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语文6年级上册第2单元·C培优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6年级上册第2单元·C培优测试,共7页。
部编版语文6年级上册第2单元·C培优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24分)1.(本题3分)下列词语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逶迤(wēi yĭ) 磅礴( páng bó) 沉着( chén zhuó)B.擎着( qíng zhe) 岷山( mín shān) 崎岖(qí qū)C.诞生( dàn shēng) 电钮(diàn niŭ) 聂荣臻( niè róng zēn)D.瞻仰(zān yăng) 灯盏(dēng zăn) 旗帜( qí zhì)2.(本题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居高临下 身临其境 喜事临门 B.斩钉截铁 直截了当 截长补短C.热血沸腾 腾云驾雾 龙腾虎跃 D.排山倒海 论资排辈 并排前行3.(本题3分)《七律·长征》一诗表现了红军战士( )A.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及豪迈气概。B.自高自大,自以为了不起。C.本领高,没有困难难得住他们。4.(本题3分)下列句子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C.《七律•长征》这首诗,它不仅精练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具体写红军长征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5.(本题3分)下列关于点面结合写法的描述,错误的是哪一项( )A.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B.“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C.《开国大典》写各个方阵的风采是“点”的描写。写阅兵式,写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的情景是“面”的描写。D.“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详细描写。6.(本题3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是哪一项( )A.“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B.有一首歌叫《太湖美》,歌中唱道,“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C.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D.“啊!”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7.(本题3分)给下面的句子选填合适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 射入天空。(2)下午三点整,会场上 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3)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 豪迈的口号声。A.持续 爆发 激烈 B.陆续 爆发 壮烈C.持续 暴发 激烈 D.陆续 暴发 壮烈8.(本题3分)下列句子不属于语言描写的是( )A.走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美啊!”B.妈妈看了我一眼,非常不满:“怎么又做错了?”C.“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不会取得好成绩。”老师对我说。D.“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我在心底默默地思考着。二、填空题(共12分)9.(本题3分)辨字组词榴( ) 爆( ) 盏 ( ) 屈( )溜( ) 瀑( ) 钱 ( ) 拙( )10.(本题3分)照样子用拼音写路牌和名字。例: 黄山(HUANG SHAN) 故宫( ) 成都( ) 例: 苏轼(Su Shi) 辛弃疾( ) 诸葛亮( )11.(本题3分)查字典填空。“抡”的读音是( ),组词( ) ,“贯”的部首是( ),说明这个字意与( )相关,它的意思有①连贯,穿通;②使全部实现; ③始终一致;④把方孔钱穿在绳子上。“贯彻”意思来自( ),“一贯”意思来自( )。12.(本题3分)品析诗句,回答问题。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1)这两句诗列举了长征途中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次战斗。(2)诗句中一“暖”一“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写出了客观现实,又写出了_____________。(3)“暖”字表达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寒”字使我们体会到____________。三、语言表达(共12分)13.(本题6分)用加点的词各写一个句子。(1)我们不但可以看见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和胸墙,而且可以看见敌人主阵地上的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的谈话声都听得见。_________(2)看看太阳,却老是停在原来的地方,就像钉住了似的。_________14.(本题6分)按要求写句子。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________(2)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一个整编师。(改为“把”字句) ________(3)这个火光微弱。这火光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四、诗词曲鉴赏(共12分)(本题12分)阅读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资料: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中,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15.(3分)《七律·长征》中,地名在诗中的正确排序是( )。A.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B.金沙江、乌蒙、五岭、大渡河、岷山C.五岭、金沙江、岷山、乌蒙、大渡河D.五岭、岷山、金沙江、大渡河、乌蒙16.(3分)对“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理解最准确的是( )。A.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不但山势高大,而且道路弯曲,是摆在红军战士面前的困难。B.通过想象和夸张,把群山分别比作细浪和泥丸,凸显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的高大形象。C.走过逶迤的五岭,跨过大海的波涛,走过满是泥丸的乌蒙山,战士们走过的路很长。D.从五岭到乌蒙,一路上跋山涉水,在细浪与泥丸中前行,战士们走过的路非常艰难。17.(3分)说一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3分)阅读资料,把再读这首诗的感受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现代文阅读(共15分)(本题15分)阅读与欣赏。丰碑李本深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块大冰坨,狂风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员骑。他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将军思索着……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前面……冻死了一个人……”将军愣了一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卷儿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飞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们借火……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将军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终于,有什么人对将军小声地说了一声:“这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正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雪雾之中,他听见了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选自2012年第6期《微型小说选刊》)19.(3分)简要概括将军发现死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A.发愣、震惊、愤怒、敬仰B.震惊、愤怒、发愣、敬仰C.发愣、震惊、愤怒、敬仰D.发愣、愤怒、震惊、敬仰20.(3分)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警卫员当时汇报时,作者用省略号表现出警卫员害怕的心理。B.将军看到死者时,小说以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式刻画了死者和将军两个人物。C.这篇小说多处运用细节描写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复杂而真实的内心世界,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D.这篇小说运用衬托手法十分到位,将军的粗暴急躁反衬了军需处长的镇定自若,而将军把马让给伤员骑则又正面衬托了军需处长的自我牺牲精神。21.(3分)小说开头第一段运用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22.(3分)文中的军需处长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至少写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23.(3分)文章以“丰碑”为标题,结合文本说明含义。_________________六、书面表达(共25分)24.(本题25分)习作。“祖国在我心中”朗诵会、学校运动会、“六一”儿童节演出,植树、端午节看赛龙舟、看望孤寡老人……这些校内外活动,你参加过哪些?选一次活动写下来,题目自拟。要求:1.写清楚活动过程,语句通顺,表达真实情感。 2.要注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1.B 2.B 3.A 4.A 5.D 6.B 7.B 8.D9.石榴 爆炸 酒盏 屈服 溜走 瀑布 钱币 拙劣10. GU GONG CHENG DU Xin Qiji Zhuge Liang11. lún 抡材 贝 钱 ② ③12.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主观感受 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 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惊险和悲壮13.读书不但可以增长知识而且可以拓宽视野,甚至可以陶冶情操。 他接过队友传过来的球,像矫健的豹子似的运球冲到对方篮下。14. 灯照耀着建筑。 这一仗,我们把敌人一个整编师消灭了。 这个火光虽然微弱,但是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15.A 16.B17.意思: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情感:金沙江水流湍急,拍击着两岸的悬崖,诗人却感到“暖”,暗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欣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只剩下高悬于两岸的铁索,在诗人眼里,也不过是一个“寒”,暗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悲壮。18.读这首诗我感受到了红军的伟大。我们不仅要学习红军坚强勇敢,乐观积极的精神。同时我们也要珍惜我们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红军,你们是中华儿女的楷模!我们要学习,继承,发扬你们的优良品质。我们要把祖国的未来建设的更加美好!19.D 20.C21.渲染寒冷气氛,表现环境十分恶劣,暗示战斗十分残酷烘托人物形象;分析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军需处长冻死作铺作垫。22.军需处长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舍己为人。理由: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在冰天雪地里把棉衣让给战友,而自己却被活活冻死的感人事迹。将军对军需处长的情感变化来反衬军需处长的伟大品格等。23.“丰碑”原指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文中指冰天雪地里大雪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指冻僵的军需处长。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舍己为人的革命主义精神。24.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