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泰安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59247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泰安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59247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泰安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59247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泰安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泰安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为我国某地2021年元旦日出景观素描图,图中小船顺流而下,划船人的影子刚好与船垂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河流大致流向为( )
A. 由南向北 B. 由东南向西北 C. 由西南向东北 D. 由北向南
2. 一年内,该地可能再次出现图示日出景观的时间在( )
A. 2021年2月 B. 2021年6月 C. 2021年9月 D. 2021年12月
相对湿度是大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用百分数表示。相对湿度能直接反映空气距饱和的程度,一天中相对湿度最低值一般出现在14∶00左右。下图为某地温室大棚内相对湿度日变化曲线图,其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不同天气状况下的相对湿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地温室大棚内一天中14∶00左右相对湿度最低,说明当时( )
A. 实际水汽压大 B. 饱和水汽压小 C. 实际水汽压小 D. 饱和水汽压大
4. 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的天气状况最有可能为( )
A. 阴雨、多云、晴朗 B. 晴朗、阴雨、多云
C. 晴朗、多云、阴雨 D. 多云、阴雨、晴朗
5. 冬季为防止大棚内农作物受冻害影响,应采取的通风办法是( )
A. 早晨放顶风 B. 中午放顶风 C. 早晨放底风 D. 中午放底风
下图为2015年5月1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6. 该日,下列地区可能
A. 江苏大部分地区遭受冻害 B. 重庆发生滑坡泥石流
C. 青海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 D. 浙江沿海受台风袭击
7. 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江苏天气变化与下列图示相符的是
A. B.
C. D.
在一些较封闭的河谷中,从山坡到谷底依次呈现由乔木到灌木再到草甸的递变规律,这种现象被称为倒置的垂直地带性。下图示意金沙江(28°15'N)河谷两岸的自然带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③区域的自然带是( )
A. 寒温带针叶林带 B. 高山荒漠草原带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 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9. 金沙江河谷西坡雪线较高原因是( )
A. 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B. 位于阳坡,光热充足
C. 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 D. 位于阴坡,热量较低
某地质考察队对重庆某地进行考察,测得其东西向且相邻不远的甲乙丙三地的气温和同一岩层的埋藏深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所测地区地形是( )
A. 背斜山 B. 向斜山 C. 背斜谷 D. 向斜谷
11. 图示地区白天风向和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 甲→乙 流水侵蚀 B. 乙→甲 流水沉积
C. 甲→乙 流水沉积 D. 乙→甲 流水侵蚀
上海市2019年常住人口2428.14万人,较上年增加4.36万人。户籍常住人口1450.43万人,超35%人口为60岁以上人口,比2018年提高0.8个百分点。下图示意2019年上海市常住人口与户籍常住人口的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关于2019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口的增长主要来自人口的迁入
②人口的增长主要来自常住人口的自然增长
③户籍常住人口数量下降
