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上学期山西省运城市高三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上学期山西省运城市高三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当地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因为当地,提高光伏板支架的高度是为了,图中显示,据图可推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山西省运城市)高三地理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说明: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第Ⅱ卷为综合题,共50分。2.所有题目的答案都必须填涂和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第I卷(选择题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50分)下图是一位驴友在阿根廷别德马(40°30′S,63°W)拍摄的日出景观图。完成1-2题。1.图片拍摄日期最有可能是( )A.1月1日B.3月21日C.7月1日D.10月1日2.这一天,北京(40°N)的昼长大约是( )A.10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4小时青海省共和县平均海拔2920m,建设了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的光伏电园区。园区建成后,大量生长的杂草对园区太阳能发电产生了影响。园区利用当地牧民的羊群啃食杂草,替代人工除草,取得了良好效果,实现了“能牧互促”。近年来,园区要求企业把光伏板支架的高度提高到1.2m。读光伏电园区局部图,据此完成3-4题。 3.当地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因为当地( )A.人口少B.气温高C.纬度低D.海拔高4.提高光伏板支架的高度是为了( )A.减少羊群的活动空间,减少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B.增大羊群的活动空间,增大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C.增大羊群的活动空间,减少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D.减少羊群的活动空间,增大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下图为某市气象局在市区和郊区的两个站点从1961年至2013年气温比较图,其中左图为两站点凌晨2时(代表夜晚)气温比较图,右图为两站点14时(代表白昼)气温比较图。读图完成5-6题。5.图中显示( )A.白昼14时左右市区与郊区的温差最大B.1974-1993年,夜晚市区和郊区的气温都呈上升趋势C.1993年后市区和郊区14时的气温都呈现下降的趋势D.1973年前,夜晚市郊气温的差异不大市区气温略低于郊区6.据图可推断( )A.1993年后市区昼夜温差比郊区大B.1993年后该城市市区与郊区环流夜晚比白天强C.1980年至1992年是该市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D.造成市区与郊区温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温室效应 细颗粒物(PM2.5)的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2016年12月,入冬来最持久雾霾天气来临,全国多个城市达到严重污染。读我国南方局部区域该时段某日海平面与相应5000m高空等气压差分布图(单位:hPa),完成7-9题。7.此时,下列城市近地面气压最高的是( )A.重庆B.长沙C.南昌D.武汉8.此时,南昌近地面的风向最有可能为( )A.偏北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东风9.若仅考虑天气因素,此时该地区出现雾霾天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庆盛行下沉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长B.武汉盛行上升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长C.重庆风力较大,雾霾持续时间较短D.武汉风力较小,雾霾持续时间较长新疆策勒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科考人员在四个气象观测站,对策勒绿洲一荒漠过渡带及绿洲内部的小气候气象要素进行长年观测。读策勒县局部区域图,完成10-11题。10.四地气象观测的数据表明,近地面日均风速最小的是( )A.甲B.乙C.丙D.丁11.与甲气象观测站相比,丁气象观测站近地面的( )A.相对湿度较小B.昼夜温差较小C.气温季节变化大D.太阳辐射强度大 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肉食动物,主要活动于北冰洋附近的浮冰海域,常以海冰为平台捕食海豹,冰雪消融的夏季也会在陆地上寻找食物。位于加拿大北部哈得孙湾海域的丘吉尔港被誉为“北极熊之都”,每年都会有千余只北极熊在此聚集并等待哈得孙湾结冰后向北迁徙,此景象吸引众多野生动物爱好者前去摄影观光。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熊的生存状况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左图为北极熊生存范围示意图,右图为丘吉尔港气候资料统计图。据此完成12-14题。12.与同纬度其他海域相比,哈得孙湾适宜大量北极熊生存的优势条件是( )A.气候温暖湿润B.海水结冰期长C.缺乏天敌威胁D.人类活动影响小13.一年中,丘吉尔港最适合观赏北极熊的时段是( )A.2-3月B.4-5月C.10-11月D.11-12月14.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北极熊生存范围( )A.南界线北移,北界线北移B.南界线北移,北界线南移C.南界线南移,北界线南移D.南界线南移,北界线北移北方冬季大棚顶上常常结满露珠,影响棚内蔬菜光合作用,同时,较冷的水滴滴到蔬菜上,还容易导致蔬菜腐烂,造成减产。所以,大棚设计要尽力减小棚内湿度,并且有利于露水的收集。读图完成15-16题。15.水滴由棚顶到集水容器的过程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 )A.下渗B.降水C.水汽输送D.地表径流 16.除棚内空气湿度外,影响集水量的因素还有( )A.大棚内外温差B.棚内昼夜温差C.棚外风力大小D.棚顶倾斜角度玛旁雍措位于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齐峰东南20千米处,喜马拉雅山的纳木那尼峰北侧,海拔4588米,最大水深81.8米,面积412平方千米,曾与拉昂措(海拔4574米)相通,后由洪积,冰川堆积物堵塞而演化为两个湖泊。玛旁雍措周围多温泉分布。下图示意玛旁雍措水系分布。据此完成17-19题。17.玛旁雍措水系的主要补给水源有( )A.雨水、温泉水B.高山冰雪融水、雨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温泉水D.