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黄冈麻城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麻城市2020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物 理 试 题
物理科能力测试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综合题时,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命题人:江波 审题人:王童飞
★祝考试顺利★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关于运动学的一些概念,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增大,速度可能减小
B. 参考系一定要选取静止不动的物体
C. 研究和观察日食时可以把太阳当做质点
D. 羽毛下落得比玻璃球慢,是因为羽毛轻
2.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地送上太空,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时间约为90分钟,“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船一项任务是绕“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飞行一圈.根据以上信息有( )
A. “17时38分”和“90分钟”,都是表示“时间”
B. 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它的位移和路程都为零
C. 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平均速率为零
D. 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平均速度为零
3. 如图所示,汽车向右沿直线运动,原来的速度是v1,经过一小段时间之后,速度变为v2,Δ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由图中所示信息可知:( )
A. 汽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B. 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v1的方向相同
C. 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v1的方向相反
C. 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反
4. 如图所示的位移(x)—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分别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 x-t图象中t1时刻v1<v2
C. v-t图象中0~t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不等
D. 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2,4开始反向运动
5. 小明在平直的跑道上练习加速跑,已知小明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小明在第1个2 s、第2个2 s和前6 s内的三段位移大小之比为( )
A. 1:3:5 B. 1:4:9 C. 1:3:9 D. 1:5:12
6. 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两位同学合作,用刻度尺可测得人的反应时间.如图甲所示,A握住尺的上端,B在尺的下部做握尺的准备(但不与尺接触),当看到A放开手时,B立刻握住尺.若B做握尺准备时,手指位置如图乙所示,而握住尺时的位置如图丙所示,由此测得B同学的反应时间约为( )
A. 20 s B. 0.30 s C. 0.10 s D. 0.04 s
7. 汽车以5 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紧急制动时以-2 m/s2的加速度在粗糙水平面上滑行,则在4 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大小为( )
A. 4 m B. 36 m C. 6.25 m D. 5m
8. 如图所示,A,B两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其间用一根轻弹簧相连,弹簧的长度大于原长。若再用一个从零开始缓慢增大的水平力F向右拉物体B,直到A即将移动,此过程中,地面对B的摩擦力F1和对A的摩擦力F2的变化情况是( )
A. 先变小后变大 B. 先不变后变大
C. 先变大后不变 D. 先不变后变大
二、多选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 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乙车启动时,甲车在其前方100 m处
B. 运动过程中,乙车落后甲车的最大距离为75 m
C. 乙车启动10 s后正好追上甲车
D. 乙车超过甲车后,两车不会再相遇
10.某质点以1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开始以大小为2 m/s2的加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从质点开始减速至速度大小变为6 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的位移大小一定是9 m B. 质点的路程可能是34 m
C. 经历的时间可能是8 s D. 经历的时间一定是2 s
11.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则( )
A. 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受的重力
B. 书对桌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书
C. 书对桌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它受的重力
D. 因为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相等,所以书才处于静止状态.
12.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受到摩擦力作用时,一定受到弹力的作用
B. 只有运动的物体才能受到滑动摩擦力,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受到静摩擦力
C. 两个相互接触且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一定有静摩擦力作用
D. 在压力大小一定的情况下,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变化
第Ⅱ卷(实验题、计算题共60分)
三、 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6分、14题9分,共15分)
13.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使用电源的计时仪器,当电源频率是50 Hz时,它每隔0.02 s打一个点.如图所示为物体运动时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相邻的两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标在纸带上,已知打点计时器接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则ae段的平均速度为___m/s,打d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约为___m/s. (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14.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
(1) 甲同学在做该实验时,通过处理数据得到了图甲所示的F-x图象,其中F为弹簧弹力,x为弹簧长度.请通过图甲,分析并计算,该弹簧的弹性系数k=______N/m.当指针如图乙所示,弹簧秤的示数F=______N.
