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4 愚公移山【第一课时】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8531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4 愚公移山【第一课时】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8531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4 愚公移山【第一课时】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8531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4 愚公移山【第一课时】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85311/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4 愚公移山【第一课时】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85311/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4 愚公移山【第一课时】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85311/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4 愚公移山【第一课时】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85311/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4 愚公移山【第一课时】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85311/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4 愚公移山课堂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4 愚公移山课堂教学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作者简介,作品简介,文学体裁,一读准字音,二读准节奏,愚公移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列子其人,《列子》其书和“寓言”的文体知识。
2.通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对断句,读顺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积累文言文重要的文言现象,如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的是一身肝胆讲起来不是那奇闻唱起来不是笑谈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儿孙哦 了却了心中祈愿
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代表人物。《列子》原书已散佚,今存《天瑞》《仲尼》《汤问》等八篇,为后人收集有关资料汇编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纪昌学射》《夸父逐日》《杞人忧天》等。
《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汉书·艺文志》所录《列子》八篇,早已散佚。今本《列子》八篇,可能是东晋人根据古代有关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用以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的文学类型。 特点为: ①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凝练,结构简单而富有表现力; ②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 ③故事具有虚构性; ④常用拟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一、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读文章,要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太行( ) 万仞( ) 冀州( )惩戒( ) 山北之塞( ) 迂( )魁父( ) 豫南( ) 荷担者( )箕畚( ) 朔( ) 智叟( )始龀( ) 穷匮( ) 亡以应( )厝( ) 陇( ) 孀妻( )
特殊字音:1.行[hánɡ],太行山是专有名词。2.塞[sè][sè]:用于若干书面语词 :闭~、阻~、搪~、~责、顿开茅~,[sāi]:堵,填满空隙 :把窟窿~住。[sài]:表示边界上险要地方 :要~、关~。文中“惩山北之塞”意思是愚公苦于山北部的阻塞,因此读[sè]。3.荷担者[hè][hè]:①担,扛 :~锄|~枪。②承受恩惠(常用在书信里表示客气):感~[hé]:即莲。文中“荷担者三夫”意思是三个能挑担的人。荷,肩负。因此读[hè]。4.亡(wú)以应,通“无”,表示没有。
复杂字形:1.箕畚[ jī běn ] ,箕、畚都是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
2.始龀(chèn),龀(chèn):换牙齿。3.厝(cuò):放置。
句读是进入文言文体系的方式,俗称“断句”,拼音为jù dòu,也称为句逗。文中一口气行完,并表达出一个意思称为一句,在行完一口气的过程中出现诸多的自然小停顿、间隔称之为读。
知识卡片: 句中的停顿,按朗读时感情表达的需要或换气的需要可适当作短暂的停顿,但要以词或短语为单位,以不念破句为标准。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率子孙荷担者”是一个短语,中间不能停顿,如停顿就破坏了语义的完整,这就叫念破句。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特殊句式:1.被动句 帝/感其诚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2.倒装句 ①主谓倒装:甚矣,(谓)汝之不惠(主) ②宾语前置:何(宾)苦/而不平? ③定语后置:遂/率子孙荷担者(定语)三夫
二、细读课文,把握故事
一篇文章的题目往往就是对文章中心事件或情感的高度凝练。
1.概括全文内容。请同学们跟着录音朗读全文,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大意。
2.请同学们概括每段的段意
第一段:交代故事背景。第二段:愚公决心移山,并获得家人支持。第三段:愚公驳斥智叟的错误观点。第四段:天帝被愚公感动,下令移走二山。
围绕中心事件“愚公移山”来发掘内容,补充故事。请同学们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愚公要移山?(2)愚公是怎样移山的?(3)愚公移的是什么山?(4)愚公移山的结果是什么?
(1)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过程: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二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4)结果: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请同学们看看以下三个答案,说说内容完整吗。1. 因大山挡路,出入不畅,愚公决定移山,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2. 愚公移山,带领家人、族人凿石挖泥,运于渤海之尾。他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3. 太行、王屋二山高大巍峨,曾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因大山挡路,出入不畅,愚公决定移山,他带领家人、族人凿石挖泥,运于渤海之尾。
你能完整地概述故事吗?
太行、王屋二山高大巍峨,曾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因大山挡路,出入不畅,愚公决定移山,他带领家人、族人凿石挖泥,运于渤海之尾。他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水的南岸,没有高山阻隔了。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通过反复地朗读、听读,对“愚公移山”的故事进行了整体感知,既疏通了文意,又把握了文脉。这节课可谓收获满满呀!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 愚公移山教课内容课件ppt,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讽刺意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 愚公移山课文配套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二山雄立图,移山动员图,毕力平险图,愚公智叟辩难图,神灵移山图,愚公移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 愚公移山一等奖习题ppt课件,共10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