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阶段综合测评3(第三章)含答案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阶段综合测评3(第三章)含答案第1页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阶段综合测评3(第三章)含答案第2页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阶段综合测评3(第三章)含答案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阶段综合测评3(第三章)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阶段综合测评3(第三章)含答案,共20页。
    阶段综合测评(三) (第三章)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角蝉幼虫和蚂蚁长期栖息在某种灌木上,角蝉幼虫靠吸取灌木汁液为生,其分泌的含糖分泌物是蚂蚁的食物,同时蚂蚁也保护角蝉幼虫不被跳蛛捕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灌木及其上面栖息的动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角蝉幼虫和蚂蚁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C.蚂蚁在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
    D.捕净蚂蚁后跳蛛的数量先增加后下降
    D [生态系统是一个地区中所有生物及其周围的环境构成的,只有灌木和动物不能构成生态系统,A错误;角蝉幼虫和蚂蚁之间相互帮助,对彼此都有利,属于互利共生,B错误;蚂蚁以角蝉幼虫分泌的含糖分泌物为食,属于分解者,不属于任何营养级,C错误;捕净蚂蚁后,不能保护角蝉幼虫不被跳蛛捕食,跳蛛的数量增加,后来食物减少,数量下降,D正确。]
    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包括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前者是指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其中用于生产者生长和繁殖的部分称为净初级生产量,后者是指被异养生物同化后用于生长和繁殖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生产量都会呈现出一定的垂直变化
    B.一个种群次级生产量最高时往往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也最高
    C.净初级生产量是除生产者之外的各营养级所需能量的唯一来源
    D.动物摄食的能量除去粪便中的能量就是该动物的次级生产量
    D [光合弱水体和陆地的生态系统因为光照强度而表现为垂直分布,因此其生产量也都有垂直变化,A正确;初级生产量是指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而次级生产量是指被异养生物同化后用于生长和繁殖的部分,当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最高时,能为异养生物提供更多的有机物,因此一个种群次级生产量最高时往往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也最高,B正确;净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植物呼吸消耗量,净初级生产量是除生产者之外的各营养级所需能量的唯一来源,C正确;净次级生产量是被异养生物同化后用于生长和繁殖的部分,故次级生产量是同化量减去呼吸消耗量所剩余的能量,D错误。]
    3.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的生物可以处于多个营养级
    B.位置越高的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少
    C.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
    D.食物链中的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不完全相同
    C [有的生物不仅仅只以一种生物为食,因此在食物网中可以处于多个营养级,A正确;由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流动的,而且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营养级越高,其中的能量通常越少,B正确;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全部生物的总和,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生物,C错误;食物链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不同食物链中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一定相同,即使在同一条食物链中,不同的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也不一定相同,D正确。]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在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依然能保持自身正常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其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减少生态系统中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能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后恢复的速度与时间只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有关
    B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其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A错误;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正确;减少生态系统中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会导致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不能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后恢复的速度和时间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以及破坏程度均有关,D错误。]
    5.下图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浮游藻类属于生产者
    B.该食物网有5条食物链
    C.该食物网中,水生昆虫属于第二营养级
    D.浮游动物与水生昆虫之间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各自数量的相对稳定