(2)乙同学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象如图丙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a的原长比b的长 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
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 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15题8分、16题9分、17题12分、18题16分,共计45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一辆汽车以v0=36km/h的初速度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1=3s内通过位移大小是x1=39m,求:
(1)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2)汽车在第4秒内通过的位移大小x。
16.如图所示,贴着竖直侧面的物体A的质量mA=0.2kg,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B的质量mB=1.0kg,绳和滑轮间的摩擦均不计,且绳的OB部分水平,OA部分竖直。g=10N/kg。求:
(1)若物体B恰好向右匀速运动,则物体B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多少;
(2)如果用水平力F向左拉B,使物体A和B做匀速运动,需多大的拉力;
(3)若A和B都静止,则在原静止的物体B上放一个质量与B物体质量相等的物体后,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多大。
17.如图1所示是某科技馆内的空中悬浮的娱乐风洞装置,通过制造和控制向上气流把人“吹”起来,体验太空飘浮的感觉,图2为圆柱形竖直管道的简化示意图。现有一位游客悬浮在A点,气流突然消失,游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当下落到B点时立即开启更强的气流,使气流对游客的向上冲击力,游客经t=0.3s匀减速下落到C点时速度恰好减为零。已知A、B两点间的高度差,重力加速度。
(1)求游客体验到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
(2)求B、C两点间的高度差;
(3)求游客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18.在麻城市2018年中学生秋季田径运动会的800米比赛中,王明很想得冠军,他一直冲在最前面,由于开始体力消耗太大,最后在直道上距终点50米处时便只能保持5m/s的速度匀速前进而不能加速冲刺,此时一直保持在王明后面的李华在直道上距王明6.25米,速度为4m/s,李华立即发力并以恒定的加速度匀加速冲刺,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8.5m/s.试分析:
(1)李华冲刺的加速度多大?
(2)王明、李华谁先到达终点而获得冠军?
(3)在王明距离终点50m的最后阶段,王明和李华中任一个跑到终点前,他们之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麻城市2020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物 理 试 题 答 案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答案】A
【分析】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增大.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减小;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中没有影响或影响不计时,可以把物体当成质点处理;受力分析后,根据牛顿运动定律说明羽毛比玻璃球下落得慢的原因。
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属于基础题。
【解答】
A.加速度增大的物体,如果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速度会减小,故A正确;
B.参考系是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被选定做为参考、假定为不动的其他物体,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故B错误;
C.研究和观察日食时,太阳的大小直接影响观察结果,所以不可以把太阳看成质点,故C错误;
D.玻璃球在空气中下落的过程中受到的空气的阻力远小于其重力,而羽毛受到的阻力与其重力比较接近,所以羽毛比玻璃球向下的加速度小,所以下落得慢,与物体的轻重无关,与受到的阻力产生的影响有关,故D错误。
2、【答案】D
【分析】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时间和时刻的区别,知道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时间描述的是“段”,时刻描述的是“点”,位移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物体可以看成质点。
【解答】
A.时刻表示时间点,时间表示时间段,“17时38分”表示“时刻”,90分钟”表示“时间”,故A错误;
BC.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回到出发点,位移为0,平均速度为0,路程不为0,平均速率不为零,瞬时速度不为0,故BC选项错误;
D.飞船围绕地球运动一周,起点与终点重合,位移为零,平均速度为零,故D选项正确。
3、【答案】C
【分析】
直接根据图中信息判断结合加速度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了速度变化量与初末速度的关系,能读懂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取向右为正方向,则由图,,,由可知,,即汽车在做减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CD.根据加速度的定义,由A分析可知,,即加速度方向与v1的方向相反,与Δv的方向相同,故C正确,BD错误。
4、【答案】C
【分析】
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都表示直线运动的情况.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速度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读出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3和4的位移关系,比较平均速度的关系。位移图象由斜率的正负分析物体的运动方向。
【解答】
A.位移(s)-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无法表示曲线运动,故A错误;
B.x-t图象中t1时刻1的切线的斜率比2的斜率大,所以v1>v2,故B错误;
C.根据速度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得知,在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3的位移比4的位移小,所以3的平均速度比4的平均速度小,故C正确;
D.x-t图象中的t2时刻表示速度反向,而v-t图象中的t4时刻表示加速度反向,速度还是正方向,故D错误。
5、【答案】C
【分析】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基础题。
【解答】
根据x=知,2s内、4s内和6s内的位移之比为1:4:9,则第1个2s内、第2个2s内和前6s内的位移之比1:3:9,故C正确,ABD错误。
6、【答案】B
【分析】
直尺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就是人的反应时间,根据求出人的反应时间。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就是人的反应时间.以及掌握自由落体运动位移时间公式。
【解答】
在人的反应时间中,直尺下降的距离h=40cm,根据,故接近于0.3s,故B正确,ACD错误。
7、【答案】C
【分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汽车减速到零所需的时间,因为汽车刹车速度变为零后不再运动,再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4s内的路程.本题属于运动学中的“刹车问题”,是道易错题,关键要知道汽车速度减为零后不再运动.
