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浙科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练习全册
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一节 丰富多样的现存物种来自共同祖先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一节 丰富多样的现存物种来自共同祖先课堂检测,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不属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是,生物进化最可靠的证据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后素养落实(十五) 丰富多样的现存物种来自共同祖先(建议用时:40分钟)题组一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拉马克进化学说1.下列不属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是( )A.鲸没有牙齿,是因为它们吞食浮游生物B.长颈鹿的颈很长是采食高处树叶反复伸颈的结果C.羚羊听觉灵敏、奔跑快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蛇身体细长无足,是经常出入鼠穴捕食的结果C [A、B、D选项都是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观点,C选项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2.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对人类都是有利的B.“生存”的“适者”,对人类都是有益的C.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D [由于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都是适应自然环境的,谈不上对人类有益或有害;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3.刺猬背部布满硬刺,遇敌害时,身体蜷缩成团,使硬刺竖起,以保护自己,但有时却被狐狸抛向空中,待其落地伸展躯体时便被吃掉,这个例子说明了________,造成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适应的普遍性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适应的相对性 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C.适应的多样性 变异是不定向的D.自然选择的定向性 现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绝对的B [“刺猬背部布满硬刺,遇敌害时,身体蜷缩成团,使硬刺竖起,以保护自己”体现了适应的普遍性;“但有时却被狐狸抛向空中,待其落地伸展躯体时便被吃掉”,本题中强调的是刺猬被狐狸吃掉,说的是适应的相对性,造成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4.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B.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产生抗药性突变C.环境是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D.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A [通过选择导致具有抗药性的菜青虫生存下来,不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被淘汰,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A正确;菜青虫的抗药性变异发生在农药的选择作用之前,B错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C错误;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选择的结果,D错误。]5.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狼的凶狠、善跑、狡猾、贪婪的进化过程。(1)狼的种群中存在着不同个体,如跑得慢一些、跑得快一些、狡猾机灵些、行动呆板迟钝些,这些性状说明变异是________的。(2)随着环境的变化,食物的稀少,凶狠、善跑、狡猾、贪婪的个体容易得到食物,能够生存和繁殖,这样,环境和食物对狼起了______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__的。(3)狼的凶狠、善跑、狡猾、贪婪性的增强,是通过狼与种内、种间以及环境条件的________来实现的,因而它能适应环境,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1)狼的种群中存在着不同个体,如跑得慢一些、跑得快一些、狡猾机灵些、行动呆板迟钝些,这些变异是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的结果,是一种不定向的变异。(2)随着环境的变化,食物的稀少,凶狠、善跑、狡猾、贪婪的个体容易得到食物,能够生存和繁殖,这样,环境和食物对狼起了选择作用,而这种作用是定向的。(3)狼的凶狠、善跑、狡猾、贪婪性的增强,是通过狼与种内、种间以及环境条件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因而它能适应环境,这就是适者生存。答案:(1)不定向 (2)选择 定向 (3)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题组二 生物进化的证据6.生物进化最可靠的证据是( )A.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里按一定的顺序出现B.哺乳动物在胚胎发育初期非常相似C.脊椎动物具有结构相似的器官D.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A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选项A符合题意。]7.人体内残留了哺乳动物体内相当发达的阑尾,这可以作为生物进化中哪方面的证据( )A.化石证据B.比较解剖学证据C.胚胎学证据D.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B [比较解剖学研究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构,可以为这些生物是否有共同祖先寻找证据。]8.