④外来常住人口出生率高于户籍人口出生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 上海市常住人口的年龄结构特征变化带来的影响有( )
A. 劳动力严重不足 B. 不利服务业发展 C. 社会负担加重 D. 加快逆城市化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是传统农业大区,属典型的风沙草滩和黄土丘陵沟壑地貌,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广种薄收,农田弃耕撂荒严重。2018年,横山将宽幅梯田建设作为全区"一号工程"。坡耕地经过机械削坡、平整,被改造成了最窄处也有近10米的宽幅梯田,并建有机耕道。下图示意横山区新整修的宽幅梯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建设宽幅梯田有利于( )
①彻底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②提高施肥效率 ③减少病虫害 ④提高机械化水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5. 部分村民在宽幅梯田上建设日光温室大棚。与沟谷地区相比,其优点是( )
A. 通风条件好,不遮光 B. 土壤肥力更高
C. 适宜种植的农产品种类多 D. 技术水平要求低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澙湖是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巴西最大的湖泊帕图斯湖为一澙湖,与大西洋仅隔一条泥沙堆积形成的沙坝,湖水最大深度仅5米,湖泊南端有宽约1.6千米的水道连通大西洋,辟有人工航道,7000吨的海轮可直抵湖北岸的阿雷格里港。下图示意帕图斯湖位置。
(1)说明帕图斯湖东侧沙坝形成过程。
(2)推测受沙坝影响,帕图斯湖湖水盐度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3)评价沙坝的形成对阿雷格里港航运的影响。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费尔干纳是中亚低海拔盆地,群山环抱,西部有一个狭窄的缺口。锡尔河沿盆地北缘由东向西横贯整个盆地(如图)。盆地内有若干个彼此分割的绿洲,自古以来就以灌溉农业闻名于世。盆地内主要农作物有棉花、小麦、葡萄、苜蓿和蔬菜等,有"中亚果蔬盆"之称,被称为中亚"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聚宝盆"。
(1)说出费尔干纳地区城镇分布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
(2)分析费尔干纳盆地发展果蔬业的有利气候条件。
(3)当地农民经过探索发现,在葡萄园内种植紫花苜蓿(一种草本植物)可以取得更好的生态效益。试分析原因。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东南部腹地星罗棋布地点缀着100多个湖泊,其中常年有水的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沙山-湖泊景观。这里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小于80mm),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3500mm)。湖水终年不冻。沙漠南部存在着多条断裂带,湖泊水的化学成分与青藏高原冰雪融水、河西走廊深层地下水接近,湖底常见碳酸钙沉积(压力减小时,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会转化为碳酸钙沉淀)。由于沙漠面积不断扩大,从2010年开始,我国就对巴丹吉林沙漠进行治理,取得了巨大成就。
(1)指出巴丹吉林沙漠中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并说明判断依据。
(2)说明巴丹吉林沙漠中湖底碳酸钙沉积的原因。
(3)试为巴丹吉林沙漠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出产的黑釉茶盏(建盏),以当地含铁量较高的红壤作为主要胎料,经揉泥、拉坯、上釉等多道工序,在建窑的窑炉中烧制而成的黑釉瓷器,铁胎厚重,斑纹多彩绚丽。在宋代有"斗茶"风俗,建盏被誉为"斗茶"最佳器皿。元代之后因饮茶风俗的改变,建盏逐渐失传。1989年,在下图所示地区考古挖掘出唐至元初的十余座古窑址,其中一座长达135.6米,为国内已知最长的龙窑,亦堪称世界之最。
20世纪80年代,建益工艺得以恢复。2016年,建阳区的建盏被评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7年厦门金砖会晤,建盏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贵宾。近年来,建阳区建盏企业和从业人员激增,2018年形成产值16.5亿元的特色文化产业。古法柴烧建盏必须使用后井村及周边特有的瓷土(含铁量很高的红棕色粘土),在大约1275℃-1345℃之间烧制,三至五天完成,期间需轮班投柴。古法柴烧炉温难控,废品率极高,现多采用自动化电窑烧制。目前,特有瓷土呈现紧缺之势。下图为建阳区后井村及周边地形简图与最长龙窑遗址景观图。