    C [浮游藻类是通过光合作用进行自养的生物,故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A正确;该食物网中一共有5条食物链:浮游藻类→裸鲤→鸬鹚;浮游藻类→裸鲤→绿头鸭;浮游藻类→裸鲤→大天鹅;浮游藻类→浮游动物→水生昆虫→绿头鸭;浮游藻类→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大天鹅,B正确;浮游藻类→浮游动物→水生昆虫→绿头鸭;浮游藻类→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大天鹅,水生昆虫位于的这两条食物链中属于第三营养级,C错误;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浮游动物数量上升会导致水生昆虫数量上升,这样水生昆虫对浮游动物的捕食加强,再因浮游藻类的不足使得浮游动物的数量下降,由于食物减少水生昆虫的数量下降,这种维持稳定状态的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D正确。]
    6.下图为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a7
    B.能量散失a3中的一部分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
    C.a1、a2、a3、a6的能量形式均为化学能
    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a6/a1
    D [图中的a7是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该能量并没有被第二营养级同化,因此仍然属于生产者(第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因此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是a4+a7,A错误;能量散失a3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该能量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B错误;a3为散失的能量,最终都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错误;题干中看出,a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即第一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而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a6,因此能量传递效率=a6/a1,D正确。]
    7.北京大兴区留民营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把作物秸秆作饲料喂牲畜,让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将发酵产生的沼气作燃料,将沼渣作肥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是农作物,人与牲畜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B.建立上述生态农业后,农业生态系统在物质循环过程中能实现自给自足
    C.把作物秸秆作饲料、沼气作燃料,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D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是农作物(生产者),人与牲畜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A错误;农业生态系统生产的农产品,往往被大量地输出到农业生态系统以外,因此必须输入大量的物质,如肥料、种子等,才能使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正常运行,B错误;把作物秸秆作饲料、沼气作燃料,充分利用了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从而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D正确。]
    8.如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代表能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a
    B.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蚕粪便中的能量
    C.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用(e+f+g+h)/a表示
    D.桑基鱼塘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C [图中用于桑树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是c,A错误;蚕粪便中的能量属于桑树流向分解者的能量,B错误;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蚕的同化量÷桑树的同化量=(e+f+g+h)/a,C正确;因为存在负反馈调节,所以桑基鱼塘具有较强的稳定性,D错误。]
    9.如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转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过程中的能量转换过程为光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B.①②过程中的生物可以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若图中为第一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变化,则②过程可表示呼吸作用
    D.②过程中有机物中的碳元素转化为CO2中的碳元素返回无机环境
    B [①为光合作用过程,该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为: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A正确;①过程为光合作用,该过程中的生物只能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②过程为呼吸作用,该过程中的生物可以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错误;若图中为第一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变化,①过程可表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②过程可表示呼吸作用,C正确;②细胞呼吸过程,该过程的有机物中的碳元素可转化为CO2中的碳元素返回无机环境,D正确。]
    10.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B位于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
    B.B属于分解者,生物群落中的其他生物均可为它提供物质和能量
    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含碳有机物又是能量的载体
    A [据分析可知,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分解者不占据营养级,A错误;B属于分解者,它可以利用动植物遗体残骸及动物排遗物中有机物中的能量,B正确;E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它的大量燃烧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导致温室效应,C正确;碳循环过程中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D正确。]
    11.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丁,通过测定得到这四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a、b、c和d。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个体的数量可能少于乙个体的数量