【解答】
汽车速度减为零所需的时间
知4s内的路程与2.5s内的路程相等,则x=,故C正确,ABD错误。
8、【答案】D
【分析】
先分析刚开始弹簧所处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判断刚开始摩擦力的方向,若再用一个从零开始缓慢增大的水平力F向右拉物体B,再对AB进行受力分析,即可判断。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AB两个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知道当B没有运动时,弹簧弹力不变,当B运动而A未运动时,弹力变大,难度适中。
【解答】
AB.刚开始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对A的作用力向右,对B的作用力向左,而AB均静止,所以刚开始的F1方向水平向右,F2方向水平向左,当用一个从零开始缓慢增大的水平力F向右拉物体B时,刚开始,未拉动B,弹簧弹力不变,F2不变,F1减小;当F等于弹簧弹力时,F1等于零,F继续增大,F1反向增大,当F1增大到最大静摩擦力时,B物体开始运动,此后变为滑动摩擦力,不发生变化,故AB错误;
CD.弹簧长度先不变故先不变,而后弹簧被拉伸,弹力变大,A仍静止,所以F2变大,所以对A的摩擦力F2先不变,后变大,故C错误,D正确。
二、多选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答案】BD
【分析】
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该点对应时刻的加速度大小,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根据两车的速度关系和位移分析何时相遇.
本题关键是根据速度时间图象得到两物体的运动规律,然后根据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分析处理.
【解答】
A、根据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乙在t=10s时启动,此时甲的位移为x=×10×10m=50m,即甲车在乙前方50m处,故A错误.
B、当两车的速度相等时相遇最远,最大距离为:Smax=×(5+15)×10m-×10×5m=75m,故B正确.
C、由于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沿直线运动,当位移相等时两车才相遇,由图可知,乙车启动10s后位移小于甲的位移,还没有追上甲,故C错误.
D、乙车超过甲车后,由于乙的速度大,所以不可能再相遇,故D正确.
10、【答案】BC
【分析】
本题考查匀变速运动的规律,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熟知匀变速运动特点和规律,灵活应用各相关公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解答】
CD.若末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由可知,经历的时间t=2 s;若末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同理可知,经历的时间t′=8 s,选项C正确,D错误。
AB.由可知,物体的位移大小为16 m;若末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由、可知,速度由10 m/s减为零的时间t1=5 s,路程为x1=25 m;此后反向做加速运动至速度大小为6 m/s的时间t2=3 s,路程为x2=9 m,则总时间t=t1+t2=8 s,总路程为x=x1+x2=34 m,选项A错误,B正确。
11、【答案】BC
【分析】
书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书对桌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它受的重力,但不能说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受的重力。
本题考查基本的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的能力,不同性质的力不能说“就是”。
【解答】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受的重力性质不同,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也不同,所以不能说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受的重力,故A错误;
B.书对桌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书,故B正确;
C.书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书受到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二力平衡,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知,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所以书对桌面的压力与它受的重力大小相等,故C正确;
D.书受到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二力平衡,所以书才处于平衡状态,故D错误;
12、【答案】AD
【分析】
本题考查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要注意区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根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A.产生摩擦力时,二者之间一定有相互的挤压,故有弹力的作用,故A正确;
B.滑动摩擦力是由于相对运动而产生的,并不是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受滑动摩擦力;同理,静摩擦力是由于由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二者完全可能均在运动,如火车中桌面上的物体受推力而静止时,故B错误;
C.两个相互接触但相对静止的物体若二者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则不会有静摩擦力,故C错误;
D.静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沿接触面使其具有相对运动趋势的力的大小,故压力不变时,静摩擦力也可以变化,故D正确;
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9.0=15.0分)
13、【答案】2.19; 3.28(每空3分)
【解答】
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 s,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得ae段的平均速度== m/s=2.19 m/s.打d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约为vd= = m/s=3.28 m/s.
