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珠海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展开珠海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普通高中学生学业质量监测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阅读
1.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找出错误选项的设错点。
答案选A.B选项强加因果,原文:深度思考的缺乏与阅读快感的追求,使得这类小说努力表现生活真实的同时习惯于简化生活的矛盾。深度思考的缺乏与阅读快感的追求是并列关系。C.选项程度不当。原文:此外,情节推进简单化、人物形象不够立体丰满。这些都是目前现实题材网络小说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但不是主要问题。此外的“此”指的是没有写出深层次的“真实”。
D.肯否失当。原文说的是网文作家表现的时代冲突主要是一种外部冲突,而不是不去表现时代冲突。
2.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还有论证的思路跟论证结构。答案选B。第3段的例子证明网络文学是通过“金手指”的方式获得阅读快感的,但不能证明其有积极意义。
3.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答案选D..无中生有,推断无据.原文:与玄幻类小说相比,现实题材网络小说已经尽量淡化“金手指”的存在,D选项,可见其质量要比玄幻小说高的推断无据。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
4.C
【试题分析】:“扩大了儿童活动区的范围、加健身设施的改造”不属于“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地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的范围。
5.B
【试题分析】:与原文“自然扰动方面,尽管灾害损失占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总体在下降,客观上反映了我国抗灾防灾水平的提高,但由于经济开发和土地利用强度今非昔比,经济损失的绝对值仍然相当高”矛盾。
6.【参考答案】:
(1)材料一从政策角度,解释韧性城市这一概念的内涵。
(2)材料二从城市发展和中国国情角度分析增强城市韧性的必要性。
(3)材料三从城乡规划的角度提出提升城市的自然环境韧性的具体措施。
(每点2分,意思相同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7.A
【试题分析】文中插叙的部分就是小说的主要情节。
8.【参考答案】:
(1)点明写作对象。翠鸟雄性是赤色叫翡,雌鸟为青色称翠。“翡翠”是两只鸟的合称。
(2)运用象征手法。象征美好的爱情。《神鸟》电视片和小饭店借此生意火爆。
(3)点明主旨。揭露人性逐利的丑陋。人们观赏“翡翠”爱情的行为是对“爱情”的伤害。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9.【参考答案】:
(1)第一处使情节合情合理。“我”因为想看月亮,所以没封阳台,使得青鸟来去自如。
(2)第二处展现了“我”内心的纠结和矛盾过程,与下文妻子唯利是图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3)第三处深化主题。展现了理想在现实面前的脆弱。
(每点2分。其中作用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10. D
【试题分析】此句的主语是临海任旭、会稽虞喜,讲述他们两人志行高洁的品性,且加以研修典籍,因而获得帝王的征召。“足以”为固定结构,不能断开。排除A、C。根据前文“不就”“复下诏”,可知他们之前没有接受召命,因而“前虽”不能断开,“前”为状语,排除B、C。
因而选择D。
正确断句: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前虽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
11.A
【试题分析】在文中是魏晋时指因才华出众而被举荐。朝代错误,只有在明清时,在科考中过了院试的人才被称为秀才,即生员。
12.【参考答案】:
(1)虞喜的同乡人贺循当了司空,是位有德行学问的显贵的老前辈,每次到虞喜家里,连宿一两天忘记回家,说虞喜高深莫测。(得分点:“邑人”;“先达贵显”为判断句式;“诣”;“信宿”;句意1分)
【备注】信宿:古文书面语。表示连住两夜,也表示两夜。例如,"公归不复,于女信宿。"--《诗·豳风·九罭》。表示"连住两夜"。先达:有德行学问的前辈。