(1)分析图示区域历史上建窑集聚的原因。
(2)说出古代龙窑主要建在丘陵缓坡地带的好处。
(3)说明电窑相对于柴窑的优点。
泰安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解析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为我国某地2021年元旦日出景观素描图,图中小船顺流而下,划船人的影子刚好与船垂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河流大致流向为( )
A. 由南向北 B. 由东南向西北 C. 由西南向东北 D. 由北向南
2. 一年内,该地可能再次出现图示日出景观的时间在( )
A. 2021年2月 B. 2021年6月 C. 2021年9月 D. 2021年12月
【答案】1. C 2. D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元旦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图中表示元旦日出景观素描图,所以图中太阳所在的方位为东南方,由于划船人的影子刚好与船只垂直,所以船只走向为西南-东北。又由于小船顺流而下,结合图中人物形态可知,该人物“右手”一侧为东南方,所以面部朝向东北方(面部朝向的方向即是小船行进的方向),所以河流流向大致是由西南流向东北,故选C。
【2题详解】
一年内,该地再次出现与图示日出景观相同的时间太阳所直射的纬度与该日太阳直射的纬度相同。该日为2021年1月1日,结合下图可知:
该日太阳直射点在下图中X纬线,在2021年,当太阳再次直射该纬线时,其时间应为2021年12月12日前后,D正确;2021年2月太阳直射纬线应在X纬线与赤道之间,A错;2021年6月太阳直射北半球,B错;2021年9月太阳直射赤道附近的某条纬线,C错。故选D。
【点睛】本题第2小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中的“对称思想”。由于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回归运动,回归线之间的某一纬度,一年中太阳有两次直射机会,这两天关于二至日对称,同一个地方会产生一些二至日对称的地理现象,如:①同一个地方日出、日落方位关于二至日对称;②同一个地方昼长关于二至日对称;③极昼(极夜)区域内某地极昼(极夜)出现和消失的时间关于二至日对称;④同一个地方正午太阳高度关于二至日对称。
相对湿度是大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用百分数表示。相对湿度能直接反映空气距饱和的程度,一天中相对湿度最低值一般出现在14∶00左右。下图为某地温室大棚内相对湿度日变化曲线图,其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不同天气状况下的相对湿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地温室大棚内一天中14∶00左右相对湿度最低,说明当时( )
A. 实际水汽压大 B. 饱和水汽压小 C. 实际水汽压小 D. 饱和水汽压大
4. 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的天气状况最有可能为( )
A. 阴雨、多云、晴朗 B. 晴朗、阴雨、多云
C. 晴朗、多云、阴雨 D. 多云、阴雨、晴朗
5. 冬季为防止大棚内农作物受冻害的影响,应采取的通风办法是( )
A. 早晨放顶风 B. 中午放顶风 C. 早晨放底风 D. 中午放底风
【答案】3. D 4. C 5. B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根据相对湿度的定义可知,该地温室大棚一天内14点左右相对湿度最低,有可能是实际水气压较小或者是饱和水气压较大,AB错;由于此时时间是14点左右,温度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值,温度高时,能够容纳的水汽多,所以应该是饱和水气压较大(温度升高,蒸发加大,虽然实际水汽压有所增大,但饱和水汽压增大得更多,所以相对湿度减小),C错,D正确,故选D。
4题详解】
a曲线相对湿度的日变化最大,饱和水气压差异较大,表明昼夜温差大(昼夜温差大,不同的温度下,饱和水汽压差异大,所以相对湿度差异大),应为晴朗天气;c曲线相对湿度的日变化最小,饱和水气压差异小,表明昼夜温差最小,应为阴雨天气; b曲线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介于ac两曲线之间,应为多云天气。故选C。
【5题详解】
棚内湿度过大,对棚内农作物生长和品质不利,通风是为了除湿,其他时间除湿容易造成棚内作物遭受冻害,因此选择中午除湿,排除AC;中午气温相对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放顶风除湿效果更好,B正确,D错。故选B。
【点睛】本题的第3小题要注意思考的角度,通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除湿,因为大棚内如果湿度过大,对棚内的农作物生长和品质不利,也容易滋生病虫害。而由于是冬季气温整体相对较低,如果通风的时间选择不恰当,容易使农作物遭受冻害,所以选择中午通风,而中午放顶风,其通风效果更好。
