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整套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共3页。
诸葛亮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在任何时候提到诸葛亮,作为一个中国人,都会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因为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百分之百的中国的“智多星”。今天,我们将学习的“三顾茅庐”不过是诸葛亮众多故事之一。但是,仅仅从这一个故事中,我们就会感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不同一般。
1.走近作者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等。
2.交流背景
建安十二年冬至十三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隆中(今湖北襄阳)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相见。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
3.知识链接
刘备(161—223),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据《三国志》记载,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等。诸葛亮一生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4.积累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拜谒(yè) 纶巾(ɡuān) 末胄(zhòu)
愧赧(nǎn) 倾颓(tuí) 存恤(xù)
殆尽(dài) 疏懒(lǎn) 鄙贱(bǐ)
如雷贯耳(ɡuàn) 顿开茅塞(má)
(2)解释下面的词语。
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如雷贯耳:像雷声传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经世奇才:具有治理天下的卓越才能的人。
思贤如渴: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比喻迫切地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顿开茅塞: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一)整体感知
1.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刘备三顾茅庐,寻求诸葛亮的帮助。
2.小组合作梳理文章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1):刘备准备第三次去拜见诸葛亮;
第二部分(2-3):刘备与诸葛亮见面的情形;
第三部分(4):诸葛亮随刘备出山。
(二)合作探究
1.请结合课文,小组合作探究:诸葛亮、刘备、张飞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 诸葛亮:(1)高风亮节:诸葛亮有一身才华,却甘心做“南阳野人”,刘皇叔若非一片赤诚,就不能邀其出山,可见其本心也不愿流落世俗,是高风亮节之行。
(2)仁心爱人:刘皇叔为天下苍生谋计,诸葛亮方表示愿效犬马之劳,这是儒者大义,足见其一片仁心。
(3)聪睿过人:一句“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是智慧的宣言,不出茅庐,而已知“三分天下”,足见诸葛亮之智。
刘备:(1)仁心爱人:刘备求贤若渴,非是为了一己之私。在诸葛亮未应出山时,刘备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是为苍生计,以此可见其仁人之心。
(2)诚心求贤:刘备为见得诸葛亮,不顾贵胄身份,“凡三往”,可见其求贤之诚。
(3)虚心求教:刘备自知谋略不足,因此请见诸葛亮,言“开备愚鲁而赐教”,可见其虚心求教。
(4)待人宽和有耐心:在张飞表现出急性子时,刘备表现出的是耐心与宽厚。
(5)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支配刘备这种竭诚求贤的举动的是他的政治抱负,他认为自己既然“身为汉胄”,就有责任“匡扶汉室”,“伸大义于天下”。
张飞:鲁莽、直爽,直扬言将诸葛亮“用一条麻绳缚将来”,足见其行事鲁莽。
2.为什么作者安排通过刘备的视线写诸葛亮的相貌?
明确:“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一方面写出诸葛亮的气宇轩昂、神异不凡;另一方面更加坚定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确实有将相之才,又为下文的一再邀请做了铺垫。
3.课文写刘备听完了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后,说“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侧面烘托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也让刘备找到了实现宏愿的途径,兴复汉室有了可能。
4.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明确:(1)上路之前:张飞嚷道:“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刘备责备张飞是因为怕张飞的鲁莽误了他的大事,通过比较朗读突出了他对诸葛亮的敬重,对贤才的渴求。
(2)“下马步行”“徐步而入”“见到诸葛亮行下拜之礼”等细节描写可看出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5.刘备是靠什么打动了雄才大略的诸葛亮呢?
明确:(1)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执着坚持的精神打动了诸葛亮。
(2)刘备心系天下 —— “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6.课文第3、4段用诗句作结,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
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
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明确: 作者善用诗句对所叙之事、所刻画之人进行评点,又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本文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求贤若渴”,也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正因为刘备求贤若渴,所以《三国演义》中写刘备二顾茅庐而不遇孔明时,他亲自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留给诸葛亮。这封信,一般读《三顾茅庐》的人都忽略了。其实这封信也深深地打动了诸葛亮的心。因为信中,刘备将自己的一番诚意、仰慕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现在,请大家发挥想象,替刘备写一封简短的信留给诸葛亮。
三顾茅庐
刘 备:求贤若渴 志向远大
诸葛亮:才略高超 淡泊名利
张 飞:言行鲁莽 性格直爽
课时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
2.学习正、侧面结合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3.体会刘备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总课时数
1课时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顾茅庐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教案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四自然段,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复习导入,整体感知,拓展延伸,读写结合,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