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京版五年级下册一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京版五年级下册一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探究新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
2过程方法;经历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活动,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
的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两份小礼物,想送给这节课表现积极,声音洪亮的同学。你们想不想得到这份礼物呀?(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1礼物分别装在这两个盒子里,我想把这两个盒子包装的更漂亮,那个盒子用的包装纸用的多呢?
2谁来说一说,(分别找学生说那个用的包装纸多,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
3这些都是大家的猜想,空口无凭,怎样才能的出正确结果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揭示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
此环节为学生创设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运用和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并使学习数学成为一种乐趣,从而唤起了学生的观察。探索,发现数学规律的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使学生顺利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1、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观察这个长方体,你最多能看见几个面?(三个)
追问:长方体有几个面?(六个)怎样才能看全六个面?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剪开)
(2)启发:请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同桌合作沿着长,宽,高,任意一条边剪开,并标明‘前后左右上下’六个面,那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
(3)同桌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各别有困难的学生。
(4)请学生在前边展示长方体展开图,并解释说明。
(5)教师用多媒体演示长方体展开图,并总结六个面特征
(6)根据长方体展开图,请你猜想正方体展开图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征小组同学交流讨论。汇报结果(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有六个相等的面)
(7)教师用多媒体演示正方体展开图,解释说明。
(8)观看长方体与正方体展开图,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定义。
设计意图;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表面积的概念,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认真观察,使其更清楚地看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是相等的,正方体的六个面的面积是相等的,也为下面学习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做好了准备。
2、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出示课件探究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2)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根据长方体的特征,计算一些长方体的表面积,我们解决了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的问题,出示例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提问,求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就是求什么?(长方体表面积)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求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学生独立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4)组织交流反馈,找到简便算法。
3巩固练习
教材24页做一做,集体评议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每步算式分别表示什么,
指出:计算这样的实际问题,都必须先弄清要计算哪几个面面积的和,再计算结果。学生独立解答,并说一说是怎样解答的,集体订正。
4提醒学生根据长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正方体的表面积。
出示例2,我们已经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了,那么正方体的表面积会算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巩固练习,教材26页第8题。要求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学生利用公示解答集体订正。
5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公式
全课小结
同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怎样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或=(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京版五年级下册一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温故而知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迁移类推,发现总结,质疑问难,灵活应用,课堂小结,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版五年级下册一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探索新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京版五年级下册一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授,练习,课堂小结,课后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