下图2015年5月1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6. 该日,下列地区可能
A. 江苏大部分地区遭受冻害 B. 重庆发生滑坡泥石流
C. 青海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 D. 浙江沿海受台风袭击
7. 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江苏天气变化与下列图示相符的是
A. B.
C. D.
【答案】6. B 7. B
【解析】
试题分析:
【6题详解】
从该气压形势图看,该日,江苏大部分地区处在冷锋前方,暖气团控制一侧,未曾遭受冻害,答案A错误,重庆处在冷锋锋线附近,伴随有阴雨天气,降雨可能会诱发泥石流,答案B正确,青海大部分地区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答案C错误,此时处于冬季,海洋上不会形成强热带气旋,所以浙江沿海不会受台风袭击,答案D错误故答案选B。
【7题详解】
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冷气团代替暖气团,气温大幅下降,锋线附近为低压槽,锋线两侧气压较高,因此气压先降低后升高,与江苏天气变化相符的是B,故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
在一些较封闭的河谷中,从山坡到谷底依次呈现由乔木到灌木再到草甸的递变规律,这种现象被称为倒置的垂直地带性。下图示意金沙江(28°15'N)河谷两岸的自然带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③区域的自然带是( )
A. 寒温带针叶林带 B. 高山荒漠草原带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 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9. 金沙江河谷西坡雪线较高的原因是( )
A. 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B. 位于阳坡,光热充足
C. 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 D. 位于阴坡,热量较低
【答案】8. A 9. A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③分布海拔相对较高,其上部为高山灌丛草甸带,下部为暖温带半干旱灌丛及半湿润针叶林带。根据材料“在一些封闭的河谷中,从山坡到谷底依次呈现出乔木到灌木再到草甸的递变规律”可知,③下部的④为暖温带半干旱灌丛及半湿润针叶林带,③海拔更高,应为寒温带针叶林带,A正确;由于③上部是高山灌丛草甸,下部出现半干旱灌丛和半湿润的针叶林,所以③的水分条件较其上部的高山灌丛草甸更好,不可能是高山荒漠草原,B错;③海拔较④高,不可能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由于其下部是半干旱灌丛及半湿润针叶林带,所以③不可能是落叶阔叶林带(阔叶林出现的海拔应较针叶林低),CD错。故选A。
【9题详解】
根据图中“东坡、西坡”等信息可知,该河段金沙江河谷大致呈南北走向,所以没有明显的阳坡和阴坡(阳坡和阴坡在东西走向的河谷表现的更为明显),排除BD;金沙江河谷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夏季盛行西南风,西坡处于西南风的背风坡,降水少,雪线较高,而东坡处于西南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雪线较低,A正确,C错。故选A。
【点睛】雪线高低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温度,即阴坡阳坡的问题,阳坡温度高,雪线高,阴坡温度低,雪线低;二是降水量,即迎风坡背风坡的问题,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背风坡降水量小,雪线高。当然,当具体讨论某一山脉某一坡向的雪线高低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的关系(比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坡,既是迎风坡也是阳坡,但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雪线较北坡更低,说明就喜马拉雅山南坡而言,其迎风坡导致的降水对雪线的影响更大)。另外,坡度(坡度大,积雪易滑落,雪线高)、自然环境变迁(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人类活动因素(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均会对雪线产生一定的影响。
某地质考察队对重庆某地进行考察,测得其东西向且相邻不远的甲乙丙三地的气温和同一岩层的埋藏深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所测地区地形是( )
A. 背斜山 B. 向斜山 C. 背斜谷 D. 向斜谷
11. 图示地区白天风向和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 甲→乙 流水侵蚀 B. 乙→甲 流水沉积
