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文山州马关县一中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62197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文山州马关县一中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62197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文山州马关县一中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62197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文山州马关县一中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文山州马关县一中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班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马关县第一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本试卷共45题,满分100分,共10页,考试时长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碳素笔或钢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第Ⅰ卷 选择题(60分)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971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一幅彩绘帛画。画的右上方是一轮红色的太阳, 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在大约成书于公元前 140 年的《淮南子》这部著作中,也有“日中有踆乌”的记载。据此回答1~2题。1. 今天看来,日中“踆乌”其实是A. 耀斑 B. 黑子 C. 日珥 D. 太阳风2. 该现象增多时,对地球的影响是A. 提供光热资源 B. 干扰有线电短波通信C. 破坏地磁场,引发“磁暴” D. 增强了水循环的动力(自编题)北京时间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被网友亲切称为“胖五”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图1为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位置图。完成3~4题。3.火箭发射时,全球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范围A.大于九分之八 B.小于九分之八C.全球处于同一天 D.以上都不对4.与其他三个航天发射基地相比,文昌发射基地具有的优势是A.晴天多,云量少 B.海拔高,大气透明度高C.初速度大,发射效率高 D.便于与北京控制中心联系 古代御寒保暖条件差,在北方地区,人们对天寒地冻滋生恐惧感,觉得冬季莫名奇妙漫长,遂发明以“数九”方法消遣,用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冬至日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据材料完成5~6题。5. “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 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 B. 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C. 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 D. 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6. “数九”期间,我国北方地区 A. 昼长夜短,且昼长变长 B. 昼短夜长,昼长变短C. 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 D. 日出时间不断提前(自编题)冬至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全国各地冬至习俗各不相同,而冬至吃羊肉汤的习俗在四川、重庆地区广为流传。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具有暖中祛寒、温补气血的功效。图2为“北半球冬至日昼夜长短分布图”。结合图文资料,回答7~9题。 7. 此日,①地比②地A. 后看到日出 B. 地方时早 C. 地方时晚 D. 区时早8. 关于图中四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地此时为6:00 B. ②地自转线速度最大 C. ③地昼长最短 D. ④地自转角速度最大9. 冬至日,四川地区吃羊肉汤的原因最有可能是①四川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②四川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③四川夜长达一年中最长 ④四川夜长达一年中最短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3-10千米,可用于发电、供暖等。图3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读图完成10~11题。 10. 干热岩分布在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D. 软流层11. 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壳厚度均匀 B. 地幔属于岩石圈C. 岩浆主要发源于软流层 D. 纵波横波都能通过地核 和田玉分布于昆仑山,是由大理岩与岩浆接触形成的玉石,其中产于山上原生矿处的称为山料,产于河床中磨圆程度好的称为籽料。完成12~13题。12.和田玉属于 A.侵入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喷出岩13.导致和田玉籽料磨圆程度好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接触变质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流水搬运作用 图4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5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4~16题。 14.图3中甲地所在地形区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 B.向斜 C.地垒 D.地堑15.按成因分类,图3中乙处岩石属于图4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16.下列地表形态主要由③作用形成的是 A.三角洲 B.断块山 C.火山 D.沙丘 (自编题)2019年9月以来,澳大利亚山火已经持续四个月之久。持续数月的山火危机中,浓烟已经飘到距其2000公里外的新西兰,导致新西兰空气质量下降,甚至出现雾霾。下图6为澳大利亚地理位置图,图7为大气的受热过程图。根据材料,完成17~18题。 17.影响澳大利亚的烟雾飘到新西兰的风带是A.东北信风带 B.东南信风带C.极地东风带 D.中纬西风带18.大量烟雾进入大气层,会使图7中A.①减弱 B.④增强 C.②增强 D.③增强在图8中,甲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图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19~20题。 19.有关甲图描述正确的是 A.最高气温出现时间①落后于② B.气温日较差①大于②C.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D.曲线②表示的是陆地气温曲线20.出现乙图所示环流的时间约为 A.12时~次日7时 B.8时~当日16时 C.16时~次日8时 D.0时~12时读图9印度洋季风示意图,回答21~22题。 21.图中盛行风①的性质是A.暖湿 B.冷湿 C.热干 D.冷干22.与盛行风①形成原因无关的是A.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B.海陆轮廓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地转偏向力读图10北半球某地近地面天气系统图(单位:hPa),完成23~26题。23. 关于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地位于高压脊B. ②③两地天气晴朗C. ①、④两地的风向大致相同D. ②地位于冷锋锋前,③地位于暖锋锋后24. ①②③④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5. 下面气压变化,最符合乙处天气系统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气压变化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6. 甲、乙两处天气系统比较,甲一定A. 气温低 B. 风力大 C. 气压高 D. 降水多图11为亚欧大陆40°N附近东西两侧两个测站1、4、7、10四个月的气候资料。完成27~28题。 27.甲、乙两地气候相比 A.气温季节变化甲比乙大 B.1月降水甲比乙多C.7月气温甲比乙低 D.降水季节变化甲比乙小28.甲地1月主要受 A.西北风的影响 B.副极地低压控制C.沿岸暖流影响 D.盛行西风的控制图12为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29~30题。 29.城市建设导致当地 A.地下水位上升 B.汛期洪峰流量加大C.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D.蒸发增强30.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下渗量减少 B.植被覆盖率增加C.生活用水量增加 D.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洋流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图13是南美洲东西两岸洋流分布图。读图完成31~32题。31. 甲洋流附近陆地海雾较多的洋流成因是A. 降水多,空气中富余水汽多B. 