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黄冈黄州区一中高二5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2020年春季黄州区一中高二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考试
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2020年 5月31 日下午14:00—15:30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杨梅果实可食用,也可加工成果酒、果醋等饮品,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杨梅果醋发酵是先通氧再密闭
B.制作杨梅果醋所需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制作杨梅果酒所需要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
D.杨梅果汁能够为酵母菌的生长提供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等营养物质
2、果酒果醋的简易制作方法使人们在家庭条件下就可完成。下列有关此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酵所用到的实验用具均要用温水反复冲洗,并用无水酒精擦拭消毒
B.制作葡萄酒时,去除枝梗和腐烂籽粒后的葡萄,宜冲洗1~2遍,以除去污物
C.在用制好的果酒制备果醋时,人工加入醋酸菌或醋曲,比自然接种的效果要好
D.果醋发酵完成以后,可用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来检验发酵的效果
3、关于亚硝酸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B.亚硝酸盐的分布广泛,其中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 mg/kg
C.咸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在7 mg/kg以上,应尽量少吃咸菜
D.亚硝酸盐具有防腐作用,应在食品中多加些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4、在果酒、果醋和泡菜制作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果醋发酵阶段应封闭充气口,防止杂菌进入
B.泡菜发酵中期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乳酸能抑制杂菌繁殖
C.用自然菌种发酵酿酒时,需将装好新鲜果汁的发酵瓶高压蒸气灭菌
D.可以直接根据泡菜汁颜色的深浅估测出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高低
5、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因操作不当导致泡菜腐烂。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
①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②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③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④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家庭中制作泡菜的方法:新鲜的蔬菜经过整理、清洁后,放入彻底清洗并用白酒擦拭过的泡菜坛中,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密封后置于温度适宜的地方。下列与此过程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消毒
B.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提供乳酸菌菌种
C.制作泡菜过程中,有机物的干重和种类将减少
D.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大量的食盐抑制了乳酸菌的发酵过程
7、为获得优良的发酵食品,实验室在三支试管中培养了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深色区域表示菌种分布位置)下图中甲、乙、丙三支试管的菌种及其发酵食品对应正确的是( )
A.甲试管:酵母菌—果酒、乙试管:醋酸菌—果醋、丙试管:乳酸菌—泡菜
B.甲试管:醋酸菌—泡菜、乙试管:酵母菌—果酒、丙试管:乳酸菌—果醋
C.甲试管:乳酸菌—果酒、乙试管:酵母菌—泡菜、丙试管:醋酸菌—果醋
D.甲试管:醋酸菌—果醋、乙试管:乳酸菌—泡菜、丙试管:酵母菌—果酒
8、下图分别表示泡菜制作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含量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据图1可知,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数量增长曲线为“J”型
B. 图2中发酵初期乳酸产生量较少,可能与氧含量较高有关
C. 据图3可知,发酵中期是取食泡菜的最佳时间
D. 泡菜发酵过程中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目的是了解乳酸菌的生长状况
9、下表所示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成分
含量
成分
含量
NaNO3
3 g
FeSO4
0.01 g
K2HPO4
1 g
葡萄糖
30 g
琼脂
15 g
H2O
1 000 mL
MgSO4·7H2O
0.5 g
青霉素
0.1万单位
A. 依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依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B.由培养基的原料可知,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培养的微生物可以是酵母菌
C.本培养基中青霉素的添加满足了微生物生长对特殊营养物质的要求
D.若用该培养基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应除去青霉素和NaNO3,并应加入尿素
10、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分离、鉴别的营养基础,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及培养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中必须包含的成分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生长因子及琼脂
B.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成分溶化后都要进行灭菌操作,灭菌常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
C.接种微生物常用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D.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以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
11、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利用平板划线法可对微生物进行接种、纯化、分离和计数
B.对培养皿进行编号或对菌种进行标注时,应使用记号笔在皿底标记
C.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培养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D.将好氧型菌株接种到培养液中需静置培养,防止培养液沾染试管壁引发污染
12、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菌种
菌落直径:C(mm)
透明圈直径:H(mm)
H/C
细菌Ⅰ
5.1
11.2
2.2
细菌Ⅱ
8.1
13.0
1.6
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
B.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
C.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