C. 甲→乙 流水沉积 D. 乙→甲 流水侵蚀
【答案】10. C 11. D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甲乙丙三地相距不远,读图可知,甲丙两地气温相对较低,乙地气温相对较高,说明受地形的影响,甲丙两地海拔较高,乙地海拔较低,所测地区地形为谷地,AB错;根据图中同一岩层埋藏深度可知,甲丙两地同一岩层埋藏深度较深,而乙地埋藏深度较浅,表明同一岩层大致自两侧(甲丙两地)向中部(乙地)弯曲上拱,地质构造为背斜,所以所测地区的地形是背斜谷,C正确,D错。故选C。
【11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地形是背斜谷,乙为谷地。白天,甲升温更快,盛行上升气流,乙升温较慢,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气流从谷地流向两侧山坡,盛行谷风,所以白天风向为乙→甲,AC错;该地为背斜谷,背斜岩层向上弯曲,顶部裂隙发育,易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所以该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可能是流水侵蚀,而不是流水沉积,B错,D正确,故选D。
【点睛】山谷风的形成原理总结如下图:
上海市2019年常住人口2428.14万人,较上年增加4.36万人。户籍常住人口1450.43万人,超35%人口为60岁以上人口,比2018年提高0.8个百分点。下图示意2019年上海市常住人口与户籍常住人口的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关于2019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口的增长主要来自人口的迁入
②人口的增长主要来自常住人口的自然增长
③户籍常住人口数量下降
④外来常住人口出生率高于户籍人口出生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 上海市常住人口的年龄结构特征变化带来的影响有( )
A. 劳动力严重不足 B. 不利服务业发展 C. 社会负担加重 D. 加快逆城市化
【答案】12. D 13. C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由材料计算可知,上海市常住人口的自然增长数为16.9-13.3=3.6万,因此2019年增加的4.36万常住人口主要来自常住人口的自然增长,①错误,②正确;户籍常住人口的出生人数小于死亡人数,因此户籍常住人口数量下降,③正确;根据材料数据计算,户籍常住人口人口的出生率=9.2/1450.43≈6.3‰,外来常住人口的出生率=16.9/(2428.14-1450.43)≈17.3‰,因此外来常住人口出生率高于户籍人口出生率,④正确。故选D。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上海户籍常住人口超35%人口为60岁以上人口,且比2018年提高0.8个百分点,说明常住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负担加重,C正确;短期内不会出现劳动力严重不足,A错误;人口老龄化有利于养老、医疗、健康等服务业的发展,C错误;逆城市化过程中迁移的人口主要是年轻人口,人口老龄化加剧不利于逆城市化发展,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人口老龄化及产生的影响,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判断。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是传统农业大区,属典型的风沙草滩和黄土丘陵沟壑地貌,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广种薄收,农田弃耕撂荒严重。2018年,横山将宽幅梯田建设作为全区"一号工程"。坡耕地经过机械削坡、平整,被改造成了最窄处也有近10米的宽幅梯田,并建有机耕道。下图示意横山区新整修的宽幅梯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建设宽幅梯田有利于( )
①彻底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②提高施肥效率 ③减少病虫害 ④提高机械化水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5. 部分村民在宽幅梯田上建设日光温室大棚。与沟谷地区相比,其优点是( )
A. 通风条件好,不遮光 B. 土壤肥力更高
C. 适宜种植的农产品种类多 D. 技术水平要求低
【答案】14. D 15. A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建设梯田有利于减轻水土流失问题,但无法彻底解决水土流失问题,①表述绝对化,①错;建设梯田属于对地形坡度的改造,对减少病虫害没有影响,③错;通过建设宽幅梯田,并配有机耕道,提高了机械化水平。同时,建设宽幅梯田减少了表层肥沃土壤和肥料的流失,有利于肥料被农作物吸收,提高了施肥的效率,②④正确,故选D。
【15题详解】
注意“与沟谷地区相比”,宽幅梯田建设在黄土源、黄土梁等地,海拔较高,地形开阔,通风条件好,不遮光,A正确;建设日光温室大棚重在思考光照条件,而不是考虑土壤肥力因素,且与沟谷地区相比,宽幅梯田所在区域土壤肥力不一定更高,B错;宽幅梯田所在地区与沟谷地区气候差异不大,适宜种植的农产品种类差异不大,C错;与技术水平的高低关系不大,D错。故选A。