14、【答案】(1)25; 3.00;(2)B 。(每空3分)
【分析】
(1)弹簧的弹力满足胡克定律,F=kx=k(l-l0),在图象中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k。
(2)根据F-x图象中判断出弹簧的原长,斜率代表劲度系数。
考查了胡克定律,注意F-l图象的认识,要理解在图象中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k,横截距表示弹簧的原长。
【解析】
(1)在F-x图象中斜率代表弹簧的劲度系数,则,
在乙图中弹簧秤的示数F=3.0N。
(2)A.在丙图中,当弹簧的弹力为零时,弹簧处于原长,故b的原长大于a的原长,故A错误;
BC.斜率代表劲度系数,故a的劲度系数大于b的劲度系数,故B正确,C错误;
D.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故D错误
故选:B。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8+9+12+16=45.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答案】
解:(1)选取汽车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v0=36km/s=10m/s,t1=3s,x1=39m
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可得……………………………………2分
代入数据解得:a=2m/s2;…………………………………………………2分
(2)4s内的位移……………………………………2分
代入数据得x4=56m……………………………………………………1分
第4s内的位移x=x4-x1=17m。………………………………………1分
答:(1)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2)汽车在第4秒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为17m。
16、解析:(1)因A和B恰好一起匀速运动,所以B受到的水平绳的拉力T与滑动摩擦力F1的大小相等,即T=F1,
且等于A的重力mAg值.B对桌面的压力FN等于B的重力mBg.
即有F1=μFN
FN=mBg
T=F1=mAg ……………………………………………………共2分
联立得到 mAg=μmBg ……………………………………………1分
代入解得:μ=0.2……………………………………………………1分
(2)如果用水平力F向左拉B,使物体A和B做匀速运动,此时水平绳的拉力T与滑动摩擦力F1的大小均不变,
根据物体B水平方向的力平衡得
F=T+F1=2mAg=4N……………………………………………………3分
(3)若在原来静止的物体B上放一个质量与B物体质量相等的物体后,物体B对桌面的压力变大,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将变大,但此时物体B将静止不动,物体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
根据物体B和物体A的平衡可知,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
F1'=T=mAg=2N……………………………………………………2分
17、 【答案】
解:(1)下落内做自由落体运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根据……………………………………………………2分
解得时间为:。……………………………2分
(2)速度,……………………………2分
根据速度位移关系知B、C两点间的高度差为:……………………………2分
(3)游客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为:……………………………4分
答:(1)游客体验到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为
(2)B、C两点间的高度差为;
(3)求游客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18、解析:
(1)李华最后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x2=x1+6.25m …………………1分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v22-v12=2ax2 ……………………………2分
联立解得:a=0.5m/s2 ……………………………1分
(2)王明最后50m时间:t1=x1t1=10s ……………………………2分
李华最后冲刺用时:t2=v2-v1a,t2=9s ……………………………2分
故李华先到达终点 ……………………………1分
(3)李华追上王明之前,二者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设经t秒二者速度相等,
则由:v0=v1+at得:t=2s, ……………………………1分
二者最大距离为:∆s=6.25+v0t-(v1t+12at2)…………………………2分
得到:∆s=7.25m ……………………………1分
李华追上王明后二者距离又不断变大,当李华冲到终点时
王明距终点的距离为:s=50-v0t2=5m,S<∆s ………………………2分
故在王明和李华中任意一个跑到终点之前,他们之间的最大距离为7.25m……1分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黄冈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本题包括4小题,共45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黄冈麻城二中高一12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黄冈麻城二中高一12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F1、F2是力F的两个分力,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黄冈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可编辑)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黄冈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可编辑)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湖北省黄冈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pdf、湖北省黄冈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