D.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
13、现有两种固体培养基,已知其配制时所加的成分和含量如下表,用这两种培养基分别去分离土壤中的两种微生物,你认为它们适于分离( )
成分
KH2PO4
MgSO4·7H2O
NaCl
CaSO4·2H2O
CaCO3
葡萄糖
纯淀粉
甲培养基
0.02%
0.02%
0.02%
0.01%
0.5%
0.5%
2%
乙培养基
0.02%
0.02%
0.02%
0.01%
0.5%
—
—
A. 甲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
B.甲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自生固氮菌
C.甲培养基适于分离酵母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真菌
D.甲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共生细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共生固氮菌
14、“分离土壤中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实验,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目的是( )
A.作为实验组,分离尿素分解菌
B.作为对照组,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
C.作为对照组,观察尿素分解菌在含有酚红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
D.作为对照组,观察全营养条件下能生长的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15、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进行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糖和维生素两种营养物质
B.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涂布平板后,要在培养皿皿底上做好标记
C.倒平板操作的最后将平板倒置,可以避免冷凝后的水分落入培养基,防止污染
D.可以在低温条件下采用斜面保藏法长期保存大肠杆菌菌种
16、如图表示小萌同学在实验室培养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③步骤需要在酒精火焰旁操作
B.培养基中必须含碳源、无机盐和水
C.③步骤接种环多方向划线便于估计细菌数量
D.接种结束后,将④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17、如图是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细菌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能产生脲酶的细菌可以分解利用尿素
B.图中逐级稀释的程度会直接影响细菌培养基上的菌落数量
C.培养基中可添加KH2P04、Na2HP04以提供无机盐和作为缓冲剂
D.培养基①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培养基②的作用是纯化培养产脲酶细菌
18、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该细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物质是相同的
B.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相同
C.对10mL土样稀释106倍后,取0.1 mL该溶液进行重复的涂布实验,测得的菌落数分别为18、234、276,则该10 mL土样中分解尿素的细菌数为2.55×108个
D.应该设置对照以排除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提高可信度
19、发酵工程的第一个重要工作是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选择优良的单一纯种,获得纯种的方法不包括( )
A.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使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
B.根据微生物缺乏特殊营养物质的种类,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特殊营养物质
C.利用高温高压消灭不需要的杂菌
D.根据微生物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抗生素
20、下图表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②③④⑤定植
A.①为外植体,能培养成④的根本原因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②为愈伤组织,其细胞高度液泡化
C.①是茎尖或花药,培养的④都是单倍体
D.培养过程需要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
21、在下列选项中,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
①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和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 ②获取大量的脱毒苗
③利用基因工程培养抗棉铃虫的植株 ④单倍体育种 ⑤无子西瓜的快速大量繁殖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④⑤
22、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相同
B. —般来说,容易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不容易进行组织培养
C. 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D. 离体器官或组织都需在光下才能形成愈伤组织
23、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操作时所用试剂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步骤
选用试剂
A
提取鸡血细胞中的核物质
蒸馏水
B
溶解细胞核内的DNA
2 mol/L的NaCl溶液
C
析出2 mol/L NaCl溶液中的DNA
蒸馏水
D
提取杂质较少的DNA
2 mol/L的NaCl溶液
24、下列有关“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兔的成熟红细胞可提取DNA
B.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紫色
C.用酒精进行提纯,原因是DNA溶于酒精,蛋白质不溶于酒精
D.DNA对高温的耐受性一般要比蛋白质强
25、下图为某兴趣小组开展“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操作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B→E→D→A
B.步骤A中加入酒精是为了提高DNA的溶解度
C.步骤C中加入蒸馏水的主要目的是让DNA不溶于水而析出
D.步骤E中加入蒸馏水的量与DNA析出的量成正相关
26、DNA粗提取实验中,应尽可能避免DNA断裂和降解。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A. 以菜花为材料进行研磨时,可以适当加热以促进DNA溶解
B. 向DNA溶液中迅速加入蒸馏水,使DNA快速析出
C. 将丝状物溶解到2 mol/L的NaCl溶液中后,加水析出
D. 向DNA溶液中加入冷却的酒精静置2-3min后,沿同一方向缓慢搅拌
27、PCR一般要经过三十多次循环,从第二轮循环开始,上一次循环的产物也作为模板参与反应,由引物Ⅰ延伸而成的DNA单链作模板时将( )
A. 仍与引物Ⅰ结合进行DNA子链的延伸
B.同时与引物Ⅰ和引物Ⅱ结合进行子链延伸
C.与引物Ⅱ结合进行DNA子链的延伸
D.无需与引物结合,在酶的作用下从头合成子链
28、下列关于PCR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PCR技术的基本原理是DNA双链复制
B.每次循环可分为变性、复性和延伸三步
C.参与PCR的物质有引物、酶、脱氧核糖、模板等
D.一个模板DNA分子第n次循环需要2n-1对引物