    B.乙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
    C.a、b、c和d所代表的数值依次递减
    D.c的值增大,可能导致a和d的值增大
    B [并不是营养级越低个体数量越多,如在食物链:松树→松毛虫→鸟中,松树的数量会少于松毛虫的数量,所以甲个体的数量可能少于乙个体的数量,A正确;乙属于消费者,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能量是不能循环的,B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的方向会逐渐减少的,则a、b、c和d所代表的有机物总量依次递减,C正确;c的值增大,即丙的有机物总量增加,则可能导致丁的有机物总量d增加,乙的有机物总量b减少,进而导致甲的有机物总量a增加,D正确。]
    12.果树—草菇立体农业是利用果树下微弱的光照、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低的风速等特殊环境条件,在果树下加入一个人工栽培的草菇种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在该生态系统中可能存在这样一条食物链:草菇→昆虫→食虫鸟
    C.果树枯枝败叶中的能量,可通过某些方式再次流入果树体内
    D.立体农业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有利于充分利用群落中的空间和资源
    D [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草菇属于分解者,食物链起始端必须是生产者,且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没有分解者,B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C错误;立体农业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是一种以生物生存、生长特性和生态学为科学依据而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和资源的多维农业经营方法,D正确。]
    13.研究发现烟草叶片腺毛能够产生分泌物,以阻止烟粉虱的刺食,而烟粉虱则能够依靠表皮特殊结构形成的物理障碍,以减弱烟草分泌物对自身刺激。人工释放小绥螨(烟粉虱的天敌)对烟粉虱种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烟草产生分泌物和烟粉虱形成表皮特殊结构是双方共同进化的结果
    B.烟草分泌物属于化学信息,降低了烟粉虱对烟草的侵害
    C.引入小绥螨防治烟粉虱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有利于保护环境
    D.烟粉虱数量被抑制有利于提高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 [根据题干现象可知,不同物种间能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共同进化,其中烟草产生分泌物和烟粉虱形成表皮特殊结构是双方共同进化的具体表现,A正确;题中显示烟草叶片腺毛能够产生分泌物,能阻止烟粉虱的刺食,烟草分泌物属于化学信息,B正确;引入小绥螨能利用捕食关系之间的相互制约防治烟粉虱,实现生物防治,从而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有利于保护环境,C正确;烟粉虱数量被抑制能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从而使更多的能量流向烟草,但不能提高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故选D。]
    14.研究人员调查了某沿海滩涂上2种占优势的水鸟在三种主要觅食环境中出现的概率、主要的食物种类等,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青脚鹬的觅食环境范围小于绿翅鸭的觅食环境范围
    B.绿翅鸭和青脚鹬均至少属于第二、三营养级
    C.二者的生态位存在差异是两种鸟之间以及两种鸟与非生物环境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D.两种鸟的生态位存在差异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
    A [据图可知,绿翅鸭和青脚鹬两种水鸟的觅食范围都有环境1和环境3,此外青脚鹬觅食环境还有环境2,其中觅食环境范围最广的水鸟是青脚鹬,A错误;绿翅鸭和青脚鹬均采食植物,且均采食螺类小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B正确;绿翅鸭和青脚鹬两种水鸟的觅食环境、食物种类又存在差异,说明它们的生态位存在差异,这是两种鸟之间及鸟与环境间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两种鸟的生态位存在差异,减少了对环境的竞争,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D正确。]
    15.欧亚苔原生态系统的旅鼠以苔草为主要食物。苔草被旅鼠大量啃食时,可产生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抑制旅鼠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水解,减少了旅鼠小肠上皮细胞对氨基酸的吸收,即苔草的“化学防御”。如图为某一时期旅鼠种群密度与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研究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旅鼠的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制约
    B.可推测此前一段时间样地一中旅鼠种群密度过高
    C.可预测样地三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此后将会持续降低
    D.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C [旅鼠密度过高其个体之间会进行种内斗争,即旅鼠的种群增长受其密度制约,A正确;据图分析,这一时期样地一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最高,可以推测样地一中旅鼠种群密度降至极低水平是此前一段时间旅鼠种群密度过高所致,B正确;据图分析,这一时期样地三中旅鼠种群密度最大,可以预测样地三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此后将会增高,C错误;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维持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稳态,D正确。]
    16.使君子花夜晚为白色,早晨开始逐渐变为粉色,到下午变为红色,晚上再恢复为白色。调查发现,晚上采蜜的是飞蛾,而早晨和白天采蜜的分别是蜜蜂和蝴蝶。此外,使君子花是两性花,但同一株的雌蕊和雄蕊的成熟时间相互错开。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使君子与传粉者之间传递的是物理信息
    B.使君子在自然状态下不能同株自花传粉
    C.花色变化导致三种传粉者间的竞争加强
    D.此实例说明生物种群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C [使君子在早晨、下午和晚上的花色不同,可分别给蜜蜂、蝴蝶和飞蛾传递采蜜的信息,花的颜色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使君子花的雌蕊和雄蕊的成熟时间相互错开,导致使君子在自然状态下不能同株自花传粉,B正确;花色的变化使三种传粉者在不同时间采蜜,降低了它们之间的竞争,C错误;植物的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开花是为了繁衍下一代,则此实例说明生物种群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D正确。]
