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重点突破练1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含答案
展开重点突破练1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
一、选择题
1.为调查某池塘的鲫鱼数量,调查人员进行了捕捞,第一次捕获鲫鱼108条,第二次捕获94条,其中18条有标记。调查人员根据以上数据估算的结果和实际数量相比出现了很大偏差。以下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两次捕获的样本太小,导致估算数据小于真实数据
B.若第二次捕获引起鱼死亡,会直接影响估算的结果
C.根据以上数据能准确判断该鲫鱼种群的数目变化趋势
D.两次捕捞所用渔网应相同,网眼太大会降低估算数据
D [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小,存在偶然性,会使实验误差较大,但不能确定估算数据小于真实数据,A错误;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只要将死亡个体包括在内,仍可按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计算,不会影响估算结果,B错误;根据题干提供数据能估算鲫鱼当前的种群数量,因为没有性别比例及年龄结构方面的数据,不能判断该种群的数目变化趋势,C错误;若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会有部分鱼不在估算范围内,导致种群密度的估算值偏小,D正确。]
2.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
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
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高度无关
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的年龄结构
D [根据公式可知,动物总个体数=总数中被标志的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重捕个体数/a,根据题干信息无法获知第二次诱捕的斜纹夜蛾总数,故无法得出种群密度,A错误;从图形上看,随诱捕距离的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是下降的,B错误;本题自变量是诱捕灯间距和灯的高度,结果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和灯的高度有关,C错误;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减少斜纹夜蛾成虫的数量,增加幼虫比例,从而改变种群的年龄结构,D正确。]
3.在5 mL的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在第5天之后,大草履虫的数量基本维持在375个左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K值受到培养液体积的限制
B.该实验得到的K值是375个
C.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双小核草履虫,K值也是375个
D.引入大草履虫的天敌,大草履虫的K值就会变小
C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K值,受到培养液的种类或体积、温度等因素的影响,A正确;大草履虫的数量基本维持在375个左右,说明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375个,B正确;不同的生物在相同的环境里,K值不一定相同,C错误;引入大草履虫的天敌,该种群的生存环境变差,K值随之降低,D正确。]
4.下列有关种群“S”形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保持不变
B.种群数量大于K/2后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减小
C.培养瓶中的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前,密度就对其增长有了制约作用
D.鱼类养殖过程中,在种群数量达到K/2时进行捕捞有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产
C [种群数量达到K值,会在K值处上下波动,A错误;种群数量大于K/2,小于K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减小,B错误;培养瓶中的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前,密度就对其增长有了制约作用,达到K值后密度的制约作用更大,C正确;若要有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产,在种群数量大于K/2时捕捞,使种群数量保持在K/2,因为此时增长速率最大,D错误。]
5.对一个生物种群来说,环境容纳量取决于环境条件。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对甲乙两地的布氏田鼠来说,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B.对生活在冻原的旅鼠来说,不同季节的环境容纳量是不同的
C.当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时,死亡率会升高,出生率不变
D.对生活在同一池塘的鲫鱼和鲤鱼来说,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B [环境容纳量是可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不同地区、同一地区的不同年份环境不同,导致K值不同,A错误,B正确;当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时,增长速率为0,出生率等于死亡率,C错误;不同种群适宜生活的环境不同,K值不同,D错误。]
6.如图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K1为长期处于相对稳定时该种群数量达到的环境容纳量,B点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环境容纳量由K1变为K2,导致K1变为K2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
A.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
B.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
C.该种群的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
D.该地区引入了新物种
A [迁入大量同种个体,种内竞争会加剧,从而使种群的增长受到限制,则该种群数量会维持在K1左右,甚至有所降低,A符合题意;天敌迁出,环境阻力减小,可使K值增加,B不符合题意;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可能使其更好地适应环境,K值有可能增加,C不符合题意;引入的新物种可能成为该种群的食物,K值有可能增加,D不符合题意。]
7.如图表示绵羊被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绵羊种群数量达到1 000只左右时,种内竞争最为激烈
B.种群数量大于1 000只时,绵羊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减弱
D.自然条件下,种群的K值会随气候、季节等因素变化
D [绵羊数量达到K/2,即1 000时,绵羊的增长率最大,增长速率最快,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内竞争最激烈,A错误;种群数量大于1 000只时,绵羊种群数量依然在增加,故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此时种内竞争激烈,种群的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增强,C错误;影响种群K值的因素很多,如天敌和资源等,还会随气候、季节等因素变化而变化,D正确。]
8.图甲表示某生物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图乙表示另一种生物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甲 乙
A.决定生物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除图甲中所示因素外,还有迁入率和迁出率
B.在图甲所示时间内,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在图乙b~c时间内,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若一段时间后,图甲中的①②发生重合,则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可能达到K值
D.若图甲的①②分别代表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在相似环境中的自然增长率,则①所示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性高于②所示种群