29、PCR技术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如图表示合成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过程高温使DNA变性解旋,该过程不需要解旋酶的作用
B.丙过程用到的酶在高温下失活,因此在PCR扩增时需要再添加
C.如果把模板DNA的两条链用15N标记,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不做标记,控制“94 ℃~55 ℃~72 ℃”温度循环3次,则在形成的子代DNA中含有15N标记的 DNA占25%
D.PCR中由碱基错配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30、“X基因”是DNA分子上一个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若要用PCR技术特异性地拷贝“X基因”,需在PCR反应中加入两种引物,两种引物及其与模板链的结合位置如图甲所示。经4次循环后,产物中有5种不同的DNA分子,如图乙所示,其中第⑤种DNA分子的个数是( )
A.2 B.4 C.6 D.8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31、(每空2分,共10分)蓝莓果实中富含花青素等营养成分,具有保护视力、防止脑神经老化、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增强机体免疫等功能。下面是获取蓝莓花青素、蓝莓酒和蓝莓醋的流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酿制蓝莓酒时,一般要先通气的目的是 。
(2)醋酸菌将乙醇变为醋酸的环境条件是糖源 (填“充足”或“缺少”)。酿制成功的蓝莓果酒如果暴露在空气中会逐渐出现醋酸味,气温高的夏天更易如此,其原因是 。
(3)若蓝莓果汁中已含有醋酸菌,在蓝莓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为什么? 。
(4)为鉴定蓝莓果醋是否酿制成功,除可以通过观察菌膜、尝、嗅之外,还可以通过检测
作进一步的鉴定。还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发酵液中是否有醋酸菌,并统计其数量作进一步鉴定。
32、(每空2分,共1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制作泡菜时,发现不同坛泡菜产生的乳酸、亚硝酸盐含量不同。通过多次实验,分离出发酵产酸速度快、亚硝酸盐降解能力强的乳酸菌(实验室中常用MRS培养基培养乳酸菌,在加入碳酸钙的MRS培养基中,乳酸菌菌落周围能形成乳白色透明圈)。分离纯化发酵产酸速度快、亚硝酸盐降解能力强的乳酸菌主要过程如下:
(1)将泡菜汁梯度稀释后,涂布于 中,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到
的单菌落,即为乳酸菌菌株;
(2)将分离出的乳酸菌分别用MRS培养液继续培养一段时间,检测 ,
的菌液,即为产酸速度较快的乳酸菌菌株;
(3)将挑选出的菌株分别接种到含有 的MRS培养液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取出培养液,先加入对氨基苯磺酸,混匀静置后,再加入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观察到 的菌液,即为亚硝酸盐降解能力强的乳酸菌菌株。
33、(每空1分,共6分)现从土壤中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土样→土壤浸出液→稀释→接种→培养、观察
请回答:
(1)欲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将土壤用 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3个平板。
(2)配制培养基时除了加入特定的营养物质以外,还要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以维持 。对培养基酸碱度的调节,应该在高压蒸汽灭菌过程的 (填“前面”成“后面)。
(3)接种后的培养皿冷却后 于37℃的恒温箱中培养。若培养基中存在含脲酶的细菌,其菌落周围会出现红色环带,这是由于尿素被分解产生氨气,与该培养基中的
产生的颜色变化,从而证明这一菌株能以尿素为氮源。
(4)下列操作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的是(多选)( )
A.称取葡萄糖,琼脂等培养基成分 B.倒平板
C.涂布平板 D.微生物的培养
34、(每空2分,共12分)如图是利用PCR技术和电泳技术进行的某一次亲子鉴定结果图谱,请根据图谱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PCR技术能把某一DNA分子片段进行扩增。它是利用了DNA的 原理,通过控制温度控制DNA 与结合。
(2)利用PCR技术扩增DNA的过程中还需要Taq酶的作用,但它必须在相应的引物的作用下才能完成对DNA的复制。假若有一段DNA序列如右图所示:所用引物Ⅰ为5′—GTTA—OH,则引物Ⅱ为 。
(3)图①是含有21个氨基酸的多肽水解得到的氨基酸混合物电泳的结果,故可推知该多肽由 种氨基酸构成。
(4)图②为某小孩和其母亲,以及待测定的四位男性的DNA,分别由酶处理后,生成若干DNA片段,并进行扩增,然后进行电泳所得到的一组DNA指纹图谱,请分析:F1~F4中,你认为 是该小孩真正生物学意义上的父亲。为什么? 。
2020年春季黄州区一中高二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考试
生物试卷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杨梅果实可食用,也可加工成果酒、果醋等饮品,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杨梅果醋发酵是先通氧再密闭
B.制作杨梅果醋所需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制作杨梅果酒所需要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
D.杨梅果汁能够为酵母菌的生长提供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等营养物质
【答案】A
【解析】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
A、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需氧型,不需要密闭,A错误;
B、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正确;
C、制作杨梅果酒所需要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C正确;
D、杨梅果汁能够为酵母菌的生长提供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等营养物质,D正确。
2、果酒果醋的简易制作方法使人们在家庭条件下就可完成。下列有关此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酵所用到的实验用具均要用温水反复冲洗,并用无水酒精擦拭消毒
B.制作葡萄酒时,去除枝梗和腐烂籽粒后的葡萄,宜冲洗1~2遍,以除去污物
C.在用制好的果酒制备果醋时,人工加入醋酸菌或醋曲,比自然接种的效果要好
D.果醋发酵完成以后,可用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来检验发酵的效果
【答案】C
【解析】发酵所用到的实验用具均要用温水反复冲洗,并用70%的酒精擦拭消毒,A错误;制作葡萄酒时,应该先用清水冲洗掉污物,再去除枝梗和腐烂籽粒,B错误;在用制好的果酒制备果醋时,人工加入醋酸菌或醋曲,菌种纯度高、数量多,比自然接种的效果要好,C正确;重铬酸钾可检验酒精,所以果酒发酵完成以后,可用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来检验发酵的效果,D错误。
3、关于亚硝酸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B.亚硝酸盐的分布广泛,其中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 mg/kg
C.咸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在7 mg/kg以上,应尽量少吃咸菜
D.亚硝酸盐具有防腐作用,应在食品中多加些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答案】D