雨水、深层地下水18.玛旁雍措成为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该湖泊( )A.湖盆深陷,储水量大B.水温偏低,蒸发微弱C.曾与拉昂措为一湖泊D.与拉昂措有河流相连19.玛旁雍措的成因类型为( )A.海迹湖B.堰塞湖C.火山湖D.构造湖马六甲海峡主航道水深25-27m,海上航行要求船底距海底最少为9m,马六甲海峡仅剩16m左右的通航深度,加之毁林开荒,生态破坏严重,导致通航能力不断下降。目前国际巨型轮船多绕道龙目海峡(下图),龙目海峡水深达千米,常年受海流冲击,是当今巨型轮船往来的主要通道。据此完成20-21题。 20.与龙目海峡相比,马六甲海峡航行的有利条件是( )A.潮位低B.多顺流C.风浪小D.运量大21.龙目海峡常年受海流冲击,推测龙目海峡未来将( )A.加宽、变浅B.变窄、加深C.加宽、加深D.变窄、变浅“黄河水蚀浮雕”(下图)位于晋陕黄河大峡谷,形成于三登系厚层砂岩而发育了的盐风化穴。盐风化是含盐溶液渗透到岩石表层的孔隙或微裂隙中,因蒸发过饱和而导致盐类结晶,结晶力将盐晶周围的岩石碎屑颗粒撑开而脱落,地貌上会逐渐形成大小不等的风化穴。据此完成22-23题。22.下列地区盐风化现象表现明显的是( )A.准噶尔盆地B.东北平原C.云贵高原D.两广丘陵23.下列有关“黄河水蚀浮雕”形成条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溶性盐类物质B.含有孔隙的岩石C.干湿交替的环境D.地势坡度较陡下图为日本植被水平和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24-25题。24.对图中圈示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A.甲岛海域生物资源匮乏B.乙航天发射中心常年晴朗C.丁箭头大致指向东南方向D.丙植被为温带荒漠草原25.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在我国大陆分布北界大约为34°N,在日本约为38°N,这种差异主要原因是( )A.我国夏季普遍高温B.日本冬季较为温暖C.我国光照时间较长D.日本全年降水较多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综合题26.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18年10月11日和11月3日,川藏交界金沙江岸先后发生两次山体滑坡,滑坡堰塞体(砂石比约70%)堵塞金沙江导致断流并形成堰塞湖。第一次滑坡形成的堰塞湖在两天后自然泄流,第二次滑坡后堰塞坝比第一次高60-100米,预计需12天才能自然泄流,堰塞湖水量将达7.7亿m3,是第一次的三倍。经救援人员连日奋战,在堰塞体上挖掘泄流槽后成功提前泄流。(1)描述此次滑坡点所在区域的地形特征。 (2)分析堰塞湖形成后对上下游造成的影响。 (3)指出人工泄流槽的形态变化最明显的时间段并从地质条件及外力作用分析原因。 (4)说明此次人工干预泄流的意义。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当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雾,大多数海雾均属此类。风力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海雾的形成。西北太平洋是全球海雾频发的海区之一。材料二: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不同风向下成雾频次图,图3为西北太平洋沿145°E经线上成雾频次时空分布图。 (1)甲地最有利于海雾形成的风向是____。145°E经线上,每年3月至6月,海雾频发南界不断往____(填方位)移动。(2)从水汽来源的角度,分析甲地夏季海雾频发的原因,并说出甲地所在海区夏季海雾对图1所示航线海运影响较大的理由。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拉萨气温日较差大,气候独特,既有“日光城”的美誉,又有著名的“拉萨夜雨”。独特的高原风光,日趋便捷的交通,使拉萨成为新兴避暑旅游城市。材料二:拉萨位置与拉萨市降水日变化(如下图)。(1)说明拉萨地区降水水汽来源并推断MN河谷地段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2)结合地形与大气环流的相关知识,分析拉萨夏季多夜雨的原因。 (3)分析拉萨夏季降水特点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4)评价拉萨作为避暑旅游城市的自然条件。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山西省运城市)高三地理试题答案第I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DDCDBABA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BCABABDDC题号2122232425 答案CADCB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综合题26.(1)南北高,中部低;典型山地地区,地势起伏大,山高谷深。(2)对上游:堰塞坝拦截河水,水位上涨,淹没沿岸农田、道路和村镇;对下游:截断江水,导致下游河道断流,影响生物多样性;堰塞湖泄流后带来严重洪峰,威胁下游居民点。(3)13日14点—18点;堰塞体为松散堆积体,易被侵蚀;开始过流后,江水逐渐侵蚀泄流槽,泄流槽开始加深加宽;导致流量加大,侵蚀作用明显加剧,泄流槽迅速加深加宽,流量剧增。(4)提前泄流,减少堰塞湖蓄积水量,降低对上下游的影响,人工引导泄流,流量逐渐加大,避免堰塞坝突然崩解导致的超大洪峰。27.(1)①西南 ②南 (2)①甲地受日本暖流影响,夏季暖流表面温度更高,蒸发量增大,水汽增多;夏季多偏南风,利于暖湿空气输送。 ②北极航线主要通行时段为北半球夏季,所以甲地夏季航运更为繁忙;夏季海雾频发范围广,频次高,对航运带来影响。(3)加剧冻土融化,释放到大气中的甲烷、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加剧全球变暖。28.(1)来源:印度洋水汽。特点: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沿NM河谷北上,降水由南向北递减。 (2)拉萨位于河谷地区,夏季白天太阳辐射强烈,河谷水汽蒸发旺盛,空气中含有较为丰富的水汽;夏季西南季风活跃,为拉萨带来丰富水汽;夜晚吹山风,(谷底盛行上升气流)抬升河谷暖湿气流,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 (3)白天降水相对少,光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可提高其产量、品质;夜间降水多,气温较白天低,雨水蒸发少,渗入土壤中的水分多,有利于水分涵养,增加作物根系吸收(或夜晚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有机质的积累)。 (4)有利:高原地区夏季凉爽;夏季夜雨多,空气湿度适中;白天多晴天,方便游览。不利:气温日较差大;空气稀薄,氧气不足;紫外线强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西省运城市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文件包含高三期中地理答案与解析docx、高三地理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