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3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3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 课件,共26页。
13 唐诗五首八年级语文上册1第二课时导入新课251.掌握律诗的基本特征,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写作背景。2.疏通诗意,字斟句酌读诗,感受经典的魅力。 本课时目标王维使至塞上 王维(约公元701年—公元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因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边塞诗、山水诗、律诗、绝句等都有脍炙人口的佳作,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放声吟诵,读准字音使至塞上王维单(dān)车 属(shǔ)国 征蓬(pénɡ) 汉塞(sài) 候骑(jì) 都(dū)护 燕(yān)然放声吟诵,读准节奏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王维 朝庭的使臣轻车从简,将到边关慰问,行走到居延这个地方。你看,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秋天归来的大雁飞入这北方的天空。广漠的沙漠上,烽火台上燃起的那道孤烟冲天而起,在蜿蜒曲折的黄河的映衬下,落日变得更红更圆。他们在萧关遇到侦察的骑兵,向他们报告都护在前线大破敌军。借助注释,疏通诗意 我们可以这样赏析诗句: 这句诗中,这个字(词)用得好,它写出了 ,它表现了 。字斟句酌,赏析诗句 比如“大漠孤烟直”中的“直”字用得好,它写出了一缕风烟直上云霄,与塞外大漠相衬,显得很有力量。表现出一种劲拔坚毅之美。字斟句酌,赏析诗句 (1)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2)“直”写出了孤烟之高,有雄浑壮阔之美;“圆”写出了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感和苍茫感。这两个词极状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景象,还把诗人孤寂的情绪融入广阔的景象中,触动人心。字斟句酌,赏析诗句 这首边塞诗通过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反映了紧张的边塞生活,流露出作者对边疆战事的关心,表达了诗人希望边疆早日和平安定的感情。走进情怀,理解情感李白渡荆门送别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5岁-25岁在四川生活,对四川的山山水水有着深厚的感情。25岁第一次出蜀远游。42岁在别人的推荐下,来到了长安,才华受唐玄宗赏识,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后遭人嫉妒,获罪,遭贬谪,途中遇赦。762年,李白病重,与世长辞,终年61岁。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 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渡荆门送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放声吟诵,读出节奏从遥远的荆门之外乘舟沿江东下,来到楚国境内漫游。山野随着平原的出现渐渐消失,大江进入广阔无垠的原野尽情奔流。月亮映在江中仿佛是天上的一面镜子,云雾弥漫如同海市蜃楼。我还是爱恋故乡的江水,它流淌万里伴随着我的行舟。借助注释,疏通诗意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朗读全诗,读出情感研习诗歌,学习章法 律诗的四个特点: (1)通常的律诗规定“四联八句”。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2)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3)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每句中平仄音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 (4)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一般说来,律诗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对仗。 一首律诗一般由四联构成,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往往遵循“起承转合”的格局。 首联,起,开门见山,直接扣题。 颔联,承,紧承首联,延续延伸。 颈联,转,转折变化,由此及彼。 尾联,合,呼应开头,收束全诗。研习诗歌,学习章法①首联交代了什么?表达方式是?②颔联写了哪些景?什么时候的景?写作角度是什么? ③请用一两个词语或短语来概括颔联景物的特点。研习诗歌,学习章法请思考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研习诗歌,学习章法首联交代了作者出蜀的目的:到楚地远游。楚地在今湖北、湖南一带。这是叙事的表达方式。颔联写了高山、平野、江流;这是白天的景色;作者的写作角度是远看、俯视。我们可以用雄浑壮阔、意境高远着两个短语来概括颔联景物的特点。交流感悟: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④颈联写了什么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什么时候的景?写作角度是什么? ⑤颈联哪两个字写得好? ⑥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的是什么情?请思考研习诗歌,学习章法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颈联写了江月、云霞这些景物,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的是傍晚时候的景色,作者的写作角度是近看、仰视。颈联中的“飞”“结”这两个字用的好。“飞”写出了动态之感;“结”也写出了动态美,还运用了联想:彩云如心灵手巧的美丽织女。 尾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水送人,人思乡”的情感。研习诗歌,学习章法 本诗通过对出蜀途中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浑壮阔、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依恋之情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感悟情怀学法总结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放声吟诵,读准字音借助注释,疏通诗意研习诗歌,学习章法走进情怀,理解情感学法总结,提升素养