【解析】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A项正确;亚硝酸盐的分布广泛,其中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 mg/kg,B项正确;咸菜中亚硝酸盐较多,平均含量在7 mg/kg以上,由于亚硝酸盐可转变成致癌物,因此应尽量少吃咸菜,C项正确;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 g时,会引起中毒,达到3 g时会引起人死亡,D项错误。
4、在果酒、果醋和泡菜制作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果醋发酵阶段应封闭充气口,防止杂菌进入
B.泡菜发酵中期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乳酸能抑制杂菌繁殖
C.用自然菌种发酵酿酒时,需将装好新鲜果汁的发酵瓶高压蒸气灭菌
D.可以直接根据泡菜汁颜色的深浅估测出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高低
【答案】B
【解析】
醋酸菌为好氧菌,发酵过程中需要氧气。自然菌种发酵时需要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菌。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详解:
A、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果醋发酵阶段需要氧气,故不能封闭充气口,A错误;
B、泡菜发酵中期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乳酸使发酵液的PH降低,能抑制杂菌繁殖,B正确;
C、若将封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压蒸汽灭菌,会杀死酵母菌菌种,不能发酵产生酒精,C错误;
D、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成玫瑰红色染料,将其与标准显色液比较玫瑰红色的深浅来估算亚硝酸盐的含量,D错误。
5、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因操作不当导致泡菜腐烂。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
①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②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③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④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解析】制作泡菜要注意坛口的密封,封闭不严,氧气进入会抑制乳酸菌的生长繁殖,也会导致需氧腐生菌的生长,使泡菜腐烂。
6、家庭中制作泡菜的方法:新鲜的蔬菜经过整理、清洁后,放入彻底清洗并用白酒擦拭过的泡菜坛中,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密封后置于温度适宜的地方。下列与此过程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消毒
B.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提供乳酸菌菌种
C.制作泡菜过程中,有机物的干重和种类将减少
D.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大量的食盐抑制了乳酸菌的发酵过程
【答案】C
【解析】A.制作泡菜时,所用的泡菜坛要用白酒擦拭消毒,防止杂菌污染,A正确;B.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提供乳酸菌菌种,B正确;C.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乳酸菌无氧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有机物的干重减少,种类增多,C错误;D.如果泡菜盐水浓度过高,乳酸菌会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抑制乳酸菌生长,制作的泡菜会“咸而不酸”,D正确。
7、为获得优良的发酵食品,实验室在三支试管中培养了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深色区域表示菌种分布位置)下图中甲、乙、丙三支试管的菌种及其发酵食品对应正确的是( )
A.甲试管:酵母菌—果酒、乙试管:醋酸菌—果醋、丙试管:乳酸菌—泡菜
B.甲试管:醋酸菌—泡菜、乙试管:酵母菌—果酒、丙试管:乳酸菌—果醋
C.甲试管:乳酸菌—果酒、 乙试管:酵母菌—泡菜、丙试管:醋酸菌—果醋
D.甲试管:醋酸菌—果醋、乙试管:乳酸菌—泡菜、丙试管:酵母菌—果酒
【答案】D
【解析】醋酸菌是好氧菌,分布在试管上层,用于制果醋,为试管甲;乳酸菌是厌氧菌,分布于试管下层,用于泡菜发酵,为试管乙;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有氧无氧都能生存,在试管中分布均匀,用于果酒制作,为试管丙。
8、下图分别表示泡菜制作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含量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据图1可知,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数量增长曲线为“J”型
B. 图2中发酵初期乳酸产生量较少,可能与氧含量较高有关
C. 据图3可知,发酵中期是取食泡菜的最佳时间
D. 泡菜发酵过程中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目的是了解乳酸菌的生长状况
【答案】B
【解析】据图1可知,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且后期乳酸菌数量还下降了,A错误;乳酸菌是厌氧菌,图2中发酵初期乳酸产生量较少,可能与氧含量较高有关,抑制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B正确;据图3可知,发酵中期亚硝酸盐含量最高,不是取食泡菜的最佳时间,C错误;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因此泡菜发酵过程中需要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D错误。
9、下表所示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成分
含量
成分
含量
NaNO3
3 g
FeSO4
0.01 g
K2HPO4
1 g
葡萄糖
30 g
琼脂
15 g
H2O
1 000 mL
MgSO4·7H2O
0.5 g
青霉素
0.1万单位
B. 依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依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B.由培养基的原料可知,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培养的微生物可以是酵母菌
C.本培养基中青霉素的添加满足了微生物生长对特殊营养物质的要求
D.若用该培养基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应除去青霉素和NaNO3,并应加入尿素
【答案】C
【解析】从培养基成分看,配方中含有有琼脂等凝固剂,属于固体培养基;依用途划分,该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因此属于选择培养基,A正确;由培养基的原料可知,葡萄糖属于有机碳源,因此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培养的微生物可以是酵母菌,B正确;本培养基中青霉素的添加是为了筛选能够抗青霉素的微生物,C错误;若用该培养基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应除去青霉素和NaNO3,并应加入尿素,D正确。
10、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分离、鉴别的营养基础,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及培养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中必须包含的成分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生长因子及琼脂
B.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成分溶化后都要进行灭菌操作,灭菌常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