    17.为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缸,各缸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生态系统组成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泥沙
    生态缸
    编号




























    注:“+”表示有;“-”表示无。
    A.生态缸②③④应置于太阳光能直射的地方
    B.生态缸②中的氧气含量应该高于生态缸④
    C.生态缸③较生态缸④稳定性强,生态缸②稳定性最强
    D.实验说明消费者和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C [生态缸②③④应置于散射光下,不能置于直射光下,A错误;生态缸②中的氧气含量应该低于生态缸④,因为前者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会消耗氧气,因此其中的溶解氧含量低,B错误;生态缸③中成分齐全,而生态缸④中缺乏分解者(泥沙),生态缸②中成分齐全,且消费者数量较少,因此,生态缸③较生态缸④稳定性强,生态缸②稳定性最强,C正确;生态系统应该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光能),但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该实验能说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成分,D错误。]
    18.下表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甲~戊分别代表各营养级生物,乙为生产者(注:能量单位:102 kJ·m-2·a-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同化固定的能量
    呼吸消耗的能量

    15.9
    13.1

    870.7
    501.3

    0.9
    0.6

    148.0
    79.1

    150.5
    80.5
    A.表中所有的成分共同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为1371.3×102 kJ·m-2·a-1
    C.丁和戊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D.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5.7%
    D [表中甲~戊分别代表各营养级生物,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生产者同化固定的能量,即乙同化固定的能量为870.7×102 kJ·m-2·a-1,B错误;丁和戊同化量相近都是第二营养级,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只有竞争,没有捕食,C错误;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0.9÷15.9×100%,约为5.7%,D正确。]
    19.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各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相同,定期向该池塘投放一定的鱼类饲料。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
    C.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该池塘生态系统的能量
    D.该池塘中的所有藻类构成池塘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营养级
    D [鲫鱼在食物链:藻类→鲫鱼→鳜鱼中是初级消费者,在食物链:藻类→水蚤→鲫鱼→鳜鱼中是次级消费者,A正确;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鳜鱼的营养级高于鲢鱼,所以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B正确;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该池塘生态系统的能量,因为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外,还有投放的饲料中的能量,且藻类应该只是生产者的一部分,C正确;该池塘中的所有藻类只是构成该池塘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营养级的一部分,D错误。]
    2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被牛、羊适度采食有利于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B.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C.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可来源于生物
    D [被牛、羊适度采食后的草原植物的再生能力增强,有利于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A正确;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指的就是生态系统中的碳元素不断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而后再由生物群落返回到无机环境中的过程,显然碳循环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B正确;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因此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C正确;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可来源于生物,也可来源于无机环境,D错误。]
    21.土壤中的食细菌线虫个体微小、运动能力弱。某植物的落叶可以使土壤中的细菌增加,进而引起食细菌线虫数量的增加。食细菌线虫能产生含氮物质,促进该植物快速生长和大量繁殖,从而使其他植物的生长空间减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能量可流向消费者
    B.可用样方法调查土壤中某种食细菌线虫的种群密度
    C.该植物侵占其他植物生长空间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D.该植物与食细菌线虫的数量变化过程中不存在反馈调节
    D [食细菌线虫是消费者,细菌是分解者,根据题干信息,线虫可以捕食细菌,故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能量能流向消费者,A正确;食细菌线虫个体微小、运动能力弱,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正确;该植物落叶增加→细菌增加→食细菌线虫增加→含氮物质增加→植物快速生长和大量繁殖,侵占其他植物生长空间,可使生物种类减少,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C正确;植物落叶增加→细菌增加→食细菌线虫增加→含氮物质增加→植物快速生长和大量繁殖→落叶增多,因此该植物与食细菌线虫的数量变化过程中存在着反馈调节,D错误。]
    22.药物A随着生活污水进入并影响湖泊生态系统,该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药物A经食物链传递积累在食鱼鸟类体内,不再参与物质循环