(2)皇帝诏令公卿举荐贤良方正敢于直言的人士,太常华恒举荐虞喜为贤良。适逢国家有战事,没有落实(得分点:诏;举;会;不行;句意1分)
13.【参考答案】:虞喜先后被推举为孝廉、秀才,甚至是博士,都推托不就。因为①他少年时期就有很好的操行,一生志行高洁,潜心研究经传。②他不慕名利,安贫乐道,虽然高枕于柴门,却自得其乐。(答出拒绝应诏的种类1分,原因每点1分,共3分)
附
【译文】:
虞喜字仲宁,会稽余姚人,是光禄卿虞潭的族人。虞喜年少时就很有操行,博览群书,喜欢古籍。诸葛恢治理会稽郡时,虞喜屈身为功曹。县举荐为孝廉,州里举荐为秀才,征召司徒,虞喜全都不去。晋元帝开始统治江东时,有人上疏推荐虞喜。晋怀帝即位后,派公车征召并授虞喜为博士,虞喜不赴任。虞喜的同乡人贺循当了司空,是位有德行学问的显贵的老前辈,每次到虞喜家里,连宿一两天忘记回家,说虞喜高深莫测。
太宁年间,虞喜和临海郡人任旭都被征召为博士,未去赴任。皇帝又下诏书说:“振兴教化致力国政,最好是尊崇道德教化,阐明谦抑质朴的道理。自丧乱以来,懦家学说衰落,每当我读到《子衿》这首诗,未尝不感慨万分。临海人任旭、会稽人虞喜操守高洁,在险恶的岁月里也不改变,精研古代经典,处在今天却能履行古人的道德,他们的志向操守足以激励世俗,广博的学识足以阐明道理,前些日子虽然不来应命,要再用博士之位去征召他们。”虞喜以生病为由推辞不赴任。
咸和末年,皇帝诏令公卿举荐贤良方正敢于直言的人士,太常华恒举荐虞喜为贤良。适逢国家有战事,没有落实。
咸康初年,内史何充上疏说:“我听说举荐有才干的人士以后,明堂四门就都能肃穆,任用具有冶国才能的大臣,天下就会太平,美善之道能够彰明,这是有来历的。现在圣德钦明,想要光大万世的功业,应整肃好招贤用的车马,一有贤人马上就去招纳。听说前贤良虞喜天资卓越,贞纯朴实,高尚而在世人之上,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德行,直到年老也不厌倦,加上冶学深广,博闻强记,钻研艰深玄妙的学问,他的勤奋没有人比得上,身在安静的地方体察道理,没有仕宦的心意,在柴门内高枕安卧,怡然自得。最好是用蒲轮车去征召,用以表彰优异的操宁,一方面可以发扬广远的教化,另一方面可以改变鄙薄的风俗。”疏奏上去,皇帝下诏说:“寻阳人翟汤、会稽人虞喜都恪守常道,清白坚贞,不营谋世务,专心读书,节操高尚可以和古人相婉美。从前虽然有征召他们的诏令,但是他们不降身屈节,这难道是白丝布难染而求才的礼数怠慢吗!施政方略的实施需要贤才,应该把他们招纳到朝廷里来,这二人都用散骑常侍的职位来征召。”虞喜又不应命。
虞喜专心钻研经传,同时也研读谶书纬书,撰写《安天论》来诘难(质疑)浑天、盖天这两种天体学说,又解释《毛诗略》,注释《孝经》,著《志林》三十扁。著述共有数十万字,流行于世。七十六岁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
14. C
【试题分析】C项,“孟诗中‘钱塘潮’的形象就与诗人淡泊洒脱的气质一致”表述有误。本诗中的“钱塘潮”潮声巨大,犹如雷震,喷雪溅珠,令人惊心动魄,凛然生寒,可以说,诗中的“钱塘潮”是雄奇伟丽、气势磅礴的,而孟浩然的性格却是洁身自好、清白高尚的,他崇尚隐逸、性情清淡自然,与“钱塘潮”的形象特征迥异。
15.【参考答案】
(1)采用比喻的手法。①孟诗“惊涛来似雪”,将潮水涌来溅起的水珠比作雪花,正面描绘江潮涌来喷雪溅珠的情景,令人惊心动魄。②潘词“万面鼓声中”,将江潮之声比作鼓声写出钱塘江江潮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
(2)采用正、侧面描写方式。①孟诗通过正面写潮色,侧面写观潮人之多、心情之急切来表现钱塘潮的奇观。②潘词通过正面写潮声震天,侧面写人们争相观潮,弄潮儿踏浪立涛、词人梦醒后心有余悸,从侧面烘托潮水的雄壮气象。
(每点3分,手法1分,具体分析各1分)
16.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3)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4)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漏字该空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A
【试题分析】“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含有“真的,果真这样”的意思。“竟然”,表示结果和预期相反,出乎意料。“顺理成章”: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合情合理”:符合情理。“富丽堂皇”“森严壁垒”下文讲皇宫戒备森严,所以应该将森严壁垒放在后面。
- D
【试题分析】 通过“只有……才”关联词的衔接,排除AB,通过逻辑顺序,先说宫内的人,再说外人,排除C。
- C
【试题分析】“紫微正中”表示特定的称谓
A(特殊含义,运用比喻)B(表示引用 )C(特定称谓 )D(反语表讽刺)
20.【参考答案】