C.接种微生物常用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D.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以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
【答案】A
【解析】微生物培养基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有的还需要生长因子等特殊的营养,固体和半固体培养基需要琼脂,液体培养基不需要琼脂,A错误;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成分溶化后都要进行灭菌操作,灭菌常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B正确;筛选和分离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C正确;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以出现红色的环带的菌落,说明其为分解尿素的细菌,D正确。
11、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利用平板划线法可对微生物进行接种、纯化、分离和计数
B.对培养皿进行编号或对菌种进行标注时,应使用记号笔在皿底标记
C.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培养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D.将好氧型菌株接种到培养液中需静置培养,防止培养液沾染试管壁引发污染
【答案】B
【解析】利用平板划线法可对微生物进行接种、纯化、分离,但是不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计数一般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A错误;对培养皿进行编号或对菌种进行标注时,应使用记号笔在皿底标记,B正确; 倒平板时,不能将打开的培养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微生物污染,C错误;将好氧型菌株接种到培养液中需振荡培养,D错误。
12、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菌种
菌落直径:C(mm)
透明圈直径:H(mm)
H/C
细菌Ⅰ
5.1
11.2
2.2
细菌Ⅱ
8.1
13.0
1.6
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
B.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
C.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
D.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
【答案】C
【解析】筛选淀粉分解菌的培养基中,除淀粉提供碳源外,还需要氮源、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A正确;筛选分离淀粉分解菌时需要将菌液进行一定程度的稀释才能涂布培养,B正确;据图分析可知,两个菌落均产生了透明圈,说明两种细菌均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C错误;据表分析可知,H/C值越大,分解淀粉能力越强,该值的大小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D正确。
13、现有两种固体培养基,已知其配制时所加的成分和含量如下表,用这两种培养基分别去分离土壤中的两种微生物,你认为它们适于分离( )
成分
KH2PO4
MgSO4·7H2O
NaCl
CaSO4·2H2O
CaCO3
葡萄糖
纯淀粉
甲培养基
0.02%
0.02%
0.02%
0.01%
0.5%
0.5%
2%
乙培养基
0.02%
0.02%
0.02%
0.01%
0.5%
—
—
B. 甲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
B.甲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自生固氮菌
C.甲培养基适于分离酵母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真菌
D.甲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共生细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共生固氮菌
【答案】B
【解析】固氮菌中能独立生存的是自生固氮菌,需和其他生物结合在一起才能生存的是共生固氮菌,甲培养基中含有的葡萄糖和淀粉是有机物,由此推出该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的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中不含有机碳源,所以可用来分离培养自养型的自生固氮菌。
14、“分离土壤中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实验,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目的是( )
A.作为实验组,分离尿素分解菌
B.作为对照组,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
C.作为对照组,观察尿素分解菌在含有酚红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
D.作为对照组,观察全营养条件下能生长的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答案】D
【解析】
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分离土壤中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实验中,实验组应配置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对照组为全营养培养基,据此分析。
【详解】
“分离土壤中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实验,应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的变量是培养基的不同,故实验组应配置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对照组为全营养培养基,因此,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目的是作为对照组,观察全营养条件下能生长的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目,以区分选择培养基是否有选择作用,D正确。
15、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进行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糖和维生素两种营养物质
B.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涂布平板后,要在培养皿皿底上做好标记
C.倒平板操作的最后将平板倒置,可以避免冷凝后的水分落入培养基,防止污染
D.可以在低温条件下采用斜面保藏法长期保存大肠杆菌菌种
【答案】C
【解析】
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进行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可分为制备培养基和纯化大肠杆菌两个阶段进行,其中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微生物接种的核心是防止杂菌的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
详解:
A.牛肉膏和蛋白胨可为大肠杆菌生长提供碳源、氮源和维生素等营养,A错误;
B.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涂布平板前就要在培养皿皿底上做好标记,B错误;
C.倒平板操作中,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可防止水蒸气倒流污染培养基,C正确;
D.长期保存大肠杆菌菌种,需要用甘油管藏法在-20℃的冷冻箱中保存,D错误。
16、如图表示小萌同学在实验室培养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③步骤需要在酒精火焰旁操作