【点睛】注意建设梯田属于对地形坡度的改造,对病虫害的影响不大。在地理答题中,农作物病虫害的多少一般可思考冬季地温、地理位置的偏僻性(天然的地理屏障隔绝)、紫外线的强弱(如海拔高,紫外线强,病虫害少)、农药的使用等方面。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澙湖是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巴西最大的湖泊帕图斯湖为一澙湖,与大西洋仅隔一条泥沙堆积形成的沙坝,湖水最大深度仅5米,湖泊南端有宽约1.6千米的水道连通大西洋,辟有人工航道,7000吨的海轮可直抵湖北岸的阿雷格里港。下图示意帕图斯湖位置。
(1)说明帕图斯湖东侧沙坝的形成过程。
(2)推测受沙坝影响,帕图斯湖湖水盐度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3)评价沙坝的形成对阿雷格里港航运的影响。
【答案】(1)雅库伊河等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受海浪、潮汐的顶托泥沙沿平行于海岸方向堆积,受巴西暖流的影响沙坝并向西南方向延伸,逐渐形成高出海平面的狭长沙坝。
(2)盐度不断降低。原因:随着沙坝延长,湖泊封闭性增强,(澙湖与大西洋联通水道逐渐变窄),大西洋海水进入湖泊受阻,进水量逐渐减少,流入澙湖的河水不断稀释海水,使得湖水盐度不断降低。
(3)有利影响:沙坝阻挡海上风浪,使澙湖成为天然避风港,利于船只航行和停泊。不利影响:河流带来的泥沙不断在澙湖淤积,航道变浅,船舶通航吨位降低;随着沙坝的延伸,出海口变远,增加通行时间与成本。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外力作用、海水性质、港口区位因素
【详解】(1)沙坝为海浪堆积作用形成,形成过程可结合图来回答。从图中可看出,帕图斯湖的西北部有河流流入,河流会带来丰富的泥沙。泥沙受海浪、潮汐的顶托泥沙沿平行于海岸方向堆积。巴西东海岸受向南的巴西暖流影响,沙坝向西南方向延伸,逐渐形成高出海平面的狭长沙坝。
(2)影响湖泊盐度的因素可从河流径流和海水影响两方面来回答。受海水影响大,盐度增加。受河水影响大,盐度降低。随着沙坝延长,湖泊封闭性增强,澙湖与大西洋联通水道逐渐变窄,大西洋海水进入湖泊受阻,进水量逐渐减少,海水对湖泊盐度影响减弱,流入澙湖的河水不断稀释海水,使得湖水盐度不断降低。
(3)评价类试题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分析。港口的区位要求主要为港阔水深,风浪小。沙坝有利于阻挡海上风浪,使澙湖成为天然避风港,利于船只航行和停泊,为有利影响。但河流带来的泥沙不断在澙湖淤积,航道变浅,船舶通航吨位降低;随着沙坝的延伸,出海口变远,增加通行时间与成本,是不利影响。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费尔干纳是中亚低海拔盆地,群山环抱,西部有一个狭窄的缺口。锡尔河沿盆地北缘由东向西横贯整个盆地(如图)。盆地内有若干个彼此分割的绿洲,自古以来就以灌溉农业闻名于世。盆地内主要农作物有棉花、小麦、葡萄、苜蓿和蔬菜等,有"中亚果蔬盆"之称,被称为中亚"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聚宝盆"。
(1)说出费尔干纳地区城镇分布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
(2)分析费尔干纳盆地发展果蔬业有利气候条件。
(3)当地农民经过探索发现,在葡萄园内种植紫花苜蓿(一种草本植物)可以取得更好的生态效益。试分析原因。
【答案】(1)分布特征∶城镇多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沿河分布。自然条件∶临河分布,用水便利;山麓地带,地形较平坦,利于城镇建设。
(2)地处内陆盆地,降水少,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果蔬产量与品质的提高;盆地冬半年温暖,低温冻害少;西部有缺口,利于西风深入,带来降水。
(3)该地气候干旱,紫花苜蓿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紫花苜蓿腐烂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减少风沙侵蚀,防止土地荒漠化。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费尔干纳盆地的农业生产及周边区域图为材料,考查城镇分布特征、农业发展区位等知识,难度一般。
【详解】(1)干旱区城市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源,故该区域城镇形成自然条件是有合适的水源而其发展必须要依托绿洲发展。读图可知,图中城镇基本均分布于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城镇布局,且有较为充足的水源条件,有利于城镇发展。