下列关于基因序列比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基因序列指的是基因中的碱基序列B.通过比较不同生物的同一类基因(如血红蛋白基因)中的碱基序列可以得知它们的亲缘关系远近C.比较猪的胰岛素基因和人的胰高血糖素基因序列也可以了解人与猪的亲缘关系远近D.必须先将不同生物的基因序列进行测序,才能将基因中的遗传信息进行比较C [人类的胰岛素基因和胰高血糖素基因的碱基序列也不相同,所以比较猪的胰岛素基因和人的胰高血糖素基因的碱基序列不能说明它们亲缘关系的远近。]9.南京古生物所等在瓮安生物群动物胚胎化石的细胞中发现“核状”结构,下列研究结果中最能支持该生物群是真核生物的证据是( )A.多数细胞中只有一个核状结构B.未分裂母细胞中有两个核状结构C.核状结构位于细胞中央D.核状结构具有膜D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最主要区别是具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此特点可作为判断细胞类型的依据。]10.某海岛上经常有暴风雨,人们发现生活在该岛上的某种昆虫有两种类型:一种翅膀特别发达,另一种则退化。由此说明( )A.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生物的变异也是定向的B.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C.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D.自然选择和生物的变异都是不定向的B [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故昆虫中存在多种变异的个体。在风暴频繁的海岛上,生活的昆虫多是翅退化或者翅特别发达的类型,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海岛风暴频繁,那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而翅特别发达的个体由于飞翔能力强也不容易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翅特别发达以及翅退化的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岛上翅退化或翅特别发达的昆虫就成了常见类型, 综上分析,B正确。]11.请回答与生物进化有关的问题:(1)在分子生物学方面,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生物的________、基因序列、________来判断亲缘关系远近。比较DNA时,可通过DNA—DNA杂交技术了解两种生物基因组的________,从而判断出它们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由于DNA测序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人们可直接对比不同物种的________________,从而推断出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在蛋白质分子方面,如果两种生物由共同祖先分歧后经过的时间越长,它们的蛋白质________就越大。因此,可以根据两种生物的相应蛋白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亲缘关系的远近。(2)运用下图提供的各种动物DNA的碱基顺序与人类相比较的数据以及你已有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①与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灵长类动物是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解释为什么黑猩猩、人类和大猩猩能产生具有相同氨基酸序列的酶和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在分子生物学方面,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生物的DNA、基因序列、蛋白质来判断亲缘关系的远近。(2)黑猩猩的碱基序列与人类的最相似,因此黑猩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密切。答案:(1)DNA 蛋白质 相似程度 基因序列 发生改变的可能性 观察到的差异大小 (2)①黑猩猩 因为黑猩猩的碱基序列与人类的最相似 ②因为黑猩猩、人类和大猩猩的基因的碱基序列绝大多数相同,所以能产生具有相同氨基酸序列的酶和激素。其原理是基因的碱基序列→氨基酸序列→蛋白质(酶、激素等)种类12.当某种新药问世时,可有效治疗病毒性感冒。几年后疗效逐渐降低,因为感冒病毒具有了抗药性。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A.病毒接触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抗药性个体的出现是选择的结果D.后来的药量用得过多,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 [病毒抗药性的出现是由于感冒药的“选择”作用,淘汰了不抗药的个体,而抗药个体得以存活。]13.同物种的个体在形态特征上常有些差异,而形态有差异的个体,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上也会有些不同。如图为某地三种不同植物的叶面积与个体数目的关系图,若此地遭遇干旱,则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A.在干旱时,乙物种比甲物种适应能力强B.在干旱时,丙物种比乙物种适应能力强C.在干旱时,甲物种比乙物种适应能力强D.在干旱时,甲、乙两物种适应能力相同C [根据题图分析可知,在干旱时,乙与甲相比,个体数目最大时,甲对应的叶面积更小,因此甲的适应能力更强,A错误;结合乙、丙曲线可知,长期干旱,叶面积较小时,乙的个体数目相对较多,因此乙的适应能力比丙强,B错误;结合甲、乙曲线,甲曲线峰值靠左,叶面积小时,曲线整体偏左,因此甲的适应能力比乙强,C正确、D错误。]14.下图为四个物种的进化关系树,图中百分数表示各物种与人类的DNA相似度,DNA碱基进化速率按1%/百万年计算。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四个物种不是由共同祖先形成的B.不同生物的DNA差异的大小不能揭示它们在进化史上出现的顺序C.人类与黑猩猩的DNA差异经历了约99万年的累积D.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同C [四个物种DNA相似度很高,很可能来源于共同祖先,A错误;不同生物的DNA差异的大小揭示了它们在进化史上出现的顺序,B错误;人类与黑猩猩的DNA差异百分比是0.99%,而DNA碱基进化速率为1%/百万年,通过计算可知,人与黑猩猩的DNA差异经历了99万年左右的积累,C正确;经过DNA的差异百分比可知,人与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比大猩猩与非洲猴的亲缘关系近得多,D错误。]