B.培养基中必须含碳源、无机盐和水
C.③步骤接种环多方向划线便于估计细菌数量
D.接种结束后,将④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①是倒平板,②是用接种环沾取菌液,③是进行平板划线,④是培养。
详解:
A、①②③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防止被杂菌污染,A正确;
B、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必须含有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B正确;
C、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未端,从而通过多方向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C错误;
D、划线接种结束后,将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有利于表面的水分更好的挥发和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D正确。
17、如图是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细菌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能产生脲酶的细菌可以分解利用尿素
B.图中逐级稀释的程度会直接影响细菌培养基上的菌落数量
C.培养基中可添加KH2P04、Na2HP04以提供无机盐和作为缓冲剂
D.培养基①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培养基②的作用是纯化培养产脲酶细菌
【答案】D
【解析】
A、酶具有专一性,能产生脲酶的细菌可以分解利用尿素,A正确;
B、稀释度越低,细菌培养基上菌落数越多,稀释度越高,细菌培养基上菌落数越少,所以逐级稀释的程度会直接影响细菌培养基上的菌落数量,B正确;
C、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无机盐作为营养物质,培养基中添加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可提供无机盐同时也可以作为缓冲剂,C正确;
D、培养基①为选择培养基,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培养基②为鉴别培养基,通过加入酚红指示剂,判断菌落周围指示剂是否变红,不是用于纯化培养产脲酶细菌,D错误。
18、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该细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物质是相同的
B.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相同
C.对10mL土样稀释106倍后,取0.1 mL该溶液进行重复的涂布实验,测得的菌落数分别为18、234、276,则该10 mL土样中分解尿素的细菌数为2.55×108个
D.应该设置对照以排除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提高可信度
【答案】D
【解析】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中,需要配制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计数的关键是经梯度稀释后的稀释倍数要合适,计数时通常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详解】
A. 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的氮源,硝化细菌是自养菌,其碳源为二氧化碳,二者利用的碳源不同,A错误;
B. 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B错误;
C. 对10mL土样稀释106倍后,取0.1 mL该溶液进行重复的涂布实验,测得的菌落数分别为18、234、276,数据相差较大,因此需重新实验,C错误;
D. 分离微生物时,需要设置不接种的培养基与实验组一起培养做空白对照,设置对照的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D正确。
19、发酵工程的第一个重要工作是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选择优良的单一纯种,获得纯种的方法不包括( )
A.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使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
B.根据微生物缺乏特殊营养物质的种类,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特殊营养物质
C.利用高温高压消灭不需要的杂菌
D.根据微生物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抗生素
【答案】C
【解析】A、B、D三种方法都属于选择培养基的使用,都可选择出目的菌株,而C项高温处理的时候灭菌是没有选择性的。
20、下图表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②③④⑤定植
A.①为外植体,能培养成④的根本原因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②为愈伤组织,其细胞高度液泡化
C.①是茎尖或花药,培养的④都是单倍体
D.培养过程需要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
【答案】C
【解析】①~④分别是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幼苗。外植体之所以能培育成植株,是因为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A正确;愈伤组织的细胞高度液泡化,B正确;茎尖和花药两种外植体,只有花药才能培养成单倍体,C错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需要植物激素参与,D正确。
21、在下列选项中,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
①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和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 ②获取大量的脱毒苗
③利用基因工程培养抗棉铃虫的植株 ④单倍体育种 ⑤无子西瓜的快速大量繁殖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都有“将离体细胞、组织等最终培养成植株(个体)”的要求,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和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并没有从离体的细胞开始,不属于植物组织培养,①错误;从离体的无病毒茎尖组织开始,培养成脱毒苗个体,属于植物组织培养,②正确;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的过程为:在棉花的植株上提取叶肉细胞→在苏云金杆菌上提取相应基因→将提取基因导入植物叶肉细胞的DNA(利用基因重组技术)→通过培养既培养出愈伤组织,进行再分化→最后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得到含抗虫基因的棉花植株,③正确;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采用了植物组织(花粉)培养技术,④正确;无籽西瓜是个体,培养从三倍体植株的离体组织开始的,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⑤正确。因此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有②③④⑤,故选D。
22、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相同
B. —般来说,容易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不容易进行组织培养
C. 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D. 离体器官或组织都需在光下才能形成愈伤组织
【答案】C
