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福建省泰宁一中高一上学期学分认定暨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展开泰宁一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学分认定暨第一次阶段考试
高一历史科必修模块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石器时代,是考古界对早期人类历史划定分期的第一个时代,即从人类出现到青铜器出现,大约始于距今二三百万年,止于距今5000年至2000年左右。由此可知,考古界划定石器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
A.氏族公社取代原始人群 B.贫富分化是否已经出现
C.生产工具及其制作水平 D.古人类所处的地域环境
2.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众多,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著名英雄之一,又称神农氏。据传,他创造“焚林而田”的农业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
A. 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B. 是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C. 可以作为农耕产生的直接证据 D. 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3.下表是根据出土的春秋齐国农具所做的分类概况。由此可推断齐国( )
类别 | 掘土农具 | 中耕农具 | 收割农具 |
名称 | 锸、耒、镢、锹 | 锄、铲、耙 | 镰 |
A.较早进入农耕时代 B.农业生产工具多样
C.农耕技术领先他国 D.大力提倡发展农业
4.根据《史记•夏本纪》记载,禹即位后不敢明目张胆地将位置传给启,他先举荐培养了皋陶,因皋陶早卒,禹又举荐益作为接班人。禹死后,益让位禹之子启。这说明当时( )
A.受禅让制的影响 B.开始实行察举制
C.禹仍然维护禅让制 D.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5.商人根据日月星辰的变化制定历法,并将天象的变化视为天意的展现,因此,他们结合天象、历法和占卜,作为行事的依据。由此可见,商代( )
A.历法主要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B.观测天象是为了解自然
C.占卜是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 D.生活带有宗教神秘色彩
6.商纣王,名辛。历史记载:帝乙死,欲立长子启。众臣反对,认为虽启与辛为同母,但生启时其母是妃,而生辛时已是后,故启不能立。遂少子辛为帝。对此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商纣王即位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 B.商末已推崇嫡长子继承制
C.体现了古代“立子以贵不以长” D.商代已有父死子继制度
7.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 出处 |
天子之田方千里公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 《礼记》 |
(周)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各四百里……太公于齐兼五侯地 | 《史记》 |
凡有功之诸侯大者地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 | 《通典》 |
A. 西周的分封等级分明 B.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
C. 西周的疆域极为广阔 D.西周的诸侯势力强大
8.《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对“四年建侯卫”“六年制作礼乐”解读正确的( )
A.建侯卫就是实行郡国制,制作礼乐是为了维护郡国制
B.建侯卫就是实行分封制,制作礼乐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制
C.建侯卫就是推行宗法制,制作礼乐是为了用来代替分封制
D.建侯卫就是实行郡县制,制作礼乐是为了丰富周人的生活
9.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图属于哪一时期的形势图( )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朝时期
10.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占有土地的井田制已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私有土地在这一时期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私田的出现 B.小农经济的产生
C.生产力的发展 D.新兴地主的强烈要求
11.《史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这段材料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A.楚庄王图谋周朝镇国之宝 B.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C.王室衰微,分封制开始瓦解 D.西周青铜铸造水平高
12.商鞅在变法中奖励军功,按军功重新规定给予名位的标准。该措施( )
A.承认了土地私有 B.限制了贵族特权
C.消除了等级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
13.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声称:“臣子服从君主。儿子侍奉父亲,妻子听从丈夫,这三种秩序理顺,天下则治:反之,则乱。这是天下的正常法则。既然如此,那么即使君主不够贤明,子也不敢侵犯”,下列言论与其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进匹夫
C.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D.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14.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 B.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
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 D.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15.有同学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前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这些思想分别是指哪家学派( )
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 B. 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 D. 墨家、法家、道家、儒家
16.秦始皇设御史大夫,由左右亲信出任,负责起草诰命文书,皇帝制书、诏书下达也多由御史大夫承转。有些政事皇帝不愿差使丞相,会直接交给御史大夫办理。可见,秦始皇设立御史大夫的目的是( )
A.牵制丞相,加强君权 B.辅佐丞相,处理军政事务
C.掌控军权,统领全国 D.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
17.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A.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B.地方设郡县最先在秦朝推行
C.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 D.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
18.《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政府管制粮食买卖 B.政府实行抑商政策
C.政府对市严格管理 D.汉代关税的数额非常高
19.考古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西汉初期的甘肃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陕西濁桥纸和甘肃悬泉纸等。《后汉书》则记载东汉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 B.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
C.纸是西汉主要书写材料 D.造纸术应是由西向东传播
20.“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府制度,但汉高祖作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引人注目也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这一“退步”是指( )
A. 郡国并行 B. 师法黄老 C. 设置刺史 D. 颁推恩令
21.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文中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 )
A.重武轻文,内外相制 B.增设机构,重用近臣
C.重儒轻道,学术争鸣 D.设立刺史,加强监管
22.董仲舒认为天有独立的意志,它不仅能以“美详”来为帝王歌功颂德,还能以”妖孽”“灾害”“怪异”等来“谴告”“惊俱”人事。此思想( )
A.强化了尊卑等级关系 B.强调“天”为君主服务
C.有利于遏制君主暴政 D.旨在神化封建皇权专制
23.东汉中后期,朝政出现了“跋扈将军”“十常侍乱政”等现象。这些现象印证了当时( )
A.军人控制政权的局面 B.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
C.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 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24.东晋时期,琅邪王氏家族位高权重,与皇室势均力敌。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材料主要说明东晋门阀政治( )
A. 取代皇权政治 B.是对皇权政治的有益补充
C. 确保政权稳固 D. 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皇权
25.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
A. 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 社会动荡不安
C.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 丝绸之路开辟
26.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下面图片说明了( )
A.民族交融已经成为趋势 B.各民族放弃了原有习俗
C.民族界限是固定不变的 D.民族之间影响呈单向性
27.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 )
A.废分封行县制 B.实行盐铁专营
C.废旧俗兴汉化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8.观察右图,这一对峙局面结束于( )
A.公元前3世纪末期 B.公元3世纪初期
C.公元3世纪末期 D.公元6世纪末期
29.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
A. 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 B. 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
C. 经济重心南移产生重大影响 D. 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
30.北宋学者欧阳修在他编撰的《新唐书·兵志》中写道“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材料中的“大盗”指的是“安史之乱”
B.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C.节度使的大量设立削弱了中央集权
D.是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二、非选择题(3题,共40分)
31.(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óu,仇的异体字),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 ——《隋书•地理志》
材料三 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5分)
(2) 材料三中秦、汉创立的地方政治制度有何共同的“内在的用意”?(2分)
(3)据材料一、二,谈谈你对秦汉地方制度建设的认识。(8分)
-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三则材料反映了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6分)
(2)材料表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3分)
(3)如何评价秦汉时期的这种努力?(6分)
3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材料二 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 唐太宗 | 唐玄宗 |
政治 | 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
经济 |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
文化 |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 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概述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上的主要特征。(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二,概括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5分)
2021山东师大附中高一11月学分认定考试(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山东师大附中高一11月学分认定考试(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福建省泰宁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0福建省泰宁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学者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福建省泰宁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福建省泰宁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据史实,下面表格中的①②应该是,《查士丁尼法典》说,恩格斯曾指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