15.对不同地层中生物化石的研究表明,在古生代早期,海生的藻类植物繁盛,到了古生代中期,原始陆生植物出现,到古生代晚期,蕨类植物繁盛,裸子植物出现,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并在中生代晚期出现了被子植物。上述现象不能说明的生物进化事实是( )A.生物进化方向是由水生到陆生B.藻类植物是原始低等的植物类群C.被子植物是高等的植物类群D.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都是由藻类植物直接进化而来的D [由题意可知,从古生代早期、中期到晚期的植物有从水生到陆生的特点,A不符合题意;最早期的是藻类植物,所以最低等,B不符合题意;最晚期的是被子植物,所以最高等,C不符合题意;不能看出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与藻类植物之间的进化关系,D符合题意。]16.科学家对某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不同体色的蟹的数量不同,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别,下列解释中最合理的是( )A.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B.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繁殖能力弱C.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食物来源少D.中间体色是新形成的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性状A [由题图可知,蟹的中间体色数量最多,应是该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生存概率高,A正确;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虽然数量少,但不能说明繁殖能力弱,也不能说明它们的食物来源少,B、C错误;中间体色是原本就存在的性状,不是新形成的,D错误。]不能构建题干信息及所学知识对实验结果作出正确分析17.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在实验室里对两组个体数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发生基因突变而导致不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用杀虫剂处理,可使群体中的个体数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但从处理后的第二世代的个体数又逐渐回升了,其原因是螺旋蛆蝇中存在着________类型,而杀虫剂起了_______,选择出了耐药个体,经过逐代_______,耐药变异特性得以逐代积累加强,就逐渐形成了耐药新品种,而使杀虫剂失效。(2)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在遗传学上叫作________________,用这种方法最终能达到理想效果,但需要较长时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很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________________的数量逐渐增多。(3)实验结果表明,使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消灭螺旋蛆蝇效果较好。解析:(1)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既能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又会出现变异,出现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与环境的斗争中获胜,并将这些变异遗传下去,出现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新类型。因此用杀虫剂处理,可使群体中的个体数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但从处理后的第二世代的个体数又逐渐回升了,其原因是螺旋蛆蝇中存在着耐药变异类型,而杀虫剂起了选择作用,选择出了耐药个体,经过逐代选择,耐药变异特性得以逐代积累加强,就逐渐形成了耐药新品种,而使杀虫剂失效。(2)人工诱变能够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但人工诱变产生的有利变异个体往往不多,需要处理大量材料。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在遗传学上叫作人工诱变,用这种方法最终能达到理想效果,但需要较长时间,其原因是基因突变率很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或雄性不育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3)分析实验结果图解,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实验组导致种群个体数减少,不反弹,消灭螺旋蛆蝇效果较好。答案:(1)耐药变异 选择作用 选择 (2)人工诱变 基因突变率 突变个体(或雄性不育个体) (3)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沪科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一节 现存物种来自共同的祖先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的甲,下列关于蛋白质,下图表示几个植物类群的进化关系,在如图所示的地层中,发现了A,市场上常见的虾有河虾,鸟的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一节 现存物种来自共同的祖先练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鸟的翼,他运用分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科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一节 现存物种来自共同的祖先达标测试,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们公认的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是,化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