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预设,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的认识(2)教学内容教科书P73第4题,完成教科书P75“练习十四”中第5~9题。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倍数、因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掌握2、3、5倍数的特征,建立一定的数感。2.通过对有关概念整理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知识结构,进一步完善知识网络图,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3.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归纳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复习因数及倍数的概念,使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教学难点能用知识网络图整理所学的知识,并理解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创设游戏情境,揭示课题师:下面我们就玩一个“猜年龄”的游戏。谁来猜一猜老师今多少岁?(指3名学生进行猜测)师:这样猜下去,很难猜中,老师给你们点提示吧!(出示课件) 【学情预设】学生会猜出老师的年龄是32岁,因为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它最小的倍数就是它本身,最小的质数是2。师:刚才猜年龄的游戏与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有关系?(因数和倍数)这节课我们就对“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数的认识(2)]二、回顾整理,建构因数、倍数知识网络1.因数、倍数的含义。 提示学生可以举例来说明。【学情预设】预设1:15÷3=5,3和5是15的因数,15是3和5的倍数。(学生也可能举出其他类似的例子。)预设2:b和c都是a的因数,a是b和c的倍数。师小结: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说一个数是因数或倍数。2.引导回顾,完成知识网络图。师:回忆一下,关于因数和倍数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适时板书:自然数、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1)教师引导整理有关倍数的概念。师: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你想到哪些数的倍数的特征?【学情预设】预设1: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预设2: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或8。预设3:3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预设4: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课件配合出示2、3、5倍数的特征。师:由2的倍数想到了什么?(偶数和奇数)什么是偶数?偶数的个位有什么特征?什么是奇数?奇数的个位有什么特征?【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偶数的个位上是0、2、4、6、8;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奇数的个位上是1、3、5、7、9。师小结:按2的倍数把自然数分为:偶数和奇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作相应的板书: (2)教师引导整理有关因数的概念。师:想不想尝试一下,自己梳理有关因数的知识呢?【学情预设】预设1: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预设2: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预设3:合数有两个以上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还有其他的因数。)预设4: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3)整理知识网络图。师:你能用一个知识网络图来表示因数、倍数、偶数、奇数、质数、合数之间的关系吗?学生独立整理、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完成练习。课件出示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订正。 课件出示正确解答。【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的质数、合数、奇数、偶数。三、复习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知识1.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课件出示习题。 【学情预设】预设1:36和54的公因数有1、2、3、6、9、18,最大公因数是18。预设2:36和54的公倍数有108、216……最小公倍数是108。师小结: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都只有一个,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两个数的公因数都是它们最大公因数的因数,两个数的公倍数都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的倍数。师:如果a÷b=c(a、b、c均为正整数),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什么?最小公倍数是什么?【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当a是b的倍数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b,最小公倍数是a。2.用公因数和公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思考并解答后交流。【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要求64和96的最大公因数。可以用短除法来求。(2)完成教科书P75“练习十四”第9题。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学情预设】对于能力稍弱的学生,可以尝试、猜想得出答案并验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明确要求“这箱苹果有多少个”,就是求40~50之间比8和10的公倍数多6的数是多少。先找出8和10的最小公倍数40,再加上6,得到这箱苹果有46个。教师还可以把题目中的信息“一箱苹果有40多个”改成“一箱苹果有80多个”,得到这箱苹果有40×2+6=86(个)。四、巩固练习,加深概念理解1.完成教科书P75“练习十四”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学情预设】这一组判断题涉及学生易错易混的概念,在判断正误时要注意让学生说出理由,用相关概念或举反例的方法说明。例如“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可以举出反例“2是偶数但2是质数”来说明理由。2.完成教科书P75“练习十四”第5题。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学情预设】首先引导学生有序写出由2、3、4、5组成的无重复数字的所有两位数,再根据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特点以及2、3、5倍数的特征来解决问题。 3.完成教科书P75“练习十四”第7、8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学情预设】第7题:这是一道找规律填数的问题,填数时可以让学生按照规律多写一些数,不难发现第(1)题的数越来越接近1,第(2)题的数越来越接近0,让学生感受极限思想。第8题:学生可能会用多种方法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例如通分、将分数化成小数,注意引导学生找出这类数的特点,利用转化的方法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五、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能把所学的知识有条理地整理成知识网络图,对六年级学生来说是重要且必要的技能。采用小组合作整理的学习形式,降低了整理的难度,学生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中,思维得到开拓,智慧得到碰撞。这节课中的概念极易混淆,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予以强化、辨别。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复习,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版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复习,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冀教版四年级上册六 认识更大的数精品教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