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启东高二下学期阶段调研测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启东高二下学期阶段调研测试物理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阶段调研测试高二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树枝在风的作用下运动是简谐运动B.波长比孔的宽度小得越多,波的衍射越明显C.只要是两列波叠加,都能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D.当观察者和波源间存在相对运动时不一定能观察到多普勒效应现象2.一砝码和一轻弹簧构成弹簧振子如图所示,开始时不转动摇把,让振子自由振动,测得其频率为1Hz,现匀速转动摇把,转速为2r/s,则A.当振子稳定振动时,它的振动周期是0.25sB.当振子稳定振动时,它的振动周期是0.5sC.转速越大,弹簧振子的振幅就越大D.当转速为240r/min时,弹簧振子的振幅最大3.如图所示,A是波源,各质点间距离为1m,当t=0时,A质点开始向上振动,经过0.1s第一次到达最大位移,此时C点恰好开始振动,则A.波的频率是2.5Hz,波长是4mB.波的传播速度是20m/s,周期为0.8sC.再经0.2s,波传播到G点,F点达到最大位移D.波传播到J点时,其历时0.45s,质点H在最大位移处4.用同一光电管研究a、b两种单色光产生的光电效应,得到光电流I与光电管两极间所加电压U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光的频率大于b光B.a光的强度小于b光C.a光的遏制电压小于b光D.a光照射产生的光电流一定大于b光5.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已知可见光的光子的能量范围为1.62~3.11eV,对氢原子在能级跃迁过程中辐射或吸收光子的特征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能量为10.3eV的光子照射氢原子,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B.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能辐射出4种不同频率的光子C.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并且使氢原子电离D.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向n=4能级跃迁时,核外电子的动能增大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一定越稳定B.线状谱和吸收光谱都可以用作光谱分析C.核力存在于原子核内任意两个核子之间D.原子核的质量大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这个现象叫做质量亏损7.下列关于原子核的衰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β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的一个质子转化为一个中子和一个电子B.一个原子核发生一次α衰变,新核相对于原来的核质量数和电荷数均减少2C.U衰变成Pb的过程中共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D.放射性元素钋的半衰期为138天,100g的钋经276天后还剩下75g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布朗运动反映了悬浮颗粒中分子运动的不规则性B.多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具有各向异性,而单晶体和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C.冷水中的某些分子的速率可能大于热水中的某些分子的速率D.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是由于液体存在表面张力的缘故9.如图所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其过程如p-V图中从a到b的直线所示.在此过程中A.气体一直对外做功B.气体内能一直减少C.气体温度一直降低D.气体一直从外界吸热10.如图甲所示的弹簧振子在A、B两点间做简谐运动,O点为平衡位置,图乙为此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则A.t=0.6s时,弹簧振子的弹性势能最小B.从t=0到t=0.2s时间内,弹簧振子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C.在t=0.5s和t=0.7s两个时刻,弹簧振子在同一位置D.t=0.2s时,弹簧振子的位移为负向最大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α射线的穿透能力较弱,用厚纸板就能挡住B.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也相等C.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D.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估测核半径、确定核电荷量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计18分.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2.(8分)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所用的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00mL溶液中有纯油酸0.5mL,用注射器测得lmL上述溶液有80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撒有痱子粉的浅盘中,待水面稳定后,得到油酸薄膜的轮廓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图中正方形格的边长为1cm,则可求得:(1)油酸薄膜的面积是 ▲ cm2.(2)油酸分子的直径是 ▲ 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利用单分子油膜法可以粗测分子大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如果已知体积为V的一滴油在水面上散开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为S,这种油的密度为,摩尔质量为M,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表达式为 ▲ .(4)某同学实验中最终得到的计算结果数据偏大,可能是由于 ▲ .A.