算平均速度时要用总的路程除以总的时间,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18.(1分)单位换算:43.2km/h= 12 m/s。
【分析】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m/s=3.6km/h。
【解答】解:43.2km/h=43.2×m/s=12m/s。
故答案为:12。
【点评】此题考查物理量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
19.(3分)甲车的速度v1=36km/h,乙车的速度v2=15m/s,则v1 < v2,2小时内甲车行驶 72000 m,乙车行驶81km需要 1.5 小时。
【分析】速度单位换算关系:1m/s=3.6km/h,可直接比较两车的速度大小;
甲车行驶的路程可利用s=vt计算;
乙车行驶的时间可利用t=计算。
【解答】解:
乙车的速度:v2=15m/s=15×3.6km/h=54km/h,所以v1<v2;
由v=得,甲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s甲=v1t甲=36km/h×2h=72km=72000m;
由v=得,乙车行驶81km路程所需时间:t乙===1.5h。
故答案为:<;72000;1.5。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速度单位的认识,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应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单位的统一。
20.(3分)五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 静止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卡车是 运动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小明爸爸说小明没有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长途汽车 。
【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关键看它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了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则它是静止的。
【解答】解: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与长途汽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小车是静止的;
若以小明或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说明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卡车是运动的;
若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明与长途汽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小明是静止的,所以小明爸爸说小明没有动。
故答案为:静止;运动;长途汽车。
【点评】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再判断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变化。这是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思路。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2分)
21.(2分)如图停表的读数 217.5 秒。
【分析】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由图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所指时间在3min与4min之间,偏向4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即停表的读数为3min37.5s=217.5s。
故答案为:217.5。
【点评】本题考查了秒表的读数,是一道基础题,一定要掌握常用器材的使用及读数方法。
22.(8分)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表所示: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①
钢
20
0.3
②
0.5
③
钢
10
0.5
④
尼龙丝
30
0.5
⑤
尼龙丝
10
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③⑤ 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④⑤ 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 钢 、 20 。
【分析】(1)弦乐器振动的频率和弦的长短、粗细、以及松紧程度有关,弦越细、越短、张得越紧振动得越快,音调就越高;
(2)实验目的是探究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的关系,所以实验结论围绕此三个因素对音调的影响得出。
【解答】解:(1)探究音调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应控制长度和粗细程度一定,应选择编号为③⑤的琴弦;
(2)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长短的关系,应控制材料和粗细程度一定时,应选择编号为④⑤的琴弦;
(3)探究音调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应控制材料和长度一定,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钢、20;
故答案为:(1)③⑤;(2)④⑤;(3)钢;20。
【点评】本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被研究的问题与多个因素有关,研究和某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其他因素一定或不变。
23.(8分)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 刻度尺;秒表 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v= 。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变速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分析】(1)在用斜面小车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用到刻度尺和秒表,并代入公式v=进行计算;
(2)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大。
【解答】解:(1)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2)实验中要利用公式v=计算小车平均速度;
(3)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因此是变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
(1)刻度尺;停表;
(2)v=;
(3)变速;
【点评】“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关键是知道实验原理和方法,会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v=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
24.(4分)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 3000 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 真空不能传声 。
【分析】(1)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
(2)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表面是没有空气的。
【解答】解:(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t=×4s=2s,
该处海水的深度:
h=vt=1500m/s×2s=3000m;
(2)月亮周围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亮,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故答案为:3000;真空不能传声。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一是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二是知道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四、计算题(1,2,3题各6分,共18分)
25.(6分)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如果他听到起跑的枪声才开始计时,那么他开始计时的时间将比实际的起跑时间晚多少?(设当时的气温是15℃)
【分析】听到枪声才计时,声音传播的路程是100m,已知声速,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时间。
【解答】解:由速度公v=可知,
声音传播100m所需时间:
t声==≈0.294s。
答:开始计时的时间将比实际的起跑时间晚0.294s。
【点评】熟练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本题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26.(6分)一辆长10m的大货车,以36km/h的速度驶进一个隧道,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所用的时间为20s,则隧道长为多少米。
【分析】已知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所用的时间为20s,大货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等于隧道长加上车身长。
【解答】解:已知v=36km/h=10m/s,整个大货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20s,
由v=可得,大货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s=vt=10m/s×20s=200m;
因为大货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s=L隧道+L车,
所以L隧道=s﹣L车=200m﹣10m=190m。
答:隧道长为190m
【点评】此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得到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所用的时间为20s的意义,明确大货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是隧道长度加上车身长。
27.(6分)一汽车以20米/秒的速度向一山崖开进,途中鸣了一声笛,2秒钟后听到山崖传来回声,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还有多远?
【分析】如图,车在A处鸣笛,因为v声>v车,所以声音从A→C→B,设声音的传播所用时间为t,在这个时间内,车由A→B,所用时间也为t,由图知2sAC=s车+s声,据此可求鸣笛时到山崖的距离,再减去汽车行驶的路程就是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的距离。
【解答】解:设车由A→B,所用时间为t.
车行驶的路程sAB=v车t
由图知,2sAC=s车+s声,
2sAC=s车+s声=v车t+v声t=(v车+v声)t=(20m/s+340m/s)×2s
解得:
sAC=360m,
司机听到笛的回声时离山脚的距离:
sBC=sAC﹣v车t=360m﹣20m/s×2s=320m。
答: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还有320m。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鸣笛时汽车与山崖距离的2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作图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马集乡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马集乡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