①幸福从来都不会从天而降
②唯有持之以恒地奋斗才能收获幸福
③你奋斗的方向对吗
(答对一点2分)
21.【参考答案】
截止2020年11月17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各系统工作正常,并计划于2021年2月到达火星,在5月对其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
(四处关键信息压缩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
22.作文
【写作提示】
(一)题目解读
本题为新材料作文,在命题形式上糅合了2020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的特点,稳定中有创新。试题设计聚焦学科素养,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现实,学会辩证思考。
该作文题由材料、写作引导语、常规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
材料一属于事例型材料,写的是史铁生双腿瘫痪后,经常对母亲发脾气。并引用作家在《我与地坛》的话表达自己因所谓的倔强带给母亲的伤害而引起的后悔之情。三句话构成一个语意链:人不顺时容易对自己亲近的人发脾气,由此也会对之造成伤害,总有一天自己会对因自己所谓的倔强给亲近的人带来的伤害而悔恨。材料二属于观点及言论型材料,第一句话表述了一个观点:人们往往以好脾气对待陌生人,而把坏脾气留给亲近的人。即脾气与关系的反向关系。成为学生审题立意较为明显的提示。第二句引用周国平的话进一步深化主题: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修养。
写作引导语对学生写作进行了提示与限制。综合材料要求学生整体感知上述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围绕其中的关键词及其相互内在联系,结合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体验,来阐发自己的思考与感悟,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理由。而以“脾气与亲疏”为主题既是对学生写作的主题限制,同时也是对学生审题立意做了一个较为明显的提示,降低了审题难度。
【题目限制性】
1.材料限制。引导语部分明确要综合以上材料。学生需要结合两则材料,综合材料内容进行写作,脱离材料自说自话便会偏题或跑题。比较恰当的处理是可以把材料二当作引论或是立论,而可以把材料一当作例证。
2.主题限制。考生在写作时需要针对“脾气与亲疏”之间的关系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考,表达想法时不能脱离材料内容。
3.价值判断限制。通过分析材料,可见命题者意在引导考生思考“脾气与亲疏”之间的关系。要挖掘其正面价值,体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题目开放性】
1.立意角度。考生在表达对“脾气与亲疏”的认识与思考时,可从亲疏的角度拓展。可以谈父母对子女的态度,也可以谈子女对父母的态度,还可以谈夫妻之间或别的有亲近关系的人之间的态度。方向多样,角度自由。
2.联想思考。考生对于“脾气与亲疏”的认识与思考,可结合社会现实问题进行联想拓展。比如,独生子女因父母的溺爱而对父母的倔强,以及一些人在工作上不顺或在外面的人际交往中受了气就把气撒在家人身上的转嫁。此外,考生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考时,思考的广度和深度不同,着力点不同,角度自然不同。
(二)【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以好脾气对待陌生人是礼貌,以好脾气对待亲近人更是修养。
2.不要在父母面前保持你的“倔强”。
3.无论亲疏,学会控制你的情绪。
4.控制脾气,善待亲人。
5.不要把你受的气转嫁给家人。
偏题立意:
1.要控制脾气。(脱离主题限制)
2.人要孝敬父母(片面理解材料)
2021淮南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淮南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2021聊城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聊城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共10页。
2021宁波慈溪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宁波慈溪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