(2)气候角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应该从光照、热量、降水、灾害等四个方面来入手。费尔干纳盆地位于中亚地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光照方面: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它被群山环抱,位于北纬40度附近,从热量、降水、灾害方面具有的优势是冬季因北部高山阻挡了寒冷气流,故盆地冬半年温暖,低温冻害少,利于果树越冬,又因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有利于缓解春季土壤墒情。
(3)该地气候干旱,在葡萄园内种植紫花苜蓿可减少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紫花苜蓿枯枝落叶等腐烂后归还到土壤,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土壤肥力;盆地内由于不合理灌溉,土壤盐碱化严重,种植苜蓿可以改良土壤,减轻土壤盐碱化危害;中亚地区风力强盛,土地荒漠化严重,种植苜蓿可以防止土地荒漠化,减少风沙侵蚀。
【点睛】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东南部腹地星罗棋布地点缀着100多个湖泊,其中常年有水的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沙山-湖泊景观。这里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小于80mm),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3500mm)。湖水终年不冻。沙漠南部存在着多条断裂带,湖泊水的化学成分与青藏高原冰雪融水、河西走廊深层地下水接近,湖底常见碳酸钙沉积(压力减小时,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会转化为碳酸钙沉淀)。由于沙漠面积不断扩大,从2010年开始,我国就对巴丹吉林沙漠进行治理,取得了巨大成就。
(1)指出巴丹吉林沙漠中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并说明判断依据。
(2)说明巴丹吉林沙漠中湖底碳酸钙沉积的原因。
(3)试为巴丹吉林沙漠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地下水。该地湖泊水的化学成分与青藏高原冰雪融水、河西走廊深层地下水接近,说明该地湖水来自于青藏高原等地区;该地南部存在断裂带,可以推断,青藏高原冰雪融水通过断裂带,经河西走廊,至巴丹吉林沙漠出露地表,形成湖泊;该地年均温较低,但湖泊终年不冻,符合地下水水温较高的特点;该地降水稀少,蒸发旺盛,且无河流流经,说明该地湖泊不可能以大气降水和河流水补给为主。
(2)青藏高原冰雪融水在下渗流动过程中溶解了大量地层中的碳酸钙;深层地下水出露地表时,由于压力减小,水中的碳酸氢钙会转化为碳酸钙沉淀下来。
(3)在沙漠地区开发利用太阳能和风能资源等绿色能源;充分利用沙山群、沙漠湖泊等景观开展沙漠生态旅游;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治理流沙,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陆地水源的相互补给、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材料关键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同时注意图中断裂带的走向,从而大胆推测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其次,对沙漠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在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沙漠地区的优势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这里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小于80毫米,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3500毫米”等信息可知,该地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地处沙漠地区,无河流流经,所以湖泊不可能以大气降水以及河流水补给为主。根据材料信息“湖水终年不冻,沙漠南部存在多条断裂带,湖泊水的化学成分与青藏高原冰雪融水、河西走廊深层地下水接近”以及图示信息“断裂带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可推测,该湖泊受地下水补给。首先,该区域地处我国内陆沙漠腹地,冬季气温低,气候严寒,但该湖水终年不冻,符合地下水水温较高的特点。其次,青藏高原冰雪融水渗入地下,通过断裂带,经河西走廊至巴丹吉林沙漠出露地表,形成湖泊,从而使得该湖泊水的化学成分与青藏高原冰雪融水以及河西走廊深层地下水接近。
(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青藏高原冰雪融水渗入地下,通过断裂带,经河西走廊至巴丹吉林沙漠出露地表,形成湖泊。冰雪融水在下渗和流动的过程中溶解了大量地层中的碳酸钙,根据材料信息“压力减小时,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会转化为碳酸钙沉淀”可推测,溶解有大量碳酸氢钙的地下水在巴丹吉林沙漠出露地表后,由于压力减小,水中的碳酸氢钙会转化为碳酸钙沉淀。