    B.若污染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可通过负反馈机制使该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C.图中水生植物、鱼类、食鱼鸟类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若对该湖泊进行污水处理使其净化,则水体中鱼类种群数量将以“S”形增长方式恢复
    D [药物A经食物链传递积累在食鱼鸟类体内,被分解后参与物质循环,A错误;若污染导致鱼类大量死亡,鱼类大量死亡又加剧污染,即通过正反馈调节使该生态系统远离稳态,B错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水生植物、鱼类、食鱼鸟类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远小于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因为有一部分能量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C错误;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方式为“S”形增长,D正确。]
    23.如图是人们设想的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可表示植物利用的氧气
    B.飞船中的能量循环利用,使飞船生态系统保持长期稳定
    C.分解罐中的微生物可将流入的排出物分解,为立体农业中的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D.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需宇航员进行调控
    D [图中①可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二氧化碳,A错误;密封飞船中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但能量是不循环的,需要吸收太阳能才可以使飞船生态系统保持长期稳定,B错误;分解罐的微生物通过其分解作用,将粪便中的有机物等分解成无机物,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因而可以为立体农业中的植物提供无机盐和二氧化碳,但不提供能量,C错误;该生态系统涉及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因而自我调节能力差,需宇航员进行调控,D正确。]
    24.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重大战略之一,生态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支撑。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燕燕于飞,上下其音”中燕子表达的是物理信息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中杂草与豆苗是种间互助关系
    C.“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中锄禾可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描述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 [燕子飞翔天上,鸣音呢喃低昂,声音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豆苗与杂草为竞争关系,B错误;锄禾是除去杂草,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从而可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C正确;落花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被分解成无机物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描述的是化学元素的循环,即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正确。]
    25.榕树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类群,具有隐头花序,隐头花序仅有顶端一个微小通道与外界连通。榕树通过分泌化学物质吸引小体积的榕小蜂进入隐头花序内部完成传粉,同时榕树的隐头花序为榕小蜂产卵提供场所,为幼虫发育提供营养。蚜虫是榕树的一种常见虫害,能利用刺吸口器吸食榕树的汁液,每隔1~2分钟,就会翘起腹部分泌蜜露,吸引蚂蚁舔食,蚂蚁能为蚜虫驱赶天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榕树向榕小蜂传递行为信息,利于促进个体的繁殖
    B.榕树和榕小蜂之间存在共生关系,蚜虫和榕树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C.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复杂的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依据能量传递规律,初级消费者蚜虫可获得生产者榕树中10%~20%的能量
    C [榕树通过分泌化学物质吸引小体积的榕小蜂进入隐头花序内部完成传粉,即榕树向榕小蜂传递化学信息,利于促进个体的繁殖,A错误;题文中榕树可以帮助榕小蜂传粉、为其产卵提供场所以及为幼虫发育提供营养,但未体现榕小蜂存在对榕树的有利之处,故不能体现二者之间是共生关系,蚜虫寄居在榕树的体表,从榕树组织中吸取汁液获取养料,这属于寄生,B错误;蚜虫吸食榕树的汁液,分泌蜜露吸引蚂蚁舔食,蚂蚁能为蚜虫驱赶天敌,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复杂的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蚜虫和榕树之间的种间关系为寄生,能量传递效率发生在由捕食关系构成的营养级中,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5个,共50分)
    26.(10分)图甲为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图解,图乙中箭头及序号表示河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和过程,箭头旁的数值是同化量或迁入量[单位:×106 J/(m2·a)]。请据图回答:

    图甲         图乙
    (1)图甲中,该生态系统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____________;图甲中再加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2)猫头鹰和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蛇占据的营养级有________。
    (3)如果昆虫突然减少,鸟的数量将会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基本不变”)。鸟每增加1千克体重至少需消耗绿色植物________千克。
    (4)图乙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为________×106 J/(m2·a)。鱼类和食鱼鸟类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鱼类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会被________利用,可用箭头________表示。