B [种群密度受到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直接影响,受到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的间接影响,A正确;图甲所示时间内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故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图乙中b~c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虽在不断减小,但种群数量仍在增加,因此该时间内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错误;若一段时间后,图甲中的①②发生重合,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则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可能达到K值,C正确;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若图甲的①②分别代表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在相似环境中的自然增长率,则①所示种群的自然增长率高于②所示种群,①种群数量增加更快,所以①所示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性高于②所示种群,D正确。]
9.右图表示某海域大黄鱼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点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B.a点和c点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相同,所以种内竞争程度相同
C.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该海域大黄鱼种群的K值约为2b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易被捕食,则估计值偏小
C [c点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年龄结构应为增长型,A错误;c点与a点相比,c点种群数量多,所以种内竞争程度较激烈,B错误;种群的增长速率在K/2时最大,故该海域大黄鱼种群的K值约为2b,C正确;标志重捕法中计算种群数量的公式为=,若标记个体易被捕食,则重捕的标记个体数目偏小,种群数量的估计值会偏大,D错误。]
10.研究人员根据某地主管部门提供的农田中田鼠种群数量13年的数据变化,绘制出的λ值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前4年间,田鼠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第4年到第5年间,田鼠种群数量仍在增长
C.第5年到第9年间,田鼠种群数量达到K/2值
D.第10年到第11年间,田鼠种群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C [由图可知,第1年到第4年间,λ=1.5,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即前4年间种群呈“J”形增长,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正确;第4年到第5年间λ减少,但仍然大于1,则种群数量仍在不断增加,B正确;第5年到第9年间,λ=1,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并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第10年到第11年间,λ<1,种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减少,说明田鼠种群死亡率大于出生率,D正确。]
11.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曲线均为“S”形曲线
B.t3时,甲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的时刻分别为t4和t6
D.甲、乙两个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为弱→强
D [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表示为“S”形曲线,A正确;t3时,甲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为增长型,B正确;t4和t6相当于“S”形曲线中的K值,t4和t6分别为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的时刻,C正确;据图分析,t3时刻之前甲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大于乙种群,t2时刻差值最大;t3时刻之后,甲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小于乙种群,说明甲、乙两个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为弱→强→弱,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2.如图1是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图2是草原上甲、乙、丙三个种群在不同繁殖期的个体数量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1中①表示________,制约某城市人口数量增长的直接因素有________(填数字)、迁入率、迁出率。
(2)根据图2分析,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越来越大的是________。
(3)某地引入了24只新动物,若该动物种群数量年增长率为a,则第10年,种群数量将会达到________只。
(4)持续数年调查该地田鼠的种群数量,发现其种群变化趋势与乙种群相似,但在一年内田鼠数量随季节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故图1中①表示种群密度。制约某城市人口数量增长的直接因素有②出生率、③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2)分析图2可知,甲种群中处于繁殖前期的个体所占比例最大,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乙种群中处于繁殖前期和后期的个体所占比例相当,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丙种群中处于繁殖后期Ⅰ和繁殖后期Ⅱ比例相当,都多于繁殖期Ⅰ或Ⅱ,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因此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越来越大的是甲。
(3)某地引入了24只新动物,若该动物种群数量年增长率为a,则a=[t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λ=t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则a=λ-1,即λ=a+1。由Nt=N0×λt可得,第10年种群数量将会达到24·(a+1)9。
(4)持续数年调查该地田鼠的种群数量,发现其种群变化趋势与乙种群相似,但在一年内田鼠数量随季节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季节食物的多少不同,影响了种群数量。
[答案] (1)种群密度 ②、③ (2)甲 (3)24·(a+1)9 (4)不同季节食物的多少不同
13.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4只。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_只。
(2)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________。
(3)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草原进行了一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下两图。图1表示一个鼠群引入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图2表示单位面积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虚线表示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①图1中增长速率最大的是________点,CD段表示鼠群数量不再增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灭鼠时除了捕杀老鼠,使其数量减少,同时还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2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最大放牧量不应该超过________点,如果长期超过C点将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志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志的个体数,故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N∶32=36∶4,计算得N=288只。
(2)根据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重捕个体数×总数中被标志的个体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重捕时带标志的个体数量偏小,因而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大。
(3)①图1中B点对应K/2,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D段鼠群达到K值,限制种群增长的因素可能是空间减少、天敌数量增加等。灭鼠时除了捕杀老鼠,使其数量减少,同时还应该设法降低环境容纳量(K值)。
②根据图2,A点和B点分别为最适放牧量和最大放牧量,最大放牧量不应该超过B点,否则生产者的净生产量会不断降低。如果长期超过C点,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小于0,将会造成草场退化。
[答案] (1)288 (2)大 (3)①B 空间减少、天敌数量增加 设法降低环境容纳量(K值) ②B 草场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