【解析】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体细胞和花粉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不同,A项错误;—般来说,容易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容易进行组织培养,B项错误;蔗糖可以被植物细胞缓慢吸收,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C项正确;离体器官或组织需要避光培养形成愈伤组织,D项错误。
23、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操作时所用试剂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步骤
选用试剂
A
提取鸡血细胞中的核物质
蒸馏水
B
溶解细胞核内的DNA
2 mol/L的NaCl溶液
C
析出2 mol/L NaCl溶液中的DNA
蒸馏水
D
提取杂质较少的DNA
2 mol/L的NaCl溶液
【答案】D
【解析】使用蒸馏水使鸡血细胞吸水涨破,提取核物质,A正确;在实验中,先用2 mol/L的NaCl溶液溶解DNA,除去不溶的一些杂质,再将溶液稀释(加蒸馏水)为0.14 mol/L,此时DNA沉淀析出,B、C正确;一般用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提取杂质较少的DNA,D错误。
24、下列有关“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兔的成熟红细胞可提取DNA
B.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紫色
C.用酒精进行提纯,原因是DNA溶于酒精,蛋白质不溶于酒精
D.DNA对高温的耐受性一般要比蛋白质强
【答案】D
【解析】兔属于哺乳动物,其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不适合作为提取DNA的材料;DNA不溶于酒精,蛋白质溶于酒精,所以可用冷却的酒精来对DNA进行提纯;大多数蛋白质不能忍受60~80 ℃的高温,而DNA在 80 ℃以上才会变性;DNA溶液与二苯胺试剂经沸水浴会变蓝。
25、下图为某兴趣小组开展“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操作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B→E→D→A
B.步骤A中加入酒精是为了提高DNA的溶解度
C.步骤C中加入蒸馏水的主要目的是让DNA不溶于水而析出
D.步骤E中加入蒸馏水的量与DNA析出的量成正相关
【答案】A
【解析】DNA粗提取时,先用蒸馏水处理鸡血细胞,使其吸水胀破,释放DNA,然后过滤,去除杂质,获得滤液,接着加入2 mol/L的NaCl,再加入蒸馏水,使其析出,将析出的DNA溶解于2 mol/L的NaCl,最后加入95%的冷酒精,析出纯净的DNA,即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B→E→D→A,A正确;步骤A加入酒精的目的是析出DNA,B错误;步骤C的目的是获得含DNA的溶液,C错误;当NaCl的浓度小于0.14 mol/L时,析出的DNA将再次溶解于NaCl溶液中,D错误。
26、DNA粗提取实验中,应尽可能避免DNA断裂和降解。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A. 以菜花为材料进行研磨时,可以适当加热以促进DNA溶解
B. 向DNA溶液中迅速加入蒸馏水,使DNA快速析出
C. 将丝状物溶解到2 mol/L的NaCl溶液中后,加水析出
D. 向DNA溶液中加入冷却的酒精静置2-3min后,沿同一方向缓慢搅拌
【答案】D
【解析】A、植物细胞有细胞壁保护着,所以用菜花做实验材料时,需要研磨,加入食盐和洗涤剂。不需要加热,A错误;
B、加蒸馏水也要缓慢,防止DNA断裂,B错误;
C、将丝状物溶解到2 mol/L的NaCl溶液中后,加95%的冷酒精析出含杂质较少的DNA, C错误;
D、DNA溶液中加入冷却的酒精并沿同一方向缓慢搅拌,以防打碎DNA分子,为避免DNA断裂和降解,从而获取更多的DNA,D正确。
27、PCR一般要经过三十多次循环,从第二轮循环开始,上一次循环的产物也作为模板参与反应,由引物Ⅰ延伸而成的DNA单链作模板时将( )
A.仍与引物Ⅰ结合进行DNA子链的延伸
B.同时与引物Ⅰ和引物Ⅱ结合进行子链延伸
C.与引物Ⅱ结合进行DNA子链的延伸
D.无需与引物结合,在酶的作用下从头合成子链
【答案】C
【解析】当由引物Ⅰ延伸而成的DNA单链作模板时,此单链引物端为5′端,因此与它互补的子链应从另一端开始合成,即与引物Ⅱ结合延伸DNA子链。
28、下列关于PCR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PCR技术的基本原理是DNA双链复制
B.每次循环可分为变性、复性和延伸三步
C.参与PCR的物质有引物、酶、脱氧核糖、模板等
D.一个模板DNA分子第n次循环需要2n-1对引物
【答案】C
【解析】
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利用的原理是DNA复制,需要的条件包括: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基本过程为:①变性:DNA解旋过程,②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延伸:合成子链。
A. PCR技术以解开的双链作为模版,利用的原理是DNA复制,A正确;
B. 可分为变性、复性和延伸三步,B正确;
C. PCR的条件包括: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C错误;
D. 一个DNA分子经n-1次循环产生2n-1个DNA,第n次循环需要2n-1对引物,D正确。
29、PCR技术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如图表示合成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过程高温使DNA变性解旋,该过程不需要解旋酶的作用
B.丙过程用到的酶在高温下失活,因此在PCR扩增时需要再添加
C.如果把模板DNA的两条链用15N标记,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不做标记,控制“94 ℃~55 ℃~72 ℃”温度循环3次,则在形成的子代DNA中含有15N标记的 DNA占25%
D.PCR中由碱基错配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答案】B
【解析】丙过程用到的酶是Taq DNA聚合酶,其特点是耐高温,不会失活。
30、“X基因”是DNA分子上一个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若要用PCR技术特异性地拷贝“X基因”,需在PCR反应中加入两种引物,两种引物及其与模板链的结合位置如图甲所示。经4次循环后,产物中有5种不同的DNA分子,如图乙所示,其中第⑤种DNA分子的个数是( )
A.2 B.4 C.6 D.8
【答案】D
【解析】PCR技术扩增时,由两种引物决定所扩增的片段的特定序列,上一次循环的产物为下一次循环的模板。第一次循环形成①和②,第二次循环形成①②③④4个DNA,以此类推,4次循环后共形成16个DNA,其中①②各1个,③④各3个,⑤共8个。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31、(每空2分,共10分)蓝莓果实中富含花青素等营养成分,具有保护视力、防止脑神经老化、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增强机体免疫等功能。下面是获取蓝莓花青素、蓝莓酒和蓝莓醋的流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酿制蓝莓酒时,一般要先通气的目的是 。
(2)醋酸菌将乙醇变为醋酸的环境条件是糖源 (填“充足”或“缺少”)。酿制成功的蓝莓果酒如果暴露在空气中会逐渐出现醋酸味,气温高的夏天更易如此,其原因是 。
(3)若蓝莓果汁中已含有醋酸菌,在蓝莓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为什么? 。
(4)为鉴定蓝莓果醋是否酿制成功,除可以通过观察菌膜、尝、嗅之外,还可以通过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作进一步的鉴定。还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发酵液中是否有醋酸菌,并统计其数量作进一步鉴定。
【解析】(1)酿制蓝莓酒时先通气有利于酵母菌大量繁殖。
(2) 在糖源不足的情况下,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可以将果酒发酵成果醋。醋酸菌是好氧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所以酿制成功的蓝莓果酒如果暴露在空气中会导致醋酸菌大量生长而逐渐出现醋酸味。