    [解析] (1)据图分析,图甲中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绿色植物→昆虫→鸟→猫头鹰;绿色植物→昆虫→蟾蜍→蛇→猫头鹰;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绿色植物→鼠→猫头鹰。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图甲缺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2)猫头鹰和蛇都以鼠为食,它们有竞争关系,猫头鹰也可以以蛇为食,又有捕食关系。蛇在食物链: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和绿色植物→昆虫→蟾蜍→蛇→猫头鹰中分别占据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
    (3)如果昆虫突然减少,昆虫的天敌鸟因缺少食物而数量减少。计算鸟每增加1千克体重至少需消耗绿色植物的量,在食物链:绿色植物→昆虫→鸟→猫头鹰中,能量传递效率需要按20%计算,故需消耗绿色植物为1÷20%÷20%=25 kg。
    (4)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输入的能量,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为60×106+0.7×106=60.7×106 J/(m2·a)。鱼类的同化量是6×106 J/(m2·a),食鱼鸟类的同化量是0.5×106 J/(m2·a),因此鱼类→食鱼鸟类的能量传递效率为0.5×106÷(6×106)×100%≈8.3%。鱼类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水生植物同化量的一部分,包含在箭头⑦中,会被分解者利用。
    [答案] (1)4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2)捕食和竞争 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 (3)减少 25 (4)60.7 8.3% 分解者 ⑦
    27.(10分)呼伦贝尔大草原是我国著名的5A级旅游景区,右图表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兔和第三营养级狼之间的能量流动情况(a~e表示能量值),下表是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第一、二、三营养级的能量分析情况[单位:J/(h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营养级
    同化量
    呼吸消耗量
    A
    7.4×109
    6.4×109
    B
    9.4×107
    7.5×107
    C
    8.4×108
    7.2×108
    (1)兔和狼粪便中的能量分别属于____________(填营养级)同化量中的一部分。
    (2)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J/(hm2·a)。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1位小数),第一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________J/(hm2·a)。
    (3)在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兔和狼的数量能够维持相对稳定,这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当地牧民曾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狼的活动,随后兔数量剧增,草场退化,引起兔数量剧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狼和兔可以根据彼此所产生的特殊气味进行捕食或逃避捕食,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的功能,该功能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 (1)兔(第二营养级)和狼(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分别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即分别属于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同化量中的一部分。
    (2)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据表可知,A、C、B分别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的同化量,即7.4×109 J/(hm2·a)。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与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的百分比,即(8.4×108)÷(7.4×109)×100%≈11.4%。第一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同化量减去呼吸消耗量,即7.4×109-6.4×109=1.0×109 J/(hm2·a)。
    (3)生态系统中各种群数量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大规模猎捕狼的活动使狼对兔的制约作用减小,兔数量剧增。
    (4)狼和兔可以根据彼此所产生的特殊气味(化学信息)进行捕食或逃避捕食,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这一功能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1)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 (2)7.4×109 11.4% 1.0×109 (3)自我调节 大规模猎捕狼后,狼对兔的制约作用减小(答案合理即可) (4)信息传递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28.(10分)人们在面积6.7 hm2,水深1.5~2.0 m的池塘中进行“海蜇—中国明对虾—缢蛏—褐牙鲆”综合养殖,下图表示该养殖区食物网(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1)流经该综合养殖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浮游单胞藻和底栖硅藻分布在不同水层体现了生物群落具有________________结构,影响两类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能量传递途径“浮游单胞藻、底栖硅藻→浮游动物→鳀鱼、扇贝→中国明对虾”中不止4条食物链,其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褐牙鲆的粪便可为浮游单胞藻的生长、增殖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际生产中往往需要向池塘中专门投入较大量的中国明对虾和褐牙鲆饵料(如鳀鱼和扇贝下脚料),一是因为中国明对虾和褐牙鲆处于较高营养级,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使它们通过食物链获得的能量较少,二是因为人们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4)长期养殖实践表明,综合养殖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还能够有效提高浮游植物的多样性,降低中国明对虾流行病害的发生。试从生态系统稳定性角度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流经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不仅有生态系统全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一般还有人工输入的能量。同一水体生态系统中,不同水层分布了不同种群,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其中影响绿色植物和藻类的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