油膜中含有大量未溶解的酒精B.计算油膜面积时,错将不完整的方格作为完整方格处理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D.水面上痱子粉撒得较多,油酸膜没有充分展开 13.(10分)在“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1)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只要测出多组单摆的摆长l和运动周期T,作出T2﹣l图象,就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理论上T2﹣l图象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象如图甲所示. ①造成图象不过坐标点的原因可能是 ▲ .②由图象求出的重力加速度g= ▲ m/s2.(取π2=9.87)(2)某同学在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97.50cm,摆球直径2.00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则①该摆摆长为 ▲ cm,秒表表示读数为 ▲ s.②如果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 .A.测摆线时摆线拉得过紧B.实验时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C.开始计时时,停表过迟按下D.摆线上端悬点未固定,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45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4.(10分)一光电管的阴极用极限波长λ0=4.0×10-7m的钠制成.现用波长λ=3.0×10-7m的紫外线照射阴极,光电管阳极A和阴极K之间的电势差UAK=2.0V,光电流的饱和值I=0.40μA,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电子电量e=1.6×10-19C.(1)求每秒内由K极发射的光电子数;(2)求电子到达A极时的最大动能;(3)如果电势差UAK变为0,而照射光强度增到原值的2倍,此时电子到达A极时的最大动能是多少? 15.(10分)一列沿-x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P、Q两质点的坐标分别为(-1,0)和(-9,0),已知t=0.3s时,质点P首次位于波峰位置.则(1)这列波的传播速度多大?(2)从t=0时刻开始计时,质点Q经多长时间第一次出现波峰?(3)当质点Q第一次出现波谷时,P点通过的路程为多少? 16.(12分)一个静止的铀核(U)衰变成钍核(Th)时,放出一个α粒子.(1)写出铀核发生衰变的核反应方程;(2)假设反应中释放出的核能E全部转化为钍核和α粒子的动能,钍核的质量为M,α粒子的质量为m,则钍核和α粒子的动能各为多大?(3)衰变过程一般都有γ光子放出.一个高能γ光子经过重核附近时,在原子核场的作用下,能产生一对正负电子,已知电子质量me=9.1×10-31kg,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0×108m/s,请写出相应的核反应方程,并计算一个高能γ光子的能量至少多大. 17.(13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A=150g的平台A连接在劲度系数k=100N/m的弹簧上端,弹簧下端固定在地上,形成竖直方向的弹簧振子,将质量为mB=50g的物块B置于A的上方,使A、B两物块一起上下振动.弹簧原长为l0=6cm,A的厚度可忽略不计,g取10m/s2.求:(1)当系统做小振幅简谐振动时,A的平衡位置离地面C的高度;(2)当振幅为1cm时,B对A的最大压力;(3)为使B在振动中始终与A接触,振幅不能超过多大?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1分.1.D 2.B 3.D 4.C 5.C 6.B 7.C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8.CD 9.AD 10.BC 11.ACD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计18分.12.(8分)(1)70~74(2分)(2)8.4×10-10~ 8.9×10-10(2分) (3)(2分)(4)CD(2分) (漏选得1分,错选或不选得零分)13.(10分)(1)摆长漏加小球半径(2分) 9.87(2分)(2)98.50(2分) 99.8(2分) D(2分)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45分.14.(10分)(1)由分析得 (2分)代入数据得个 (1分)(2)由光电效应方程可得 (2分)到达A极时的最大动能为 (2分)解得: (1分)(3)增大光强,增加了光电子的数目,但不变,则Ekm不变,即到达阳极A时的最大动能仍然为 (2分)15.(10分)(1)t=0.3s时,P点首次位于波峰,可得 (3分)(2)根据平移法可得 (2分)(3)由图可知波长λ=4m,周期为 (1分)波从x=1m处传播到P点的时间 (1分)Q点第一次出现波谷的时间 (1分)则此时P点振动的时间t3=1.3s﹣0.2s=1.1s=2.75T (1分)即 s=2.75×4A=2.2m (1分)16.(12分) (1)U→Th+He (2分)(2)由衰变过程动量守恒得:0=P-Pα (2分)根据能量转化及守恒得:E=Ek+Ekα (2分)又 ,则 (2分)解得 , (1分)(3)核反应方程为:γ→e+e (2分) (1分)17.(13分)(1)振幅很小时,A、B间不会分离,将A与B整体作为振子,当它们处于平衡位置时,根据平衡条件得 (2分)得形变量x0=2cm (1分)平衡位置距地面高度h=l0-x0=4cm (1分)(2)当A、B运动到最低点时,有向上的最大加速度,此时A、B间相互作用力最大,设振幅为A,最大加速度 (2分)对B: (2分)解得 (1分)(3)为使B在振动中始终与A接触,在最高点时相互作用力应满足:N≥0 (1分)取B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1分)当N=0时,B振动的加速度达到最大值,且最大值amB=g=10m/s2(方向竖直向下) (1分)因amA=amB=g,表明A、B仅受重力作用,此刻弹簧的弹力为零,弹簧处于原长,A=x0=2cm,即振幅不能大于2cm (1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启东高一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扫描版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启东高二下学期阶段调研测试物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0宁波效实中学高二5月(期中)阶段性测试物理试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