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8 时间的脚印 PPT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8845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8 时间的脚印 PPT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8845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8 时间的脚印 PPT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8845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8 时间的脚印 PPT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88451/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8 时间的脚印 PPT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88451/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8 时间的脚印 PPT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88451/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8 时间的脚印 PPT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88451/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8 时间的脚印 PPT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88451/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时间的脚印示范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时间的脚印示范课ppt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记录时间的工具,时间的脚印,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背景链接,字词学习,词语解释,整体感知,课文精讲,钟表和日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无处不在,与每个人密切相关,但它看不到、触不着。
还有什么可以记录时间的更替?
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重点)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品味生动有趣的语言。(难点)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科学精神。(重点)
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中国著名科普作家。代表作品有《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我们居住的星球》等科普读物。
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略有改动。本文是一篇科普读物,同时又是一篇很好的事理说明文。它所谈的时间,本质上是一个地质学概念。作者把时间的概念,从日常的感觉延伸到自然界中,引出了关于时间的又一种境界。
踪迹( ) 低洼( ) 崩落( )裂缝( ) 烘烤( ) 腐蚀( ) 孔隙( ) 渗入( ) 刨刮( ) 沙砾( ) 楔形( ) 掸去( )浑浊( ) 山麓( ) 沟壑( )沉淀( ) 遗体( ) 琥珀( ) 犀牛( ) 龟裂( )帷幕( ) 钟鼎文( )
腐蚀: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浑浊:(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山麓:山脚。沉淀:从溶液中析出的难溶解的固体物质。海枯石烂:海水干枯,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贴小标题:这些小标题可以归纳一些段落的内容,请将它们写到相应段落的开头。
快速通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并作简要分析。
5、7、18、22、24、27
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5)
承上启下,引出说明对象,即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7)
引出下文,说明岩石“毁灭”的过程。
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18)
总括上文,总结了岩石“毁灭”之后再度“新生”的过程。
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22)
承上启下:总结有关岩石自身解体与新生的内容,引起下文对岩石保存更多历史痕迹的说明。
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24)
总结上文:岩石可以记录地壳的活动。
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27)
承上,凸显化石的作用;启下,进一步说明化石是怎样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的。
文章开头引用一首小诗有什么作用?
时间伯伯,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高士其《时间伯伯》
引用诗歌作题记,把时间拟人化,既照应了题目,引出了说明对象,同时也形象地暗示了时间每走过一个时代都会留下踪迹,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自由读1—4自然段,说一说: 1.现在的人们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2.中国古代用什么来记录时间?
3.本文中提到的岩石有什么作用?
它是大自然用来记录时间的。
水从一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里的水空了,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自由读5—21自然段,分组讨论: 1.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2.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到新生的过程吗?
3.人们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重点读第19自然段)
岩层厚度:1米厚(3000—10000年);排列顺序: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地壳运动: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
4.第19段首句中“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大约”表示不是很准确的估计,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1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到10000年的时间,这种说法与事实不符。“大约”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自由读22—29自然段,分组讨论: 1.从哪几方面说明了岩石可以保存历史遗迹?
从“死”的石头上,我们可以看到地壳的活动;石头颜色的不同,说明地球上的变化;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有着丰富的记录;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
2.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1)地壳的活动;(2)气候的变化;(3)古代生物的状况;(4)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5)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3.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细细品味最后一段,说一说:读懂岩石记录有什么重大意义?
读懂大自然的记录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而且可以帮助人类探寻地下“宝藏”,有无穷的大自然的奥妙存在。
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接着写了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这样写是否偏离了主旨?为什么?
1.内容丰富,结构清晰。 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列举了大量的例子来展现“时间的脚印”,内容十分丰富。而在具体内容的写作上,作者更是精心安排结构。
作者不仅很注意用不同层次的例子,而且很注意用过渡性的句子。如“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等,这些过渡性语句,突显了文章的脉络,使文章结构清晰明了。
2.语言生动有趣。 本文语言也很有特点,既准确精练,又生动形象。文中有很多语句耐人寻味,如“时间是没有脚的”,将时间的抽象性和人们对它的无可奈何生动地写出来;“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反用“海枯石烂”
的成语,说明石头也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坚硬。另外,这篇课文中还大量运用拟人的手法,使语言生动有趣,增强了可读性。
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一种方式
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增加知识、寻找宝藏、造福人类
本文运用准确、严密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记录时间的作用、方式以及读懂“时间的脚印”对人类的重大意义。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人们对时间感受的名言: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授课课件ppt,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名师导学,名师导读,名师导练,课外技法专练,群文阅读推荐,背景解读,地壳活动,远古气候,历史发展,海枯石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公开课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间的脚印,树木年轮,四季轮回,琥珀松脂化石,恐龙化石,沉积岩,学习目标,文中指仪器,不精细不光滑,沙和碎石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教学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间的脚印,陶世龙,逻辑顺序,留下了时间的脚印,走向地下的宝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