    (2)食物链的每个营养级以种群为单位,而浮游单胞藻和浮游动物不止一个种群。浮游单胞藻属于生产者,动物粪便中的有机物必须经微生物分解成矿质和CO2才能被生产者利用。
    (3)根据食物网可知,中国明对虾和褐牙鲆处于食物网的最高营养级,由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特点,因此,为提高产量需要通过人工投入饵料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
    (4)综合养殖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增加了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所以综合养殖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还能够有效提高浮游植物的多样性,降低中国明对虾流行病害的发生。
    [答案] (1)浮游单胞藻和底栖硅藻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投入的饵料中的能量 垂直 阳光 (2)水体中浮游单胞藻和浮游动物不止一个种群 矿质和CO2 (3)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提高中国明对虾和褐牙鲆产量 (4)综合养殖增加了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性,提高了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29.(10分)某农场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如图所示,其中a2和b3分别表示第二、第三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1)该农场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通过生物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进行单方向的传递;图中所有以植物为食的动物都归属于第二营养级,即__________________营养级。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大多未被利用,这一部分能量在调查时,以有机物形式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
    (2)该农场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100%(以图中字母表示)。该农场有鸫、蜗牛和三叶草等生物,摄取相同质量的食物,体重净增长量鸫远小于蜗牛,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外界干扰时,仍然能够维持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这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能力,________调节是该能力的基础。
    [解析] (1)因取食和被取食关系,不断传递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链。图中所有以植物为食的动物都归属于第二营养级,即植食动物或初级消费者。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大多未被利用,这一部分能量在调查时,以有机物形式存在于未利用植物和部分植物的残体或植物有机质和沉积物。
    (2)该农场中第二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第二营养级传递给第三营养级的能量÷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100%,第二、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b3/(b1+b2+b3)。鸫为恒温动物,蜗牛为变温动物,鸫维持恒定体温需要消耗更多能量,因此摄取相同质量的食物,体重净增长量鸫远小于蜗牛。
    (3)由于它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受到中度干扰时,能够维持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负反馈调节是该能力的基础。
    [答案] (1)取食与被取食或营养 植食动物或初级消费者 未利用植物和部分植物的残体或植物有机质和沉积物 (2)b3/(a2+d1)或b3/(b1+b2+b3) 鸫为恒温动物,蜗牛为变温动物,鸫维持恒定体温需要消耗更多能量 (3)自我调节 负反馈
    30.(10分)某化工厂将生产废水未经处理排放入河流,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当地政府下令其整改,一段时间后河流恢复清澈,河流里生存着各种水生植物、虾、鲫鱼、黑鱼等。回答下列问题:
    (1)水体污染导致鱼类的数量因死亡而减少,死鱼腐烂加重水体污染引起更多的鱼死亡,该过程属于________调节。该河流经过整改处理后逐渐恢复清澈,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该种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
    (2)该河流经过整改处理后发生的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演替,演替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该河流中部分食物网图。

    ①黑鱼和鲫鱼的关系是________。若鲫鱼全部被捕捞,则一定时间内黑鱼的数量将________。
    ②经观察发现,当黑鱼距离鲫鱼距离较近时,鲫鱼会很快逃走,说明信息传递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其方向与控制信息一致,可以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水体污染导致鱼类的数量因死亡而减少,死鱼腐烂加重水体污染引起更多的鱼死亡,是正反馈的体现。该河流经过整改处理后逐渐恢复清澈,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基础。
    (2)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包含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该河流经过整改处理后发生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3)①黑鱼和鲫鱼共同食用虾,为竞争关系,同时黑鱼以鲫鱼为食,为捕食关系,因此,黑鱼和鲫鱼的关系是竞争和捕食。若鲫鱼全部被捕捞,图中最长食物链将变短,能量沿食物链(网)传递损耗减少,黑鱼能获取更多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其数量将增加。
    ②当黑鱼距离鲫鱼距离较近时,鲫鱼会很快逃走,是“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体现。
    [答案] (1)正反馈 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 (2)次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3)①竞争、捕食 增加 ②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