13 唐诗五首八年级语文上册1第二课时导入新课251.掌握律诗的基本特征,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写作背景。2.疏通诗意,字斟句酌读诗,感受经典的魅力。 本课时目标王维使至塞上 王维(约公元701年—公元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因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边塞诗、山水诗、律诗、绝句等都有脍炙人口的佳作,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放声吟诵,读准字音使至塞上王维单(dān)车 属(shǔ)国 征蓬(pénɡ) 汉塞(sài) 候骑(jì) 都(dū)护 燕(yān)然放声吟诵,读准节奏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王维 朝庭的使臣轻车从简,将到边关慰问,行走到居延这个地方。你看,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秋天归来的大雁飞入这北方的天空。广漠的沙漠上,烽火台上燃起的那道孤烟冲天而起,在蜿蜒曲折的黄河的映衬下,落日变得更红更圆。他们在萧关遇到侦察的骑兵,向他们报告都护在前线大破敌军。借助注释,疏通诗意 我们可以这样赏析诗句: 这句诗中,这个字(词)用得好,它写出了 ,它表现了 。字斟句酌,赏析诗句 比如“大漠孤烟直”中的“直”字用得好,它写出了一缕风烟直上云霄,与塞外大漠相衬,显得很有力量。表现出一种劲拔坚毅之美。字斟句酌,赏析诗句 (1)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2)“直”写出了孤烟之高,有雄浑壮阔之美;“圆”写出了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感和苍茫感。这两个词极状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景象,还把诗人孤寂的情绪融入广阔的景象中,触动人心。字斟句酌,赏析诗句 这首边塞诗通过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反映了紧张的边塞生活,流露出作者对边疆战事的关心,表达了诗人希望边疆早日和平安定的感情。走进情怀,理解情感李白渡荆门送别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5岁-25岁在四川生活,对四川的山山水水有着深厚的感情。25岁第一次出蜀远游。42岁在别人的推荐下,来到了长安,才华受唐玄宗赏识,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后遭人嫉妒,获罪,遭贬谪,途中遇赦。762年,李白病重,与世长辞,终年61岁。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 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渡荆门送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放声吟诵,读出节奏从遥远的荆门之外乘舟沿江东下,来到楚国境内漫游。山野随着平原的出现渐渐消失,大江进入广阔无垠的原野尽情奔流。月亮映在江中仿佛是天上的一面镜子,云雾弥漫如同海市蜃楼。我还是爱恋故乡的江水,它流淌万里伴随着我的行舟。借助注释,疏通诗意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朗读全诗,读出情感研习诗歌,学习章法 律诗的四个特点: (1)通常的律诗规定“四联八句”。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2)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3)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每句中平仄音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 (4)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一般说来,律诗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对仗。 一首律诗一般由四联构成,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往往遵循“起承转合”的格局。 首联,起,开门见山,直接扣题。 颔联,承,紧承首联,延续延伸。 颈联,转,转折变化,由此及彼。 尾联,合,呼应开头,收束全诗。研习诗歌,学习章法①首联交代了什么?表达方式是?②颔联写了哪些景?什么时候的景?写作角度是什么? ③请用一两个词语或短语来概括颔联景物的特点。研习诗歌,学习章法请思考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研习诗歌,学习章法首联交代了作者出蜀的目的:到楚地远游。楚地在今湖北、湖南一带。这是叙事的表达方式。颔联写了高山、平野、江流;这是白天的景色;作者的写作角度是远看、俯视。我们可以用雄浑壮阔、意境高远着两个短语来概括颔联景物的特点。交流感悟: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④颈联写了什么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什么时候的景?写作角度是什么? ⑤颈联哪两个字写得好? ⑥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的是什么情?请思考研习诗歌,学习章法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颈联写了江月、云霞这些景物,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的是傍晚时候的景色,作者的写作角度是近看、仰视。颈联中的“飞”“结”这两个字用的好。“飞”写出了动态之感;“结”也写出了动态美,还运用了联想:彩云如心灵手巧的美丽织女。 尾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水送人,人思乡”的情感。研习诗歌,学习章法 本诗通过对出蜀途中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浑壮阔、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依恋之情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感悟情怀学法总结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放声吟诵,读准字音借助注释,疏通诗意研习诗歌,学习章法走进情怀,理解情感学法总结,提升素养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