降水少,空气中水汽含量高C. 气温高,空气中水汽容易凝结D. 水温低,空气中水汽容易凝结32. 从洋流角度分析,乙洋流附近陆地降水多的原因是A. 水温高,蒸发旺盛,气流下沉B. 水温高,海面湿度大,易凝结C. 气温高,垂直气温差大,上升气流D. 气温高,海平面气压高,上升气流图14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完成33~34题。 33.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X方向热量增加 B.沿X方向降水增加C.沿Y方向热量增加 D.沿Y方向降水增加34.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林 B.热带草原;亚热带硬叶林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 D.热带雨林;亚热带硬叶林读图15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35~36各题。35. 该山地可能位于A. 北半球温带地区 B. 北半球亚热带地区C. 南半球温带地区 D. 南半球亚热带地区36. 该山地N坡与S坡的自然带分布高度不同,最有可能是因为A. N坡为迎风坡,S坡为背风坡B. S坡为迎风坡,N坡为背风坡C. N坡为阳坡,S坡为阴坡D. S坡为阳坡,N坡为阴坡 图16为“某地区地理环境要素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37~38题。 37. 图中①~④方框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A. 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B. 洪涝灾害加剧、调蓄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C. 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D. 粮食产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38. 关于图示地理环境要素间关系揭示的原理,叙述错误的是A. 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B. 各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是不一样的C. 地理环境一个要素变化可导致其他要素相应变化D. 某地理环境的改变会导致其他环境的变化认识区域地理特征的最好方法就是利用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图17是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海拔:m)。读图,完成39~40题。 39. 据图推测,甲地所在等高线海拔为A. 300 B. 400 C. 500 D. 60040. 关于图中丙、丁两地的说法合理的是A. 丙坡度大于丁 B. 丙地海拔高于丁C. 丙地光照强于丁 D. 两地比例尺不同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本卷共5题,共40分。41.阅读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8分)洋流是海洋表层大规模流动的水体,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起重要作用。读图18和图19,回答问题。 (1)读图18判断,该海域位于____半球;按照洋流性质分类,该洋流是____ 流,它能够对沿岸气候起到____的作用。(3分)(2)在图19所示的①②③④四海区中,图18表示的洋流可能出现在____海区。(1分)(3)解释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形成原因,并按时针方向说出夏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流动方向。(3分)(4)有些大陆沿岸海区会发生上升流现象,在图19所示的①②③④四海区中,最可能出现上升流的是____海区。(1分) 42.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10分)图20为我国部分地区两日天气图,图中H为高气压、L为低气压。 (1)分别说明9月20日和21日赣州的天气状况。(4分)(2)简述L1 天气系统发展强烈时给所经地区带来的天气现象及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6分)43.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10分)地理环境各要素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认识自然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有助于我们去探寻和揭示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图21为某区域地层剖面示意图。 (1)读图,简述该地区地貌形成过程中内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4分) (2)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破坏对当地地理环境(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生物多样性等)产生的影响。(6分) 44. 阅读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4分)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图22中乙地位于非洲刚果盆地。 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简析其原因。(4分) 45.读图23“世界部分区域气候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点。(4分) (2)乙地附近海域夏季风平浪静,冬季风急浪高,试分析原因。(4分) 参考答案12345678910BCACCDABDA11121314151617181920CBDCDCDDB B21222324252627282930ABADACAA BA 31323334353637383940D CDACCCBBA 41、(8分)(1)南 暖 增温增湿(每空1分) (2)①(1分)(3)形成原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亚欧大陆形成热低压,造成印度洋与亚欧大陆之间的气压差异,形成西南风;(1分)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风向右偏转,加强了西南风。(1分)流动方向:顺时针流动。(1分)(4)②(1分)42、(10分)(1)20日气压较低,气温较高,天气晴好;(2分)21日气压升高,风力增大,气温降低,出现阴雨天气。(2分)(2)天气现象:有可能带来大风、强降水和风暴潮(或狂风暴雨)。(2分)产生的影响:有利影响:丰沛的降水使陆地上的淡水得到补充(或使地下水、地表水得到补充),缓解高温和旱情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不利影响:毁坏农田、树木,毁坏道路、房屋建筑等设施,造成财产和人员伤亡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43、(10分)(1)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引起的褶皱和断层,如形成图示左侧的山地;(2分)外力作用表现为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如山前形成冲(洪)积扇,山区形成众多峡谷等。(2分)(2)植被破坏,导致蒸发和蒸腾作用减弱,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旱;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径流泥沙含量增大,湖泊调蓄作用减弱,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易引发洪涝灾害;植被破坏,加剧上游侵蚀作用,沟谷加宽加深,加剧中下游沉积作用,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增大;植被破坏,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不稳定。(每点2分,满分6分,任答对3个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即可)44、(4分)该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2分)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常年流经,因此丙地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的相同。(2分)45、(8分)(1)相同点:都是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或低温)。(2分)不同点:甲地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乙地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2分)(2)夏季时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浪较小;(2分)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风浪较大。(2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保山、文山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答案,文件包含山市文山州2022-2023学年秋季学期期末监测考试高一地理试题docx、保山市文山州2022~2023学年秋季学期期末高一年级质量监测试卷地理-双向细目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观测点H9河段的特征是, 甲、乙两图中的天气系统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吉化一中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