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阶段综合测评含答案
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阶段综合测评(二) (第3~4章)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细胞膜结构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细胞膜的流动性等同于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B.细胞膜结构模型的探索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和修正的过程C.在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中,科学家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法D.流动镶嵌模型中,物质运输依赖于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的蛋白质B [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细胞膜的流动性主要表现为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A错误;细胞膜结构模型的探索过程运用了提出假说这一科学方法,该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假说再通过进一步观察和实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补充的过程,B正确;在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中,科学家使用了荧光染料标记的方法,C错误;流动镶嵌模型中,物质运输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而细胞膜的流动性与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均有关,D错误。]2.下列关于细胞膜流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磷脂分子有头和尾,磷脂分子利用尾部摆动在细胞膜上运动,使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因为蛋白质分子无尾,不能运动,所以它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C.细胞膜的流动性是指蛋白质载体的翻转运动,与磷脂分子无关D.细胞膜流动性与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有关D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具有流动性。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大多数也是可以运动的。]3.松露是生长在松科植物根系附近的一种真菌。下列关于松露和松科植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遗传物质彻底水解时均可产生6种化合物B.都含有叶绿素,都能发生光合作用C.都有线粒体,都能通过有氧呼吸获得能量D.都有核糖体,核糖体的形成均与核仁有关B [根据题意,松露是一种真菌,属于真核生物,松科植物也是真核生物,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NA彻底水解的产物为磷酸、脱氧核糖、4种碱基,A正确;松露细胞内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松露和松科植物都是真核生物,都有线粒体,都能通过有氧呼吸获得能量,C正确;松露和松科植物都有核糖体,核糖体的形成均与核仁有关,D正确。]4.下列关于细胞“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细胞壁结构的细胞一定为植物细胞B.含中心体的细胞一定为动物细胞C.绿色植物细胞内一定含叶绿体D.所有生物合成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D [细菌细胞也有细胞壁,A错误;低等植物细胞也有中心体,B错误;绿色植物细胞的根尖细胞中不含叶绿体,C错误;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D正确。]5.如图表示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黑藻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所标记的叶绿体实际所处的位置是右下角B.此时细胞质流动的实际方向与显微镜下观察的流动方向是一致的C.要将标记的叶绿体移向视野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D.仔细观察,能看到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D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全方位倒像,图中所标记的叶绿体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其实际所处的位置是右下角,A正确;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因此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方向与实际流动方向是一致的,B正确;观察到的标记的叶绿体位于视野左上角,要将其移向视野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C正确;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D错误。]6.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需要生物膜上的酶催化B.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彼此独立,在功能上相互联系C.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之间能进行相互转化D.生物膜是生物体内各种膜的总称C [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核糖体是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此过程需要的酶不在生物膜上,A错误;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均相互联系,B错误;在分泌蛋白合成和加工的过程中,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相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同时高尔基体膜也可以通过囊泡运输到内质网,在这个过程中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之间实现了相互转化,C正确;生物膜系统是生物体细胞内所有生物膜的总称,生物体内的心脏瓣膜、黏膜等不属于生物膜系统,D错误。]7.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菠菜叶肉细胞制成临时装片,分别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适量0.9%的生理盐水和0.3 g/mL的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再分别将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果是( )A.前者形态基本不变,后者发生质壁分离B.前者失水皱缩,后者发生质壁分离C.前者形态基本不变,后者吸水膨胀D.前者吸水膨胀,后者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复原A [0.9%的生理盐水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等渗溶液,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置于适量0.9%的生理盐水中,其形态基本不变;0.3 g/mL的蔗糖溶液浓度大于菠菜叶肉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将菠菜叶肉细胞置于0.3 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将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综上所述,A正确。]8.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醇、Na+均可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B.顺浓度梯度且需要转运蛋白协助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C.胰岛素被分泌出细胞的方式需要消耗能量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都是协助扩散C [逆浓度梯度进行的物质跨膜运输只有主动运输,乙醇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A错误;顺浓度梯度且需要转运蛋白协助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B错误;胰岛素从产生的细胞分泌出去的方式是胞吐,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D错误。]9.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中载体蛋白结构发生变化C.该载体蛋白的存在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D.该载体蛋白的存在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C [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向液泡中逆浓度梯度运输Na+,说明Na+进入液泡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A正确;Na+进入液泡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该过程中载体蛋白的结构会发生变化,B正确;当细胞质中的Na+运入液泡后,细胞液溶质的浓度升高,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同时减轻了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使植物更好地在盐碱地生活,C错误、D正确。]