(3)巴丹吉林沙漠所在地区气候干旱,沙漠易扩张,应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力度,科学治沙,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其次,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应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当地气候干旱,常年降水少,太阳能资源丰富,靠近冬季风发源地,风能资源丰富,可在沙漠地区开发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同时,该地沙漠广布,但沙漠东南部腹地却点缀着100多个湖泊,常年有水的湖泊达70多个,可利用沙山群、沙漠湖泊等景观开展沙漠生态旅游,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点睛】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出产的黑釉茶盏(建盏),以当地含铁量较高的红壤作为主要胎料,经揉泥、拉坯、上釉等多道工序,在建窑的窑炉中烧制而成的黑釉瓷器,铁胎厚重,斑纹多彩绚丽。在宋代有"斗茶"风俗,建盏被誉为"斗茶"最佳器皿。元代之后因饮茶风俗的改变,建盏逐渐失传。1989年,在下图所示地区考古挖掘出唐至元初的十余座古窑址,其中一座长达135.6米,为国内已知最长的龙窑,亦堪称世界之最。
20世纪80年代,建益工艺得以恢复。2016年,建阳区的建盏被评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7年厦门金砖会晤,建盏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贵宾。近年来,建阳区建盏企业和从业人员激增,2018年形成产值16.5亿元的特色文化产业。古法柴烧建盏必须使用后井村及周边特有的瓷土(含铁量很高的红棕色粘土),在大约1275℃-1345℃之间烧制,三至五天完成,期间需轮班投柴。古法柴烧炉温难控,废品率极高,现多采用自动化电窑烧制。目前,特有瓷土呈现紧缺之势。下图为建阳区后井村及周边地形简图与最长龙窑遗址景观图。
(1)分析图示区域历史上建窑集聚的原因。
(2)说出古代龙窑主要建在丘陵缓坡地带的好处。
(3)说明电窑相对于柴窑的优点。
【答案】(1)图示区域以丘陵为主,植被茂密,木材(燃料)丰富;拥有优质瓷土,建窑生产的条件好;靠近河流,水运便利;斗茶风俗盛行,加之建盏品质好,对建盏的需求量大。
(2)龙窑依山而建,有利于火力传输和温度提升;缓坡建窑,施工难度较小。
(3)与柴窑比,电窑温度易控制,成品率高;操作容易,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电力替代木材燃烧,排烟量小,减少环境污染;减少森林砍伐,利于保护植被。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结合图文材料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详解】(1)建盏以当地含铁量较高的红壤作为主要胎料,后井村周边特有的瓷土资源丰富,使得该地生产建盏的原料丰富且原料独特性很强,建窑生产的条件好;古法用柴火烧制,需要大量的木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以丘陵为主,且该地地处福建,植被茂密,木材丰富,燃料丰富;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靠近河流,水运便利,有利于建盏的外运;注意材料“在宋代有斗茶风俗,建盏被誉为斗茶的最佳器皿”可知,斗茶风俗盛行,且建盏品质好,使得市场对建盏的需求量大,所以该地建窑众多。
(2)首先,龙窑规模大,修建在丘陵缓坡地带,施工难度小。其次,古法建盏的烧制主要依靠柴火,在3~5天完成,期间需轮班投柴,柴火炉温难以控制,废品率极高,建在丘陵缓坡地带,有利于火力的传输和温度提升,保证产品品质。
(3)柴窑炉温难以控制,废品率极高,而自动化电窑烧制炉温容易控制,成品率高;柴火烧至期间需轮班投柴,需3~5天完成,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较低,电窑操作容易,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更低;最后,柴火烧制需要砍伐大量的木材提供热源,既加大了对森林的破坏,同时木材燃烧过程中加大了环境的污染。而电窑自动化烧制代替了木材,燃烧排烟量小,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也减少了对森林资源的砍伐,有利于保护植被。
2023泰安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泰安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太原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太原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19泰安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19泰安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