(3) 如果果汁中已含有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因为果酒发酵是在缺氧环境中进行的,而醋酸菌是好氧菌,果酒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
(4) 果醋是否酿制成功可以通过观察菌膜、尝、嗅,以及检测发酵前后的pH进行判断。
【答案】(1)让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
(2) 缺少 醋酸菌是好氧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夏天温度较高),导致醋酸菌大量生长产生醋酸
(3) 不能,果酒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
(4) 发酵前后的pH
32、(每空2分,共1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制作泡菜时,发现不同坛泡菜产生的乳酸、亚硝酸盐含量不同。通过多次实验,分离出发酵产酸速度快、亚硝酸盐降解能力强的乳酸菌(实验室中常用MRS培养基培养乳酸菌,在加入碳酸钙的MRS培养基中,乳酸菌菌落周围能形成乳白色透明圈)。分离纯化发酵产酸速度快、亚硝酸盐降解能力强的乳酸菌主要过程如下:
(1)将泡菜汁梯度稀释后,涂布于 中,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到
的单菌落,即为乳酸菌菌株;
(2)将分离出的乳酸菌分别用MRS培养液继续培养一段时间,检测 ,
的菌液,即为产酸速度较快的乳酸菌菌株;
(3)将挑选出的菌株分别接种到含有 的MRS培养液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取出培养液,先加入对氨基苯磺酸,混匀静置后,再加入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观察到 的菌液,即为亚硝酸盐降解能力强的乳酸菌菌株。
【答案】(1)加入碳酸钙的MRS培养基 具有乳白色透明圈
(2) 培养液pH pH值较低
(3) 相同浓度的亚硝酸钠 玫瑰红颜色最浅
【解析】
试题分析:
泡菜的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为乳酸,亚硝酸盐可以用比色法进行测定。
详解:
(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在加入CaCO3的MRS培养基中,乳酸菌菌落周围能形成透明圈,故为分离乳酸菌,应在上述培养基中选取具有乳白色透明圈的菌落;
(2)因发酵、产酸速度较快的乳酸菌菌株在相同时间内产生更多的乳酸,使培养液PH降低,故通过检测培养液的PH进行区分,若菌液的PH较低,即为目的菌株;
(3)亚硝酸盐可与相应的试剂反应生成玫瑰红色产物,若亚硝酸盐被降解,则玫瑰红色会变浅,故为分离亚硝酸盐降解能力强的乳酸菌菌株,应将挑选出的菌株分别接种到含有相同浓度的亚硝酸钠的MRS培养液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对氨基苯磺酸,混匀静置后,再加入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反应后可选取玫瑰红色最浅的菌落即为所需菌落。
33、(每空1分,共6分)现从土壤中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土样→土壤浸出液→稀释→接种→培养、观察
请回答:
(1)欲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将土壤用________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3个平板。
(2)配制培养基时除了加入特定的营养物质以外,还要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以维持________。对培养基酸碱度的调节,应该在高压蒸汽灭菌过程的________ (填“前面”成“后面)。
(3)接种后的培养皿冷却后________于37℃的恒温箱中培养。若培养基中存在含脲酶的细菌,其菌落周围会出现红色环带,这是由于尿素被分解产生氨气,与该培养基中的________产生的颜色变化,从而证明这一菌株能以尿素为氮源。
(4)下列操作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的是(多选)(_________)
A.称取葡萄糖,琼脂等培养基成分 B.倒平板
C.涂布平板 D.微生物的培养
【答案】(1)无菌水 (2)细胞的渗透压 前面
(3)倒置 酚红指示剂 (4)BC
【解析】
试题分析:
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的实验原理:
1、筛选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可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选择。
2、细菌合成的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致使pH升高,使酚红指示剂变红。
详解:
(1) 涂布分离法必须先用无菌水对土样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为了防止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3个平板。
(2)尿素加热会分解,只能用G6玻璃砂漏斗过滤,使之无菌。对照组配制的是通用细菌培养基,称为LB固体培养基。配制时除了加入特定的营养物质以外,还要加入一定量的氯化纳,以维持细胞的渗透压。若灭菌后再进行调节培养基的酸碱度,又会产生新的污染,故应在灭菌前进行调节培养基的酸碱度。
(3)接种后的培养皿需倒置于37℃的恒温箱中培养。含有脲酶的细菌能够将尿素分解,产生的氨气使培养基呈碱性,导致培养基中的酚红指示剂呈红色。
(4)进行微生物培养和分离时,倒平板、涂布平板均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以防杂菌污染。故选BC。
34、(每空2分,共12分)如图是利用PCR技术和电泳技术进行的某一次亲子鉴定结果图谱,请根据图谱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PCR技术能把某一DNA分子片段进行扩增。它是利用了DNA的________原理,通过控制温度控制DNA________与结合。
(2)利用PCR技术扩增DNA的过程中还需要Taq酶的作用,但它必须在相应的引物的作用下才能完成对DNA的复制。假若有一段DNA序列为:
5′—GTTAACCTTAG—3′
3′—CAATTGGAATC—5′
所用引物Ⅰ为5′—GTTA—OH,则引物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①是含有21个氨基酸的多肽水解得到的氨基酸混合物电泳的结果,故可推知该多肽由________种氨基酸构成。
(4)图②为某小孩和其母亲,以及待测定的四位男性的DNA,分别由酶处理后,生成若干DNA片段,并进行扩增,然后进行电泳所得到的一组DNA指纹图谱,请分析:F1~F4中,你认为________是该小孩真正生物学意义上的父亲。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热变性 解聚 (2) 5′—CTAA—OH (3)6 (4)F2 因为C和F2两者之间的DNA指纹图谱有相同的区段
【解析】PCR技术是在体外模拟体内DNA复制过程,利用DNA的热变性原理,替代原有的解旋酶的作用,且所用DNA聚合酶为耐高温的DNA聚合酶,但是复制过程要提供现成的引物,引物序列和目的基因两端的碱基互补配对。氨基酸混合物进行电泳时,因为相同的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和所带电荷数相同,所以在电泳时只出现1条带,图①所示图谱出现6条带,所以该多肽由6种氨基酸组成。从遗传角度分析,儿子的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仔细观察图②不难发现,F1~F4中F1、F3、F4不可能是孩子的父亲,C和F2两者之间的DNA指纹图谱有相同的区段,所以F2最可能是其生物学意义上的父亲。
2020上杭县一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0上杭县一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新余一中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0新余一中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题PDF版含答案
2020黑龙江省绥棱一中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0黑龙江省绥棱一中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