10.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一种蛋白质)在糊粉层的细胞中合成,在胚乳中分解淀粉。该酶从糊粉层细胞排到细胞外的方式是( )A.顺浓度梯度经自由扩散排出B.逆浓度梯度经协助扩散排出 C.通过离子通道排出D.含该酶的囊泡与质膜融合排出D [α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该酶从糊粉层细胞排到细胞外的方式是含该酶的囊泡与质膜融合排出,即运输方式是胞吐,A、B、C均错误,D正确。]11.(不定项)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植物细胞内含有RNA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等B.动、植物细胞核膜上的核孔一般不允许DNA分子通过C.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可以为细胞内多种生理活动提供能量D.动物细胞实现细胞间信息交流都必须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ABC [动植物细胞内含有RNA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等,A正确;动、植物细胞核膜上的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蛋白质、RNA等生物大分子可以穿过核孔进出细胞核,但DNA一般不能进出细胞核,B正确;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可为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正确;动物细胞间有些信息交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但有些受体并不在细胞膜上,而是在细胞内部,D错误。]12.(不定项)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变形虫去核后代谢会渐渐停止,是因为细胞核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存在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结构C.伞藻的嫁接实验不能充分证明细胞核控制伞藻伞帽的形状D.对真核细胞来说,失去了细胞核就失去了分裂能力BCD [变形虫去核后代谢会渐渐停止,是因为细胞核是新陈代谢的控制中心,A错误;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存在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结构——染色质,B正确;伞藻的嫁接实验能证明假根可控制伞藻伞帽的形状,要证明细胞核的作用还要进行核移植实验,C正确;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对真核细胞来说,没有细胞核细胞就不能进行分裂,D正确。]二、非选择题13.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1)结构①是________,其组成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2)③在组成细胞膜时自发形成双分子层,这种排列方式与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密切关系。(3)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在20 ℃和37 ℃条件下分别进行,发现在20 ℃下两种细胞表面带不同荧光标记的蛋白质均匀分布的时间大大延长,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能够优选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破坏。这些事实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结构①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其由多糖和蛋白质组成。(2)③是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的,在组成细胞膜时自发形成双分子层,这与磷脂分子头部的亲水性和尾部的疏水性密切相关。(3)20 ℃时分子热运动速率要低于37 ℃时分子热运动速率,即低温条件下细胞膜的流动性下降,所以不同荧光标记的蛋白质分布均匀需要的时间长。(4)能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说明细胞膜中含有脂质,用蛋白酶处理时易被破坏说明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答案] (1)糖蛋白 蛋白质 多糖 (2)磷脂分子头部的亲水性和尾部的疏水性 (3)低温下,细胞膜的流动性下降 (4)脂质和蛋白质14.如图表示高等植物细胞和高等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图甲图乙(1)图____________为高等植物细胞,其判断依据为___________。图甲与图乙细胞中共同具有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填名称)。(2)图甲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其中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大多数能量的是________(填结构名称)。(3)吞噬细胞吞噬的硅尘会破坏________(填名称)的膜结构,从而引起该细胞器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其他细胞结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死亡后,储存在________(填图中数字)中的紫色的色素也被释放出来。(4)图甲中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乙中11的生理作用是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解析] (1)图甲中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没有中心体,为高等植物细胞。图乙细胞具有中心体,没有细胞壁,为动物细胞。图甲与图乙细胞中共同具有的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等。(2)图甲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包括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其中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大多数能量。(3)吞噬细胞吞噬的硅尘会破坏溶酶体的膜结构,从而引起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其他细胞结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紫色由图中3液泡中的色素所决定。(4)图甲中3是液泡,其主要作用是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图乙中11是中心体,其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答案] (1)甲 图甲细胞中含有叶绿体、液泡和细胞壁,无中心体 核糖体、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 (2)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 线粒体 (3)溶酶体 3 (4)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细胞的有丝分裂15.请根据细胞膜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红细胞膜内K+的浓度是膜外的30倍,膜外Na+的浓度是膜内的6倍,K+、Na+分布不均与膜上的______有关。(2)细胞膜的复杂程度主要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填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细胞膜上组成水通道和离子通道的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通道蛋白只允许与自身通道的________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和离子通过。(3)已知细胞呼吸可以为生物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物质进入细胞都通过细胞膜,在用呼吸抑制剂处理细胞后,脂肪酸、K+中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速度会明显减慢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大分子和颗粒状物质,如胰岛素出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_,该过程________(填“消耗”或“不消耗”)能量。[解析] (1)红细胞内外钾离子或钠离子分布不均受到载体的数量、种类的限制。(3)脂肪酸是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出小肠上皮细胞,K+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需要载体和能量,用呼吸抑制剂处理细胞后会影响细胞能量供应,使K+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速度减慢。(4)胰岛素是分泌蛋白,以胞吐方式分泌出细胞,需消耗能量。[答案] (1)载体 (2)蛋白质 蛋白质 直径和形状 (3)K+ K+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用呼吸抑制剂处理细胞后会影响细胞能量的供应 (4)胞吐 消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共17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模块综合测评(A卷)含答案,共13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综合与测试精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